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碱提取的方法从破壁酵母泥残渣中提取碱不溶性β-1,3-D-葡聚糖,研究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碱液浓度3个因素对β-1,3-D-葡聚糖提取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确定最佳碱法提取工艺。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提取温度和碱液浓度对β-1,3-D-葡聚糖得率的影响显著,而提取时间对β-1,3-D-葡聚糖得率的影响不显著。正交实验获得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质量浓度10g/L的NaOH溶液在60℃下提取60min。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H1N1亚型猪流感遗传演化与变异的特性,2010年2月从河南省某发病猪场采集疑似猪流感的病猪鼻拭子,通过鸡胚尿囊腔传代接种法分离病毒,利用血凝试验(HA)、血凝抑制试验(HI)及RT-PCR方法对病毒分离株进行鉴定,并对分离株的NA基因进行了序列扩增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到一株H1N1病毒,命名为A/swine/Henan/405/2010(H1N1)(SW/HN/405/10);同源性分析结果发现:分离毒株NA基因与GeneBank中登录的类禽型H1N1流感病毒代表株有较高的同源性(92.1%~99.4%),与A /swine/ Hong Kong/ NS62 /2005的同源性最高;NA核苷酸序列分析发现:没有核苷酸插入或缺失,其酶活性中心,二硫键及糖基化位点高度保守,但抗原位点有变异;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该分离株的NA基因与类禽型H1N1猪流感病毒进化关系最近且处于同一分支上。由此推测该分离株NA基因可能来源于类禽型H1N1猪源谱系,遗传特征相对稳定,但同时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异,说明该分离株还在不断地变异和演化。  相似文献   

3.
构建了含中间偃麦草ERF转录因子基因TiERF1a的酵母表达载体pYepGAP-TiERF1a及含GCC box/ mGCC box和lacZ基因的酵母报告子,将pYepGAP-TiERF1a成功转到报告子酵母细胞中,对转化的酵母细胞内lacZ基因表达产物(β-半乳糖苷酶)活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TiERF1a在酵母体内能与GCC box顺式元件结合并激活下游lacZ基因的表达。本方法还可用于比较和研究其他转录因子的转录调控特性。  相似文献   

4.
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SPF鸡胚从2005-2006年采集自天津地区猪群样品中分离出3株猪流感病毒,测定了分离病毒的部分理化特性和生物学特性.3个猪流感病毒分离株均能凝集1%鸡红血球,将其制成琼脂扩散抗原与猪流感标准阳性血清反应均出现清晰白色沉淀线;经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系统鉴定,3个毒株均为H1N1亚型,分别命名为A/Swine/...  相似文献   

5.
以燕麦为原料进行发芽处理,接种微生物制成燕麦发酵产品,研究了发酵过程中β-葡聚糖、游离氨基酸、总酚及总黄酮含量的变化,探究燕麦酵素对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效果及抑制类型,考察了燕麦酵素中的营养素与α-淀粉酶活性抑制效果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燕麦发酵时间的延长,燕麦酵素中β-葡聚糖、游离氨基酸、总酚及总黄酮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发酵96 h达到最高。燕麦酵素对α-淀粉酶有抑制作用,最高抑制率达到72.27%,IC_(50)=30.96 g/L,动力学分析表明,无论是高浓度还是低浓度的燕麦酵素,对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类型都属于混合型抑制。通过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燕麦酵素中总酚及总黄酮含量与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效果呈显著正相关(P<0.05),β-葡聚糖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与α-淀粉酶活性抑制作用的正相关性不显著。燕麦酵素是一种开发前景广阔,具有较好营养性和抗氧化性的产品。  相似文献   

6.
为了从细胞壁代谢角度研究1-甲基环丙烯(1-MCP)调控采后番石榴果实软化的机制,用1 μL/L 1-MCP处理‘红心’番石榴果实试材。通过测定果实的硬度、细胞壁代谢相关物质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研究1-MCP处理对常温(25±1℃)贮藏下番石榴果实软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1 μL/L 1-MCP处理使采后番石榴果实的硬度比对照组果实高0.51倍,并有效抑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甲酯酶、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活性,减缓可溶性果胶、葡萄糖含量的增加,延缓原果胶、纤维素和淀粉含量在采后贮藏期间的下降。因此,1 μL/L 1-MCP处理能有效延缓采后‘红心’番石榴的软化进程,延长其采后贮运保鲜期。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类猪圆环病毒2型因子P1感染对猪抗病毒蛋白分子mRNA转录的影响,将P1分子克隆接种30日龄健康广西巴马小型猪,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抗病毒蛋白分子PKR、2'-5'OAS2、 RNase L和Mx1的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PKR mRNA转录在接种后8 d和40 d呈上调趋势;而2'-5'OAS2 mRNA在3 d和17 d下调,Mx1 mRNA也在接种后17 d下调;RNaseL mRNA转录水平则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研究揭示P1感染猪后,机体的抗病毒蛋白的功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红佳酿酵母菌株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酿造条件(碳源、氮源、pH值、SO_2和多酚)对其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质量浓度175 g/L,由葡萄糖和麦芽浸膏粉组成的复合碳源更有利于提高菌株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酵母浸粉、磷酸氢二铵分别为较佳的有机和无机氮源,其比例为3∶1时酵母β-葡萄糖苷酶活力较高;调整模拟葡萄汁的初始pH值为5.5,SO_2质量浓度90 mg/L和多酚质量浓度2 g/L时,酵母糖苷酶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出抗H1N1活性好,细胞毒性低的化合物,初步探明结构与抗病毒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MTT法,体外以MDCK为研究对象,测试多酚化合物抗H1N1病毒活性和MDCK细胞毒性。结果:山奈酚、异甘草素、芹菜素、异鼠李素对H1N1流感假病毒A/WSN/3的抑制IC50分别为7.55±0.87,4.47±0.93,4.03±0.80和4.73±0.90μmol/L,其中异鼠李素选择性指数SI最高,大于67.6;构效研究表明,在50μmol/L时,抗流感病毒活性:芹菜素(100%)优于白杨素(54.29%)、芹菜素(100%)优于木犀草素(63.27%)、山奈酚(100%)优于槲皮素(59.29%)。结论:异鼠李素可为抗H1N1提供结构基础;平面刚性结构抗病毒活性优于柔性结构抗病毒活性; C环C2-C3之间的双键与B环C4’的羟基在抗病毒活性中起关键性作用,但是并非B环的羟基越多越好,这些结果有望为多酚类抗病毒药物的筛选、合理设计,结构修饰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β-葡聚糖结构 功能与开发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以(1→3)-β-D-葡萄糖苷键连接的葡聚糖的来源、存在类型和种类,对酵母(1→3)-β-D-葡聚糖的结构、功能和构效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1→3)-β-D-葡聚糖具有抗肿瘤、抗辐射、抗炎、降低胆固醇、提高免疫力等功能;葡聚糖的结构对其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包括葡聚糖主链的连接方式、分支度和分子大小、主链上的基团如羟基基团均影响葡聚糖的活性;最后从制备角度阐述了β-D-葡萄糖的开发利用和前景。  相似文献   

11.
采用96孔板微量法,以氨苄青霉素作为阳性对照,研究几种不同茶的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发酵茶和非发酵茶质量浓度分别超过0.1 mg/m L和0.05 mg/m L时,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显著增强;而作为阳性对照的氨苄青霉素质量浓度达到30μg/m L时,可以完全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青海云杉凋落物的自毒作用,本研究采用培养皿滤纸法,添加不同浓度(0.04 mg/m L,0.40 mg/m L和4.00 mg/m L)凋落针叶和球果水提物及4.00 mg/m L水提物有机相萃取物,进行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实验。结果显示,0.04 mg/m L和0.40 mg/m L针叶和球果水提物对青海云杉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无显著影响,而4.00 mg/m L却对种子萌发各项指标均存在自毒作用,且针叶水提物对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抑制作用强于球果,发芽势则相反。0.04~4.00 mg/m L针叶和球果水提物均显著抑制青海云杉幼苗胚根和胚轴的生长。青海云杉凋落针叶水提物的乙醚相萃取物(N-DE)是抑制发芽率、胚根和胚轴活性最强的部位,抑制率分别为63%、92%和92.3%。  相似文献   

13.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5):1541-1545
为筛选与菠萝AcSERK1启动子中胚性细胞特异性表达调控区段(-983~-881 nt)的结合蛋白,本研究利用Matchmaker~(TM) Gold Yeast One-Hybrid System构建菠萝体细胞胚酵母单杂交cDNA文库以及胚性细胞特异性表达调控区段(SE103)的诱饵载体。建立的菠萝体细胞胚酵母单杂交cDNA文库库容量为1.25×10~7CFU,其插入片段平均长度约1.5 kb,重组率为100%。通过检测,AbA最低浓度为600 ng/mL时,构建的诱饵载体pAbAi-SE103在Y1HGold酵母菌株中的自激活活性被有效抑制,表明该菠萝体细胞胚酵母单杂交cDNA文库以及诱饵酵母菌株Y1HGold (pAbAi-SE103),可用于AcSRKE1启动子中胚性细胞特异性表达调控区段互作蛋白的筛选实验,为胚性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的分离鉴定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高效获得葡萄霉菌病生防菌菌株,以病原真菌细胞壁的关键组分几丁质和β-1,3-葡聚糖为唯一碳源,通过底物压力筛选法,选择性地富集同时具有几丁质酶活和β-1,3-葡聚糖酶活的目的菌株。结果表明,此筛选方法有效地富集了潜在的目标菌株。挑取的10株菌均具有几丁质酶活和β-1,3-葡聚糖酶活。其中,1号菌株单位菌体几丁质酶活和单位菌体β-1,3-葡聚糖酶活分别达到2. 52,0. 76 U/m L; 6号菌株的则分别为1. 45,3. 99 U/m L。酶学研究证明2株菌的酶均为诱导型,模拟自然条件下,2株菌在培养24或36 h酶活最高。经16S r DNA测序鉴定,2株菌均为假单胞菌,是一种极具生防潜力的内生细菌。  相似文献   

15.
以瑞丽塔西提柠檬为试材,探究1-甲基环丙烯(1-MCP)结合不同气调保鲜袋处理对其贮藏品质的影响。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1-MCP(0、62.5、125.0、250.0 mg/L)结合PBI保鲜袋和微孔膜处理柠檬,将柠檬置于15℃恒温箱中贮藏,定期(3 d)测定柠檬的失重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呼吸强度、VC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可滴定酸等相关指标,比较不同处理方式的贮藏保鲜效果。结果表明:62.5 mg/L 1-MCP结合PBI保鲜袋能有效抑制柠檬果实硬度、失重率、VC含量的降低;250.0 mg/L 1-MCP结合PBI保鲜袋能有效抑制柠檬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降低;结合生产的使用成本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定62.5 mg/L 1-MCP结合PBI保鲜袋处理为塔西提柠檬较好的保鲜方式。  相似文献   

16.
1-MCP对蟠桃采后生理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蟠桃(Prunus perisica L.)为试材,研究了果实采后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果实营养成分、呼吸强度、果胶酶(Pectase)、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果实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处理能够延缓果实酸度的降低,增加维生素C的含量,对可溶性固形物的变化没有影响;降低呼吸强度,抑制呼吸跃变的发生;抑制果胶酶的活性,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处理前期对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贮藏后期使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加。0.25μl/L1-MCP处理使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  相似文献   

17.
朱友银  赵德刚 《种子》2007,26(12):20-23
通过对转ipt基因油菜(Brassica napus L.)及野生型油菜种子的发芽培养,研究了ipt基因的表达及外源细胞分裂素对油菜种子幼苗侧根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ipt基因表达和高浓度的外源细胞分裂素对油菜幼苗主根长度、侧根原基的起始及侧根的发生均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当KT和6-BA浓度达到1mg/L时,侧根的发生被完全抑制,外源生长素IBA可以缓解ipt基因超量表达对油菜种子侧根发育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幸水梨为试材,研究三种不同浓度(1.0×109、1.0×108、1.0×107 CFU/m L)胶红酵母溶液和2.5×10-4mg/L咪鲜胺处理对常温贮藏(25℃)梨果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浓度为1.0×109 CFU/m L的胶红酵母溶液能有效减缓梨果实硬度下降速率,减小失重率,抑制果实腐烂,延长梨果实的常温贮藏时间,保鲜效果最好,表明胶红酵母在采后梨果实的保鲜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采用药理学和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研究了外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 SNP)处理对小麦种子萌发早期β-淀粉酶及其亚细胞分布的影响。β-淀粉酶的专一性抑制剂α-环糊精可以明显抑制0.5 mmol L-1 SNP诱导的小麦种子萌发, SNP还能诱导自由型β-淀粉酶酶活性, 上调β-淀粉酶基因转录本的水平。Western blotting结果发现, SNP处理可以增加β-淀粉酶蛋白的表达; 运用NO专一性清除剂cPTIO及转录抑制剂放线菌素D可以逆转上述转录本和蛋白水平的变化。免疫电镜亚细胞定位证实小麦胚内的β-淀粉酶主要定位于蛋白储藏体内, 并可能附着在淀粉粒上, SNP处理增加了β-淀粉酶蛋白的分布。推测外源NO供体SNP在小麦种子萌发早期不仅提高了自由型β-淀粉酶的活性, 还可能诱导了β-淀粉酶的重新合成。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1-甲基环丙烯(l-MCP)对杨梅果实贮藏期间衰老的影响,本试验以"东魁"杨梅为试材,以常规冷藏为对照,研究不同1-MCP处理浓度与处理时间对杨梅果实品质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l-MCP处理可有效降低杨梅果实采后腐烂率,抑制H2O2累积,缓解VC和GSH的降解,诱导SOD、CAT和POD活性的升高,且1.0μL/L 1-MCP处理24 h的效果最佳;贮藏15 d时,1.0μL/L 1-MCP熏蒸24 h组的果实腐烂率与H2O2含量较对照组分别下降了48.25个百分点和128.58 mmol/mg Pro,SOD、CAT、POD活性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56.89、3.04、195.00 U/mg Pro,GSH和VC含量分别升高了18.67 mg/mg Pro和7.71 mg/100 g.由此可见,1-MCP处理可通过提高杨梅果实的SOD、CAT、POD等抗氧化酶活性及GSH和VC含量以有效清除活性氧自由基,从而延缓杨梅果实采后衰老,延长其保鲜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