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梨病毒脱除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洪霓  王国平 《中国果树》1995,(4):5-7,24
1992-1994年。采用恒温热处理、变温热处理、茎尖培养以及热处理与茎尖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对13个梨品种进行脱毒试验,获得9个品种共47个无病毒单株。其脱毒率分别为:恒温热处理47.1%,变温热处理64.3%,茎尖培养28.6%,茎尖培养与热处理相结合90.9%。  相似文献   

2.
茎尖培养等处理脱除梨病毒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梨茎尖培养、热处理+茎尖培养、试管苗热处理+茎尖培养3个处理,对适于北方栽培的3个梨矮化砧和7个梨品种进行脱除茎沟病毒和褪绿叶斑病毒试验。经1993—1995年对3个处理的试管苗用室内血清快速诊断法检测表明,茎沟病毒和褪绿叶斑病毒的平均脱除率,茎尖培养处理分别为78.1%和95.0%,热处理+茎尖培养和试管苗热处理+茎尖培养两个处理均为100%。较详细叙述分析了茎尖培养技术及其效应。还讨论了3个脱除病毒处理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3.
红实美草莓脱毒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感染病毒的红实美草莓为材料.时试管苗热处理脱毒和试管苗热处理后茎尖培养脱毒的成活率和脱毒率效果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试管苗热处理后茎尖培养脱毒能显著提高脱毒效果,比试管苗热处理脱毒效果好;其中剥离0.5~0.6 mm的茎尖培养成苗,试管苗0.5~1.0 cm高时40℃(4 h)~250C(20 h)变温处理4周,再次剥离0.5~0.6 mm茎尖培养的脱毒效果最好,成活率85.6%,脱毒率98.8%.  相似文献   

4.
运用茎尖培养、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病毒唑结合茎尖培养、热处理加病毒唑结合茎尖培养4种方法,脱除西伯利亚百合品种CMV、LSV和LMoV病毒,分析了4种处理后的成苗率和脱毒率.结果表明:以热处理加病毒唑结合茎尖培养法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运用茎尖培养、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病毒唑结合茎尖培养、热处理加病毒唑结合茎尖培养4种方法,脱除西伯利亚百合品种CMV、LSV和LMoV病毒,分析了4种处理后的成苗率和脱毒率。结果表明:以热处理加病毒唑结合茎尖培养法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以进境樱桃为材料,用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法对樱桃李属坏死环斑病毒株进行脱毒技术研究,并应用PCR技术对脱毒苗进行健康检测。结果表明:0.5mm以下茎尖培养可以去除樱桃病毒,茎尖越小,去除病毒的效果越好,但成苗率降低;0.8mm以上茎尖培养不能去除病毒,但是成苗率较高。(37±1)℃高温连续处理3~4周后,剥取茎尖培养,可以提高去除病毒的效果,对成苗率影响不大,热处理时间越长,去除病毒效果越好。但被处理的试管苗易死亡,樱桃病试管苗在(37±1)℃高温下,以处理4周为宜。  相似文献   

7.
二步灭菌法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宇  金强  王新建 《北方园艺》2010,(7):143-144
在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过程中,对外植体不同的灭菌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流水冲洗24 h,可以降低外植体的污染率和褐化率,同时对材料的生长无较大影响。升汞的灭菌效果虽然好于次氯酸钠,但接种后的效果较差。化学药剂的处理时间为5 min时,虽然污染率稍高,但其接种后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8.
‘中国兰’茎顶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1982~1985年共接种兰科兰属中国兰品种45个,诱导成功20个品种(其中素心兰品种11个)。接种外植体(茎尖、侧芽)917个,诱导启动率为35.3%,诱导成功率为13.6%。研究表明,从9~13cm长的新芽上切取的外植体的启动、成功率最高;对供试材料的特殊管理,可有效地降低外植体的污染率;诱导、增殖过程中的褐化死亡是影响诱导成功率的关键,采用防褐变的综合措施,有明显效果;不同品种和培养阶段对培养基、培养条件的要求不尽相同。通过四年的研究,初步掌握‘雪兰’、‘朱砂’等20个中国兰品种快速繁殖建立无性繁殖系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以4种富士苹果品种为试材,研究了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技术对不同富士品种的脱毒效果。结果表明,4种富士的耐热性依次为红将军美乐富士烟富6号2001;随着热处理时间延长,不同富士品种的茎尖成活率和分化率呈下降趋势;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对苹果锈果类病毒(ASSVd)的脱毒效果最差,对苹果茎痘病毒(ASPV)的脱毒效果最好。热处理30 d为富士组培苗最适热处理时间。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优化葡萄试管苗脱毒体系,以携带葡萄蚕豆萎蔫病毒(GFabV)、沙地葡萄茎痘相关病毒(GRSPaV)、葡萄灰比诺病毒(GPGV)、葡萄卷叶相关病毒–3(GLRaV-3)和葡萄病毒E(GVE)共5种病毒的‘阳光玫瑰’葡萄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了热处理方式和时间以及热处理后茎尖和腋芽培养对脱毒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方式影响试管苗的存活率和脱毒效率,以38℃/光照8 h+32℃/黑暗8 h变温处理效果最佳,其次为38℃/光照16 h+32℃/黑暗8 h变温处理以及38℃恒温/(光照16 h+黑暗8 h)处理。取38℃/光照8 h+32℃/黑暗8 h热处理10、15、20、25、30和40 d的试管苗1.5 mm左右的茎尖和茎尖下第1、2腋芽接种培养,茎尖存活率高于腋芽,繁殖成苗后检测,均脱除了上述5种病毒,其中热处理10 d的平均脱毒率为52.38%,25和30 d的脱毒率均达100%;随热处理时间延长,接种茎尖和腋芽的存活率下降,故热处理时间以25 d为宜。  相似文献   

11.
以桂糖43号为材料,采用干施、先施、施胶体3种施用方法施用抗旱保水剂进行田间比较试验,分析其对甘蔗萌芽与分蘖的影响,为甘蔗抗旱栽培技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施用方法对甘蔗萌芽出苗和分蘖的影响不同,胶体施法的萌芽率、分蘖率比先施法和干施法高,与干施法差异达显著水平.胶体施法可以促进甘蔗萌芽出苗和甘蔗早生快发,只要水源充足,建议用胶体施法效果最好;而先施法宜在没有水源的山坡、丘陵旱地应用;干施法对甘蔗萌芽出苗有影响,建议在甘蔗小培土或大培土时应用.  相似文献   

12.
对比分析了微喷节水灌溉、漫灌对甘蔗生长和蔗茎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采用微喷节水灌溉技术,实际用水量仅为漫灌的1/3,且能满足甘蔗正常生长水分需求,甘蔗在株高、有效茎、蔗茎产量等农艺指标上与普通抽水灌溉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摘要:为防治蓟马为害马铃薯组培苗,降低蓟马对组培苗的污染,以石薯1号为试验材料,在MS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吡虫啉、噻虫嗪药剂,研究不同药剂对蓟马的防治效果及组培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蓟马防治试验中,在MS培养基中添加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和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的药剂,可以有效降低试管苗根长、株高,且B1处理(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对试管苗生长抑制最显著;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0 000~20 000倍液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 000~4 000倍液,均可以有效防治蓟马,降低试管苗发病率,其中A1处理(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0 000倍液)、B1处理(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B2处理(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的试管苗发病率均为0.00%,对蓟马防效较好。在药剂解除试验中,C3处理的根长、株高、节间距均显著高于C1处理,且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D3处理根长、株高均显著高于D1处理,且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说明在药剂培养基扩繁3次后,再采用无药剂培养基扩繁2次可以快速解除杀虫剂生长抑制作用,达到与正常植株同等的生长状况。因此,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0 000倍液、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均可以防治试管苗中的蓟马,且在采用无药剂培养基扩繁2次可以快速解除杀虫剂生长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用同一种保水剂,采取不同施用方法,探讨施保水剂与不施保水剂以及保水剂不同施用方法对甘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前后经历3年,在2007年新植蔗施用保水剂,2008—2009年宿根蔗不再施用保水剂,结果表明,保水剂兑水处理:在新植蔗施用试验中获得极显著的增产效果,之后的两年宿根蔗试验仍增产显著。增产幅度表现逐年下降,增产效果随着施入土壤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保水剂干撒处理:3年的试验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减产。在施保水剂当年的新植蔗比对照略有减产,差异不明显;比保水剂兑水处理减产极显著。在后两年宿根蔗试验中,比对照减产明显,但差异不显著;比兑水处理减产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以甘蔗品种ROC22茎尖组织为材料,在组织培养的各个阶段,设定添加G418的浓度梯度进行筛选,找出甘蔗品种ROC22遗传转化体系建立的组织培养每个阶段最佳的G418浓度,为应用遗传转化改良甘蔗品种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发现,甘蔗品种ROC22茎尖愈伤组织生长、分化、小苗生根阶段的最佳G418浓度分别为20 mg/L、40mg/L、30mg/L.≤20mg/L浓度的G418能促进甘蔗分化,当G418达到一定浓度甘蔗不能生长,因此G418可用于筛选带有其抗性的植株.  相似文献   

16.
The combined effect of different irrigation regimes and canopy wetting treatments on flower yield and flower quality was examined with ‘Baccara’ roses. Total yields of 390 flowers per m2, of which 290 were of saleable quality for the period October–May, were obtained when the soil water tension at a depth of 15–20 cm was maintained below 4–6 centibar (cb). An increase in water tension up to 10–15 cb caused a 10 % decrease in yield. Wetting the canopy reduced the number of flowers and did not counteract the reduction in yield caused by the increase in soil water tension.Wetting the canopy slightly reduced plant surface temperature, mainly on dry and hot days. Wetting also increased the weight of flower buds obtained under irrigation treatments which maintained soil moisture tension below 5 cb (a low soil moisture treatment). The weight per unit length of flower stem increased when the canopy was wetted under all irrigation treatments. In spring, canopy wetting reduced the decrease in flower weight and in leaf area, and completely prevented the decrease in flower stem weight.  相似文献   

17.
以"巨峰"葡萄为试材,经热处理后取其茎尖进行离体培养,通过调整激素的种类和浓度,筛选出了适宜"巨峰"葡萄茎尖分化和生根的培养基;通过对不同移栽基质的研究,筛选出了移栽成活率较高的基质配方。结果表明:38℃热处理时葡萄苗发芽率最高,可达86.67%;以G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BA 0.5mg/L与NAA 0.1mg/L,最适宜于"巨峰"葡萄茎尖分化成苗,分化率可达70.00%;生根培养基以GS+IBA 0.06mg/L的生根率最高。适宜"巨峰"葡萄茎尖组培苗移栽的基质为河沙1份+水苔1份。  相似文献   

18.
试验设5个不同的土壤水分处理,观察土壤水分对甘蔗萌芽出苗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甘蔗种茎在土壤相对含水量60%~80%围内萌芽出苗最好,土壤干旱或水分过多均对甘蔗萌芽不利;甘蔗幼苗生长需水不多,但不能缺水,保持蔗地土壤湿度在田间持水量的60%左右即可。  相似文献   

19.
用耿进Ⅰ型甘蔗种植机,研究在行下芽量相同条件下,不同行距处理对1年宿根甘蔗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行距加宽,甘蔗在株高、茎径及单茎重方面有明显提高,但宽行距种植会因下芽量减少而有效茎数相应减少,甘蔗产量则受不同程度影响.宽行距种植可增加甘蔗糖分,提高纯度,降低还原糖分.机械种植甘蔗能够有效地提高种植效率和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20.
生姜茎尖组织培养和污染率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生姜茎尖为外植体,筛选了愈伤组织和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和培养方式,并探讨了生姜组织培养过程中污染率的控制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将表面消毒与抗生素浸泡处理相结合,能有效降低污染率.培养基MS 6-BA 1 mg/L IAA 1 mg/L是愈伤组织诱导与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