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甜菜》2009,(4):87-88
试验研究 立体种养对蔗田生境和甘蔗品质的影响……周生茂,李宝会,班美玲,等1(1)甘蔗细茎野生种云南82-114杂交利用效果初探……安汝东,橇联安,经艳芬,等1(6)甜菜胁CK2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鲁振强,潘彦遥,陈连江,等1(8)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桃-鸡"生态种养模式下桃果实品质的比较,研究了不同地区"桃-鸡"生态种养模式与非生态种养模式下桃的单果质量、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可滴定酸(TA)含量的变化,并对其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放养可降低桃果实硬度,水蜜桃品种其降低幅度依次为兴化姜堰宿迁;油桃降低幅度依次为兴化宿迁姜堰;也可以显著提高桃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不同地区生态放养模式下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总体表现为上升趋势。桃-鸡生产模式的桃除兴化水蜜桃外,可滴定酸比非生态放养果园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
吴永毅 《蔬菜》2017,(7):34-36
为了解决丝瓜近年来日益突出的连作障碍问题,有效抑制土壤病虫害不断加重、丝瓜产量和品质严重下降的趋势,探索实施了甘蓝—丝瓜—鸭高效生态立体种养模式。该模式通过甘蓝套种丝瓜,采后围养白鸭实现种养结合,不仅能有效解决丝瓜连作障碍问题,还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农药使用,提高农产品产量及品质,增加农民收入,不失为一种理想的生态种养方式。  相似文献   

4.
2012年在河北省赵县结合生物菌肥多抗1号在梨园应用研究,开展了梨树一家禽立体种养模式试验。当年即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梨树一家禽立体种养模式试验区梨果产量增加、品质提高;并放养2茬鸡、鸭、鹅,比常规生产园净增收约15万元/hm2。  相似文献   

5.
在日光温室内采用基质栽培模式,研究了廉价型基质与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经济性状和效益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经济性状的效应(R)是牛粪〉蛭石〉沙子;因素间最佳容积比是:沙子:牛粪:蛭石=0.4:0.4:0.2。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存活率、基本苗变化顺序是:蛭石(CK)〉廉价型基质,而单株粒质量、单粒质量、单株粒数、繁殖效率变化顺序是:廉价型基质〉蛭石(CK)。廉价型基质栽培与传统蛭石(CK)比较,基质成本降低了6.40元/m^2,利润增加了8.06元/m^2。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研究瓜类与新植甘蔗不同的套作模式对瓜类、甘蔗产量品质的影响以及经济效益的分析,为瓜类合理的套作甘蔗提供科学的依据。试验结果:甘蔗行距为1.1m的常规行距套种甜瓜,甘蔗的产量最高;甘蔗蔗糖、锤度、重力纯度、蔗汁蔗糖分等甘蔗品质综合指标最优,同时提高甜瓜的品质;甘蔗常规行距套种的瓜类的产量品质比套种在1.2m宽窄行的瓜类产量品质要高。南瓜、甜瓜与甘蔗套种的效益比纯种甘蔗高,其中1.1m常规行距的甘蔗与甜瓜套种的经济效益最优。因此生产上建议采用1.1m的常规行距与南瓜、甜瓜套种,特别是1.1m常规行距的甘蔗与甜瓜套种模式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广西区已育成或引入的甘蔗新品种(系)在广西合浦县生态区域的适应性,2010—2011年间,在合浦县对10个参试材料和2个对照品种进行了新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桂糖04-2278平均蔗茎产量和含糖量最高,增产效果比CK1和CK2分别达到了显著和极显著水平。桂辐98-296的平均蔗茎产量和含糖量均高于两对照,比CK2增产极显著,但比CK1达不到显著水平。桂糖04-2724的平均蔗茎产量和含糖量均高于两对照,比CK2增产显著,但比CK1达不到显著水平。桂糖04-120的平均蔗茎产量高于两对照,但增产不显著,并且平均甘蔗蔗糖分低于两对照,在所有参试品种(系)中,蔗糖分最低。其它品种(系)的甘蔗蔗茎产量及蔗糖分表现均不突出。  相似文献   

8.
水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铵硝配比(CK,0/100|T1,15/85|T2,30/70|T3,45/55)对芥蓝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T2和T3处理显著促进了芥蓝的生长|3个增铵处理均显著提高了芥蓝的品质,其中T2处理芥蓝品质最佳,其产品器官V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T3处理芥蓝品质下降。营养液增铵处理显著降低了芥蓝的硝酸盐含量,并且随着铵态氮比例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综合产量和品质,营养液增加30%的铵态氮较适合芥蓝的水培。  相似文献   

9.
以四年生‘黑比诺’葡萄为试材,在葡萄不同生育期施入不同配比的肥料,以常规施肥量为对照(CK),研究了肥料配比对葡萄成熟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质、花青素、单宁和总酚含量及果形指数、果汁pH等指标的影响,并对各处理下果实品质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河西走廊地区‘黑比诺’葡萄的合理施肥方案,以期为该地区酿酒葡萄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T1提高了果汁pH,比CK高3.51%;T3提高了可溶性糖含量,比CK高15.12%,T4增加了果实糖酸比和花青素含量,分别比CK高27.40%和61.94%;T7提高了果实中可滴定酸含量,比CK高22.03%。主成分分析发现各处理间综合品质由高到低依次为T4>T5>T3>T6>T1>T2>T7>CK。综上可知,T4处理提高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了花青素含量和糖酸比,能够提高‘黑比诺’葡萄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为更好地进行生态农业技术应用,探索不同绿色生态技术模式下番茄生长情况,筛选适宜于番茄种植的最佳模式。设置4种种植技术模式:“三零”种植技术(T1);行下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T2);蚯蚓生物垄侧套种套养技术(T3);蚯蚓生物垄上套种套养技术(T4);以常规栽培作为对照(CK),比较不同蔬菜绿色生态技术模式对番茄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1番茄总产量较CK显著提高24.86%;果实总糖含量与CK无显著差异,土壤全磷含量与T3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有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中,糖酸比较CK、T2、T3分别显著提高12.52%、13.68%、17.12%;维生素C含量分别较CK、T2、T3、T4显著提高7.97%、65.56%、59.53%、29.57%;土壤有机质含量较CK、T2、T3、T4分别显著提高4.59%、17.14%、19.19%、22.02%;其土壤重金属砷、镉含量最低。综合判定,T1种植效果最佳,可以作为设施番茄最佳种植模式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旱地甘蔗“千亩万吨”目标提出后,农场进行的3年示范性探索并取得的重要进展。2007年1900hm^2甘蔗面积.实际入厂糖料蔗25.6万t,平均单产达134.9t/hm^2;其中核心示范区第十三生产队连片甘蔗82.5hm^2率先实现“千亩万吨”目标,总产糖料蔗12811t,平均单产达155.28t/hm^2。初步形成了“千亩万吨”高产、高糖、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和昌菱特有的技术推广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为培育高产、高糖、多抗的甘蔗新品种,不断满足糖料生产发展的需要,2000~2008年,采用“五圃制”的常规杂交育种的技术路线进行选择与培育.育成了特高糖高产抗旱抗寒的甘蔗新品种桂糖28。桂糖28(原名桂糖00—122),其亲系为CP80—1018×CP88—2032。该品种中至中大茎。特早熟、特高糖、高产、宿根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极易脱叶。甘蔗蔗糖分(16.60%)较ROC16(15.07%)高1.53%,最高甘蔗蔗糖分达19.19%;产蔗量(86.2t/h秆)较RoC16(83.1t/hm^2)增产3.73%,最高产蔗量达159.2t/hm^2;含糖量(14.31t/hm^2)较ROC16(12.52t/hm^2)增产1430%。适应于广西、云南、广东、福建等省蔗区种植。桂糖28的育成是广西甘蔗高糖育种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对丰富我国甘蔗品种材料.改良目前甘蔗单一化的品种结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设置纵横深耕松土、覆盖蔗叶;单向深耕松土、覆盖蔗叶;常规犁耕松土、覆盖蔗叶(CK)试验,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酸性赤红壤春植糖料蔗产量与糖分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纵横深耕松土、覆盖蔗叶栽培方式优于单向深耕松土、覆盖蔗叶栽培方式和常规犁耕松土、覆盖蔗叶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4.
以桂糖43号为材料,采用干施、先施、施胶体3种施用方法施用抗旱保水剂进行田间比较试验,分析其对甘蔗萌芽与分蘖的影响,为甘蔗抗旱栽培技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施用方法对甘蔗萌芽出苗和分蘖的影响不同,胶体施法的萌芽率、分蘖率比先施法和干施法高,与干施法差异达显著水平.胶体施法可以促进甘蔗萌芽出苗和甘蔗早生快发,只要水源充足,建议用胶体施法效果最好;而先施法宜在没有水源的山坡、丘陵旱地应用;干施法对甘蔗萌芽出苗有影响,建议在甘蔗小培土或大培土时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为及时掌握2013年崇左、百色蔗区甘蔗生产情况,采用面上调查、数据收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两个蔗区糖料蔗种植面积、苗情进行调研和评估.调查结果表明:崇左、百色蔗区2013年糖料蔗出苗情况较往年好,尤其是新植的出苗.崇左地区的总体出苗及长势较百色的好.两个蔗区的螟害发生率均比2012年低.两个蔗区的主栽品种结构单一,退化现象明显.桂糖系列甘蔗新品种的推广种植有待加强.应密切留意天气变化,加强种植管理及甘蔗螟虫的防治,推广现代甘蔗栽培技术,调整品种种植结构,增强桂糖系列抗旱甘蔗品种的推广力度,扩大其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6.
利用DTOPSIS对参加国家甘蔗品种第六轮区试的13个品种,在云南瑞丽点两年新植1年宿根的品比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闽糖95-261、福农99-20169、粤甘18号、福农02-3924、闽糖96-6016、桂引6号、粤甘16号、桂辐98-296、云蔗99-91九个品种的综合表现优于双对照ROC16(CK1)和粤糖93-159(CK2),适宜在湿热生态型蔗区推广应用;Rb76-5418的综合表现优于ROC16(CK1)。评价结果与糖产量排序基本一致,与甘蔗品种在云南瑞丽蔗区的实际表现吻合。  相似文献   

17.
柳糖一号(原名桂柳01-07)是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F172为母本,CP67/412为父本采用有性杂交经过10年的常规选育而成,具有早熟、高产高糖等优良特性。2007—2009年在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中,柳糖一号的11月至1月份的平均甘蔗糖分分别为15.53%、15.09%,比对照种ROC16的糖分分别高0.60%、0.68%;柳糖一号的产蔗量分别为88085kg/hm2、95865kg/hm2,与对照种ROC16相当;柳糖一号的含糖量分别为13720kg/hm2,14460kg/hm2,比对照种ROC16分别增产4.33%、5.82%。柳糖一号于2010年5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8.
基于品种比较试验数据,采用DTOPSIS法对9个甘蔗品种材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云蔗06—407、云蔗04—622综合性状优于双对照,C266—70居于双对照之间,即优于闽糖69—421(CK2)而次于ROC22(CK1)。上述3个品系应重点试验和评价,其余品种材料综合性状次于双对照,仍需作进一步观察试验或根据实际情况直接淘汰。  相似文献   

19.
以木薯品种‘SC205’为对照,对‘SC9’、‘SC6068’、‘南植199’、‘面包木薯’4个鲜食木薯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4个鲜食品种产量均低于对照,其中‘南植199’、‘SC9’、‘面包木薯’产量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SC6068’产量最低,显著低于对照;‘SC9’干物率和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其余品种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SC9’生长势最强,与其他品种差异呈显著水平;综合4个鲜食木薯品种表现,以‘SC9’、‘南植199’和‘面包木薯’适宜在湖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以黄瓜种子和幼苗为 试材,研究了栽培1 a、栽培2 a 和栽培3 a 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基质
的特性和基质浸提液对种子萌发及 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3 a 较栽培1 a 的基质的 容重、持水
孔隙度、pH 值、EC 值都极显著增大,基质总孔 隙度和通气孔隙度都极显著降低;栽培3 a 后的基质浸提
液处理黄瓜种子和幼苗,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较对照极显著降低,幼苗主根长、胚
轴长、侧根数、上胚轴粗和下胚轴粗较对照极显著降低;幼苗株高、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较对照
极显著降低;幼苗地下部鲜质量和干质量较对照极显著增加;幼苗叶片的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较对照极
显著降低;叶片气孔导度、胞间CO2 浓度和蒸腾速率较对照极显著增大;幼苗根冠比、G 值、叶绿素a 含量、
叶绿素b 含量、叶绿素(a+b)含量和叶绿素a/b 的值较栽培1 a 的基质浸提液处理极显著降低。因此,栽
培3 a 后,基质的特性和内含物不利于黄瓜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