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元旦假期,我到住在盐城市区毓龙社区输变电公寓1号楼608室的亲戚家做客,在从一层601室旁的楼梯口准备往四层爬的时候,一转头,透过601室的纱门,看到里面堆着一堆渠星米。我知道这幢楼里住的是盐城市供电部门的职工。看到这户人家吃的大米是咱淮海农场生产的渠星米,顿时心里一阵惊喜。职业习惯驱使我走过去敲开纱门,对这家户主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2.
心中的顽石     
《农家参谋》2012,(9):53
阻碍我们去发现、去创造的,仅仅是我们心理上的障碍和思想中的顽石。从前,有一户人家的菜园里有一块大石头,到菜园的人,不小心就会踢到那一块大石头,不是跌倒就是擦伤。儿子问:"爸爸,那块讨厌的石  相似文献   

3.
永远的哥哥     
小的时候,我与大我一岁的哥哥一同住在乡下的一个小村子里,就因为哥哥大我一岁,所以哥哥便永远是哥哥。因为是哥哥,自小他就懂得让着我这个弟弟,有好多的活儿,他都抢着去干;有好多好吃的东西,像桃子啦、甘蔗啦……他都留给我吃。 1970年夏,我们哥俩一块儿到村里的小学堂读书。我们哥俩都很勤奋,成绩也很好,一直都是班里数一数二的尖子生。 初中毕业后.我和哥哥一同考上离家很远的城里的重点高中。可是,哥哥却坚持要上离家很近的一所普通镇办高中。我问为什么?他说他怕与城里的人相处不惯,他还说:“你性格比我开通,你去吧!”我带着几分惋惜和不解,独自进了县城就读。于是,我们这对形影不离的好哥俩就这样分开了。  相似文献   

4.
耿庄村,嵩山脚下一个闻名的小康村。仲夏时节,记者慕名走进登封市少林办事处耿庄村,看到这样一幅景象:在葱葱绿树中,点缀着一座座楼房、一户户人家;典雅气派的教学楼里,传出孩子们的朗朗书声;田野里、工厂里、庭院里.随处可见到奔走忙碌的农民。在这片土地上,处处都洋溢着小康家庭的欢声和笑语,仿佛一幅安居乐业、富足祥和的美好图画。  相似文献   

5.
<正>十九世纪末,江南水乡枫塘湾的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宁静生活。只有一户是不在地里刨食的人家,这户人家的主人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王郎中。年过五旬的郎中不幸中年丧妻,续弦的妻子在1907年5月生一男孩。男孩非常活泼、聪颖,经常和同父异母的哥哥外出干活、游玩,度过快乐的童年时光。不久,王郎中去世了,哥哥挑起了家庭的重担,识文断字的母亲决定让家里这个最小的男丁到私塾读书识字。  相似文献   

6.
一袋土鸡蛋     
走村串户时,有一户人家让我感触颇深。 这户人家离村部特别远,一路还是坑坑洼洼的土路,我用了近半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院子里有两间砖接口的土窑洞,一间用来住人,一间用来堆放粮食、杂物。我走访时老奶奶正好走出来,我赶忙上前说明来意。她热情地把我迎了进去,两个小男孩懂事地依偎在她身边。她跟我说:“我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了,儿子儿媳在县城打工,一星期回来一次,留我这个老婆子照应家里。唉!  相似文献   

7.
幸福的车库     
单国友 《新农村》2008,(8):41-41
小区搬来一户人家,租住在十平米的车库里,他们是为了儿子上学进城的。 楼道里的住户互不认识,更少往来,这户人家搬来前大家都是关门闭户的。他们搬进车库时,有些住户都绕着车库走,眼神有些睥睨还有些许警惕。  相似文献   

8.
《农家致富》2013,(6):55
江苏省东海县白塔埠镇读者田某来电:我哥哥要起诉离婚,可是嫂子一直都呆在外地,我哥哥在本地。请问:我哥哥是否要到外地去打官司?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夫妻一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另一方起诉离婚的案件,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因此,你哥哥在本地起诉即可。  相似文献   

9.
正我的故乡在陇东旱塬,塬上的人家三五家一簇、十来户一社,稀稀拉拉地散居在这里。沿着乡间小路进入村庄,一眼就能看到我家门前那棵核桃树。在我的家乡,核桃树是很稀少的树种。家乡流传俗语:桃三杏四梨五年,要吃核桃得九年。就是说核桃树栽植九年后才开始挂果。全村上下大小核桃树不足10棵。因此,我家门前那棵核桃显得尤为珍贵。听父亲讲,那棵核桃树是爷爷亲手移栽的。没有人告诉我爷爷栽植核桃树的初衷,我猜想爷爷一定是希望  相似文献   

10.
乡村的沉沦     
清明回乡下老家。相距不到一里的邻村,我一远房表弟刚把自己出生未满月的女儿“出手”,价格是三万,目前正准备用这笔钱翻修房子;我一少时玩伴生了一个女儿后,因病恐不能再生育,正有意从当地一户人家买一个“儿子”,正在讨价还价中。  相似文献   

11.
<正>多年前刚从事新闻工作时,听来的一个故事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我看到了新闻的力量:那是二战刚结束,德国是一蹶不振还是又成为下一次大战的策源地?要回答这个大问题很不容易。于是人们津津乐道于一个细节:记者在战后的废墟中看到一户人家,在向阳的窗台上用破瓶子精心养活了一朵小花。于是人们解读到了德国的再一次崛起与和平的选择。这则报道成为人们认识世界未来发展的经典片段。尤其是经过几十年的沉淀,人们  相似文献   

12.
问:我有一个朋友,他在前两年谈恋爱期间,买了房子,房产证上写的是双方名字,不过钱全部是这位朋友出,女方一分未出。现在他们已分手,女方一直住在房子里(男方已经去另一城市工作)不同意搬走,并且说要把房子买下来,只需要支付一半的钱给我朋友就行。现  相似文献   

13.
《农家致富》2007,(6):18-18
调查比较,不做市场过热的项目 小本经营者,一般求稳心理较重,往往是“傻子过年看隔壁,别人做啥我做啥”,想走一条无风险、稳赚钱的经营之路。然而,此路往往是走不通的。投资热项目的小本经营者不是去面对一个同行业的市场巨人,就是去收拾人家已无油水的残羹剩饭。这正是不少人看到人家赚钱,而自己去干却赚不到钱的原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破布显真凶     
正前不久,湖北省荆州的一个村庄里,发生了一起抢劫案。受伤者躺在两个村子之间的小道上,道路两旁是无际的田野。警方很快来到案发现场,他们看到,小道的东边是向阳村,村子里有80多户人家;西边是大田庄,也有百户人家。据知情人反映,受伤者在案发前曾到向阳村里收购废旧物品。现场十分凌乱,足迹根本没法提取,加上伤者一直昏迷,警方在调查村民后,居然没有找到目击证人。正当大家愁眉不展时,细心的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深泽县铁杆镇故城村是当地的养鸡专业村,一千来户的村民竞有六百多户人家养鸡。不养鸡的人家所从事的行当也和鸡有关系一有开鸡饲料厂的,有搞鸡蛋运输的。无论是养鸡或是卖饲料、搞运输……,生意都有赔有赚,唯独一样活是只赚不赔,而且还没人来抢生意,那就是清理鸡粪。  相似文献   

16.
完美的厕所     
正有一户人家,住在市镇之间的路上,以种菜为生,颇受肥料不足所苦。有一天,家长灵机一动":在这条路上,来往贸易的人很多,如果能在路边盖一个厕所,一方面给过路的人方便,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肥料的问题"。他用竹子与茅草盖了一间厕所,果然来往的人无不称方便,种菜的肥料从此不缺,青菜萝卜也长得肥美。路对面有一户人家,也以种菜为主,看了非常羡慕,心想":我也应该在路边盖  相似文献   

17.
猴子爬树     
《北京农业》2012,(26):50
正森林里,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有两只猴子走出"集区",让一名猎人发现了。那猎人便拿着枪赶那两只猴子。第一只猴子,看到猎人赶来,便转身一跳,跳到另一棵大树上。而另一只猴子,则在犹豫不决,"到底要怎样才能显示我的神通,怎样跳法才是最好看呢?"在他犹豫不决时,猎人已瞄准朝他开了一枪,猴子当场毙命。  相似文献   

18.
读者评刊     
难以置信,父亲真的成功了! 当我看到自己面前站着一个和我长得毫无差别,仿佛从一个模子里铸出来的人时,十六年来第一次对自己视觉的正常性产生了怀疑:我愣了足有半个钟头,才神经质地伸出手去摸他的睑——他不乐意了,皱着眉挡开了我的手说:“喂,喂,你干吗动手动脚的?”天哪,那神情,那嗓音,那动作,不是我还能是谁?  相似文献   

19.
《北京农业》2013,(34):44-48
在不同的地域,中国人用各自的智慧,巧妙地从自然获得各种田园的趣味,这一切来自于他们对上天的敬仰和对土地的眷恋。房檐下爬满了牵牛花您还记得这首流行歌曲吗:"有一户人家住在那乡下,房房檐下爬满了牵牛花……"那粉红色、紫色、蓝色的小喇叭黎明即开,像猪八戒耳朵一样的绿叶挂满白墙,一切是静谧的,一切是喧闹的。诗人听到了"红杏枝头春意闹",您是否听到了"牵牛花间喇叭喧"?  相似文献   

20.
<正>每当看到团场的老人们,清早去往广场上晨练,悠闲自得;晚上回楼房家里和子女闲聊,享受天伦之乐,我眼前总会浮现父母的样子来。他们已经60多岁了,还住在甘肃老家低矮的土坯房里,想想心里真不是滋味。给老人购买一套新房,一直是我心中的梦想。我出生在农村,从记事起,就随父母住在那间翻修过的土坯房里。冬天要不断地打扫房顶的积雪,不然会被压塌;屋子里取暖做饭搬进来多少煤,就要送出去多少灰;夏天遇到连雨天,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