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桑福德市一个安静的小镇上,有一名厨师叫马克·鲍勃,他的烹饪水平一直不错,在一家叫好望角的餐厅做了两年的厨师。当厨师之余,他还热爱博彩,虽然他一直没有中过大奖。  相似文献   

2.
从前,有个麻风病人,病了近40年,一直躺在路旁,等待有人把他拖到具有神奇力量的水池边,而他自己却从未往水池迈半步。  相似文献   

3.
徐骞 《中国农资》2014,(46):21-21
天津中农张家口分公司察北经销部总经理王建明自1995年开始进入农资行业,之后他一直尝试销售各种化肥,试图找到最经济、最有效的组合。2005年,他结缘天脊,并开始推广天脊肥。然而,第一年的推广却并不顺利,天脊肥在当地的销量不足3吨,而今年的销量超过1400吨。  相似文献   

4.
三叔叫金维平,是鄂东南山区阳新县先锋村的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农。他年轻时当过队长、农技员,挺相信科学,遇事喜欢钻研。因此,他虽然一直种田,日子却过得比别人红火。  相似文献   

5.
蒋伦芳是四川泸州市人.1963年6月与泸州市纳汪区某厂职工黄永彬恋爱登记结婚,婚后夫妻关系一直较好、但到了1994年,黄永彬与蒋伦芳携手走过30多年的婚姻出现了危机:这一年,年近六旬的黄永彬与比他小近30岁的张学英相识后,便一直在外租旁公开非法同居生活。  相似文献   

6.
王根杰 《中国农资》2011,(31):18-18
“诚实守信”四个醒目的大字挂在苟旭明办公室的墙上,他告诉记者,这就是他从事化肥销售12年来一直当做人生准则的四个字。  相似文献   

7.
崔海涛 《中国农资》2011,(28):18-18
王峰.学农出身,对科学施肥有着独到的见解。在安徽省蒙城县楚村镇,他一直从事农技服务咨询方面的工作。但是这几年,他看到农资行业发展迅速,安徽市场潜力巨大,便依靠自己的农技优势投身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过几年的市场摸索,  相似文献   

8.
在博物馆工作了18年的黄波.最近一直想换个工作,因为值夜班时,他总是在半夜二点左右,听到一种奇怪的声音,这个声音让他感到有点害怕?  相似文献   

9.
《农家科技》2011,(10):9-9
户口落上了,这对于88岁的张玉德老人来说简直就跟做梦一样。这两天来,他每天抱着户口簿看来看去。张玉德50余年一直是黑户,通过市长批示,他终于获得户口。张玉德老人老家山东,在长春市生活了50年,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把户口上在长春,市长崔杰知道后很感动,责成相关部门帮助老人办理相关手续。  相似文献   

10.
麻会宝是河北省滦南县胡各庄镇东胡村人,中学毕业后他做了15年的“的哥”,收入一直不错。2001年秋末,麻会宝却把跑得正红火的小汽车卖了,在家里搞起了狐狸和貉的养殖,村里的人都用不解的眼光看着他,好多人背后干脆称他“瞎忙活”。  相似文献   

11.
今年34岁的曹明是山东菏泽市郓城县农民。2001年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2002年11月获释。由于年龄大,名声不好,身体又有残疾.出狱后的他一直找不到对象。正在为此事苦恼时.他听人说云南好找媳妇,遂决定去云南打工,碰碰运气。  相似文献   

12.
江超  杨正文 《湖南农业》2005,(12):24-25
问:我邻居李宏5年前离家外出打工后,一直未与家人联系。他的家人也不知其下落,他的妻子带着孩子一直未改嫁。2004年8月李宏所在的村土地被征收,其父母和几个兄弟提出,既然李宏多年没有音讯,可能他已不在人世,家人干脆将其名下的财产分了算了,而李妻却不同意。请问在李宏失踪的情况下,其财产如何才能被继承?  相似文献   

13.
魏塬 《中国农资》2011,(35):11-11
孙长礼是山东聊城市临清市胡里庄乡人,家中种植有两亩小麦.原来一直是使用别的肥料。虽然也听说过芭田这个牌子,但是还一直没有用过。对于实际效果究竟如何,心里还没有啥概念。2010年备小麦肥的时候,他在店里看着那么多的小麦肥,拿不定主意的时候,零售店老板告诉他说,不如用芭田小麦肥,好多人用过了,都是又回来买的。  相似文献   

14.
《农家致富》2007,(15):51-51
律师:我儿子十八岁时.偷了一批货物.后被盗方报案,他又把这些东西归还了回去,这几年他一直在外躲避.今年他去深圳读书,被公安局查到了.以他这个案会判多长时间呢?  相似文献   

15.
陈亦权 《农家顾问》2011,(10):24-24
28年前,一位姓胡的小伙子大学毕业后回到位于广州西郊的家乡,他的父亲从1960年开始.就一直经营着一家小打铁铺。他看着父亲年岁增大.对打铁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便劝父亲退休,可老父亲却深爱着打铁,舍不得关门。  相似文献   

16.
太湖县种植业局孙炳林1981年7月参加工作,33年来,他秉承一颗深深的为民之心,一直坚守在农业技术推广第一线,用理想、信念和行动实践着自己的目标———引进推广先进的农业新技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7.
2002年年初,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果树专业的师智敏,带着4年的果树种植经验毅然回到自己的家乡咸宁创业。7年来,他在科技特派员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兢兢业业,一直致力于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的有机水果的研究与开发,致力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8.
周萍 《当代农业》2009,(5):23-23
湖南省浏阳市社港镇小源村种菜专业户周天录,1986年开始种菜,因没有资金和技术,种菜效益一直不好。实践中他深深意识到,要种好菜,必须用科技武装头脑,于是他订阅了不少科技报刊,认真研读。通过年复一年的学习,他种菜的技术不断提高,种菜效益也逐步增长,被评为科技示范户,还被镇菜办聘为技术员。2000年周天录被长沙市授予“县乡村优秀实用人才”称号。  相似文献   

19.
童年的香榧树一直萦绕在赵文刚的梦里,他很清楚地知道,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单纯赚钱要开心许多。2006年9月的一天上午,坐在记者面前的他没有老板的财大气粗,也没有成功后的得意,只有邻家大哥的亲切,“山里佬”的纯朴。  相似文献   

20.
韩昇 《农业考古》2004,(3):260-263
父讳韩国磐,江苏省如皋人,新中国成立后,家乡归人海安县,故亦作海安人。出生于1920年1月5日,农历1919年12月24日,故他一直将生年填为1919年12月24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