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明锋 《齐鲁渔业》1999,16(4):17-19
利用温室培育幼鳖,是指人为取消鳖的冬眠,将当年繁殖的3~5g的稚鳖饲养至翌年5~6月份,培育成规格150~200g的幼鳖。温室培育出的幼鳖放入池塘饲养至10月份成商品鳖,从而将商品鳖的养成周期由过去的3~4年缩短到目前的14~16个月。近两年,金湖县试用塑料大棚温室无沙(泥)培育幼鳖,取得较理想效果,与有沙(泥)培育幼鳖相比,具有工艺简单、劳动强度低、排污容易、节约能耗、起捕容易等优点。1塑料大棚温室结构塑料大棚可根据地形,因地制宜建成单坡式或拱形式,每座大棚面积400~500m2,一般长40~50m,宽8~12m。塑料大棚的骨架用…  相似文献   

2.
章剑 《渔业现代化》1998,25(2):15-19,31
温室养鳖采用养鳖温室自动加温控温装置、无沙养鳖新工艺和温室养鳖生态调控与综合防病新技术,稚鳖经12个月的饲养。平均现格即可达到500克的商品鳖.且可实行自繁自养。这种方式自成一个完整的相对封闭的健康养鳖体系、即自然条件下培育亲鳖.控温条件下人工孵化和稚幼鳖培育,自然条件下养成鳖。一般,稚鳖在温室内培育至幼鳖(亦可在温室中从稚鳖直接养成商品鳖)。在苏州每年9月底将稚鳖放养到温室养鳖池进行加温养殖.至翌年6月纳鳖平均规格达到250克.此时纳鳖出池并移人室外露天成鳖池饲养3个月,至9月底长成平均500克左右的商品鳖…  相似文献   

3.
中华鳖三级生态分养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鳖的传统养殖方法大致分为室内控温养殖和室外露天池塘养殖两种类型,两者的养殖技术路线基本相同,分为一级饲养和二级饲养。一级饲养就是从鳖苗直接养到商品鳖。二级饲养是先将鳖苗培育成100~150克/只的鳖种,再分养至500克/只以上的商品鳖。  相似文献   

4.
幼鳖阶段在温室内集约化养殖是目前国内多数养殖单位所采取的养殖模式。因为养殖水体小、密度大,水质容易恶化,影响了幼鳖的成活率。每年温室鳖移到室外后,室内的沙需要清理消毒.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本试验在培育池内不放沙子,人工设置隐蔽物,经过300天的饲养,平均  相似文献   

5.
南方池塘常温条件下,稚鳖当年可以培育成人体重15~250克,一般为25~150克的幼鳖。幼鳖经冬前或冬后筛选分格越冬,转入成鳖养殖池,于翌年养成商品鳖,规格400~850克。  相似文献   

6.
章剑 《水产养殖》1997,(1):10-11
家庭工厂化养鳖,采用“养鳖温室自动加温控温装置”新专利、“无沙养鳖”新工艺和鳖病防治新技术,难鳖经12个月的饲养。平均规格即可达到500克的商品鳖。苏州市郊缀福生家庭,工厂化养鳖500只,1995年盈利44万元。其主要饲养技术总结如下。1温室控温培育推幼鳖及露天池养成1.1全封闭型温室保温系统温室内养殖水温应恒定在30℃,气温33C。全封闭温室保温性能好,热损失小,常采用钢架混凝土永久性结构,延长使用年限。屋顶用接板封顶,围护结构中屋顶、墙体和养殖池底与土层接触面,均选用导热系数小、保温性能好的泡沫塑料作保温材料。…  相似文献   

7.
甲鱼养殖者为了缩短养殖周期,提高成活率,增加养殖效益,采取温室高密度加温培育成200~250克的幼鳖,等到第二年天气转暖,室外池水温升高后,将温室甲鱼转移到外塘,养殖成商品鳖,这应该说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养殖模式。但如果转塘过程中处理不当,往往会造成甲鱼发病,而引起大量死亡,  相似文献   

8.
大水面鳖鱼混养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集约化温室养鳖存在的投资大 ,成本高 ,病害多 ,品质差等问题 ,我们提出了利用天然湖汊进行鳖鱼混养技术的研究 ,经过几年的生产试验 ,在 12 0亩湖汊中投放规格 2 0 0克 /只左右幼鳖 ,经过 5个月的饲养 ,获得亩产商品鳖 16 0公斤 (规格平均重 52 5克 /只 )和商品鱼 2 2 6公斤的成绩。不仅经济效益好 ,特别是鳖的质量有明显提高 ,达到野生鳖的质量标准。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1 试验条件和设施1 1 水面条件养殖水面为梁子湖的湖汊 ,面积 12 0多亩 ,平均水深 1 5~ 1 7米 ,湖底淤泥约 2 0~ 30厘米 ,水源由梁子湖直排或者用水泵…  相似文献   

9.
我站于1985年7月从浙江购进幼鳖183只,平均体重100克。同年9月购进亲鳖40只。幼鳖经冬春饲养,死亡8只,平均增重60克左右。1986年5月24日~7月1日共收购成鳖165只,幼鳖149只,总计成鳖205只,幼鳖332只。至10月11~13日干塘将141只成鳖放亲鳖池,其中雌100只,最大规格1.6~2.2公斤,一般在0.5公斤以上;雄41只,最大1.7公斤。  相似文献   

10.
《海鲜世界》1994,(1):32-32
河南省潢川县经多年攻关,甲鱼养殖技术已居全国领先水平,可在12-14个月内将稚鳖培育成商品鳖。越冬亲鳖经强化培育后5月下旬产卵,温度33-36℃以下,经50天左右孵化可出壳;一般在10月份后,将稚鳖以每平方米30-50只的密度移入28—30℃的温室,  相似文献   

11.
稚鳖的培育     
稚鳖培育是指当年孵化的3~5克稚鳖,经1~3个月培育,越冬后至翌年4月稚鳖复苏为止,通过这一培育阶段稚鳖的规格一般可达5~15克。1 稚鳖的放养 初出壳的稚鳖应在浅水盆中暂养3~4天,待其卵黄吸收完毕并开始摄食后即可转入稚鳖池中饲养。稚鳖的饲养密度一般根据其大小以每平方米40~80只为宜,换水条件好的可适当多放,此外还要根据稚鳖的破壳时间和大小分池放养。  相似文献   

12.
怎样建造养鳖池根据鳖的不同养殖阶段,养鳖池可分为稚鳖池(饲养当年孵化出的稚鳖)、幼鳖池(饲养第二龄的鳖),成鳖池(饲养三龄以上的商品鳖),亲鳖池(饲养用于繁殖的亲鳖)。各类养殖池面积分别为5、25、100、500至1000平方米左右。养鳖池应建在饵料来源丰富、水质清洁、排灌方便、土质良好、环境安静的地方。池的周围应根据养殖鳖的大小设有牢固的护坡,并留出一定的或平台做鳖的栖息场地,其面积约占全池水面的1/5~1/10,稚鳖池和幼鳖池的池底以水泥或烧砖结构为宜,池底铺5~15厘米厚的细沙,蓄水深度可为20~30厘米,成鳖池和亲鳖池可采用一般泥土底,池深可为1~1.8  相似文献   

13.
仿生态养鳖是前期工厂化温室养殖与后期室外池塘养殖的结合,其过程是利用工厂化温室养鳖生长速度快的优势,在温室内在较短的时间将稚从体重3g~5g快速培育到体重150g~250g左右的鳖种,然后放入室外池塘中在自然温度下用天然或商品饲料进行商品鳖养殖,以期提高商品鳖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庭院养鳖是农村致富的好门路,具有产量高,成本低、见效快、效益好、管理方便等优点,如何养鳖获高产,掌握技术应把好“五关”。 一是放养规格密度要合理 无论是稚鳖、幼鳖及成鳖在规格密度上要合理。如稚鳖规格在5克左右,每平方米密度为15—25只;二龄幼鳖规格在100克,每平方米为10—15只;如三龄幼鳖规格在200克左右,每平方米为3—5只;四龄成鳖规格在500克以上、每平方米为1—3只即可。如果管理条件好的庭院.放养密度可以适当增加,但各种规格的鳖要基本一致,以免相互撕咬。  相似文献   

15.
工厂化人工加温快速养鳖,是目前国内外缩短养殖周期的最佳方法。但过去大多只注重工厂化加温快速培育鳖种,即把3~5克的鳖苗培育成200克以上的鳖种,然后再移到室外进行养成,这样不但温室利用率低,而且易造成商品鳖集中上市。给销售市场形成较大的压力,资金回收的时间也相对较长。通过研究,我们采用在工厂中逐级分档养成法新技术,既可提前逐步上市,也较快地回收资金。经济效益和温室利用率较常规的方法提高15%左右。为此介绍一下逐级养成法的工艺流程和管理方法,供参考。一、工艺流程逐级养成法就是采用前期密养.以后根据规格差…  相似文献   

16.
1995年元月18日,乌鲁木齐市红雁水产公司特种养殖场全封闭温室内养殖的稚鳖发生了严重的白斑病流行,十天内共死亡195只,死亡率达11.6%。 一、发病时的养殖情况:12月份水温在21—26℃,这一段时间,大部分稚鳖吃食很差,为此,进行了转池,至元月份水温能稳定在29—31℃。发病时,稚鳖平均体重27.7克/只,养在没有放沙的方  相似文献   

17.
稚幼鳖温室越冬四要素稚鳖个体一般只有3~5克,体质娇弱,较难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特别是九月份以后孵出的稚鳖,因外界环境变化大,水温又低,摄食时间短,体内营养积蓄少,稚鳖一般难以安全越冬,自然越冬成活率只有10~20%。温室加温,人为创造一个适合稚鳖生...  相似文献   

18.
河蟹早繁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蟹人工早繁育苗,是指在秋冬季选择培育成熟亲蟹,进行交配产卵,以提早在l~3月份内生产出大量健壮的大眼幼体。河蟹人工早繁育苗的意义,主要是通过大棚温室强化培育成五至六期幼蟹,子3、4月份分散放养,可以当年养成100~150克的成蟹上市。这同放养2龄蟹种相比,不仅缩短  相似文献   

19.
谢杭  常泰 《内陆水产》2001,26(11):26-26
1稚鳖当年孵化的稚鳖越冬,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通过人工强化饲养手段,使之在越冬期体重达10克以上;二是实行温室越冬,室温保持25℃左右,使稚鳖在越冬期继续摄食生长。2幼蛙当年7~10月由蝌蚪变态而成的幼蛙,气温降到10℃以下时,即开始越冬。越冬池水保持70厘米,池底要有淤泥,池上要有覆盖物,保持环境安静和水质良好,并注重防除敌害。3泥鳅泥鳅在水温降到10℃时便进入冬眠。届时将达不到上市规格的幼鳅集中越冬,选择背风向阳保水能力强的鱼池,用0.2×10-6孔雀石绿全池泼洒消毒,清理食场,水泥池池底铺…  相似文献   

20.
仿生态养鳖是前期工厂化温室养殖与后期室外池塘养殖的结合,其过程是利用工厂化温室养鳖生长速度快的优势,在温室内用较短的时间将稚鳖从体重3g-5g快速培育到体重150g-250g左右的鳖种,然后放入室外池塘中在自然温度下用天然或商品饲料进行商品鳖养殖, 以期提高商品鳖的品质。这种养殖模式包括了工厂化温室养殖与池塘主养结合型、工厂化温室养殖与池塘套养结合型等多种模式,目前发展较快。笔者根据对仿生态养鳖情况的了解,认为从事仿生态养鳖要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