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对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农业区田间春小麦叶片光合生理生态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天气晴朗时,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典型的双峰曲线,有"午休"现象,上午明显高于下午,且不同生育期峰值出现的迟早不同;蒸腾速率日变化呈不明显的双峰型,其出现最大值的时间晚于净光合速率出现最大值的时间;在生长季节,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都受到多个环境因子的共同影响;不同时期,起主导作用的环境因子不同,且同一个因子对几个生理指标的影响程度和强度都有差异,其中,光合有效辐射是对蒸腾速率影响最强烈的环境因子,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空气湿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大于温度.受环境因子制约最为显著的生理指标是叶片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小麦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呈不明显的双峰型,上午高于下午,乳熟期日平均WUE比灌浆期低46.2%,且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农业区WUE的高低变化与降水量的高低分布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在作物生长旺盛期,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祁连山高海拔雨养农业区环境因子和油菜、小麦叶片光合生理指标,比较了油菜、小麦及低海拔地区作物光合参数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光合有效辐射和空气温度均呈单峰型日变化曲线,而空气湿度呈"S"型日变化曲线,大气CO2浓度为早晚较低,下午高。油菜和小麦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型曲线,存在"午休"现象,且上午光合速率高于下午。油菜的蒸腾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曲线,小麦的蒸腾速率却呈单峰型曲线。气孔导度日变化大体呈"S"型曲线。光合有效辐射是影响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空气湿度是气孔导度的主要影响因子。大气CO2浓度与小麦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乔木状沙拐枣耗水特性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利用植物茎流计,测定了塔里木沙漠公路塔中段乔木状沙拐枣茎干液流变化及耗水特性.结果表明3株乔木状沙拐枣在一个生长季内的日平均耗水量为4 183.4 g;在现行的灌溉管理条件下,4~10月3株基径为3.6,3.1,1.9 cm的乔木状沙拐枣日平均耗水量分别为6 203.5,4 829.1,1 517.5 g;7月份是耗水量最大的季节.乔木状沙拐枣液流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型,并随环境因子的变化有所波动;液流高峰值出现在12:00~15:00,最小值出现在0:00~3:00,夜间仍保持较高的液流速率.乔木状沙拐枣液流速率与基径呈正相关关系,在6月底,3株基径为3.6,3.1,2.1 cm的乔木状沙拐枣日耗水量分别为9 521.2,5 803.1 g/d和1 818.8 g/d.不同天气条件下沙拐枣日平均率日耗水量的排列顺序为:小雨<阴天<浮尘<沙尘暴<多云<晴天.干旱的环境条件和较为充足的水分供应是耗水量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对厚穗宾草叶片的生理生态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厚穗宾草叶片生理生态特性受环境影响呈现规律性变化,光合速率日进程曲线为双峰型,在早8:30左右和下午16:30达到峰值,正午光合速率急剧下降;蒸腾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在早8:30左右即达到高峰值。(2)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表明,对厚穗宾草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起决定性作用的环境因子是大气湿度,而它们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性。光合速率午间下降主要是由非气孔因素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应用先进的PHYTALK植物生理生态监测系统对塔里木河下游英苏断面胡杨、柽柳的液流流速和相关环境因子日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胡杨和柽柳的液流速率日变化趋势相似,有明显昼夜节律变化,夜晚平稳,白天波动剧烈,呈多峰值;受植株水分储存的影响,液流早晨启动后,液流突然下降,达到一个低值后开始恢复;主要受降雨影响,距主河道100m处的胡杨枝平均液流速率低于距主河道200m处相同直径柽柳枝的平均流速;试验期,影响胡杨和柽柳液流的主导环境因子不同,每个因子都有各自的影响机制;植株液流的变化是植株自身生理调节和外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阿拉善白刺生长季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阿拉善白刺生长季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特征,文中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阿拉善地区白刺群落生长季叶片尺度下的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日变化进行测定,并分析其特征。结果表明:1)白刺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典型的单峰型;2)光合作用速率最大的7月份,日变化为0.3μmol CO_2·m~(-2)s~(-1)~43.9μmol CO_2·m~(-2)s~(-1),在10:00达到最大值,5、10月份光合速率最小,且5月份光合作用速率峰值略大于10月份;3)白刺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趋势呈现明显的双峰型;4)整体上光合作用速率上午比较强,而蒸腾速率上午是呈现上升的趋势,随着气温的升高,辐射的增强,植物蒸腾速率在中午达到最大值,下午二者都呈现递减的趋势,即光合作用减弱,蒸腾减弱;5)白刺生长季节各月叶片水势与蒸腾速率变化呈现明显的相反趋势。  相似文献   

7.
沙冬青等3种沙生植物气体交换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乌兰布和沙漠使用LI-6400植物光合测定系统和压力室同步测定了白刺、沙冬青和油蒿气体交换和水势等的日变化和月变化。白刺、沙冬青和油蒿气体交换日进程变化呈单峰、双峰和多峰。白刺的水势、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的日变化曲线多呈单峰型,一般在11:00达到高峰。油蒿水势和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多呈单峰型,其峰值分别出现在13:00和17:00,蒸腾速率多呈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11:00和15:00。沙冬青的水势、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均呈双峰型。白刺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都大于沙冬青和油蒿,研究表明沙冬青和油蒿对于环境变化具有较强的敏感性,而白刺对于环境变化具有较强的忍耐性。被试3种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相对都较低,其排序为:油蒿(2.83μmol CO2·mmol-1H2O)沙冬青(2.59μmol CO2·mmol-1H2O)白刺(1.96μmol CO2·mmol-1H2O)。研究进一步说明较低的水分利用效率是沙生植物长期适应干旱高温气候环境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不同气候条件下柠条锦鸡儿水力结构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长在内蒙古高原荒漠区的柠条锦鸡儿为研究对象,通过观测一年生枝条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水力结构特征日变化,结合气候因子,分析旱生植物如何通过调整水分传输来适应变化着的环境条件。结果表明:不管是晴天还是阴天,柠条锦鸡儿的水力结构参数与气温呈显著线性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显著线性正相关;晴天柠条锦鸡儿的导水率、比导率和叶比导率明显比阴天低。这说明柠条锦鸡儿能根据环境胁迫的变化及时调整水分运输策略,在满足枝端叶片不同需水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分丧失,达到节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灌溉量对多枝柽柳水分生理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热平衡式茎流计和压力室,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不同水分管理条件下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的水分生理及生长特征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灌溉量条件下,多枝柽柳茎干液流速率的日变化不同,在灌溉量为35 kg/(株·次)和28 kg/(株·次)条件下,茎干液流的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且液流速率较高,变幅较大;但在灌溉量为17.5 kg/(株·次)条件下,其日变化曲线为双峰型,液流速率较低,变幅也较大.随着灌溉量的减少,日平均液流速率逐渐降低,日液流累积量也随之降低,日累积液流量分别为6 643.04 g,5 665.88 g,2 827.81 g.不同灌溉量条件下,多枝柽柳的清晨和午后水势都随着灌溉量的减少而降低,其中灌溉量对清晨水势的影响较大.不同灌溉量条件下,多枝柽柳的基径、新枝长度以及新枝直径都随着灌溉量的减少而减小,其平均生长速率也随着灌溉量的减少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集雨补灌玉米增产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黄土高原集雨补灌旱作区农业节水的方法和途径,以玉米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水分组合处理对玉米光合作用、产量和干物质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光合因子的日变化曲线均呈现抛物线型,各光合因子的日变化规律受光照强度影响很大;覆膜坐水结合拔节期补灌22.5 mm处理在13∶00左右之前和19∶00左右的细胞间隙CO2浓度较其它处理大,而在其它时间内较其它处理小,其它光合因子与此规律相反,表明光照强度对光合因子的日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整个日变化过程中,补灌处理在光照强度大的下午提高了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使得细胞间隙CO2浓度减少。分析各光合因子日变化中的最大值可知:在13∶00左右,覆膜坐水结合拔节期补灌22.5 mm处理、覆膜坐水结合拔节期补灌15 mm处理的光合速率分别比对照提高23.9%、15.0%,蒸腾速率分别比对照提高47.7%、17.7%;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43.02%、29.48%。拔节期补灌不仅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还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干物质累积量。  相似文献   

11.
宁夏盐池沙地不同密度人工柠条林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宁夏盐池退化沙地不同密度的人工柠条林地的土壤水分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林下土壤体积含水量随着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在垂直剖面上可分为土壤水分速变层(0-20cm)、活跃层(20-80cm)、相对稳定层(80-100cm);2)土壤水分季节动态变化可划分为:积累期(4-5月);消耗期(6-9月);稳定期(10月至次年4月)3个时期;3)土壤体积含水量随人工林密度增加呈下降趋势,2490丛/hm2和1665丛/hm2可作为该区人工柠条林调控密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柠条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和小叶锦鸡儿3种柠条中,中间锦鸡儿花期最短;小叶锦鸡儿和中间锦鸡儿的盛花期约在5月中下旬,并在5月下旬、6月上旬进入结实盛期,柠条锦鸡儿较前两者晚约半个月;种子采收前,92.42%的柠条锦鸡儿种子长度大于3mm,完全发育成熟,较小叶锦鸡儿高22.49%,较中间锦鸡儿高21.41%;3种柠条果荚长度均在20mm以上,但在20~30mm、30~40mm两个长度段上的比例分配有较大差距;3种柠条所有果荚的宽度均大于3 mm,但在3~6mm、6~9mm两个宽度段的构成比例有明显差异;柠条锦鸡儿花果总损失率最大,为82.37%;小叶锦鸡儿为75.96%;中间锦鸡儿为65.98%。  相似文献   

13.
四种固沙灌木苗期抗热抗旱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四种豆科灌木苗期的抗热性和抗旱性做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四种植物幼苗受害温度范围不同,杨柴>37℃≤45℃,柠条>45℃≤50℃,花棒和大白柠条>50℃≤55℃。高温和干旱均导致幼苗细胞膜伤害,膜透性的增加与植物的抗热性、抗旱性呈负相关。综合评定四种植物幼苗抗热能力为:大白柠条≥花棒>柠条>杨柴;抗旱能力为:大白柠条≥柠条>花棒>杨柴。  相似文献   

14.
低覆盖度柠条固沙林不同配置对植被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覆盖度行带式固沙林具有显著的防风固沙效果,已经在我国的半干旱地区广泛推广。针对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不同配置的柠条锦鸡儿人工林,进一步研究不同带间宽度带内植被自然恢复过程及物种多样性的差异,结果表明:(1)在覆盖度为20%左右时,合理的行带式格局分布的柠条锦鸡儿人工林带间植被的恢复效果优于随机分布格局的样地。(2)柠条行带式造林不宜太窄和盖度太大,会影响其林下物种丰富度。(3)宽的带间距带内物种丰富度与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以及其生物量变化曲线呈现了两个高峰,出现在距柠条带6-8m左右,而窄的带间距带内只有一个高峰。因此,该地区柠条带宽度为12m-16m可以使其带内的草本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5.
黄土丘陵区柠条灌木林合理平茬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生长的特点,即生长速率随灌木林龄的变化呈近似正态分布的特征曲线,根据曲线的几何特征,提出以柠条生长速率与峰值和右拐点连线的斜率相等的点为平茬始点,以几何曲线的右拐点为平茬终点的平茬方案。长期观测结果表明,柠条生长指标符合Logistic方程,本文以Logistic生长函数为例,说明了柠条灌木林平茬时间确定方法的具体推导过程。最后结合柠条生长指标(株高、分枝和生物量),对不同立地条件下柠条灌木林的合理平茬时间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不同立地条件下柠条的合理平茬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现象是由不同立地条件下水热环境的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锦鸡儿(Caraganaspp.)属的植物群众通称柠条,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重要的植物资源,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经我们调查研究后,确认锦鸡儿属在鄂尔多斯市有9种,它们是: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Kom.)、中间锦鸡儿(C.intermediaKuang etFu)、荒漠锦鸡儿(C.roborovskyiKom.)、垫状锦鸡儿(C.tibeticaKom.)、狭叶锦鸡儿(C.stenophyllaPojark.)、短脚锦鸡儿(C.brachypodaPojark.)、甘蒙锦鸡儿(C.opulensKom.)、秦晋锦鸡儿(C.purdomiiRehd.)以及矮锦鸡儿(C.pygmaea(L.)DC.)。  相似文献   

17.
吴起县退耕还林后主要植被类型土壤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吴起县退耕还林后形成的主要植被类型土壤质量状况,文中以吴起县王洼子典型退耕植被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差异,并综合主成分分析法、敏感性以及相关性分析法,建立了研究区土壤质量评价指标最小数据集。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差异显著(P<0.05);山桃×沙棘混交林在土壤孔隙度、持水性以及有机碳含量方面表现较优;刺槐林在土壤pH和电导率方面表现较优;沙棘林、柠条林在富集氮、磷、钾元素方面优势明显;草地土壤指标整体表现较差。2)适用于研究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质量评价的最小数据集指标为土壤有机碳含量、毛管持水量、电导率和有效磷。3)不同植被类型均在不同程度上有效提高土壤质量,但研究区土壤质量指数整体仍较低,其中山桃×沙棘混交林对土壤质量提升效果最好,其次为灌木林(柠条、沙棘),乔木林(刺槐、杜梨、山桃)和草地。因此,研究区在今后进行低效林改造、林分结构调整与植被恢复重建等林业生态工程时,优先选择以沙棘、柠条为主的灌木林或者小乔木与灌木相结合的混交林(山桃×沙棘混交林)。  相似文献   

18.
6种常用固沙植物的生态经济价值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 Lam)、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 Kuang)、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 Kom)、塔落岩黄芪(Hedysarumleave Maxim)、细枝岩黄芪(Hedysarum scoparium Fisch)和山竹岩黄芪(Hedysarum fruti-cosum Pall)的光合作用、水分利用效率、生物量、营养成分、土壤改良作用和防风固沙作用,结果表明,岩黄芪属3种植物的生态经济价值明显优于锦鸡儿属3种植物。  相似文献   

19.
Stemflow of xerophytic shrubs represents a significant component of water replenishment to the soil-root system and influences water utilization of plant roots at the stand scale,especially in water-scarce semi-arid ecosystems.The stemflow of two semi-arid shrubs(Caragana korshinskii and Hippophae rhamnoides)and its effect on soil moisture enhancement were evaluated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of 2011 in the semi-arid loess region of China.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temflow averaged 12.3%and 8.4%of the bulk precipitation for C.korshinskii and H.rhamnoides,respectively.Individual stemflow increased in a linear function with increasing rainfall depth.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unneling ratios and rainfall suggested that there existed a rainfall depth threshold of 11 mm for both C.korshinskii and H.rhamnoides.Averaged funneling ratios were 156.6±57.1 and49.5±30.8 for C.korshinskii and H.rhamnoides,respectively,indicating that the canopy architecture of the two shrubs was an effective funnel to channel stemflow to the root area,and C.korshinskii showed a greater potential to use stemflow water in the semi-arid conditions.For individual rainfall events,the wetting front depths were approximately 2 times deeper in the rooting zone around the stems than in the bare area outside canopy for both C.korshinskii and H.rhamnoides.Correspondingly,soil water content was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root area around the shrub stem than in the area outside the shrub canopy.This confirms that shrub stemflow conserved in the deep soil layers may be an available moisture source for plant growth under semi-arid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20.
风沙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水分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宁夏风沙区盐池县马儿庄村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和月变化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规律不尽相同,中层(30~70 cm)与深层(70~100 cm)土壤水分变化态势的相似程度均较高,但相似程度柠条>天然草场>甘草>苜蓿,表层(0~30 cm)与深层(70~100cm)的灰色关联度最小,土壤水分变化态势差异最大;从各月土壤水分灰色关联度来看,甘草8~10月份土壤水分灰色关联度较大,土壤水分变化态势的相似程度较高,7月份的差异明显;柠条在9月份的灰色关联度达到了最小,其他各月相似度逐渐增大;而苜蓿和天然草场土壤水分灰色关联度波动很大,变化趋势为大-小-大-小.灰色关联分析法可以较好地反映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变化趋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