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陈昌茂 《海洋渔业》1998,20(2):84-84,75
<正> 海蜇是一种大型食用水母,是苏北沿海的重要水产资源之一。盛产期为7~9月份,主要作业方式为三重流网生产,近几年资源量大幅回升,捕捞产量连年超历史,1996年加工(包括半成品)近3万t,1997年在4.5万t以上。认真搞好海蜇加工,提高产品质量,对于发展渔业生产、壮大集体经济和增加渔民收入、增加出口创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近几年的实践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抓好原料处理。这是提高质量和出成率的关键,因海蜇渔期正值夏季,原料不及时处理,极易造成变质腐烂,所以捕上船的新鲜海蜇应快速用竹刀沿海蜇伞体腹面将颈部与头部割下,头、皮分割后分别放置,要避免蜇  相似文献   

2.
《水产科技情报》1976,(11):37-39
海蜇是海洋中常见的食用大型浮游生物,热带、温带海近陆阶区,都有它的踪迹。我国的黄渤海、东海、南海都有海蜇分布,沿岸广大渔民对海蜇的生产和加工早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解放后,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沿岸渔民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海蜇捕捞和加工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浙江温洲和舟山,江苏的连云港和东台、辽宁的营口等地在生产和加工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海蜇的加工技术与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每年的8~10月是海蜇的收获加工季节。由于海蜇体内含有水量特别多,而且海蜇生产季节气温高,如果只用食盐腌渍海蜇,其本身的分解腐败速度要比食盐的渗透过程快得多,故起不到有效防腐和保持产品质量的作用。因此,必须用一种脱水和凝固蛋白质作用比食盐  相似文献   

4.
海蜇的加工     
一、概述海蜇,又名水母。其种类很多,我国常见的有海蜇、面蜇、沙蜇和黄斑海蜇等。生产旺季在7~9月。海蜇经腌制加工后,伞体部分叫海蜇皮,口腕部分叫海蜇头,是比较名贵的海产品。  相似文献   

5.
牛世利 《海洋渔业》1985,7(4):174-174
<正> 辽东湾海蜇资源丰富。不但沿岸渔民捕捞海蜇生产的历史悠久,山东沿海广大渔民也有在辽东湾捕捞海蜇的习惯。近年来鱼类资源衰退,所以对海蜇生产越加重视。许多渔船都备有多种工具,以增加收入。我市从七十年代以后,就有部分渔船在辽东湾海蜇渔汛季节从事生产。我所对海蜇生产网具结构规格也专门进行了研究,并总结分析了我  相似文献   

6.
张安国 《中国水产》2012,(12):67-68
海蜇是一种暖水性大型食用水母,从北部的鸭绿江口、南至北部湾的广阔水域都有海蜇分布.海蜇的营养十分丰富,还含有很多铁、钙、磷和大量维生素.海蜇通常加工成海蜇皮和海蜇头,成为人们喜爱的水产食品.海蜇养殖业具有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等优点,因此在辽宁丹东、锦州等沿海地区海蜇养殖业发展迅速,养殖成功率高,经济效益好.2008年~2010年,笔者与丹东海蜇养殖户一起在锦州大有农场利用改造的虾池进行海蜇养殖,养殖效果较好,现将相关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世政 《海洋渔业》1983,5(5):211-212
<正> 辽东湾海蜇资源相当丰富,其年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0%左右。我省沿岸渔民捕捞海蜇生产的历史悠久。但在六十年代以前,被列为三类水产品,经济价值较低,因此,很少有专门从事捕捞海蜇的渔船和网具。七十年代以后,海蜇进入国际市场,出口价格较高,已被国家列为全额收购的海产品,从  相似文献   

8.
水产品加工一般都用食盐腌渍,以此防腐。其原因是由于渗透脱水作用,致使细菌失去繁殖和生存的条件。但由于海蜇体内含有水量特别多,而且海蜇生产季节气温高,细菌繁殖生长速度快,其本身的分解腐败速度要比食盐的渗透过程快得多。故只用食盐腌渍海蜇起不到有效防腐和保持产品质量的作用。因此,必须用一种脱水和凝固蛋白质作用比食盐更强的物质与食盐混合使用。明矾(硫酸钾铝)就是一种既有很强脱水和凝固力,而又廉价、无毒的理想物质。  相似文献   

9.
广东台山县上川公社社员梁济林,络波丰等大胆创造,以穷办法利用山竹叶、咸酸叶、水母叶等十多种野生植物代替明矾加工海蜇,成品经鉴定效果良好:1.质量高,同用明矾加工海蜇一样鲜明;2.速度快,比用明矾加工海蜇提早四天制成产品;3.出成品率高,每100斤海蜇制成品10~12斤,最低8斤,比明矾加工海蜇多4斤;4.成本低,减少甩矾和盐,制成每100斤海蜇成本10.34元,比用明矾加工23元可节约  相似文献   

10.
目前,海蜇养殖技术不很成熟,但是海蜇价格较高,养殖周期短,许多养殖户纷纷尝试,养殖产量和效益或高或低,不很稳定。为了充分利用虾池,探索海蜇养殖生产技术,我们于2003—2004年连续二年利用虾池进行海蜇养殖试验,均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海蜇加工新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介绍了海蜇的生物学特性、营养成份及药用功效,提出在传统的海蜇三矾加工工艺上进行产品的深加工,如软包装的调味海蜇丝、海蜇纯粉、海蜇口服液等,为充分利用珍贵的海洋资源提供新的加工途径。  相似文献   

12.
海蜇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自古即为我国人民开发利用。但其资源变动大,产量极不稳定。合理规定并严格执行开捕期是保护资源的重要措施、渔政部门应加强管理。海区水域盐度是海蜇生长的必要条件。海蜇加工应做到三矾提干,保质像量;在国际市场上严格掌握出口规格,做好外销包装,提高增收创汇效益。  相似文献   

13.
海蛰     
曹丽 《海鲜世界》2004,(2):40-41
海蜇,原名海红,别名水母、白皮子,其名见于陈藏器《本草拾遗》。渔民将捕捞加工后的海蛰幅状伞体称为白皮子,其中腕及触手为海蜇头。  相似文献   

14.
<正>江苏省射阳县拥有海岸线105.95千米,是全国重点优质海蜇产区之一。一、射阳海蜇产业特点射阳海蜇是人工育苗放苗和自然繁殖相结合,大海中自然生长、适时捕捞、科学加工而成的野生海蜇。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射阳海蜇产业呈现以下特点。1.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射阳县已形成海蜇保种育苗、增殖放流、捕捞加工、渔港交易一体化全产业链。全县拥有省级海蜇原种场1家(金洋水产原种场)、省级海蜇良繁场1家(盛海海蜇);  相似文献   

15.
目前,海蜇养殖技术不很成熟,但是海蜇价格较高,养殖周期短,许多养殖户纷纷尝试养殖,养殖产量和效益或高或低,很不稳定。为了充分利用虾池,探索海蜇养殖生产技术,我们于2003-2004年连续2年利用虾池进行海蜇养殖试验,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海蜇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蜇属于腔肠动物 ,是海洋中分布广泛的近海动物之一。一直以来人们对海蜇的了解局限在海蜇的食用方面 ,少量鲜食 ,大部分制备成海蜇皮或者蜇头干制品。因为海蜇个体较大 ,产量较高 ,目前海蜇产品价格相对较低 ,为了提高海蜇的附加值 ,我们研究了它的综合利用问题。首先利用蜇头分离海蜇毒素 ,研究其主要成分 ,为海蜇伤人中毒的救治提供理论依据。同时通过动物实验探索毒液的药理毒理问题 ,为进一步将毒素制成抗肿瘤、降血压、戒毒等一系列功能产品做出铺垫 ,开发海蜇的药用价值。然后将海蜇再加工成蜇头或蜇皮 ,提供人们饮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海蜇是生长在海洋中的大型食用水母,属肠腔动物,分布广,广东沿海各海区都有,每年的生产汛期在夏秋高温季节。海蜇外形似伞,伞体部俗称“海蜇皮”,口腕部俗称“海蜇头”。海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碘及无机矿物质,其中以钙、铁含量尤为突出;海蜇可入药,对治疗高血压、气管炎、哮喘、甲状腺肿大、产妇血崩、炎症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在我国,海蜇主要是出口,近年有所减少;国内市场主要是鲜食,而且大都没有达到三矾,损耗太大。本试验对海蜇皮进行调味加工,制成营养丰富、爽脆可口、风味独特的软包装即食海产品,旨在为海蜇的加工利…  相似文献   

18.
盛夏已到,海蜇生产的旺季已经来临了。  相似文献   

19.
海蜇与日本对虾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文秋  鲁林仓 《水产养殖》2004,25(3):14-14,13
海蜇养殖作为一项投入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病害少,风险低、收益高的新兴特种水产养殖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水产养殖户的青睐。本文介绍较为成熟且经济效益较高的海蜇和日本对虾混养生产经验,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去年辽东湾沙海蜇喜获丰收,产量达15233吨(成品)。但对这些大型水母如何加工,在技术上还存在薄弱环节,据统计,加工质量能达到出口标准的极小。如何提高沙海蜇的经济效益,加工出高质量的成品呢?下面就辽东湾加工沙海蜇中应注意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简述如下: 一、加工从捕获时就已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