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大豆消费量日益增加,而黑龙江省作为全国的主产区,面积最大、总产最多,但是单产水平较低,品质也有待改进,总产量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巨大的供需缺口只能依靠进口大豆解决,伴随进口量的不断攀升,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受国际大豆市场的影响日益增加,延缓了大豆生产的发展。所以发挥黑龙江省大豆的特色优势,增强国产大豆竞争力,可以推动我国大豆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是全国种植大豆面积最大的省,近年来由于比较效益低,大豆面积逐年下降。文章指出了面积下降的3点原因,同时分析了在新形势下黑龙江省发展大豆的4点优势,提出了目前黑龙江省生产大豆的发展战略和4点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3.
针对黑龙江省大豆种植业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发展黑龙江省大豆种植业及相关产业的具体建议,为黑龙江省大豆种植业发展和相关部门制定大豆产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建设专用大豆基地 推动大豆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家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和实现轮作生产目标针对国家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和实现轮作生产目标,分析了黑龙江省目前大豆生产发展存在的问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新形势,提出了建设专用大豆生产基地,提高大豆商品价值和推动大豆产业化发展的新思路商品价值和推动大豆产业化发展的新思路,并提出了解决重茬和加快豆制品加工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业的现状及发展潜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涛 《大豆科技》1995,(2):20-21
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业的现状及发展潜力金涛(黑龙江省大豆技术开发研究中心)黑龙江省是全国大豆主产区和重要出口基地。历年来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3500万亩和400万吨上下波动。但是近2、3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用户需要量的猛增,大豆的种植面积也急剧扩大,...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是重要的植物蛋白质和食用油的供应作物,由于黑龙江省大豆收益效应、生产和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及国外大豆的冲击,自2010年起黑龙江省大豆面积逐年减少,严重影响了大豆加工企业的发展。根据生态区划,黑龙江省可分为高油、高蛋白、蛋脂平衡区,所以应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重点发展高蛋白大豆和"双高"大豆种植,增加豆农收入,增强黑龙江大豆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大豆市场及对策问题的研究(一)──大豆生产及需求现状王碧君,张灿欣,吴忠达,邵立红,王敬华(黑龙江省农业经济技术信息中心)黑龙江省是我国的主要大豆生产供给和出口省份。大豆生产对于黑龙江省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市场对大...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大豆深加工技术优势及发展方向黑龙江省大豆技术开发研究中心夏剑秋,金涛,倪长仁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主产区及重要的出口和加工基地,据1990年统计:大豆播种面积为3850万亩,占全国总面积的34%;总产量为42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7%;年向国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黑龙江省大豆品质区划和牡丹江地区生态优势,阐明牡丹江地区是黑龙江省主要高蛋白大豆产区,指出应加强扶持该区高蛋白大豆生产,建议建设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牡丹江试验站,建设高蛋白大豆产业带,对推进我国高蛋白食用大豆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黑龙江省大豆出口及生产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和重要的大豆出口基地,大豆种植面积及总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年产量在500万吨左右。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将给黑龙江省的大豆出口和生产带来了转折和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考验和挑战。一、大豆进出口情况我国是世界上美国等四个大豆主产国之一,80年代末90年代初,黑龙江省年平均出口量为80~100万吨,约占全国出口总量的85%~95%;但从1995年开始,出口量逐年减少,失去了已占有的国际市场份额。1996年我国开始大量进口大豆、豆油、豆粕,现已从大豆主要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二、大豆出口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料和高蛋白作物之一,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建立大豆产业发展的理论框架,界定了大豆产业的内涵和特征,并以此确定了大豆产业研究的基础框架。运用SWOT分析范式明确黑龙江大豆生产的比较优势。通过对黑龙江大豆出口竞争力比较,确定黑龙江大豆的竞争潜质,挖掘存在的主要威胁因素,阐述了大豆产业发展及推进的潜力因素。在此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黑龙江大豆产业现状,提出了黑龙江大豆产业发展及推进的五个可行性的基本思路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不同作物茬口对连作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利用轮作换茬措施缓解连作大豆的危害和产量损失,研究了苜蓿、玉米和大豆3种作物茬口对连作大豆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茬3年连作大豆比玉米茬3年连作大豆增产10.4%,比4年连作大豆极显著增产26.7%;玉米茬3年连作大豆比4年连作大豆显著增产14.7%.与4年连作大豆相比,苜蓿茬和玉米茬连作3年大豆的株高分别增加16.6 cm和14.7 cm、单株粒重分别增加7.0 g和3.7 g,差异均达极显著;苜蓿茬和玉米茬处理间的株高、单株粒重差异不显著.4年连作大豆的病粒率分别比苜蓿茬和玉米茬3年连作大豆的病粒率高4.54%和6.74%,差异达显著和极显著;苜蓿茬、玉米茬处理间的病粒率差异不显著.三个茬口处理之间大豆虫食粒率差异不显著.可见,对于连作大豆,苜蓿茬口优于玉米茬口和大豆茬口.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三年试验筛选出了黑龙江省密山市种植的优质大豆品种,为密山地区发展优质大豆生产提供了品种依据。  相似文献   

14.
北方大豆种质引种南方后种子皱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玉华  胡水秀 《大豆科学》1997,16(4):343-347
利用6个大豆种持研究不同水分散失速度下,由来热带-热带高温所致皱缩型大豆处子表现的差异,通过本次研究以及往的观察,我们发现原产北方地区地大豆种质,在黄淮大豆生态区及其以南种植,普遍产生皱缩型种子而失去活力,因而在黄淮以南很难保存原产上述地区的大豆种质,限制了地大豆优良基因源的开发和利用。通常情况下,品种间的皱缩粒率有很在差异,变幅在7.46%-88.68%之间,若在生理成熟期加快水分散失速率,则这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际市场对大豆原料价格的操纵压抑了中国豆农的积极性,引发种植面积缩小以及对加工业产业运行、经贸市场营销运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结合所掌握的国内外相关资料与对黑龙江大豆生产实际的考察,提出应效法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加强政策上的宏观调控和具体办法的微观实施,确保黑龙江及全国的大豆传统优势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郭文义 《大豆科技》2009,(6):8-9,59
本文从大豆重迎茬对大豆土壤养分的影响角度,全面分析了黑龙江省重迎茬现状及危害,为研究重迎茬对土壤养分影响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及黄淮海地区大豆品种的遗传改进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黑龙江省和黄淮海地区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大豆品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单株粒重、荚比、三四粒荚数、每节荚数、每荚粒数、百粒重、脂肪含量等性状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倒伏性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各地大豆品种遗传改进的明显趋势在于抗倒伏性显著增强,单株粒重提高,每节荚数、每荚粒数增多,粒重增大,茎杆增粗,株高降低。  相似文献   

18.
通过连续8年在全省5个生态区9个9区固定轮作场圃综合试验,试验区专项研究,框区、盆栽试验,实验室分析,以及大量的大面积生产调查,发现大豆重迎茬种植,土壤水分有一些不利的变化,但其程度低于重茬玉米、重茬小麦,某些时期重茬大豆耕层土壤的水分含量还会高于正茬轮作.这说明土壤水分没有明显恶化,不是造成大豆重迎茬减产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栽培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菌核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体叶柄接种法鉴定了200份栽培大豆高世代品系对大豆菌核病菌株Jia30和Jian29的抗感反应.结果表明:在所有的参鉴材料中没有发现免疫类型,但各品系间抗性有一定的差异.供试200个品系中既表现抗Jia30菌株义表现抗Jian29菌株的材料占供试材料的2%;抗Jia30菌株的材料占3%;抗Jian29菌株的材料占5%,根据抗性资源筛选结果,这些抗性材料可合理地用于大豆生产,并为大豆抗病育种亲本选择和利用品种布局进行大豆菌核病生态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丁俊杰 《大豆科学》2012,31(2):327-329
为明确大豆菌核病发生发展中各个时期气象因子的重要性及相关性,对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中9个地点的大豆田菌核病病情指数进行调查,收集各地6~8月的平均降水量、平均日照时数和平均气温,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回归方程,然后利用通径分析确定影响菌核病发生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表明:8月份平均降水量对大豆菌核病病情指数的影响最为严重,其次为7月份平均日照时数和8月份平均温度;7月份平均日照时数是通过与8月份平均降水量相互作用对大豆菌核病的病情指数产生较大影响。其它因子的直接间接通径系数都很低,对菌核病病情指数的影响不大。因此,在7月份的平均日照时数少,8月份平均降雨量大,并且8月份平均温度适宜的情况下菌核病将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