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城市住宅小区居住环境评价指标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晋昆 《绿色科技》2012,(8):117-118
介绍了城市住宅小区居住环境的概念以及现代社会城市住宅环境"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并阐述了城市住宅居住环境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城市住宅小区居住环境评价指标的方法,为居民理性购房和开发商规划建设住宅小区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创造有吸引力的住宅小区环境、探索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对于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结合目前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现状,提出了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应重视和体现生态性、整体性、空间多样性、参与性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3.
杨姝 《林产工业》2020,57(1):77-79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条件的逐步提升,人们对于更加舒适、健康、环保的居住环境追求愈发明显。我国现有人居环境对木结构建筑的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木结构建筑发展方向因此得到改变。对我国木结构建筑设计的发展现状、人性化表现以及与人居环境之间的协调性进行综合性阐述,为研究人居环境对木结构建筑设计的影响以及木结构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正>廊坊城市住宅小区是经市政部门规划,被城市道路或自然边界线所分隔,不为城市道路穿越的完整居住地段。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步伐加快,城市人口发展迅猛,居民住宅小区的建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住宅小区的景观营造,在求得人文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此外,经济的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负面效应,如森林面积减小,废水、废气和噪音污染严重等。为此,当今每个新建住宅小区都应尽力创造功能合理、形态自然、体现生态原则的居住环境。一、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是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指最大限度地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镇建设突飞猛进 ,表现尤为突出的是各地蓬勃发展的住宅小区开发 ,带动了大面积的绿化建设。“人人有适当住房”和“城市化世界中可持续人类住宅发展”,使世界各国对人居环境的问题更加重视 ,并进一步认识到“人人有适当住房”已经不是简单地解决住的问题 ,而必须有适当、方便、安全、卫生、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 ,是世界各国奋斗的目标。我国政府也十分重视人居环境的问题 ,为改善人居环境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通过城市试点小区以及“小康”型小区的实践 ,成功地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改善我国人居环境的新路子。人居环…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人类居住环境具有科学性、设施配套智能化、环境艺术设计人性化等多方面的特点。居住区一一作为人类居住生活的物质载体,具有居住性、舒适性、耐久性、经济性等基本要求,方便、舒适、和谐是构建21世纪未来居住区的主题,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新世纪的人居环境建设的重点,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居住区是人们所渴望的,绿色住宅、生态住宅也是21世纪居住区必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乡村人居环境评价研究对乡村人居环境的建设与发展十分重要,选取赵河镇作为评价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将乡村人居环境系统分为自然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居住条件、公共服务、社会关系5个层面,选取34个评价指标对赵河镇乡村人居环境进行满意度调查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农药污染情况、饮用水供应、社会保障体系等指标对乡村人居环境存在一定影响。以此从自然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方面提出优化自然环境、解决垃圾处理问题、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汉中市人居环境质量得到较大的改善,但改善速度仍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并且生态环境和居住条件改善更为缓慢。针对这些问题,从城市规划、城市化发展战略、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优化人居环境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的人居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居住环境经历了巢居、穴居、山居和屋居等阶段,目前,人类仍然在探索适宜的居住环境。随着社会的进步,在人居环境的建设中,生态、环保、绿色、健康等概念已深得人心。现简单介绍一些21世纪舒适的、健康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不同环境中植物与空气负离子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空气负离子被誉为"空气维生素",它的存在可以有效地提高森林、城市或是室内的空气质量,而植物又是产生负离子的影响因素之一。文章从室内外两种环境出发,总结探讨了不同环境中植物同空气负离子的关系,得知:空气离子在森林环境中,与植物群落的类型、结构和树种组成相关,在室内环境中,与植物的种类、叶形和植物精气相关。    相似文献   

12.
珍贵用材树种──福建柏   总被引:27,自引:9,他引:27  
本篇对福建柏的形态特征、分布范围、适生环境、生物学特性及有关造林技术等作了较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室内环境的居住质量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关系着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因此,对于居住环境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木材长久以来被用于装饰室内环境,制作室内家具,以此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性.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木材资源日益匮乏,资源丰富的竹材作为木材的替代品,正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居、室内装饰等生活环境中,竹材对家居环境的影响日...  相似文献   

14.
沙蒿、油蒿空间构件及固沙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油蒿和沙蒿同属菊科、蒿属的沙生半灌木,抗旱性强,生态幅宽,在沙区人工植被中可天然更新,是我国干旱沙区优良的固沙植物种。由于油蒿能够进行光合的部件远多于沙蒿且相对沙蒿能够更好地利用空间资源,在相同的时间内油蒿经光合沉积的生物量远大于沙蒿。受个体空间结构、生物量分配模式及种群整体特征的共同影响,在生存环境相同的情况下油蒿的个体及种群固沙效益要比沙蒿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森林害虫的发生规律及与环境的关系,并从生态学的角度提出了控制森林害虫数量增长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森林光环境对4种天然灌木的光合作用和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西管涔山林区常见4种灌木三裂绣线菊、二色胡枝子、黄刺玫和虎榛子成年植株为材料,在10%~20%,30%~50%2种林下透光率和林外100%全光照3种光环境中,监测其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与比叶面积、叶面积比等形态以及生物量分配指标。结果表明:在林下10%~20%相对光强环境中,三裂绣线菊成年植株对低光环境的生理生态响应较小,其光合、叶绿素a含量、形态和大部分生物量分配特性与全光环境下生长的成年植株相同,且分配到茎的生物量减少,仅表观量子效率和叶绿素b含量显著高于中光(30%~50%)和全光环境植株。二色胡枝子成年植株对低光环境的的生理生态响应同样有限,其光合特性、叶面积比、叶重比和冠根比与全光下相同,且茎生物量分配减少,仅叶绿素b含量、比叶面积和根重比增加。与之相反,黄刺玫和虎榛子成年植株相对较强地响应了林下光环境,其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均在10%~20%光环境中下降,叶绿素a,b含量升高,根生物量分配减少,茎和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增加。另外黄刺玫的表观量子效率显著降低,而虎榛子的比叶面积和叶面积比显著增大。在表型可塑性上,黄刺玫和虎榛子的形态可塑性高于三裂绣线菊,但生理可塑性相似。这一结果支持...  相似文献   

17.
绿色化学与绿色分离工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绿色化学作为一种环境无害的技术,已备受世人关注,对绿色化学与技术的研究方兴未艾,在绿色化学与技术的重要性方面,人们已达成共识。本文系统介绍了绿色化学的定义及其研究进展,并在其基础上提出绿色分离工程的概念。同时,探讨了分离工程绿色化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上海世博会沪上·生态家的建筑绿化为实例,全方位、多角度、高水平地展示生态建筑绿色空间,探讨了城市的未来建筑与美好的人居环境的绿化模式,分析了科技型"绿色"产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论述2016年香港花卉展览中部分艺术园圃,结合本届花展“花荟艺萃”的主题,依据各地域的民俗风情、风貌习惯、居住环境,采集富有乡土气息的特产、动物、农具、瓜果、蔬菜和观赏植物等元素,建造千姿百态的造园样式,形成山、水、屋宇的田园农趣风格。以此突出崇尚自然,脱俗简洁的庭园的造型艺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漓江古东生态旅游区的实地调研结合问卷调查,探讨游客旅游偏好及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旅游区内游客以国内中青年为主,游客偏好旅游区清新湿润的空气和清澈的溪流与瀑布,偏好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游客旅游偏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植物生长环境、空气环境、水环境、景观环境等方面,其中对空气环境和景观环境影响较小,对植物生长环境和水环境影响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