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加速发展优质红碎茶是我省本世纪内茶叶生产的战略任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湖南红碎茶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地位我国是茶叶的祖国,但红碎茶的生产和出口,迄今还只有三十年历史。一九五六年,英、法侵略埃及时,埃及需要购买红碎茶,当时我们只生产工夫红茶,为了支援埃及反对帝国主义的正义斗争和扩大茶叶出口,我们便将工夫红茶制成红碎茶出口支援埃及。这一年可说是我国生产和出口红碎茶  相似文献   

2.
乌龙红碎茶香气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碎茶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目前已发展成为世界茶叶生产和贸易最大宗的茶类,占世界茶叶贸易量的70%以上。我国红碎茶随着1964年转子机的研制成功,开始大量生产出口。我国出口的以云南大叶种鲜叶加工而成的红碎茶,浓强鲜突出,品质优良,国内外享有盛誉,但香气稍逊于印度、斯里兰卡高山红碎茶,总体品质受到制约,中高档茶不足40%,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弱。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提高我国红碎茶品质,扩大出口,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在总结红碎茶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导入乌龙茶的部分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3.
红碎茶是国际市场上销量最大,且品质可比性和市场竞争性均十分强烈的一种商品茶。近年来,我省自营出口的红碎茶虽数量成倍增长,品质也有提高,但仍处于国际市场上普通级的中、下档水平。且换汇成本高。因此,如何挖掘我省出口红碎茶的品质潜力,为四化多创外汇,是我省红碎茶出口中可望解决的问题。其中红碎茶的含水量及其贮藏过程中对品质的影响,虽已引起了茶叶界的关注,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制茶工艺研究室  相似文献   

4.
全世界有四十多个国家生产茶叶,多数国家以生产红碎茶为主。在国际茶叶贸易中,红碎茶销售量占百分之九十。红碎茶是外来茶类,一九五八年浙江省首先试制,一九六四年全国开始试产试销,随即进入国际市场。目前,我国红碎茶已销往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数量超过二万吨。但在国际茶叶贸易中只占百分之三,出口平均价多数在伦敦拍卖市场普通  相似文献   

5.
我省自营出口红碎茶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几年来,红碎茶对外贸易情况较好,打开了销路。我们的茶畅销世界五大洲,客户由原来的八个扩大到六十三个,成交国别二十四个, 茶叶所运港口四十二个。从一九七八年—一九八一年共出口了一万六千多吨红碎茶,贸易额逐年增加,所出口的茶叶获得广大客户的好评。但是,要提高我省红碎茶在国际市场上的威望和竞争能力,多销商品,多赚外汇,除了改良茶树品种、改进制茶技术、提高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6.
云南红碎茶制造工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茶叶贸易中90%以上为红茶,其中又以红碎茶为主。我国为了出口创汇,于1957年开始试制红碎茶,1964年试行出口、红碎茶曾一度成为我国茶叶生产的增长点。但我国传统制法的红碎茶茶黄素含量在0.7%以下,很少达到1%,只相当于国际上的中、下档茶水平,竞争力不强。因此,自我国外贸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红茶出口逐年减少,到2000年,我国出口红茶29450t,出口均价1.22美元/kg,仅占世界红茶出口总量的2.6%,价格只有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的50%左右。  相似文献   

7.
前言红碎茶是世界茶叶市场销售量最大的品种,占商品流通总量92%。湖南是全国主产红茶省之一,自1958年试制红碎茶成功后,迨至1976年全省红碎茶生产基点已有七十七个,1977年增为一百三十个点,1979年发展到三百多个点。其中绝大部分为社、队茶厂,实行初精制联合生产,成为我省出口红碎茶的重要生产基点。为了把红碎茶生产搞好,把质量搞上去,根据1976年全省红碎茶科研、生产经验交流会  相似文献   

8.
今年九月九日至十八日,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在我省长沙市召开了全国出口红碎茶提高品质座谈会,重点是:交流提高红碎茶品质的经验,介绍我国茶叶出口和国外红碎茶产销情况,审评样品,表彰先进,研究进一步提高红碎茶品质的规划和措施。会上汇报了情况,介绍了经验,评选出了三十六个品质优良的红碎茶样品(其中一  相似文献   

9.
在茶叶对外贸易中,出口什么茶,出多少,主要取决于国内生产现状和国际市场需求。中小叶种是我国红碎茶重要组成部分,在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今后红碎茶出口中,中小叶种必将继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国际茶叶市场以红茶为主,在茶叶贸易量七十五万吨中,红茶占93%以上,其中红碎茶又占98%以上。我国红碎茶出口结构,大叶种占30%,中小叶种占70%。平均出口品质水平,大叶种接近国际中档,中小叶种低于普通级。因此,提高中小叶种红碎茶品质水平,对我国红碎茶出口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出口茶中红茶占50%以上,其中红碎茶又占红茶的80%左右,可见红碎茶生产在茶叶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虽然我国红碎茶在国际市场上的卖价比肯尼亚等国低,但一些优质大叶品种制的红碎茶每吨卖价也可超过2000美元。如果到本世纪末,全国红碎茶产  相似文献   

12.
红碎茶是一种世界性的商品茶,一九八五年世界茶叶贸易量97万多吨中,红碎茶即占90%以上,其他茶类合计不及10%,可见红碎茶在当前国际茶叶市场的重要地位。 我国近年生产红碎茶约6.5万吨,出口量约5.5万吨(含工夫茶中的自然碎茶),仅分别占世界产量、贸易量的4.05%和6.11%。目前我省红碎茶生产所占的比重极少,出口量甚微。 我省地理、气候条件优越。特别闽南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湿度大,适合云南大叶种的繁育,只要从改善品质入手,推广优良品种,加强茶园管理,坚持合理采摘,引进先进机具,改进制茶工艺,我省红碎茶  相似文献   

13.
广东红碎茶生产,在五十年代末期,伴随着云南大叶种的引进,首先在英红华侨茶场(原英德茶场)试制成功,投入生产。到一九八五年,大叶种茶园面积38万亩,占全省茶园总面积之55%;生产红碎茶20多万担,占全省茶叶总产量之45%;出口红碎茶13万担,占全省茶叶出口总量之93%。  相似文献   

14.
我省是大叶种茶区,云南大叶种占全省茶园总面积的约60%,过去主要用来生产红碎茶以供出口,近几年来由于出口受滞,生产单位只得退而寻求国内市场,为适应内销的需要,被迫生产大叶绿茶,经过几年的转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纵观我省茶叶生产状况,产品花色单一是其特色,主要表现在生产  相似文献   

15.
广西发展红碎茶生产的自然条件较好,现全区有茶园21000公顷,其中适制红碎茶的大叶品种茶园12000公顷,年产红碎茶5000多吨,近几年来红碎茶年出口换汇达1000万美元左右,成为该区出口的拳头商品之一。现在全区有16个县、市和22个农(茶)场生产红碎茶,已建有大小红碎茶加工厂51个,年加工能力达到8060吨。但是,该区茶叶生产基础差,技术力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我省产茶历史悠久,早已被誉为全国重点产茶省之一,从六十年代起,我国红茶的产品转向试制生产国际上喜饮的红碎茶以后,我省的红碎茶产量又在全国起着主导地位的作用,但在品质上由于自然条件的局限性而被列为国际普通级以下的水平。故其作用比数量而言则有逊色。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东欧各国茶叶贸易市场的发展,给我省工夫红茶的生产又带来了新的活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召开的浙江省富阳县出口红碎茶新产品鉴定会,说明了当前在茶叶生产上采用一些不显眼的普通技术,往往能起到救活企业的明显经济效益。红碎茶加工,在我国六十年代中期已研究成功,并在全国主要红茶区推广。然而红碎茶这一普通加工工艺在绿茶产区却是一项新技术。富阳是一个老茶区,生产茶叶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这几年生产发展很快,1982年实有茶园6.5万亩,产茶4.5万担,过去  相似文献   

18.
建立农副产品出口生产体系,茶叶列为重点商品之一,这是基地建设的战略大事。红茶重点发展大叶种优质红碎茶的目标已经明确,相应的组织措施正在层层落实。剩下一个带战略性的技术问题,就是今后我国红碎茶走什么  相似文献   

19.
刘新 《中国茶叶》1994,16(6):32-33
当今国际茶叶市场上,红茶占据了主导地位,其贸易量约占茶叶总贸易量的80%,而红茶中绝大部分又为红碎茶。我国于60年代初开始试制红碎茶(当时称分级红茶),使用的初制揉切机具是传统的盘式揉切机,到了70年代初,江苏、广东、四川、贵州、湖南等先后研制出不同型式的转于揉切机,用于加工红碎茶,之后随着转子揉切机性能的不断改进和机种的完善与配套,红碎茶产品质量和效率等较盘式揉切机的大有提高,从而转子揉切机在全国茶区迅速推广应用,形成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红碎茶加工新工艺——转子机生产工艺,大大促进子我国红碎茶生产的发展,使红碎茶一跃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茶类,在70年代和80年代为我国的茶叶出口创汇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前些年由于绿茶走俏,红碎茶生产效益不及绿茶,致使一些红碎茶主产区也纷纷改制绿茶,造成红碎茶生产的严重滑坡。然而,近年绿茶又出现市场疲软,滞销积压严重,而当前国际红茶市场需求量却仍平稳,无大的波动,这无疑给红碎茶生产的复兴带来一线生机。为使广大红碎茶加工新手对红碎茶的重要加工机具——转子揉切机有一了解,特将转子揉  相似文献   

20.
近10多年来国际市场上CTC红碎茶发展迅速,印度、肯尼亚两国,CTC茶的产量已占其茶叶总产的65%~95%。生产CTC茶的CTC机,具有揉切强烈快速、破坏叶组织效率高、生产吞吐量大等特点。产品具有浓、强、鲜的优良品质风格,为世界各国客商和消费者所喜爱。我国红碎茶出口仍以传统的红碎茶为主,CTC茶还不到红碎茶总量的5%,不难看出我国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