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我国茶园生态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小林 《茶叶》2004,30(3):130-131,136
我国茶叶终端产品的食用安全和卫生之所以存在一些问题,是因为茶园生态建设远没有达到生态茶业的要求。我国茶园生态建设的重点是现有茶园,要按生态茶业整体的要求制定长远规划,统筹林业、农牧业发展;植树造林是茶园生态建设的基础,构建以茶树为优势群落,其它林木、作物、杂草、土壤微生物、茶园病虫及其天敌等生物群落并存的生态系统,采取清洁的农业技术措施,从而达到全面改善茶园生态系统,保持生态平衡,从根本上提高我国茶叶品质,保障广大茶叶消费者的食用安全和卫生。  相似文献   

2.
文章就低矮平缓地区发展生态茶园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围绕改善茶园小(微)生态环境为中心,针对降低茶园地下水位、改良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丰富茶园生态群落、营造小气候环境等方面,对低矮平缓地区发展生态茶园,提高种植经济效益进行了试验和分析总结,可为低矮平缓地区发展生态茶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我省茶农建设生态茶园的意愿,使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对安溪县181户茶农的调查结果发现,当地茶农茶园规模小而分散、生态建设跟不上、对生态茶园理解不够准确、建设能力不足,对生态茶园建设的决策谨慎,存在劳动力缺乏、资金不足等困难,进一步用logistic计量模型分析得知,生态茶园建设成本和生态茶园的收益对茶农生态茶园建设意愿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而生态茶园建设培训和生态茶园建设补贴力度对茶农生态茶园建设意愿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相邻茶园生态情况对茶农生态茶园建设意愿也有较大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加强茶园生态建设的培训与引导、组织连片建设与示范、优化补偿方式、提供专业服务以降低管理成本、以养代补提高收入预期等措施补偿生态茶园建设的外部性,激发茶农建设生态茶园的积极性,促进生态茶园的推广。  相似文献   

4.
茶产业作为我国传统、特色产业,呈现着良好的整体发展趋势。而作为茶产业中重点发展部分——生态茶园的可持续发展能够进一步促进茶业进步,从而拓展产业规模,提升茶农整体收入。本文基于生态茶园可持续发展的财税政策,首先分析财税政策与生态茶园发展间的矛盾,引出当前生态茶园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实现生态茶园可持续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以期对生态茶园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茶园间作芳香植物罗勒和紫苏对茶园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茶园间作芳香植物研究其对茶园害虫和天敌种群数量、土壤养分状况、茶树生长及茶叶生化成分等的影响,分析间作芳香植物对幼龄茶园的生态综合调控效果。幼龄茶园间种芳香植物能减少小贯小绿叶蝉和绿盲蝽的数量,增加茶园中瓢虫、草蛉、寄生蜂和蜘蛛等天敌的数量;芳香植物间作区土壤中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高于绿肥间作区和对照;茶园间作芳香植物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茶树生长、培养幼龄茶园的树势和树冠、增加茶叶产量。茶园间作芳香植物能减少茶叶中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提高可溶性糖和儿茶素含量,改善茶叶品质。可见茶园间作芳香植物是一种具有较好生态效益的茶园栽培管理模式,能促进生态茶园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清流是山区农业县,茶业是清流县农户经济增收的一项重要农业种植产业。本文在分析清流县茶园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现有茶园分类(单体面积较大茶园和单体面积较小茶园)改造和综合改造措施(道路系统建设、灌溉系统建设、茶园生态建设、深耕增肥改土),以及茶园改造后实行无害化管理的建议,以增产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7.
为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提高我国地膜回收率,促进农田生态环境修复,从农业生产实际和农户认知水平2个方面入手,通过调查问卷,利用Logistic模型和优先序方法(首选决定法、加权频数法及聚类分析法),系统分析了农户回收地膜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回收效益对农户回收地膜行为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是影响农户回收行为的最主要因素;环境污染监督力度和环保意识及认知的影响程度仅次于回收效益;此外,地膜厚度及质量、是否有回收企业、人均耕地面积等其他因素对农户回收地膜行为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政府要通过制定有效的补贴和奖励机制等经济手段提高农户回收地膜的积极性,同时要注重通过残膜危害、回收政策的宣传和设立强而有力的监督队伍等方式引导农户。  相似文献   

8.
对生态茶园的科学施肥不仅能够有效促进茶树完成健康的生理、生化代谢,还可以为茶树提供更加全面、稳定的营养供应,从而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本文对安溪县生态茶园在施肥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研究,并对安溪县生态茶园施肥策略提出改进对策,以期能为安溪县生态茶园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孙君  张文锦 《福建茶叶》2014,36(6):42-43
以漳州市光照人茶业有限公司生产有机茶的实践经验为例,从有机茶园的建园及其生态建设和生物多样性培植、茶园水利设施建设、生态栽培、安全质量控制体系建设等方面阐述有机茶生产的典型做法,为茶企建立有机茶园,生产有机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响应清远市政府关于茶产业发展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的号召,英德品无界茶业有限公司在业界创新推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经营管理模式,取碍了良好的经营成效。英德品无界茶业有限公司联动英德市老茶农茶叶专业合作社,将原有上世纪60年代种植的茶园与周边农户零散茶园整台为一体,由公司对口输出各类专家与技术资源,再通过公司、合作社与农户三方的专业化分工,最终将茶园打造成为既保有传统英德茶园特色又符合科学管理、环保生态规范的有机茶园,期间成功保育了英德现有单株茶王。201 3年,茶园更是被英德市农业科  相似文献   

11.
茶园水土保持工作是土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持茶园生态环境、发展生产、提高单产的根本保证。我县茶叶单产低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茶园土壤生态失调,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渐趋贫瘠。因此以保持茶园土壤生态平衡为中心,改善茶园生态现状,对发展我县茶叶生产,实现茶叶高产、优质、低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茶产业发展天然融合了典型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机制和路径。各地在完善茶产业链过程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运用茶产业政策调动各主体积极性,规范各主体生产经营行为,推动区域资源要素有效配置,将茶生态产品如茶园碳汇、茶事体验、茶园景观、茶叶产品及周边文创等,通过生态权益流转、生态产业开发、生态载体溢价等路径,促进茶叶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但规划统筹与茶产品特色挖掘还有待加强、数字技术等科技赋能潜力尚未充分发挥、绿色生态茶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尚未畅通,需要进一步整合茶产业特色资源统筹发展,推动涉茶关键技术的全景应用,拓展绿色生态茶产品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13.
华安县茶叶种植历史悠久,是漳州市的茶叶主产区,种茶收入在县域经济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被提升到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这对茶园经营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在取得茶园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考虑生态效益,建设生态茶园。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闽东生态茶园建设措施和目标,总结出适合闽东红绿茶生产的新垦茶园、茶林嵌合型和纯茶种植老茶园生态建设技术。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当前茶园生态技术不断成熟的今天,使用各种技术、方法来对茶园病害现象进行管理和优化,就成为时代发展的根本性可能。因此,在当前茶叶生长过程中,要注重利用多种防治方法做好病害微生态控制。做好茶园病害微生物控制活动,将大大助力现代茶叶产业化发展。本文从当前茶园微生物研究状况分析入手,结合茶园病害微生态控制背景分析,通过探究茶园微生物与茶园病害微生态控制要求,从而具体探究茶园病害微生态控制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6.
利用浙江省义乌市、安吉县和桐乡市736份农户调查数据,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农户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和主观规范对农户参与乡村旅游意愿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行为态度对农户参与乡村旅游意愿影响因素中,农户更加关注改善居住条件和改善基础设施两方面。知觉行为控制中,农户关注自己是否有时间或精力参与乡村旅游发展以及是否有合适的途径进行参与。主观规范中,亲戚朋友的参与以及其态度对农户的参与意愿影响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传统茶园的建设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种植单一物种,栽培中化肥污染、病虫害防治农药污染、有效利用率低,生态环境问题等,对此,采取一定的策略方案构建生态茶园有利于改善茶园生产情况.通过优化茶园内部物种结构,合理配置生态位、依靠科技创新建设智慧管理茶园、强化栽培技术研究,减少农药、化肥、病虫害污染等方案可对茶园的生态有长期稳...  相似文献   

18.
项保连 《茶叶》1998,24(4):213-214
文中阐述了象山县海岛茶园的生态特殊性及其影响下的茶业经济状况,提出了海岛茶业实现优质高效的技术途径;改善茶园环境生态;利用资源优势发展适栽良种;增强茶树体质;解决茶叶品质缺陷和按照现代茶业建设要求推广先进适用科技。  相似文献   

19.
人工生态茶园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对人工生态茶园生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人工生态茶园能提高和改善茶叶的品质和产量 ;改善茶园内气候因子 ;提高和改善茶园土壤物理化学性质 ;增加了茶园内的有益生物的数量 ,促进了茶园系统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根据闽东茶园面临着多方面的生态问题,本文运用生态学原理,提出改善茶园生态环境的初步设想,即采用不同作物的间套混等种植方式,利用生物生育过程的时空差异、生物链,以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当前我区茶叶生产存在的诸多问题中,生态环境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改善闽东茶园生态问题提出一些设想,以期引起茶业界同仁对生态问题的共同关心,在发展茶叶生产的同时加强生态茶园建设。生态茶园建设及其发展模式初探@陈强$宁德地区水土保持办公室!352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