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国城乡居民茶叶消费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曦  杨江帆 《茶叶科学》2015,35(4):397-403
基于CHNS 2011年的数据,本文利用Double hurdle模型,从参与消费和消费多少两个角度对比分析了中国城乡居民的茶叶消费。结果表明,中国城乡居民中分别有2.61亿和1.67亿的饮茶者,日均饮茶量分别为3.19杯和2.81杯,城乡的茶叶消费普及率分别达到46.5%和33.0%,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茶叶消费收入弹性分别为11.19%和7.9%。城镇居民参与茶叶消费受年龄和收入影响,农村居民参与茶叶消费受收入和家庭规模影响,城乡居民中男性消费者的饮茶量更多,在茶叶消费量的影响上,年龄、收入、家庭规模和受教育程度对城乡居民茶叶消费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推动中国国内茶叶消费的政策建议是考虑政策的适用性、加快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和准确寻找缝隙市场。  相似文献   

2.
利用CKB的截面数据,对中国10个地区19786名消费者饮茶习惯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不同收入、不同年龄层的消费者饮茶习惯变化展开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消费者的饮茶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饮茶习惯存在着偶尔饮茶和经常饮茶等不同程度的分布,饮茶习惯变化大多要经过偶尔饮茶这一中间阶段;饮茶群体的结构组成变化,可能会由于采用整体饮茶率这一宏观指标而被掩盖,从而忽略了饮茶习惯的个体变化及其背后的机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关注饮茶习惯的双向变化,尤其是关注偶尔饮茶这一茶叶消费的中间形态。  相似文献   

3.
中国茶叶消费现状与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采用logistic模型,基于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的数据,对我国茶叶消费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消费者的年龄、性别、城乡、受教育程度、收入、所属区域等都影响消费者的饮茶行为,其中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收入对是否饮茶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男性和城市消费者的饮茶可能也较高,中东部地区的消费者相对于西部消费者饮茶...  相似文献   

4.
姜友雪 《茶叶》2013,39(3):146-148,152
为了研究当前哪些因素影响城市居民茶叶消费行为,为茶产业产学研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采纳城市居民茶叶消费行为的调查数据,使用计量经济软件Eviews3.1,运用线性模型,进行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月总收入、家庭人口数、饮茶年份与消费者的茶叶消费支出成正相关,教育水平与茶叶消费支出成负相关,收入是影响茶叶消费支出弹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茶叶的功能以及拓展茶叶的消费渠道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将饮茶行为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冲泡茶、茶饮料、调饮以及袋泡茶;大学生饮茶行为主要有以下功能:有利于大学生身心的自我调节、有利于调节大学生在运动时血糖浓度之间的平衡、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在运动时的抗氧化能力、有利于大学生在运动时营养的补充。可以通过现场宣传、现场推广的方式,来提升大学生对茶叶的认识提升大学生饮茶行为;要加快对茶叶产品的开发,设计包装精美的茶产品来吸引大学生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因为爱喝茶,所以格外的钟情茶杯,因为在机关工作,所以总感觉机关里的茶杯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机关里的茶杯是很性情的。但凡在机关上班,多为饮茶者,而饮者都讲究茶杯的姿、色、韵,味,就像范仲淹“露牙错落一番荣,缀玉含珠散嘉树”一样,茶入杯中,茶姿入眼,便已取悦饮茶人无数。  相似文献   

7.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本课题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探究大学生群体对于新式调饮茶的品牌、价格、含糖量、配送方式等消费行为因素的变化影响,并探究其中的原因。调查结果发现,20.99%的大学生对新式调饮茶的内容物对健康的影响更加重视,在消费时更多考虑新式调饮茶的属性,购买频率和消费习惯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后疫情时代,指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过去后的时代。在后疫情时代,34.98%的大学生在新式调饮茶方面的消费频率有所改变。(后疫情时代即国内放开疫情后的意思,是采用同样的数据调查)  相似文献   

8.
沈培和 《中国茶叶》2000,22(3):20-21
茶是世界性的饮料,几乎人人爱饮,老少皆宜。茶叶分红茶、绿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类,商品茶的品名不亚于3000种。但无论是什么茶,都含有茶多酚、咖啡碱等成分,具有提神解渴等功效。根据茶叶的特性与人的体质,对部分人或在某些时候存在宜饮茶与不宜饮茶之分。 一、饮茶八宜 1.脑力劳动者和夜晚工作者宜饮茶 由于茶叶中含有咖啡碱,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因此,文人墨客写作,学生复习功课、考试时饮茶,有利于提高思维活动,打开思路,增强记忆力。夜间工作者饮茶,则可以消除睡意,起到提神作用,提高工作效…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茶叶消费现状的分析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曦  杨江帆 《茶叶》2014,(2):75-79
利用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对中国不同省份和不同收入阶层的茶叶消费与收入和价格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茶叶的消费额会上升,但是茶叶价格的上涨制约了茶叶消费,高收入阶层的茶叶消费量没有受到显著影响,但中低收入阶层的茶叶消费量受茶叶价格上升的影响出现明显的下跌,据此提出了对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管曦  邱彩华 《中国茶叶》2011,33(6):13-14
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茶叶大国,在全球茶叶生产和出口中都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针对中国茶叶生产和出口的研究不断增加,如基于不同环节生产主体的效率分析(管曦,2009,2010),不同类型和包装的茶叶出口研究(管曦,2010),但是针对茶叶消费环节的研究并不多见,且大多也是针对某一省份或地区的研究,而缺少全国范围内茶叶消费的分析。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表1),2005年中国茶叶消费量为57.32万吨,2009年则增加到101.71万吨,4年间茶叶消费量增加77%,对于中国国内茶叶消费量的快速上升,现有的研究大多解释为中国人均茶叶消费量的增加,但是对其他影响中国消费者茶叶消费的因素,如收入、消费者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等,现有的研究较少关注。  相似文献   

11.
17世纪以后,中国茶叶大量销往欧洲,带动了欧洲的饮茶文化。茶具伴随着饮茶的兴起,在欧洲广泛使用。早期欧洲人所使用的茶具大都从中国进口,在中国也随之出现了特定的外销茶具。随着对茶具需求的增大,欧洲逐渐开始了本土的茶具制作,并出现了具有强烈本土特色的茶具。  相似文献   

12.
金兑妍  屠幼英 《茶叶科学》2012,32(3):247-253
以食品相关生活型态(FRL)细分市场,可帮助企业清楚地认识消费者的真实性,进而更精确瞄准目标市场, 制定营销战略。本研究根据FRL法设计问卷,对420名韩国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消费者进行市场调查,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法对问卷分类,得到5种FRL类型;通过对上述对象进行聚类分析和交叉分析,导出5种类型消费者的人口特征、绿茶消费现状和消费行为。研究发现,健康组人数在5组人群中最多,占总调查数的32%,其中50%的人饮绿茶每月80杯以上,20%的人每月茶叶消费大于51g;而安全追求组中30%的人群月消费量大于51g。77%的人群月购买力小于15000韩元。分析表明,为推动韩国绿茶消费,生产者应采取如下策略:积极争取高兴趣组人群,科学引导安全组和健康组的购买欲望,以及为简易追求组开发快速方便茶饮品等,以满足各类消费者和消费市场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何文丽  潘杉  管曦 《茶叶科学》2022,42(1):140-150
基于646份消费者调查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消费者对可追溯茶叶产品的认知情况、信任程度与其购买意愿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对可追溯茶叶产品认知程度的增加会提升消费者对可追溯茶叶产品的信任程度,对可追溯茶叶产品信任程度的增加会显著提升消费者购买可追溯茶叶产品的意愿;认知程度对提升消费者对可追溯茶叶产品的购买意愿有正向影...  相似文献   

14.
杭州市区茶叶消费者特性之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汤一  黄韩丹 《茶叶科学》2007,27(4):323-327
根据以杭州市区为样本点的问卷调查资料,应用次序性回归常用的Logit模型来揭示消费者特性与茶叶需求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影响杭城居民茶叶消费数量的最主要因素为饮茶习惯,而影响茶叶购买价格之最主要因素为收入水平,其次为年龄、对茶叶保健功效之信任度、价格敏感度等因素,而性别、学历和职业等因素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冯卫英 《茶叶》2014,(1):45-49
茶叶于17世纪初传入西方社会,日后逐渐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大宗贸易商品,且贸易数量多、价值大.饮茶习俗在西方社会的形成,促进了中国瓷器的外销.本文尝试通过中国茶叶博物馆现藏的文物中的外销茶叶、茶具以及纸质文物,研究、并证明茶叶在传入西方之后的几个世纪对西方社会的文化、经济,尤其是对茶业和陶瓷业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细话米     
李靓 《茶叶》2014,40(4):236-238
米砖是我国砖茶中唯一的红砖茶,也是边销茶中独特而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一直以来,由于其产量及消费地域的局限性,加上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又相对缺乏,使得人们对于米砖茶的认识一直十分有限。本文从米砖的得名、起源、制作、饮用四个方面入手,对它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解读。  相似文献   

17.
广东农村居民茶叶消费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毓雄  汤跃跃 《茶叶科学》2010,30(6):482-488
通过对广东农村消费者偏爱的饮料、人均每天茶叶消费量、喜欢的茶类型、挑选茶叶注重的因素、茶叶的价格、饮茶原因、茶馆品茶动机、茶礼仪评价、茶艺表演印象、茶品性、品茶偏爱的因素、品茶环境、茶包装等方面的调查,发现广东农村民间茶消费有着根深蒂固的民间茶文化支撑。由此建议:企业在茶产品的生产、销售及提供相关服务时应密切关注民间茶文化现状及其变化,政府相关部门要大力调查、整理、挖掘民间茶文化如茶民风、民俗等,从而促进茶叶经济、民间文化的共同繁荣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