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综述了茶叶感官审评技术的研究进展。对感官审评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探索,对影响感官审评的各项因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目前的实践教学和实际运用中,对于茶叶的审评依然采用标准的感官审评来进行茶叶品质的测定,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市场对茶叶标准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新兴技术运用到了茶叶的审评过程中,如计算机视觉系统、电子鼻和电子舌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新兴技术在茶叶的外形、香气、汤色和滋昧方面的研究进展,尤其对智能感官分析技术在茶叶的品评方面的应用,并提出了智能感官分析技术在茶叶应用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如何提高茶叶感官审评的准确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评审(感官审评)是一门通过感官鉴定茶叶品质的实用性技术。茶的品质主要是依靠人的感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来鉴定;相对于理化检验,茶叶感官审评包括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五项,简称“五项因子”。但感官审评容易受到审评人员的生理条件、工作经验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志  胡冬 《茶叶》2015,41(1):15-18
本文主要以GB/T 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为分析基础,结合茶叶审评实践,对茶叶感官审评方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阐述和探讨,主要包括:茶叶分类分级体系不明确、级别判定方法不合理、审评人员数量问题、消费者参与不足、部分品质评语含糊以及七档制合格判定方法缺乏可操作性等,对各个问题分别给出了参考性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系统地了解目前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在国内的研究动态,理解和掌握茶叶感官审评领域在茶叶品质评估中的应用与改进。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90-2021年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与茶叶感官审评方法相关的文献进行统计,对检索获取的228篇与茶叶感官审评方法相关的中文核心期刊文章的发表年度、学科分布、期刊来源、被引频次、关键词、作者、机构、基金等方面展开研究分析。结果:(1)茶叶感官审评方法相关文献资料数量呈稳步增长趋势,其中学术期刊类数量最多;(2)中文核心期刊主要来源于《茶叶科学》和《食品科学》;(3)学科领域分布以轻工业手工业类为主;(4)核心作者群主要为以陈荣冰为代表的武夷学院、以郭桂义为代表的信阳农林学院和以高士伟为代表的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三大研究团队;(5)关键词分析显示,研究内容和热点主要集中在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术语和条件等的技术研究上。结论:目前国内茶叶感官审评方法相关研究领域发文量不多,核心研究团队分散,区域间合作不多,建议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强不同区域团队间的沟通和信息交流,注重多元化研究,加强创新能力,对探索较少的研究方向给予一定关注,寻找新的...  相似文献   

6.
对中日感官审评茶叶方法与特点的比较和思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比较了中国与日本茶叶感官审评的方法与特点,指出了两国在感官审评茶叶方面的相似与不同之处.从而在名优茶的冲泡时间、评判茶叶质量各因子所占的比重等方面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7.
茶叶感官审评的误差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栩 《中国茶叶》2005,27(2):25-26
茶叶感官审评是在一定的环境、设备条件下,依靠评茶人员自身的专业技能来完成的.在整个审评过程中,从审评环境、审评设备,到评茶员自身,有许多因素会对最终的审评结果产生影响,导致审评结论出现偏差.充分了解产生审评误差的原因,有效控制审评误差,是一个合格的茶叶审评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  相似文献   

8.
张颖彬  刘栩  鲁成银 《茶叶科学》2019,39(2):123-130
GB/T 14487《茶叶感官审评术语》是我国目前采用穷尽法建立的内容丰富、具有代表性的食品感官术语集,对茶叶感官术语进行了规范化的整理与分类。它遵循感官术语的形成规律,是茶叶感官属性的客观表征,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语言特色。文章从语言学角度提出了茶叶感官术语"基元语素"概念。GB/T14487中包括名词、副词、形容词、动词4种类型的基元语素,基元语素构成的术语称为单词(字)型术语,大多数组合术语都是这4种基元语素的排列组合,并可划分为8种不同类型。从术语学角度看,目前茶叶感官审评术语还有部分条目尚需完善。  相似文献   

9.
中国茶叶感官审评术语是我国特色鲜明的专用术语集,其产生立足于我国茶叶生产以及文字中感官词汇的出现,其演变伴随着我国茶叶加工方式的更替以及不同风味特征茶类的创立,未来需着眼于术语的基本特征,进一步科学化完善与整理。  相似文献   

10.
对中日感官审评茶叶方法与特点的比较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龚淑英  张琳浩 《茶叶》2002,28(3):159-161,169
本文比较了中国与日本茶叶感官审评的方法与特点,指出了两国在感官审评茶叶方面的相似与不同之处,从而在名优茶的冲泡时间,评判茶叶质量各因子所占的比重等方面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1.
茶多酚感官性质及其对茶叶涩味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茶叶中含有的大量茶多酚对茶叶涩味有重要作用。涩味是茶叶滋味中极重要的感官性质,对茶叶总体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就茶叶中茶多酚的感官性质、茶汤涩味分析及茶多酚对茶叶涩味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选择不同等级湖南代表性黑茶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冲泡时间的一次冲泡法对黑茶冲泡的动态变化,对水浸出物和品质成分进行测定与分析,并与现行国家标准的二次冲泡法所获得的香气、汤色、滋味、叶底进行感官品质进行了比较;探讨了不同方法制备的湖南黑茶感官审评用茶汤内质表现及主要品质成分浸出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紧压型湖南黑茶,一次冲泡法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生物碱等主要品质成分及总的水浸出物都比国家标准的二次冲泡法浸出更为充分。感官审评结果发现,采用100℃沸水,1∶50茶水比,一次性冲泡8min能制备浓度适中,适合内质评价的湖南黑茶茶汤。此方法操作便利,能够为不同等级、不同压制程度的湖南黑茶提供较客观的内质评价。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陈年白茶市场火热,但产品标准缺乏,以次充好现象时有发生.文章简述了陈年白茶感官审评的参考标准,从实际工作角度提出福建陈年白茶感官品质特征、存在的主要品质问题以及审评技巧,以期能进一步提升陈年白茶生产、贸易及评价的标准化.  相似文献   

14.
名优绿茶感官品质相关因子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信阳市2004~2007年茶文化节名优绿茶连续四届的感官质量评比结果,运用生物统计软件SAS9.0进行数据处理结果:五项审评因子间,外形与其他四因子间的相关性不明显,汤色与香气、滋味、叶底的相关性显著;与品质总分(Y)的关系,滋味(X4)﹥香气(X3)﹥汤色(X2)﹥叶底(X5)﹥外形(X1);加权评分,色23分、香23分、味24分、形(包括干茶和叶底)30分的比例较为合理。并运用DPS数据软件处理,使用逐步回归建立各因子与品质总分间的相关方程为:Y=25.8852+0.731X1+0.702X2+1.02X3+1.2204X4+1.03X5。  相似文献   

15.
茶叶质量安全绿色防控关键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茶叶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并从基地建设、茶园管理、茶叶加工、质量检测四个方面介绍茶叶绿色防控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官思茶"是周宁县历史名茶,目前货供不应求,现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