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福鼎大白茶'、'黄金芽'和'白叶1号'的一芽二叶鲜叶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厌氧时间(0、2、4、8 h)富集γ-氨基丁酸(GABA)的方式,结合绿茶和红茶工艺制备样品,探讨不同厌氧时间对绿茶与红茶工艺茶叶的GABA及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厌氧时间延长,两种工艺茶叶的GABA含量均呈极显著增加趋势,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下降,咖啡碱含量变化不大.相同厌氧时间内,红茶工艺茶叶GABA富集量显著高于绿茶工艺茶叶,且高氨基酸茶树品种的GABA富集效果较好,黄金芽在绿茶和红茶工艺中GABA含量最高,分别为2.64 mg·g-1、2.69 mg·g-1.以厌氧温度为25℃、真空度为0.09 Mpa,厌氧时间为4 h的条件,分别结合杀青锅温为180℃,投叶量300 g,杀青时间为2min的绿茶工艺和以发酵温度为28℃,湿度为90%,发酵时间为4 h的红茶工艺,所制得的绿茶清香浓郁、滋味清爽,红茶香气高长、滋味醇厚,综合品质最佳,且达GABA茶标准.  相似文献   

2.
沙棘叶茶作为风味独特的低咖啡碱代用茶在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主要对速溶沙棘叶茶粉浸提工艺进行研究,探明速溶沙棘叶茶粉工艺生产茶水比、浸提时间和浸提温度等最佳参数。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为40min、茶水比为1:10,添加20%β-环状糊精,制得滋味醇和,香气明显,茶汤透亮,感官品质评价上佳的速溶茶粉,其中总黄酮含量达1.61%,水溶多糖含量为4.02%,咖啡碱含量为O.33%。  相似文献   

3.
茶叶中γ-氨基丁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中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非蛋白质氨基酸,具有抗抑郁、降血压、增强记忆力、抗癌等功效,因此受到较多学者的关注。文章对近年来茶树中GABA的代谢机理、富集技术和GABA对人体健康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与展望,以期为系统研究茶叶中GABA和GABA茶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速溶乌龙茶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速溶茶具有重量轻、体积小、速溶的特点。本实验采用最廉价的茶叶,通过温度、时间、茶水比对浸提的影响,得到最佳浸提条件;添加β-环状糊精,可以更好的保留茶的香味以及提高茶叶有效成分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5.
γ-氨基丁酸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娟桢  梁月荣  郑新强 《茶叶》2014,40(3):129-133
茶的保健功能已被广泛认可,茶叶新产品的开发也日益受到重视.GABA因其具有降血压、抗焦虑、降低胆固醇、增强记忆力和促进血液中乙醇分解等多种功效已引起各界关注.二十多年来,经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证实,γ-氨基丁酸茶具有显著的降血压功能,日渐得到了市场的欢迎.本文综述了茶树中GABA的代谢途径、鲜叶中GABA的富集技术以及富集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指出γ-氨基丁酸茶开发中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目前,速溶茶产品有纯味速溶茶和调味速溶芬两大类。纯味速溶条是成品茶经提取、过滤、浓缩、干燥等菜叶深加工工艺加工而成的,保持茶叶原有风味的速溶性粉末或颗粒。依原料不同可分为:速溶绿茶、速溶花茶、速溶乌龙茶、速溶红茶、速溶普洱茶等。调味速溶茶是以纯味速溶茶为主原料,经调味、调香混合加工而成的,速溶性粉.末或颗粒。按调味、调香的加工工艺不同分为:花香型调味速溶茶,如桂花茶、菊条冰条;果香型调味速溶条,如柠檬红菜、苹果冰茶;风味型调味速溶条,如蜂蜜绿茶、奶茶等。速溶茶产品质量主要由原料质显、生产工艺与产…  相似文献   

7.
目前,功能性茶叶新产品的研发成为一种趋势,高γ-氨基丁酸(GABA)茶叶的开发也一直受到关注,但针对茶叶本身中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较少.为探究御金香黄茶中GABA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特对采用不同工艺参数(摇青时间、闷黄时间、闷黄温度)、不同季节加工的黄茶中的GABA的含量进行研究.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GABA含量表明:GABA含量随着摇青时间延长先增加后减小,摇青2 min时含量较多;经不同闷黄时间、温度处理的茶叶,在闷黄6 h时GABA含量最高;而其含量与温度成反比,35℃时最高.不同季节加工的黄茶中GABA的含量呈现春季>夏季>秋季的趋势;且春季成茶中GABA含量是其他季节含量的40~60倍.  相似文献   

8.
以紫娟茶树鲜叶为研究对象,对厌氧处理后制备的冻干样、绿茶、红茶、白茶等茶样中主要非挥发性成分(包括儿茶素、氨基酸、花青素等)进行测定,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评估其体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此外,尝试通过分子对接模拟试验研究茶叶中主要化学成分和ACE之间潜在的互作机制。结果表明,经厌氧处理后的冻干样中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含量增加至1.72 mg·g-1,显著高于未厌氧处理茶样的0.04 mg·g-1(P<0.05)。厌氧处理后不同的加工工艺对茶样中的氨基酸和多酚类化合物的组成及含量影响较大;采用白茶工艺能提高茶样中氨基酸组分含量,而冻干工艺能最大程度保留茶样中多酚类化合物含量。紫娟茶树鲜叶样品经厌氧处理后,体外ACE抑制活性显著增强(P<0.05);厌氧处理后采用冷冻干燥工艺所制样品的ACE抑制活性最强,显著高于采用绿茶、白茶和红茶加工工艺制作的样品(P<0.05)。此外,分子对接模拟试验发现,茶叶中的主要化学成...  相似文献   

9.
叶面喷施氨基酸对茶叶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不同种类、不同浓度氨基酸喷施茶树,采摘鲜叶并进行真空厌氧处理。比较分析不同处理对茶叶中γ-氨基丁酸(GABA)生物合成量、厌氧处理对茶样中各氨基酸含量以及施肥时间对GABA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喷施氨基酸后,经真空厌氧处理茶鲜叶中γ-氨基丁酸含量明显上升,6种氨基酸对GABA合成的影响作用由高到低为谷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酰胺、苯丙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茶鲜叶中氨基酸含量尤其是谷氨酸、天冬氨酸及茶氨酸含量高低可以作为评价GABA合成作用的指标;叶面喷施谷氨酸5d时,茶鲜叶中氨基酸总量以及谷氨酸、天冬氨酸和茶氨酸增加总量最高。综合分析确定施0.5%谷氨酸叶面肥5d后,采摘一芽二、三叶鲜叶,常温下厌氧处理8h,是生产γ-氨基丁酸茶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文献摘要     
《中国茶叶》2008,30(12):61-62
茶叶微波杀青工艺及设备;偶氮苯磺酰化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茶类的茶氨酸、γ-氨基丁酸和其他氨基酸;用味觉传感器评价绿茶的鲜味强度;不同贮藏条件下茶花粉的蛋白质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11.
茶叶中γ-氨基丁酸的提取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非蛋白质(non-protein)氨基酸,具极强的生理活性,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动植物体内.(}ABA对降低血压、改善肝脏功能、促进乙醇代谢具有良好的功效,可用于高血压等疾病的辅助治疗.本文综述了γ-氨基丁酸的提取分离方法及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以茶树品种水仙驻芽三、四叶为原料,研究高γ-氨基丁酸(GABA)岩茶的加工工艺。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谷氨酸溶液浓度、厌氧温度、厌氧时间、厌氧方法对GABA富集有较好的富集效果,且差异极显著(p 0.01)。以谷氨酸溶液浓度、厌氧时间和厌氧次数设置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9个试验组中有6个试验组GABA含量高于150 mg/100 g(γ-氨基丁酸茶含量标准),其中以处理5 GABA含量最高为317.93 mg/100g,且感官品质较好,其处理工艺为:鲜叶喷洒0.2%谷氨酸(GLU)溶液,共摇青三次,每次摇青后真空厌氧1 h。  相似文献   

13.
γ-氨基丁酸茶成分对大鼠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ACE)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为探明γ-氨基丁酸茶降血压机理,采用离体培养和活体实验法研究γ-氨基丁酸(GABA)和其他茶成分对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ACE)活性的影响。离体培养实验结果表明,GABA、丙氨酸、茶氨酸和γ-羟基丁酸对大鼠ACE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GABA抑制能力最强。当GABA浓度为1 mmol时,ACE活性被抑制50%;当GABA浓度为30 mmol时,ACE活性被完全抑制。活体实验结果也证实,喂食3% GABA能明显抑制食盐负荷大鼠ACE活性的升高。表明GABA对ACE活性的抑制是γ-氨基丁酸茶降血压的主要机理之  相似文献   

14.
以茶树品种水仙驻芽三、四叶为原料,研究高γ-氨基丁酸(GABA)岩茶的加工工艺。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谷氨酸溶液浓度、厌氧温度、厌氧时间、厌氧方法对GABA富集有较好的富集效果,且差异极显著(p <0.01)。以谷氨酸溶液浓度、厌氧时间和厌氧次数设置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9个试验组中有6个试验组GABA含量高于150 mg/100 g(γ-氨基丁酸茶含量标准),其中以处理5 GABA含量最高为317.93 mg/100g,且感官品质较好,其处理工艺为:鲜叶喷洒0.2%谷氨酸(GLU)溶液,共摇青三次,每次摇青后真空厌氧1 h。  相似文献   

15.
γ-氨基丁酸茶加工工艺及关键设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γ-氨基丁酸茶(又称GABARON茶)是1987年由日本农林水产省蔬菜茶叶试验场首次开发成功的新型茶,要求茶叶中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必须达到1.5mg/g以上,比一般普通绿茶中γ-氨基丁酸含量提高20~30倍。经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证实,γ-氨基丁酸茶具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因此,γ-氨基丁酸茶自1987年在日本投放市场以来,深受消费者特别是广大高血压患者的青睐,并形成叶茶、袋泡茶和罐装茶饮料等系列产品,引起了世界各茶叶生产国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6.
以稻米加工副产品米糠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了外添谷氨酸脱羧酶(GAD)制备γ-氨基丁酸(GABA)的最佳工艺条件:GAD酶用量175u/g,酶解时间2h,pH5.5,酶解温度45℃。经验证实验,在最佳工艺条件下GABA生成量为1530.7mg/100g米糠。  相似文献   

17.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鹧鸪茶提取工艺,研究超声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对水提液中多酚提取率(Y1)、游离氨基酸总量(Y2)和水浸出物含量(Y3)的影响。将提取液进一步干燥处理得到速溶粉,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质联用(GC-MS)对茶粉及速溶粉挥发性成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得到速溶鹧鸪茶提取工艺参数为时间28 min、温度58℃、料液比1:21,在此工艺参数下制得的提取液的多酚提取率为14.53%,游离氨基酸总量为20.97 mg/g,水浸出物含量为33.45%。茶粉和速溶粉经GC-MS分析,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72种,其中茶粉含44种,速溶粉含52种,二者相同挥发性成分为26种。本研究可为鹧鸪茶生产工艺条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富集方式和干燥方法的单因素实验,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设计,优化辣木鲜叶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富集工艺。建立的辣木鲜叶中GABA最适富集条件为辣木鲜叶在45℃下,真空处理34 h,然后50℃干燥。该条件处理的辣木GABA含量为(19.70±0.16)mg/g,是对照的2.63倍。  相似文献   

19.
确定辣木叶中γ-氨基丁酸的最佳提取条件,并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辣木叶γ-氨基丁酸提取工艺参数,研究提取温度、料液比和提取时间等因素对辣木叶γ-氨基丁酸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为60℃、料液比为1∶15、提取时间为30 min,在此条件下,辣木叶γ-氨基丁酸含量为(3.40±0.09)mg/g,γ-氨基丁酸粗提物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以及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强,其EC50分别为0.149 0 mg/m L、0.092 5 mg/m L和0.039 8 mg/m L,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富γ-氨基丁酸茶的药理功能和γ-氨基丁酸富集方法的研究进展,提出应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富γ-氨基丁酸茶的加工工艺和我国富γ-氨基丁酸茶叶产品的广阔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