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断乳仔猪腹泻 ,主要是由于仔猪的断乳、环境改变、饲养管理以及饲料突然变化等诸因素所造成的。由于应激反应致使机体抵抗力降低 ,加上刚断乳仔猪的消化功能尚不健全 ,消化酶的活性降低 ,胃酸分泌少 ,仔猪消化功能紊乱 ,导致肠道内菌群失调 ,致病性大肠杆菌乘机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 ,毒素刺激肠细胞 ,致使肠细胞分泌亢进 ,肠蠕动增强而产生腹泻。若治疗不及时 ,往往导致水肿病的发生而造成巨大损失。由于大肠杆菌对抗菌素的耐药性日益严重 ,所以治疗起来比较棘手。因此 ,应以预防为主 ,避免断乳仔猪应激性腹泻的发生。1 断乳的方法在仔猪预…  相似文献   

2.
新生猪大肠杆菌病引起的腹泻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又被称为新生仔猪黄痢。生猪大肠杆菌病引起的腹泻和环境条件以及仔猪自身因素有着密切联系,是典型的多因素性疾病。当母猪产床、乳房、垫料被大肠杆菌污染后,来自母猪肠道内的细菌会在仔猪的生长环境中大规模繁殖,从而引起新生仔猪出现严重的腹泻。通常情况下,初产母猪生产的仔猪比经产母猪更容易发病,当新生仔猪不能及时吃上初乳后会导致仔猪不能从母乳获取足够的抗体,从而导致仔猪出现严重的腹泻。笔者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新生猪大肠杆菌病引起的腹泻及其防制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大肠杆菌广泛存在于环境中,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是导致断奶后仔猪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仔猪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主要血清型是K88、K99和987P。何明清等对病、健仔猪肠道菌群的研究发现,腹泻仔猪肠道中的乳酸杆菌数量显著下降,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上升。早期断奶仔猪胃酸分泌不足,胃内容物pH值上升,胃酸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减弱,病原菌容易在胃内生长繁殖,引起动物疾病。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养猪过程中发现,断奶仔猪补料不当可引起腹泻.如果不能及时控制腹泻,继发大肠杆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腹泻将进一步加剧,造成仔猪死亡,给养猪生产带来严重损失.笔者结合近几年养猪经验,浅叙发病原因及解决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5.
《养猪》2020,(3)
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发性因素主要是由于断奶应激引起机体神经内分泌紊乱,肠道微生物区系平衡遭到破坏,造成致病菌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的大量增殖,ETEC通过抑制肠液的吸收和促进肠液的分泌,导致仔猪腹泻。中药可通过调节机体神经内分泌,修复肠道微生物菌群,为兽医临床防治断奶仔猪腹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细菌性腹泻细菌性腹泻的特点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大肠杆菌病 猪大肠杆菌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其主要通过菌毛黏附素牢牢地黏附在仔猪黏膜表面,并产生肠毒素,继而破坏体内水分和电解质正常的吸收和排泄的动态平衡,使肠管中的液体蓄积而导致腹泻.大肠杆菌是猪消化道内的常在菌,自出生至断乳均可引起发病.但因仔猪的生长期和病原菌血清型不同,其引起腹泻症状有2种  相似文献   

7.
猪大肠杆菌病 猪大肠杆菌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其主要通过菌毛黏附素牢牢地黏附在仔猪黏膜表面,并产生肠毒素,继而破坏体内水分和电解质正常的吸收和排泄的动态平衡,使肠管中的液体蓄积而导致腹泻.大肠杆菌是猪消化道内的常在菌,自出生至断乳均可引起发病.但因仔猪的生长期和病原菌血清型不同,其引起腹泻症状有2种  相似文献   

8.
<正>导致仔猪腹泻的病原种类繁多,病性复杂,有多种病原混合感染,仔猪腹泻导致仔猪生长受阻和仔猪高死亡的重要因素。据调查,在猪场中该类病症占到仔猪发病的70%,由其导致的死亡占到仔猪死亡总数的50%左右,仔猪腹泻是一种典型的多因素性疾病。一、腹泻原因(一)非传染性腹泻1.仔猪消化机能不全。仔猪胃酸分泌很少,哺乳期间胃的酸性环境主要靠乳中的乳糖发酵产生乳酸,一旦断奶,乳糖来源终止,乳酸含量下降,胃内pH值升高,乳酸菌  相似文献   

9.
仔猪水肿病是由肠道内特殊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产生毒素引起的肠毒血症,是一种急性散发性传染病.其发生是由于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猪小肠,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猪体抵抗力迅速下降,病原菌在猪肠道内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毒素被吸收入血而导致全身中毒,故又称此病为大肠杆菌性肠毒血症.本病特征为全身或局部麻痹、共济失调以及胃壁、肠系膜和全身水肿.  相似文献   

10.
(一)引起仔猪腹泻的常见原因 1.消化不良.仔猪胃肠道发育不完善,胃酸分泌不足,胃内容物pH值较高,胃蛋白酶对植物性饲料不能进行很好地消化而导致腹泻.仔猪消化腺分泌的胰蛋白酶、乳糖酶、麦芽糖酶和淀粉酶分泌不足或活性较低,引起营养物质吸收不良而导致腹泻,其主要特征是因明显的消化机能障碍而导致的不同程度的腹泻,虽然不具有传染性,但轻者生长发育不良,重者可引起死亡.此现象多见于仔猪生后数天内或20日龄前后,30天后少见.  相似文献   

11.
仔猪黄白痢是由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引起的临床常见的一种新生仔猪传染病,其发病机理是致病性大肠杆菌靠其表的粘附素在仔猪小肠粘膜上皮定植,产生肠毒素,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引起离子平衡失调,从而引发剧烈腹泻,导致机体脱水和代谢性酸碱平衡紊乱。该病的发生往往给养  相似文献   

12.
正仔猪黄痢又名仔猪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多在仔猪出生后7d内发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是危害仔猪健康的重要传染病。病原大肠杆菌存在于母猪肠道、产道及周围环境中,仔猪在产道中或产后即受感染。因初生仔猪缺乏产生主动免疫的能力,如母猪初乳内缺乏对该病原的特异抗体时,细菌即能大量繁殖,产生的肠毒素刺激肠道以致水分和电解质失衡,从而造成严重腹泻,使机体脱水  相似文献   

13.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是引起新生仔猪和断奶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通过免疫母猪,新生仔猪通常可以从初乳和乳汁得到有效保护,但在断奶阶段,母乳的保护消失。有关研究发现,引起断奶仔猪腹泻常见的ETEC菌株均有菌毛F4或F18。这些菌毛是重要的毒力因子,它们使细菌结合到宿主易感肠上皮细胞,在肠内定植繁殖,随后分泌肠毒素引起腹泻。文章针对由菌毛F4和/或F18产毒素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概括了在养猪生产中其相关免疫接种途径,包括口服弱毒苗和亚单位疫苗、胶囊疫苗和注射免疫接种等。  相似文献   

14.
王娜  姜中其  由昭红 《养猪》2006,(2):41-43
黏附素(adhesion)是仔猪腹泻性大肠杆菌的一种毒力因子。大肠杆菌只有依靠黏附素黏附到小肠黏膜上皮细胞才能避免肠蠕动和肠液分泌对其的清除作用,并得以在肠内定居和繁殖,进而分泌肠毒素,导致腹泻。此文从黏附素主要类型、黏附素的表达条件、对肠黏膜黏附的特异性及其疫苗在仔猪腹泻防治中的应用等方面阐述了致仔猪腹泻的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最常见的几种黏附素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5.
译者:仔猪断奶仍然是养猪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大肠杆菌是引起仔猪腹泻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由于免疫母猪不能有效防治仔猪断奶腹泻,因此有必要寻找并使用其它控制措施.关于仔猪断奶腹泻等大肠杆菌性腹泻,有关先进的防治策略国内研究很少,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6.
<正>养猪生产中,仔猪因腹泻而死亡的数量约占仔猪死亡总数的40%左右,严重威胁着养猪生产的健康发展。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因复杂,常表现为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临床诊断与防控的困难,必须引起养殖场(户)的重视。1传染性腹泻病因引起仔猪腹泻的传染性因素,主要有病毒和细菌等。其中病毒主要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轮状病毒等;细菌主要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C型)等。1.1病毒性腹泻  相似文献   

17.
仔猪黄痢也称速发型大肠杆菌病,一般在生后7日龄内发病,最快有在出生后12小时发病者.仔猪白痢也称迟发型大肠杆菌病,一般在10-21日龄发病.引起此两种病的病原微生物同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常出现较高的死亡率(仔猪黄痢)和容易形成僵猪(仔猪黄痢和白痢). 1病原特点 大肠杆菌是存在于胃肠道内的一大类革兰氏阴性杆菌的统称.部分可以产生一种或几种肠毒素,成为病原.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复杂,但大致可分为致仔猪腹泻型大肠杆菌和致猪水肿病型大肠杆菌.致腹泻型大肠杆菌首先黏附于小肠壁上,然后释放毒素,造成小肠不仅不能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反而大量分泌水和盐,从而产生腹泻.  相似文献   

18.
仔猪黄痢也叫新生仔猪大肠杆菌病,或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所引起的新生仔猪的一种肠道性传染病.本病的特征为:剧烈腹泻、排黄色或黄白色稀便,急性死亡.本病在世界各养猪地区均有发生.在炎夏和寒冬常发,春秋发病较少.1~3日龄初生仔猪多发,7日龄以上很少发病.发病率为90%以上,致死率很高,窝死亡率达100%.  相似文献   

19.
正仔猪白痢是仔猪的常发病易发病,以5~30日龄易发,尤以7~14日龄内仔猪发病较多。本病一年四季均可以发生和流行,但以冬夏季节易发。1 发病原因仔猪白痢发病的病原体是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正常分布在自然界和猪的肠道内。在正常情况下仔猪抵抗力较强,大肠杆菌不能突破猪表皮组织的防御屏障致猪发病。当仔猪发生应激或其它疾病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对大肠杆菌的抵御能力就会减弱,病原繁殖加快,并分泌毒素,从而出现发病。应激因素有饲养管理不良,气候骤  相似文献   

20.
一例仔猪黄痢病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黄白痢是养猪生产中常见的疾病,其中黄痢最常发生于初生7日龄以内的哺乳仔猪.因哺乳仔猪下痢,机体迅速脱水而导致全身衰弱而死亡.现将笔者治疗的一例仔猪黄痢病的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