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浙北稻田直播油菜播种期和密度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浙北稻田直播油菜播种期和密度的研究表明,直播油菜的生育期随播期推迟而缩短,株高等主要生物学性状随播期和密度的变化而变化,主要产量性状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均随播期的推迟而减少;在同一播期内,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减少,而千粒重受密度影响不大;10月21日播种的处理中,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在15万株.hm^-2密度时产量最高;10月31日和11月10日播种的处理中,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10月31日播种,密度37.5万株.hm^-2的产量最高;在密度优化的条件下,浙北稻田直播油菜的安全播种期可推迟到11月1日前后。  相似文献   

2.
通过裂区试验设计对桐庐县免耕直播油菜播种期和密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月15日和10月25日播种的处理都取得较高产量,11月5日播种的处理未能取得理想产量。主要产量性状单株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随播种期的推迟而减少;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随密度增加而减少,千粒重受密度影响不明显,株高、单株一次分枝随播种期的推迟而降低。早播条件下低密度更能发挥增产潜力,迟播条件下应增加播种密度、加大群体数量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晚播和播量对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为油菜机械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以甘蓝型油菜主推新品种‘陕油28’(矮秆抗倒伏)和主栽品种‘秦优7号’(高秆不抗倒伏)为材料,设置3播期和5播量的二因素裂区试验,分析其对油菜成株密度、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油菜成株密度增加,株高、分枝数、主花序长、主花序有效角果数显著降低,分枝高度显著增加,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质量显著降低,群体角果数、群体产量显著降低。随着播量增加,油菜成株密度增加,株高、分枝数、主花序长、主花序有效角果数显著降低,分枝高度显著增加,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显著减少,千粒质量变化不显著,群体角果数和群体产量先增后减。‘陕油28’‘秦优7号’群体角果数和群体产量最大值对应的播量分别为5.56~6.67 kg/hm、4.44 kg/hm。播期对‘陕油28’产量的影响小于对‘秦优7号’的影响。由此可见,晚播导致油菜农艺性状变劣、产量降低。播期和播量对产量的影响存在品种差异。‘陕油28’的耐密性和耐迟播能力优于‘秦优7号’,播期9月21日和播量5.56 kg/hm是‘陕油28’播种的最佳组合,对应成株密度46.24万株/hm,可获得最高小区产量4 811.35 kg/hm,晚播条件下,播量6.67 kg/hm(对应成株密度67.65万株/hm)对产量有较强的补偿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裂区试验设计,对4个不同栽培密度下的3个品种油菜直播试验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浙北地区直播油菜在10月31日播种,3个主栽品种均能在密度为30 万株·hm-2时取得高产,浙双72在密度为37.5万株·hm-2时产量更高;株高、分枝节位和千粒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单株有效1次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每角粒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主花序长度和结荚特性与群体密度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高密度种植专用油菜重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目的】分析适宜高密度种植的油菜与适宜常规密度种植的油菜间重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差异,为机械化高密度种植油菜的选育方向提供借鉴。【方法】对2008—2009年中国冬油菜区试中22个机械化高密度种植组合(品系)和72个常规密度种植的组合(品系)9个重要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间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高密度专用油菜组合的每角粒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单株有效角果数、结角密度与小区产量都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对小区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小顺序为:结角密度(0.881)>分枝部位高度(-0.614)>株高(0.586)>每角粒数(0.360)>分枝数(-0.144)>主花序有效角果数(-0.143)>单株有效角果数(0.111)>主花序有效长(0.095)>千粒重(-0.055)。常规密度种植的油菜分枝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以及分枝部位高度与产量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对产量的直接效应顺序则为单株有效角果数(0.412)>株高(0.297)>主花序有效角果数(0.260)>每角粒数(0.249)>主花序有效长(-0.224)>千粒重(0.156)>分枝部位高度(-0.104)>分枝数(0.095)>结角密度(-0.003)。【结论】相比于常规密度种植的油菜,高密度种植油菜的选育应重点加强对结角密度和主花序有效角果数的选择,努力提高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每角粒数并适当减少无效分枝数。  相似文献   

6.
进行了不同直播播种期对赣油杂5号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赣油杂5号的成熟期推迟,花期和全生育期缩短;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和千粒重逐渐减少;角果长度、角粒数和角粒重表现先增后减;10月15日前播种各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10月下旬以后播种处理减产显著。因此,赣油杂5号的适播期较长,最适播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种植密度、不同的角果着生部位对秦优7号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由22.5万株/hm2增加到30万株/hm2,株高、分枝部位、分枝数、主花序长度、结果密度、主花序角果数、分枝角果数、主花序角粒数、分枝角粒数、主花序产量、分枝产量均有所降低,密度优势明显,主花序优势明显,产量增加23.07%。在相同密度下,秦优7号的亚油酸、亚麻酸、饱和脂肪酸、硫苷的变化,总是主花序高于分枝;按角果同一着生部位籽粒中油酸、亚麻酸、饱和脂肪酸、硫苷、含油量的变化,22.5万株/hm2密度处理的高于30万株/hm2,而蛋白质的变化则相反。因此,可以通过适当增加秦优7号的种植密度,凭借高密度优势、角粒数优势、千粒重优势,主花序的增产优势,协调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可充分发挥秦优7号的增产优势、获得高产,增加产油量。此外,适当增加密度还可以有效降低株高,减少单株有效角果数,有利于机械收割操作和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8.
种植密度对秦优7号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种植密度、不同的角果着生部位对秦优7号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由22.5万株/hm2增加到30万株/hm2,株高、分枝部位、分枝数、主花序长度、结果密度、主花序角果数、分枝角果数、主花序角粒数、分枝角粒数、主花序产量、分枝产量均有所降低,密度优势明显,主花序优势明显,产量增加23.07%。在相同密度下,秦优7号的亚油酸、亚麻酸、饱和脂肪酸、硫苷的变化,总是主花序高于分枝;按角果同一着生部位籽粒中油酸、亚麻酸、饱和脂肪酸、硫苷、含油量的变化,22.5万株/hm2密度处理的高于30万株/hm2,而蛋白质的变化则相反。因此,可以通过适当增加秦优7号的种植密度,凭借高密度优势、角粒数优势、千粒重优势,主花序的增产优势,协调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可充分发挥秦优7号的增产优势、获得高产,增加产油量。此外,适当增加密度还可以有效降低株高,减少单株有效角果数,有利于机械收割操作和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9.
为油菜机械直播适宜密度的确定及适应机械直播高密度条件的油菜品种选育提供科学参考,模拟机械直播高密度条件,进行648个甘蓝型杂交油菜组合不同密度田间直播试验,研究油菜直播密度与主花序角果数的相关性,探明不同播种密度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株角果数与主花序角果数在密度26 940株/667m~2时达最大值,在高密度条件(32 205~46 036株/667m~2)随直播密度增加呈递减趋势;直播密度与主花序角果数的相关系数为-0.378 5,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主花序角果数与主花序角果长度、角粒数、主花序长度、单株角果数和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16 8、0.156 0、0.780 4、0.819 8和0.792 7,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甘蓝型杂交油菜直播密度通过主花序角果数影响其他产量构成因子,进而影响油菜的单株产量。油菜机械直播适宜密度为26 940株/667m~2左右;甘蓝型杂交油菜尽可能选育主花序角果数多的材料,以弥补机械直播高密度条件造成主花序角果数减少的影响,使其适应油菜机械直播的轻简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油菜新品种秦优10号直播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油菜品种秦优10号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直播密度对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播密度在22.5万~40.5万株/hm2时,油菜产量较高,此范围属该品种的适宜直播密度;随密度的增加,除分枝高度呈上升趋势外,株高、主花序长、主花序角果数、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角粒数、千粒重以及抗倒伏的能力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相似文献   

12.
13.
播种期对直播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3种不同类型的8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播种期对直播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期对直播水稻产量有明显影响,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各品种产量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主要影响结实率和每穗粒数,而千粒重和穗数表现相对稳定.故早播有利于直播水稻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以沣油68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播种量(T1:2.25 kg/hm2,T2:3.00 kg/hm2,T3:3.75 kg/hm2,T4:4.50kg/hm2)对洞庭湖平原稻田免耕直播油菜生长发育、部分植株生物学特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量对油菜各生育期无明显影响,播种量大的处理全生育期比播种量少的缩短1~2 d;各处理油菜植株的株高、开盘直径、最大叶长、最大叶宽、出叶数、绿叶数和根颈粗均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呈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以T1处理均为最大,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开花期各处理油菜植株不同部位叶绿素含量均表现为T1>T2>T3>T4;各处理油菜植株的茎干重和叶干重、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均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降低;T1处理油菜植株的株高、主花序长、二次分枝数、主花序有效果数、单株总角果数、角粒数和单株产量等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各处理间油菜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大小顺序为T2>T4>T3>T1,T2处理油菜产量分别比T1、T3、T4处理增产12.9%、8.2%、7.2%;油菜获得高产的适宜播种量为3.0 kg/hm2.  相似文献   

15.
16.
针对江苏稻油轮作模式下由于水稻土壤湿黏导致地轮打滑而造成的漏播等问题,设计一套电控排种系统,对现有机械式油菜复式播种机进行自动化改造。播种作业时,该系统可根据计算机加载的播种作业信息、地图数据和实时获取的GPS位置信息确定当前播种参数,并发送到主控制器,经处理后,运用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算法结合目标穴距和播种机前进速度,使用直流电机控制排种轴的旋转速度,实现油菜精准播种。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控制电机转速的变异系数最大值为4.85%,台架试验中穴距变异系数的最大值为15.28%,较传统播种精度明显提高,且系统工作响应及时。  相似文献   

17.
新型水稻钵体摆栽秧盘及秧盘注塑模具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现有水稻钵体摆栽秧盘结构的改进设计,可以大大提高秧盘的使用寿命,并设计出用于改进后的秧盘生产用的注塑模具。  相似文献   

18.
19.
2008年、2009年,在沿太湖地区就不同播种期和不同播种量对紫云英适合耕作的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紫云英产量随着播种量增加而提高,随着播种期提前而增产.紫云英耕翻还田量以27 000 kg/hm2左右为宜,既有利于机械耕翻,又有利于下茬水稻增产,还有利于用地和养地相结合.10月17日进行播种的,播种量以30 kg/hm2为宜,产量为27 540 kg/hm2,并与水稻共生期满10 d;10月24日播种的,播种量以30~37.5 kg/hm2为宜,产量为26 595~28 860 kg/hm2,并与水稻共生期满3 d.  相似文献   

20.
不同海拔地区播期与苗龄对油研10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不同海拔的油莱种植区域内安排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分析播期与苗龄对油研10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拔高度不同,油研10号获得高产时播期的时间和苗龄的天数都有所不同。不同海拔地区的不同播期对油研10号的最终产量结果影响很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而不同的苗龄对油研10号的植株群体和个体,结果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别,对后期产量的影响很大。根据油研10号在3个不同海拔的油莱种植区域内获取高产可得出:播期在高海拔(1200m以上)油菜种植区域为9月10日左右;中海拔(750~1000m)油菜种植区域为9月15日左右;低海拔(750m以下)油菜种植区域为9月20日前。苗龄控制在30~35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