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未来家具行业市场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住宅建设规模的继续扩大,家具产销必然保持兴旺和发展的势头,随之而来的将是人均家具消费水平的迅猛增长。目前,我国人均家具消费不足8美元,也就是人均消费额还不到100元人民币。因此,家具行业的市场空间极为广阔。1我国人口数量多,消费需求总量大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城镇居民的居住环境正在逐步改善,住房装修、购置新家具已成为一种时尚。据调查,目前中国城乡家庭有1.2亿户,每年约有5%的家庭需要装修并购置家具,每户如果花费1万元,就是600亿元。此外,我国每年约有2000万人进入结…  相似文献   

2.
绿色纤维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室内进行全面装修和家具更新已成为大众化的消费时尚。而室内装修及家具工业中广泛应用人造板作为基材,于是就出现甲醛污染问题。过去人们经济收入少,室内装修多数仅在局部进行,家具也往往是少量更新,因此甲醛污染程度并不十分突出。如今,搬入新居进行全面装修和家具更新几乎成为普遍化。这样甲醛挥发的累积量大增,达到不能承受的程度,直接危及用户的生活空间。因此,装修部门与用户的纠纷已成为社会难题。随着全世界环保意识的提高,甲醛气体造成的污染已达到必须引起重视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绿色纤维板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室内进行全面装修和家具更新已成为大众化的消费时尚.而室内装修及家具工业中广泛应用人造板作为基材,于是就出现甲醛污染问题.过去人们经济收入少,室内装修多数仅以局部进行,家具也往往是少量更新,因此甲醛污染并不十分突出,可以容忍.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办公家具的设计也有了新的要求,使其功能和造型等更加完善。本文从办公家具的功能、技术、造型和美观等几个方面探讨办公家具设计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国际木业》2006,36(12):15-16
背景链接: 中国是世界上木材及木制品的生产大国,也是一个消费大国,同时又是人均占有森林(木材)资源很少的国家.1998年以来,国家开始实施天然森林保护工程,国内木材市场出现较大的供应缺口.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以后,家具、装修等领域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天然木材及木制品的需求量更是日益增加.  相似文献   

6.
美国贸易处的最新统计数字表明,2005年中国大陆以及香港、台湾地区从美国进口的硬木产品量保持稳步增长,进口额高达41亿元人民币(相当于5亿美元),同比2004年增长了8.4%,稳居美国硬木产品出口全球市场首位。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木材消费总体呈持续上升之势。中国加入世贸以后,家具、装修等领域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天然木材及木制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前,家庭住宅条件的改善,如同人们衣着的变化一样十分引人注目。现代化的住宅大楼,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告别老屋,搬入新房的居民越来越多,对新屋新居内部的装修也越来越高档、华丽、别致。家家户户从卧室到客厅,从盥洗室到厨房间,各种装修、家具、电器、铺地、墙...  相似文献   

8.
用"纸"做家具对许多人来说的确是件新鲜事。近日,某房产公司用纸装修,遭到消费者指责,并且引起了人们对家具材质的诸多争议。当然,今天我们要聊的此纸家具非彼"纸家具",而是一种全新的家具材料。2012年3月,在望京凯德MALL牵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中,记者惊讶地发现了一个叫做"纸当  相似文献   

9.
21世纪前 10年之内 ,我国出于大环保的需要 ,将继续实施对天然林的保护工程 ;而且国产木材本身也普遍存在径级、品质以及材种等选择面有限的问题。与此同时 ,国家经济迅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木材消费总体呈持续上升之势 ,这势必会拉动海外对华进口木材的攀升。据业内人士分析 ,今后一段时期内 ,国产木材尚能在基建、生产和维修用材方面占主导地位 ,而在家具、装修及工业用材方面将逐步被进口木材取代 ,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 ,家具、装修等领域竞争更加激烈 ,人们的消费结构也将发生很大变化 ,对天然木材及制品需求量日趋增…  相似文献   

10.
伴随居民对住房装修要求越来越高,木材制品需求日益增大。在装修材料的选择方面,人们更重视环保、崇尚自然,追求新工艺、新款式、高格调,因此在居室内壁、家具、地板以及暖器罩、窗帘盒、门等选择上,多倾向干木制品。特别是木制地板,经过多年的使用,从质量到品种上,变化非常之大,目前已从国内的水曲柳、柞木、摊术发展到进口樟木、抽木等高档木材,而且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人们对实木地板、实木工艺门、实木家具的接受程度之所以大大高于其他替代品,除时尚因素外,还在于人们已经开始走出木材消费的误区,即在木材、钢材、水泥和塑…  相似文献   

11.
实木家具是中国家具市场的主要产品类型之一。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变化、木材加工及相关技术水平的提高,实木家具的设计也在不断创新。近年来,实木家具产品设计主要体现自然设计、有机形设计、木材与多种材料的混搭、轻量化设计、可拆装设计、精致装饰设计等理念。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家庭和公共场馆进行装饰装修、购人新家具已成为很普遍的事情。然而,家具和装饰装修材料中要大量使用各类人造板和其他材料,而这些人造板主要是使用甲醛系的树脂胶粘剂特别是脲醛树脂胶粘剂制造的;另外,装饰材料和装饰装修过程中使用的胶粘剂中也常常含有甲醛。所以,新装饰装修的家居中甲醛含量往往严重超标,极大地危害人们的健康。调查表明,在我国的很多城市,继"煤烟型"、"光  相似文献   

13.
家具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大量使用的消费品,然而据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检测中心提供的资料表明,家具已成为继建筑污染、装饰污染之后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第三大污染源。为此国家于2001年底颁布了对10项室内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的强制性国  相似文献   

14.
随着家具工业的不断发展,中外合资家具企业的兴起,家具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纵观我国家具市场,已经发生深刻变化。无论是家具材料、款式、色调、档次等都有很大变化,表现在:  相似文献   

15.
1生产工艺 随着家具工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在选购家具时,追求返璞归真和要求表面富于变化的思想愈加强烈.所以,近一两年,在以人造板为主要基材大力发展板式家具的总的家具发展趋势下,实木效果家具或者说局部实木化的家具有一个上升的势头,我们称这种家具为板实结合家具. 所谓板实结合家具,就是家具的外框胴体材料为人造板材,生产工艺采用板式家具生产工艺;而主视面的柜门与抽屉面等零部件。材料为实木,生产工艺采用框式嵌板工艺制得的家具.现代的嵌板生产工艺和传统的嵌板生产工艺是不同的,它是一种现代…  相似文献   

16.
随着消费市场的日趋成熟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家具已不再是原有的单一形象,它以多元变化更广泛地适应不同环境下的不同消费群体。以下各门类家具渐成流行趋势。保健家具人们期望健康长寿,因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家具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我国从70年代以来陆陆续续地开发出...  相似文献   

17.
根据对石家庄市100户居民住宅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的检测及分析,甲醛已经成为家庭装修后威胁人体健康最主要的有害成分,甲醛含量超标情况普遍且严重,随着装修竣工时间的延长,甲醛含量呈下降趋势,但效果并不明显.对受检的100户住宅中有无家具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家具是造成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超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板材家具,会明显加重甲醛的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18.
陈一珉 《林产工业》2023,(5):101-102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传统文化的回归,使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并且越来越重视品质生活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家具作为一种室内装饰品,通过合理地搭配摆设能够有效提升室内格调,从而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近年来,人们不仅关注家具的实用性,更关注家具背后的艺术设计理念,因此富有艺术设计感的家具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这为家具制造企业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19.
刘琪 《世界林业研究》2020,33(2):120-120
正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人们追求高质量生活,对室内设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家具市场非常兴盛,家具样式千姿百态,家具结构不尽相同,设计者需要将着眼点放在造型设计、结构设计上,以满足人们对家具的需求。家具具有实用性特征,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同时家具具有美学价值,在满足实用性需求之外还可满足人们审美的精神需求。因此,如何将家具设计的技术与  相似文献   

20.
黄永平 《木材工业》2006,20(6):51-51
为促进家具制造、装饰装修与木质材料生产的科技进步,倡导健康、环保的家具和木质材料,共同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中国林学会木材工业分会中南地区木材工业学会,将于2006年12月15-18日,在深圳举办“家具装修与木质材料新技术发展”研讨会。届时将邀请有关部门领导介绍我国相关的政策法规,国内著名专家学者介绍木材工业科技发展前沿信息,知名企业介绍生产和管理经验,并组织参观考察建材市场、家具和人造板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