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壤分类的发展与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分类是认识土壤的基础,也是研究土壤的一种基本方法。随着土壤科学的发展,土壤分类也在不断前进。本文从国际到国内,从过去到近现代,叙述了土壤分类的循序渐进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土壤分类经历了早期以土壤地理发生分类为代表的定性分类时代而进入了近现代以土壤系统分类为代表的定量分类时代,开始了新的里程。特别是近期关于土壤系统分类基层分类单元土系的研究成为当前从事土壤分类研究的热点,也是今后土壤分类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对于土壤地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矿山复垦土壤重构的概念与方法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振琪  魏忠义  秦萍 《土壤》2005,37(1):8-12
本文从土壤学角度出发,对矿山土地复垦实践中的土壤重构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复垦土壤重构的概念,界定了土壤重构的内涵,对土壤重构进行了系统分类与概括,并提出了煤矿区土壤重构的一般方法。同时强调指出:土壤重构是土地复垦的核心内容;土壤剖面重构是土壤重构的关键;土壤重构需要与具体采矿工艺相结合:重构土壤的质量是检验土壤重构或农林草复垦成败的主要标准。  相似文献   

3.
土壤团聚体形成与稳定机制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95,自引:4,他引:95  
王清奎  汪思龙 《土壤通报》2005,36(3):415-421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结构的基本单位,其形成和稳定主要是通过土壤中各种胶结物质的胶结作用实现的。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过程是十分复杂的,不仅是自然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到人为活动的严重影响,主要有土壤有机质、土壤微生物、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和耕作干扰。土壤团聚体还影响土壤养分,尤其是碳氮磷。  相似文献   

4.
徐富安 《土壤》1983,15(1):13-17
土壤孔隙分布是土壤结构性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不仅反映旱地土壤有此特点,对水田土壤也是这样。特别对水旱轮种的土壤尤为重要[1,2]。  相似文献   

5.
土壤颜色的分光光度计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彬彬  戴昌达 《土壤学报》1979,16(4):397-408
土壤颜色是土壤的重要性状之一,是土壤理化性质的综合反映,也是人眼最初接触到的土壤特征与推断土壤肥沃程度、类别的直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关于我国“数字土壤”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数字土壤"的渊源、定义、功能以及如何建设我国的"数字土壤"进行了讨论。"数字土壤"渊源于"数字地球",是土壤学科发展的产物、是土壤科学与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融合的必然趋势,是一种进行土壤科学研究的现代技术体系;"数字土壤"具有管理与提供土壤科学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制作士壤专题图、指导土壤调查、查询与传播土壤信息、构建运用模型、土壤质量预警等功能;历史土壤调查资料是研制我国"数字土壤"的骨干材料;中国需要同时研制不同精度的"数字土壤";"联合共建",是建设我国"数字土壤"的好途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几种主要土壤的持水性质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陈志雄  汪仁真 《土壤学报》1979,16(3):277-281
土壤的持水性是指土壤吸持水分的能力。在对植物的有效范围内,土壤所吸持的水分是由土壤孔隙的毛管引力和土壤颗粒的分子引力所引起的,这两种力现在统称为土壤吸力,或基质吸力,它相当于土壤总水势中的基质势。  相似文献   

8.
文振旺 《土壤学报》1963,11(3):231-243
土壤分类是土壤学的中心理论问题之一,也是土壤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土壤分类、命名的原则和系统。土壤分类的研究成果可以反映土壤学研究的水平,特别是反映土壤地理学和土壤发生学的水平。整个土壤学领域内其他分支的研究,也都必须引用土壤分类的研究成果。土壤分类的研究既影响到科研和教学工作的进行,也关系到土壤科学的研究成果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9.
农田土壤氮矿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氮矿化对土壤氮循环和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发生机理具有重要影响,是相关领域研究的重点。现有研究表明:土壤水热条件、土壤理化性质和农田管理措施是影响农田土壤氮矿化的关键因素;实验室培养和田间原位培养是揭示土壤氮矿化过程的主要途径,其中田间原位培养因能客观反映土壤氮矿化条件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动力学模型、环境效应模型和机理模型是定量研究土壤氮矿化的主要方法。结合我国研究实际,今后可加强土壤氮矿化过程对比、土壤氮矿化的田间原位培养试验、土壤氮矿化的水环境效应和特殊天气条件下的土壤氮矿化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土壤质量与土壤可持续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是农业生存之本,土壤质量是联系土壤管理与可持续农业的桥梁与纽带。介绍了土壤质量的概念及其发展,在客观地分析我国土壤质量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土壤管理必须建立在土壤质量的基础上并兼顾土壤的生产性、稳定性、持续性、生存性及社会的可接受性,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土壤质量的概念随着对土嚷认识的提高和着眼点的改变又赋予了它新的内涵。不同效用的土壤生产力和适宜性一直是土壤质量的主要内容,而诸如寻求解决土壤退化和改善土壤质量等内容则成为这一概念新的关注点。各种效用的土壤适宜性是最早的、最常用的土壤质量的概念之一。土壤质量通常与作物生产量相联系,但也与其质量紧密相关,这是因为决定着人类健康的土壤的“健康”是通过作物的质量来反映的。此外,由于土壤是许许多多生物群体唯一的生存环境,所以采用各种生物参数来确定土壤质量的内涵。更进一步的是根据各种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如养分循环利用、降雨分配及缓冲作用来定义这一概念。除此之外,还有土壤的内在价值和独特性所定义的主观土壤质量概念。  相似文献   

12.
土壤酶对土壤环境质量指示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土壤环境质量是土壤容纳、吸收和降解各种环境污染的能力。各种污染物(农业、工业)进入土壤后,都会对土壤的环境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土壤酶作为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壤中产生专一生物化学反应的生物催化剂,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反应迅速,常被用来作为指示土壤环境质量的生物学指标。因此本文综述土壤酶对化肥、农药、污水污泥、城市垃圾和重金属的指示作用,为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农田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土壤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受人类影响最多的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参与调节大部分土壤生物化学过程,在土壤碳循环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业措施的变化会改变土壤理化性质,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又影响着微生物的群落特征等。因此为深入探究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简述了农田土壤物理性质(密度、孔隙、水分、温度)及化学性质(土壤pH、土壤有机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并且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初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分类是根据反映土壤形成的土壤特征特性及不同土壤相互之间在发生上的联系对土壤类型所作的科学区分。任何一门科学的分类都是各该学科科学水平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土壤物理特性对水力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力侵蚀是世界上分布最广、危害也最为普遍的一种土壤侵蚀类型。土壤特性对水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壤的抗蚀能力、土壤的入渗能力、土壤的抗冲———抗剪能力。这三种能力的协同效应又综合的表现为土壤抗侵蚀力。通过研究土壤因子影响水力侵蚀的过程和机理以及影响水力侵蚀的土壤物理因子,其结论是土壤颗粒组成、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前期土壤含水量、土壤孔隙度等是影响水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基于微波干涉技术的土壤介电特性测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壤介电特性的测量对研究土壤品质与性质尤其是研究土壤水分至关重要,在土壤微波地基遥感试验中,土壤介电特性的测量也是必不可少的。该文利用C波段微波辐射计成功获取了8组不同湿度土壤的微波辐射干涉数据,在分析干涉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土壤干涉数据的土壤介电常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干涉计算得到的土壤介电常数与DOBSON模型计算结果非常接近。土壤介电常数的干涉测量方法为土壤介电特性测量提供了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7.
元谋干热河谷区退化坡地土壤裂缝形态发育的影响因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土壤开裂影响土体内水分散失、溶质运移及土体结构,是元谋干热河谷坡地退化的一个重要过程及特征。该文通过对元谋干热河谷退化坡地典型土壤裂缝样方的实地调查及数据的室内分析,系统分析了土壤理化属性对裂缝发育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裂缝发育程度与土壤黏粒含量、土壤胀缩度、土壤容重呈正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总孔隙度呈较弱的负相关;2)土壤裂缝发育程度的首要影响因子是土壤结构性因子(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和黏粒含量),其次为土壤胀缩度,然后是土壤有机质。该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土壤开裂导致的土地退化过程奠定基础,为制定开裂土体的改良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武舜 《土壤》1987,19(1):36-40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壤肥力的主要组成。种植绿肥是提高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扩展式土壤颗粒组成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史学正 《土壤》1993,25(3):162-164
土壤的颗粒组成是土壤基本特性之一,也是早期研究土壤最基本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土壤生物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慧  崔中利  李顺鹏 《土壤学报》2008,45(5):830-836
土壤生物是土壤发生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土壤生态系统中最为活跃的组成部分。本文在系统查阅近10年来国内外土壤生物学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土壤生物学研究的现状特点,从土壤生态学、土壤生物化学、土壤微生物学、土壤?植物系统、土壤动物学几个方面概括了土壤生物学研究的主要进展。结合国际土壤科学发展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建议重点开展土壤生物与全球环境变化、土壤生物与土壤质量、土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功能、微生物宏基因组学与活性物质开发、土壤污染与生物修复、土壤酶学与元蛋白质组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