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食用菌栽培原料的筛选、开发和优化成为我国众多研究学者的关注点。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种类众多,作为食用菌栽培原料具有巨大优势。但是目前,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的产业壮大发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通过对我国农作物秸秆在食用菌栽培中的利用现状进行梳理,分析了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的优势及目前存在问题,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江苏省沭阳县充分利用丰富的林地、秸秆和劳动力等资源,着力推广林地套种食用菌产业。林地套种食用菌,已成为该县发展高效农业和当地部分乡镇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之一。根据走访、调查,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在种植食用菌过程中,迫切盼望有关部门解决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两高一优”和出口创汇农业的发展,继种植业、养殖业之后,食用菌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从2002年开始进行秸秆种菇技术研究,实践证明,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及农副产品下脚料发展食用菌生产,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发展前景。尤其是在人口不断增长、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今天,发展食用菌生产是农民发家致富的“短、平、快”项目。  相似文献   

4.
我国食用菌种类多达936种(包括野生种类),利用农作物秸秆作原料生产食用菌,增加种植业附加经济效益,投产比高[1]。传统的蔬菜秸秆利用率低,大多是直接焚烧,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多个问题。将蔬菜秸秆进一步发酵利用栽培食用菌,从根本上解决因为秸秆长期浪费带来的矛盾和问题。蔬菜秸秆栽培食用菌充分发挥了秸秆使用价值,使其变害为利,符合农业健康发展的要求。综述了国内外蔬菜秸秆料栽培食用菌研究,对未来的研究重点、关键技术等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2015,(3)
<正>食用菌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比越来越高,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锯末屑资源匮乏已成为食用菌生产发展的瓶颈,相比之下,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却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在黑木耳培养料中加入适量农作物秸秆替代锯末屑,既可节约宝贵的森林资源,又可变废为宝,充分利用生物资源。笔者经过近几年的试验,总结出北方地区玉米芯栽培黑木耳技术。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原料及预处理玉米芯易霉烂变质,应选新鲜无霉变,并粉碎成绿豆粒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将农作物秸秆制作成培养基,用来栽培食用菌,采用工厂化方式生产食用菌,提高了经济效益。利用秸秆栽培食用菌,不仅可以解决生产食用菌原材料短缺的问题,还能解决秸秆的处理问题,避免焚烧秸秆引起的环境污染,变废为宝,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本文简述了秸秆生产食用菌的特点、操作工艺、技术要点,及提高效益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叶岚 《中国食用菌》2012,31(2):57-58
近年来,在贯彻安康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富硒食用菌产业工作会议精神,提出富硒资源开发利用与食用菌产业相结合,提高产品附加值为目标,积极推进食用菌产业富硒化,做特、做精、做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推动企业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桑枝、果树枝以及黄姜纤维废渣等农作物的下脚料的综合利用。发挥安康富硒的资源优势,提高食用菌品质,进一步提高发展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农作物废弃物处理,不仅净化了环境、水源污染的现象。还建立和完善更加科学合理的、环保的、经济效益明显的种植模式,提高废渣循环利用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生物降解木质素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木质素是农作物秸秆中的主要成份之一,木质素降解直接影响秸秆等植物资源的利用效率.从降解木质素的食用菌种类、食用菌木质素降解酶系及其营养调控机理、应用前景共4个方面,综述了食用菌生物降解秸秆木质素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2015,(5)
<正>山东菏泽神马灵芝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中国医科院食用菌课题组、北京福生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四家单位合作,经过三年刻苦攻关试验成功高硒有机灵芝已喜获丰收。今年初他们投资110多万元,充分利用农村农作物秸秆、玉米芯、木糖醇渣、木屑等废弃农产品下脚料650多吨作培养  相似文献   

10.
邹城市是鲁西南地区的农业大市,常年种植小麦40000hm2,玉米27000hm2左右,每年可生产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秸秆600000t,秸秆资源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开始食用菌人工栽培最早的国家,食用菌作为"白色农业",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食用菌文化历史悠久,涌现出不少食用菌文化文学作品。当前食用菌文化历史挖掘力度不够,食用菌文化宣传不到位,国际化不强。食用菌文化发展与产业融合不紧密,使得食用菌文化存在转型困境。新时代应通过食用菌文化博览会以及新媒体传播为主构建立体化的食用菌文化传播体系。充分挖掘食用菌保健文化的同时,挖掘食用菌文化的生态环境保护与自强不息寓意文化。此外,要加强食用菌文化与食用菌产业的融合,以文化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  相似文献   

12.
甘孜州食用菌资源和可持续利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甘孜州野生食用菌资源及其生长的生态环境情况,其中野生食用菌主要以冬虫夏草、松茸、羊肚菌、黄绿密环菌、翘鳞肉齿菌、牛肝菌、鸡油菌及黑木耳等为代表。该地区生态多样性丰富,野生食用菌生态环境主要以旱生灌丛、硬叶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及高山草甸等为主。同时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详尽分析了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和建议,以期实现甘孜州地区农牧民持续增收,促进藏区社会安定团结。  相似文献   

13.
食用菌产业是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过程中通过利用各种农、林、牧副产品,将木质纤维转化为优质食物,实现立体高效生产、环保可循环的种植模式,因此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对整个农业产业来说至关重要。通过收集10个食用菌品种的产值、种植面积、用工人数等指标数据,从土地产出率、成本利润率等6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联合熵值法对河北省食用菌种植综合效益进行评价。2种分析法中10个品种综合效益评价结果排名较为相似,羊肚菌综合效益最高,白灵菇、双孢菇综合效益最差。在对10个食用菌品种综合效益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应在提高食用菌产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建立食用菌种植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并积极调整河北省食用菌种植结构。  相似文献   

14.
食用菌多元化循环经济模式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食用菌多元化循环经济模式,在农业生产中,三元农业生态循环系统以提供可食用的食用菌为重点发展对象,且将食用菌产业与其他农业产业经济相结合,例如养殖畜牧业、农业种植业等等,从而将农业产物的利用效率发挥出来。目前采用的食用菌生态循环系统经济主要模式包括蘑菇产业生态循环模式、草菇和金针菇多级循环模式、各地典型的菌菜或菌稻轮作模式等。根据食用菌生态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技术掌握得不到位、缺乏专业的研究和开发力量、集约化和组织化程度较低等问题,提出食用菌循环模式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湖北恩施州食用菌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鄂西山区农业产业结构为背景,分析和研究了恩施自治州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主要做法和薄弱环节,提出了食用菌产业发展思路和对策。其研究对恩施自治州食用菌产业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咸宁市野生食用菌资源调查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报道了在咸宁市境内已初步查明的野生食用菌32种,为开发利用当地食用菌资源打下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根据北方农林混合区域的生产资源及水平特征,以农平2010—2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农业生产副产品及林业生产副产品为原料的配方,利用高压热力灭菌生产方法,对平菇进行菌丝生长速度、产量测定、产值效益及不同类型原料投入分析,综合评价出适应于地域性经济效益较高的试验配方,为广大平菇生产的菇农及食用菌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食用菌农药残留控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食用菌快速发展,食用菌病虫害时有发生,为控制农药残留量,确保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试验选择了16种农药,以喷施、覆土、拌土3种方式,在1000倍~3000倍的剂量下防治病虫害,检测试验地产品的农药残留量,均未超过国内或国际限量标准,该研究结果为菇农进行食用菌病虫害防治和出菇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建议进一步规范农药使用方法,完善产品质量标准,确保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9.
食用菌液体菌种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产业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菌种生产作为食用菌产业的首道工序,关系着这一产业的成败。液体菌种以其具有培养时间短、发菌快、菌龄整齐一致、接种方便等优点,并有利于食用菌规模化、工厂化生产,越来越受到食用菌生产企业的青睐,已成为食用菌制种产业的发展趋势。综述了当前国内外食用菌液体菌种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国内液体菌种制作工艺及关键技术,分析了制约我国液体制种发展因素,并对国内液体菌种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为了科学评价食用菌产业发展策略的有效性,建立了食用菌产业发展策略DEA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以食用菌产业发展策略中的一系列投入型策略作为输入指标,以食用菌企业的规模、消费者满意度、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等各种产出效益和效果作为输出指标,采用DEA评价方法对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策略的效率进行模拟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对食用菌发展策略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是有效的,结果也为为食用菌发展策略的资源投入方向和数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