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溴甲烷、环氧乙烷混用熏蒸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徐朝哲  王旭  单松华 《植物检疫》2002,16(4):212-215
当前熏蒸杀虫技术已较成熟 ,应用药剂主要是溴甲浣 ;熏蒸灭菌则是当前口岸除害处理技术的薄弱环节 ,常使用环氧乙烷。但是高浓度环氧乙烷易燃、易爆 ,不利于口岸熏蒸灭菌处理工作的开展。在研制开发新型、更优良熏蒸剂困难的情况下 ,遇到同时要消毒灭菌和杀虫时 ,合理混用现有的熏蒸剂是一种有益的探索。溴甲烷和环氧乙烷的毒理学研究表明溴甲烷、环氧乙烷混合应用对杀虫效果无负面影响。本研究以溴甲烷常用杀虫剂量为基准 ,结合环氧乙烷的杀菌特长 ,探索较为安全的溴甲烷、环氧乙烷混合熏蒸处理灭菌技术 ,并在口岸病、虫等多类别有害生物的…  相似文献   

2.
以往对冲绳地区大量栽培的甜椒寄生的瓜实蝇实行溴甲烷或二溴乙烷(EDB)薰蒸杀虫,但上述药剂会产生药害,为此,那霸植物防疫事物所于1978年开始就  相似文献   

3.
张旭泉 《新农药》2005,(2):35-42
1、杀虫剂 碘甲烷熏蒸剂 碘甲烷是在发达国家2005年规定除必需用途之外完全禁止使用溴甲烷之后,由ァリスタラィフサィェソス公司在日本开发的替代药剂。据认为本药剂的作用机制是由于其蒸气在土壤或木材内部扩散,其中的碘与线虫或病原菌酶中的巯基(-SH),氨基(-NH2),羟基(-OH)等碱性亲核中心反应而表现出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4.
溴甲烷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和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溴甲烷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和前景分析谌运清姜良郎苏长流(连云港动植物检疫局222042)(连云港海水化工一厂222042)自从LeGroupil1932年首次报道溴甲烷的杀虫特性以来,溴甲烷作为熏蒸剂已有60多年的历史,因其作用范围广、杀虫迅速等特点已使...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熏蒸灭虫处理中,使用溴甲烷、磷化铝、氯化苦等化学药剂进行熏蒸杀虫是十分普遍的方法。与此传统作法不同的是,使用抽气充氮的方法也能获得较好的灭虫效果。1985年7月下旬,梧州医药站从香港三兴药材行进口生药材干葛条一批,共170包,9,500公斤。在进口检疫时发现这批药材受  相似文献   

6.
咖啡豆象是严重为害大蒜的害虫,历年来一直影响着大蒜的品质和困扰着大蒜出口创汇。由于咖啡豆象的钻蛀性和部分药剂、剂量和处理时间易对大蒜产生程度不同的药害,尽管已有人做了一系列的防治和灭虫试验,但一直没有得到较理想的效果。为此,我们选用了较为常用的熏蒸剂如磷化铝,溴甲烷和二硫化碳在不同的剂量和处理时间,对大蒜和咖啡豆象进行了灭虫、大蒜的安全范围和发芽率的熏蒸试验和磷化铝的残留量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磷化铝和溴甲烷均可作为大蒜灭虫熏蒸剂,但磷化铝比溴甲烷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便宜,杀虫效果稳定之优点。  相似文献   

7.
吴朋 《植物检疫》1996,10(5):317-319
日本开发出对切花的新灭虫法日本每年都要进口大量鲜切花,如1994年的进口量约为6亿枝。从进口切花中检出鳞翅目、缨翅目、蜱螨目和蝽科的多种害虫,对切花的灭虫处理主要采用溴甲烷熏蒸。溴甲烷熏蒸虽对多种害虫有很好的杀虫效果,但也容易使新鲜植物(尤其是兰科、...  相似文献   

8.
溴甲烷的替代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德良  张从仲 《植物检疫》1997,11(6):365-368
本文综述了溴甲烷的历史和现状,从药剂和处理方法两个方面探讨了可替代溴甲烷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叶炳元  栗克森 《植物检疫》1997,11(4):217-218
溴甲烷硫酰氟二硫化碳熏蒸苗木杀虫试验简报叶炳元栗克森(黄埔动植物检疫局510700)(国家动植物检疫局)苗木类别及其害虫种类繁多,表面害虫有蚧虫、蚜虫、叶螨、粉虱及食叶害虫等。其中蚧虫和蚜虫较常见,体表有蜡层保护,药剂不易进入虫体,喷药防治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0.
新熏蒸剂-氧硫化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熏蒸剂是指在所要求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能产生杀死有害生物的气体的化学药剂.世界上熏蒸剂的种类很有限,常用的有20余种,而在口岸系统最为常用的熏蒸剂是溴甲烷.溴甲烷具有广泛杀灭昆虫、线虫、真菌和杂草的特性,是一种应用范围最广、对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影响最为深远的熏蒸剂.  相似文献   

11.
真空情况下,利用溴甲烷、环氧乙烷杀虫、灭菌是一种安全、快速、有效的技术措施。为了使此技术广泛应用到农林种子、苗木、卫生防疫以及文史资料诸方面杀虫灭菌,试制成功一台容积工立方米的PCV-1000程序控制真空熏蒸机,并进一步进行溴甲烷、环氧乙烷杀虫灭菌效果及其熏蒸后残余毒气处理方法的研究。溴甲烷75—90克/立方米处理2小时,环氧乙烷90—120克/立方米处理3小时,可杀死各种形式的包装内的谷斑皮蠹和花斑皮蠹幼虫,赤拟谷盗和锈扁谷盗成虫以及玉米象和绿豆象各虫态等害虫。环氧乙烷灭菌能力较强,对动物炭疽菌、4001芽孢杆菌500克/立方米处理5小时或300克/立方米处理12小时,灭菌效果100%。溴甲烷和环氧乙烷混合使用对棉花枯萎病菌效果良好,对棉籽发芽率影响不大。熏蒸后残余毒气处理,用5%氢氧化钠酒精液吸收溴甲烷,破坏率可达96%以上。环氧乙烷用自来水淋洗法,水合分解率可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2.
肖良 《植物检疫》1991,5(4):267-268
溴甲烷是口岸熏蒸处理的最常用药剂,为了探讨溴甲烷熏蒸原木杀死小蠹虫的最低有效剂量,作者用实验室繁殖的小蠹虫作试虫,在这方面进行了初步试验,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溴甲烷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溴甲烷是一种高毒卤代物类熏蒸杀虫剂。1932年法国首先使用 ,1937年后广泛使用于植物检疫熏蒸处理。我国于1953年开始用于熏蒸棉籽 ,1955年开始用于陆地或船舱中的熏蒸灭虫。曾用于草原灭鼠。溴甲烷是应用于防治仓储害虫较早的熏蒸剂 ,由于该药剂杀虫谱广 ,药效显著 ,扩散性好 ,尽管毒性较高 ,目前仍用于防治仓储害虫。该药渗透性受被熏蒸物表面、温度及不同种类的害虫或同一种类不同虫态等因素的影响 ,使用剂量需因环境变化而不同 ,这样才能达到以最低用量获得最佳效果。该药在正确使用情况下对种子发芽率影响不大 ,对多种…  相似文献   

14.
熏蒸剂混用是解决当前熏蒸剂种类少;防治害虫可能产生抗性;减少污染及残留的途径之一。本文试图采用几种熏蒸剂混用增效数理模型及实际混用实验估价溴甲烷及二硫化碳混用的增效类型、增效程度等。实验证明,溴甲烷和二硫化碳对谷血皮蠹幼虫的毒力之比约为5∶2。在25℃下,用溴甲烷、二硫化碳2∶5混合熏蒸处理谷斑皮蠹幼虫5小时,杀虫效果比二者单用增效极为显著,其增效类型可能是两种熏蒸剂分别作用于虫体内的不同生物系统,联合作用而增效的。在低死亡率下,增效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采用 4 0英尺集装箱熏蒸处理纸箱 ,实验对箱中溴甲烷气体分布及散气后溴甲烷残留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表明 ,温度高低、集装箱中纸箱堆放和电扇鼓风等情况对溴甲烷分布与扩散影响明显。集装箱装满纸箱情况下 ,当温度≥ 2 1℃ ,投药 2h后上、下检测点平均溴甲烷浓度达到最低浓度要求 ;当温度 <2 1℃时 ,投药 2 4h后上检测点平均溴甲烷浓度仍达不到最低浓度要求。当集装箱中间留有通道或使用电扇鼓风情况下 ,投药 2h后各检测点溴甲烷浓度分布达到最低浓度要求。集装箱装满纸箱情况下 ,溴甲烷向大气扩散较慢 ,即使电扇鼓风散气2h ,2 4h后溴甲烷残留量仍达不到安全指标要求。集装箱中间留有通道情况下 ,箱中溴甲烷残留量下降很快 ,并可达到安全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6.
1984—1986年作者等进行水果熏蒸处理苹果蠹蛾研究,得出溴甲浣、二硫化碳处理苹果(2个品种),梨(6个品种)的熏蒸安全范围及不同温度、不同浓度下的杀虫效果。溴甲烷在15—18℃100%杀虫效果的CT值(浓度×时间)为90;22—24℃为60—70;28—30℃为50。二硫化碳在15—18℃为600;22—23℃为520;28—30℃为300。处理苹果、梨的残留量的分析研究得出,用40克/米~3溴甲烷处理4小时,80克/米~3二硫化碳处理6小时,散气12小时,只在皮层发现溴甲烷残留0.07—0.09ppm,二硫化碳0.15—0.16ppm。果肉内均未检出这两种熏蒸剂的存在。在熏蒸处理安全范围内处理的水果,其味道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溴甲烷及其替代技术(一)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王跃进 《植物检疫》1998,12(2):103-106
溴甲烷及其替代技术(一)王跃进(农业部植物检疫实验所北京100029)溴甲烷具有广谱的杀灭昆虫、线虫、真菌和杂草的特性,是目前世界上已知应用范围最广,也是对农业生产及国民经济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种农用化学药剂。目前全世界每年在农业上的实际消费量约为780...  相似文献   

18.
用溴甲烷熏蒸土壤集防病、杀虫、除草于一体,是防治所有种类的线虫、地下害虫、细菌、真菌及杂草的有效而经济的方法。熏蒸前的准备工作包括,①要求将耕作层土壤深翻30~40cm,然后疏松平整土层。松土整地应于熏蒸前7~10d完成。②施用农家肥。③熏蒸前7~1...  相似文献   

19.
硫酰氟是一种低沸点(-55℃),对人畜毒性较低(与溴甲烷比较)的新熏蒸剂,国内尚在试制阶段。为了研究其能否作为粮食熏蒸剂,我们进行了熏蒸粮食杀虫效果及残留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筒仓贮粮可节省大量土地,是仓贮粮食的发展方向之一。筒仓循环熏蒸可使熏蒸剂蒸气分子在短时间内分布均匀,达到有效杀虫目的。可解决港口散装粮大船熏蒸难于彻底、延长船停泊时间、损失大量外汇诸问题。国内现有筒仓配备循环熏蒸设备,既可安全有效地熏蒸灭虫,也可以用于粮食通风降温或气调保粮杀虫等用途。试验证实:循环换气每小时2~3次。管道内风速18m/s左右,粮堆内风速0.02~0.04m/S等参数设计风机、药剂气化装置、除尘装置、阀门。水泥圆筒仓经气密性改造,配备溴甲烷循环熏蒸设备。试验得出空仓气密性压力衰减情况,仓贮小麦循环时各层次压力变化资料。试验提出溴甲烷防治仓贮害虫的CT值(g/m3×h)。粮温10~15℃CT值670~700,16~20℃,500~525,21~25℃,435~460。谷斑皮蠹应适当延长处理时间或增加药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