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饵料是双壳类浮游幼虫和稚贝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是双壳类人工育苗成败关键之一。有关于培养单胞藻饵料,双壳类的幼虫食性、饵料效果的研究。国内已有不少的研究报道。自1976年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筛选并大量培养了异胶藻(Heterogloea sp.)以来,各地在牡蛎、缢蛏、菲律宾蛤仔、华贵栉孔扇贝、泥蚶等,  相似文献   

2.
陈爱华 《水产养殖》2002,(1):28-29,32
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是泥蚶人工育苗的基础,单胞藻饵料培养的品种、质量以及投喂数量,直接影响着泥蚶亲贝性腺发育、幼虫、稚贝的成活与生长。根据泥蚶幼虫发育的不同阶段,需培养和投喂不同品种的饵料,我们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1 材料方法1.1 单胞藻品种有硅藻:三角褐指藻、小硅藻。金藻:湛江叉鞭藻、3011、大溪地等。扁藻:亚心形扁藻、青岛大扁藻。1.2 泥蚶亲贝购自浙江温州自然海区,性腺尚未发育。亲贝经促熟培养后催产,获得所需的幼虫及稚贝。试验用池为5m× 6m ×1.1m的水泥池。1.3 饵料培养 藻种培养:5 …  相似文献   

3.
泥蚶人工育苗及滩涂养成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泥蚶人工育苗及养成技术生产试验,从饵料、水质、幼虫培育、附着变态、技术、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取得泥蚶人工育苗生产性突破。共繁育泥蚶苗40.7亿粒,填补了泥蚶工厂化育苗省内空白。  相似文献   

4.
单细胞藻类培养技术要点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素兰 《齐鲁渔业》2004,21(2):43-44
泥蚶苗种生产中,直接培养的新鲜单细胞藻是泥蚶苗期必不可少的最主要的优质饵料,直接关系到育苗的成败。  相似文献   

5.
泥蚶苗种生产中,投喂直接培养的新鲜单细胞藻是泥蚶苗期必不可少的最主要的优质饵料,是蚶苗生长和变态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育苗的成败。  相似文献   

6.
正泥蚶俗称血蚶、粒蚶、花蚶,富含特有的血红蛋白和维生素B12,具有补血、温中、健胃的功效,是我国滩涂养殖的重要经济贝类。日照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自2000年开始进行泥蚶室内人工育苗生产试验,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育苗技术和经验。现将泥蚶室内人工育苗中如何合理利用单胞藻高密度培育泥蚶幼虫,提高幼虫生长速度,缩短变态时间,提高成活率的经验介绍如下。1泥蚶的幼虫期幼虫期是指从孵化后的担轮幼虫开始到稚贝  相似文献   

7.
泥蚶工厂化育壮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普通扇贝育苗场进行泥工厂化育苗壮苗试验,亲蚶在室内丰饵能、成熟后自然排放,采卵孵化。幼虫、稚贝以叉鞭金藻、小球藻为饵料。以筛滤的滩泥作附着基,每天换水放干氏,定期换泥洗苗。1996年在底面积480m^2水泥池中,育出平均壳长1.09mm的蚶苗16539万粒。1996年11月专家鉴定认为,技术水平居国内领先。  相似文献   

8.
金藻类单胞藻细胞小,营养全面,是双壳类幼虫理想的饵料。金藻类单胞藻对生态条件要求较高,特别容易受污染,大量培养难度大。笔者在近几年开展的室内泥蚶育苗中,采用全封闭式塑料薄膜袋(虾苗袋)培养球等边金藻、湛江叉边金藻,达到日供应量2t的水平,极大提高了泥蚶幼虫培育的成活率,得到满意的效果。现把培养技术介绍如下:一、原种的选取原种的质量对培养结果影响很大,所以在选择原种时要求选取无敌害生物污染、生活力强、生长旺盛、藻液的颜色正常无大量沉淀和无明显附壁的藻种。一般生产单位,由于生产季节性强,设施、设备、…  相似文献   

9.
云微型藻的筛选、培养和应用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在贝类人工育苗中,幼体初期常用的饵料生物有扁藻、三角褐指藻、小新月菱形藻、牟氏角毛藻、湛江叉鞭金藻及底栖硅藻等。上述单细胞藻类的筛选及培养的成功,促进了贝类人工育苗工作的开展。为了筛选福建海区优良的微型藻种,笔者等于1979年在泥蚶、缢蛏繁殖季节,  相似文献   

10.
泥蚶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蚶Tetillarca granosa(Linnaens)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贝类,具有悠久的养殖历史。曾是我省四大养殖贝类之一。它具有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群众喜爱的滋补佳品。泥蚶养殖曾经是同安县传统养殖对象,蓄水养蚶有着丰富的经验,过去仅赵厝村年产量约50-100吨,1963年后,由于苗种缺乏而养殖中断。苗种是养殖的基础,目前我国泥蚶养殖同样因苗种供不应求,致使养蚶业发展不快。为解决苗种问题,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温州分所、广东省海丰水产养殖场、汕头市水产养殖场、山东省乳山县贝类实验场等单位相继开展泥蚶人工育苗,并获得初步成功。1977年福建省水产研究所与云霄县水产局共同获得泥蚶人工育苗成功,于1979年又获得了循环池育苗成功。在此基础上,我们于1984—1986年在同安县赵厝泥蚶育苗场开展泥蚶室内人工育苗实验,并着重于育苗工艺和提高成活率的研究。1984年育出蚶沙39万粒,继1984年后,1985年育出蚶沙2257万粒,1986年又培育出蚶沙719.6万粒,连续2年平均每平方米产蚶沙分别达34万粒和22万粒。本文报告了1984—1986年同安县赵厝泥蚶人工育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泥蚶(TegillarcagransaLinnaeus)属广温、广盐性贝类,盛产于我国浙江、福建江苏、山东沿海地区,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近年来,泥蚶室内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在我国得到较快发展,一些常规操作技术日益普及,但是,目前泥蚶人工育苗中还普遍存在着生产不稳定、质量差等问题,在一定程序上影响了泥蚶养殖业的发展。笔者在多年的育苗生产实践中,总结了泥蚶人工育苗中提高幼虫及稚贝成活率的几个主要技术问题。一、育苗设备条件泥蚶育苗厂育苗设施需保证水、电、气、热的顺利供应,在大批倒池、阴雨天等意外情况发生时,也能…  相似文献   

12.
泥蚶人工育苗的几个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蚶(Tegillarca gransa Linnaeus),俗称花蚶、蚶子、真蚶,属广温、广盐性贝类,盛产于我国浙江、福建、江苏、山东沿海地区,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近年来,泥蚶室内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在我国得到较快发展。一些常规操作技术日益普及,但是目前泥蚶人工育苗中,还普遍存在着生产不稳定、质量差,甚至失败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泥蚶养殖业的发展。    笔者在多年的育苗生产实践中,总结了泥蚶人工育苗提高幼虫及稚贝成活率的几个主要技术问题。1 育苗设备条件    泥蜡育苗厂育…  相似文献   

13.
泥蚶Tegillarca granosa(Linnaeus)工厂化育苗技术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了泥蚶工厂化育苗的技术要点,内容包括育苗设施、亲蚶的培养与选择、催产方法、幼虫培育和稚贝培育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受精卵孵化及仔鱼的饵料选择,研究了点带石斑鱼工厂化育苗技术。结果表明,采用泥蚶受精卵及担轮幼虫为初孵仔鱼的饵料是可行的;采用海水浓缩小球藻在点带石斑鱼营养转换期能及时足量的提供,解决高温育苗时藻类培养难题;采用配合饵料能提供全面的营养,防止了饵料的转换和饵料营养不足导致大量死亡,同时能减少相互间的残杀。经过50d培育出平均全长2.82cm的幼鱼约5.75万尾,育苗成活率达23%。  相似文献   

15.
黄国雄 《海洋渔业》1985,7(2):79-79
<正> 南海水产研究所与海南陵水珍珠养殖场合作,开展黑蝶贝人工育苗的研究,1984年获得成功。第一次是用人工授精方法,孵化出幼虫;第二次是用人工肥育母贝,使其自然产卵、孵化,然后用角毛藻、叉鞭金藻和扁藻等为饵料饲养幼虫。经过两个月精心培育使其长成幼苗,幼苗大小平均壳长为3毫米左右。  相似文献   

16.
提高泥蚶育苗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了泥蚶育苗过程中如何做好育苗设施配套、水质处理、藻种培育、新蚶选择和催产的各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董美强 《齐鲁渔业》2000,17(2):17-18
泥蚶(Tegillarca granosa Linnaeus)俗称血蚶,是山东南部沿海名贵水产品,在我国南方销量很大,给沿海渔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但近年来,由于采捕失控,环境污染严重,造成资源急剧减少,文登、崂山、薛家岛等几个主要自然苗种产地形不成规模,有的几乎绝产。因此,发展泥蚶人工育苗显得尤其重要。 泥蚶的人工育苗南方开展较多,北方虽也有一定进展,但是在出苗量上尚没有大的突破。1997年笔者同黄海水产研究所在日照市岚山育苗场贝类车间进行了泥蛐人工育苗试验,报道如下:1育苗设施条件1.1蚶苗…  相似文献   

18.
一、泥蚶习性泥蚶活动能力差,不能潜入较深的泥层里生活,喜欢栖息在河口或内湾风浪平静、潮流畅通,稍有淡水注入的低潮线泥涂上,营浅埋生活。活动是依靠斧足的伸缩在涂面上匍匐运动。泥蚶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很强,适温范围为2.5~38.5℃,生长最适温度范围为15~28℃。泥蚶对海水比重的适应能力随个体大小而异,成蚶适应范围1.008~1.022,最适范围为1.010~1.014。低于1.004时会造成死亡。泥蚶是滤食性摄食的,饵料组成有:有机碎屑、浮游硅藻、底栖硅藻、舟形藻、曲舟藻、菱形藻、骨条藻、圆筛藻、重轮藻、海发藻及小型浮游动物(如拟铃虫、薄龄虫…  相似文献   

19.
泥蚶生产性育苗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泥蚶生产性育苗的高产技术,亲贝在室内人工暂养保熟,自然排放,以金藻,扁藻,小球藻为饵料,以筛选的滩泥作附着基,每天放干池水,定期筛泥洗苗,经78天在480m^2水池育出平均壳长1.09mm的泥蚶苗种16539万粒,单位面积出苗量达到34.45万粒。  相似文献   

20.
在同一地区、同一季节和基本相同的设备条件下,众多 育苗厂的生产结果却呈现十分悬殊的差距,这其中单细胞 藻类的培养是否成功起着关键的作用。由于泥蚶育苗池量 多、季节长,中后期又处于高温季,因此,如何保证藻种不老化、不污染和保持稳定的供应量是泥蚶生产性育苗中单细胞藻类培养的要点。  筛选、对比、总结成功育苗厂的单细胞藻类培育经验,我们可以发现现今泥蚶育苗中的单细胞藻类培育生产工艺与虾蟹类苗种生产及扇贝、贻贝苗种生产和早期的泥蚶苗种生产中的单细胞藻类生产工艺已有了显著的改进。后者基本沿用教科书上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