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探究江西、湖南两省人工经营生态系统蚂蚁物种多样性分布特征及功能特征,为两省蚂蚁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重要的依据,以江西省、湖南省人工经营生态系统为研究样地,两省共设置11个采样单元格,每个采样单元格均设置45个1 m2的样方,分别于2019年7月和2020年7月采用改进的吸虫器法对样方内地表蚂蚁进行采集,采集后放置于无水乙醇中带回实验室进行蚂蚁物种鉴定及功能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江西、湖南两省共采集到蚂蚁2 662头,隶属4亚科24属49种。3种生境种类丰富度表现为人工林>草地>农田,湖南省的蚂蚁物种较江西省丰富;(2)江西、湖南两省3种生境物种多样性指数表现一致,为人工林>草地>农田,优势度指数表现一致,但趋势相反;江西省均匀度指数表现为人工林>草地>农田,但湖南省表现为草地小于农田,这与湖南省草地蚂蚁种类丰富度远远大于农田有关;(3)江西、湖南两省农田和人工林的群落相似性均最小,江西省农田和草地群落相似性最大,湖南省草地和人工林群落相似性最大;(4)江西省和湖南省不同蚂蚁物种功能特征表现一致:即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 japonicus)的上颚、触角柄节最长,头宽最大;宽结摇蚁(Erromyrma latinodis)的上颚、触角柄节最短,宽结摇蚁头宽最小。综上可知,湖南省蚂蚁物种资源比江西省略丰富;蚂蚁群落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与生境的复杂程度密切相关,生境越复杂,蚂蚁物种多样性越高,种类丰富度越大,地表蚂蚁功能多样性越高;生境差异性越大,蚂蚁群落相似性越小。  相似文献   

2.
采用样地法在大巴山自然保护区内设立6个垂直带与9个水平带,共33块样地进行蚁类调查,探讨大巴山自然保护区的蚂蚁物种组成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大巴山自然保护区共采集到蚂蚁34 328头,分属于5亚科32属59种,其中24种为重庆新记录种;掘穴蚁等26种蚂蚁的垂直分布高差在350 m以下,生态幅狭窄;四川曲颊猛蚁等24种蚂蚁仅分布于1个垂直带,水平分布范围最窄;不同海拔样地的优势种基本稳定在1~3种,物种数有3~19种,稀有种有0~10种,后二者随海拔增加均呈先平缓增加后降低的单峰格局,并在海拔1 000 m处达到峰值;不同水平带之间的蚂蚁群落相似性随海拔增加呈单峰格局,并在海拔1 250 m达到峰值。因此,大巴山自然保护区蚂蚁物种的分布与海拔梯度及水平分布位置密切相关,有近一半的蚂蚁物种生态幅狭窄,且水平分布仅在1个点。蚂蚁物种分布也受人为因素影响,低海拔地带受人为干扰重,生境破碎化、单一化,不利于不同群落间蚂蚁物种的交流与扩散。  相似文献   

3.
蚂蚁药名“玄驹”,系传统的滋补良药。我国有2000多个蚂蚁品种,目前用于人工养殖的是无毒无害的“拟黑多刺蚂蚁”。因蚂蚁以瓜皮果核及剩饭等为主要食物,且抗病力强,死蚁、活蚁皆可利用,所以养殖蚂蚁投资少、风险小。  相似文献   

4.
蚂蚁作为草地生态系统重要组分之一,其种类和分布、筑巢和采食等对草地植被演变和土壤特性变化起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中、高海拔不同草地类型中,蚂蚁的种类及分布、蚂蚁与草地动物的关系及蚂蚁对草地植被和蚁丘土壤理化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1)蚂蚁适应性强,分布广,各类草地均有分布,但不同草地类型中蚂蚁种类有所不同;(2)蚂蚁作为草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与其他草地动物有竞争、捕食与被捕食、共生与寄生等关系,这对草地健康的保持有利有弊,但最终维持着草地生态系统的平衡;(3)蚂蚁筑巢降低草地物种多样性,改变草地植物群落结构;(4)蚂蚁的挖掘、搬运、排泄和掩埋等增加蚁丘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活性,增加土壤孔隙度而降低容重,但其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因草地类型不同而异。为深入揭示蚂蚁在草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未来还需开展如下研究:蚂蚁筑丘及采食活动对草地植被微斑块形成的作用机制及对演替的影响;蚂蚁在草地虫害防控中的作用;蚂蚁分泌物如何影响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构成。  相似文献   

5.
为查明无量山的蚂蚁物种资源,采用样地调查法调查无量山4个垂直带21块样地105个样方的蚂蚁资源。共采集蚂蚁标本2 113号,鉴定蚂蚁物种共91种,分属于6亚科30属,样地中平均每平方米有蚂蚁20.1头。种类最多的蚁亚科有11属37种,占总物种数的40.7%;其次是切叶蚁亚科9属35种,占总物种数的38.5%;大头蚁属和弓背蚁属种类最多,均有10种,单种属有13属;巴瑞弓背蚁分布最广,在9块样地中有分布,其次是横纹齿猛蚁和中华大头蚁,在7块样地中有分布,仅在1块样地中出现的蚂蚁有38种;个体数低于10头的蚂蚁有43种,其中12种蚂蚁只有1头个体。结果表明,无量山蚂蚁资源十分丰富,具有较大的保护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揭示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区域蚂蚁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对该区域蚂蚁物种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该区域发现蚂蚁10亚科50属130种,其中大部分物种水平分布狭窄,有98种仅出现在1~2个水平区域内,占物种总数的75.4%;垂直分布较窄和狭窄物种较多,达111种,占物种总数的85.4%;7类栖息生境中,以山地雨林的蚂蚁物种最丰富(74种),其次为沟谷雨林(60种),苔藓常绿阔叶林最少(1种);以土壤内觅食的蚂蚁最多(82种),其次为地表觅食(77种);以土壤内筑巢种类最多(46种),其次为地表筑巢(16种)。丰富、复杂的生态环境可提供更多的生态位,是该区域形成现有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结论】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区域蚂蚁物种丰富,但多数种类分布和生态适应幅度狭窄,建议加强本地特有狭域物种保护。  相似文献   

7.
锹甲是鳃角类甲虫中一个独特类群,因其触角端部3~6节向一侧延伸而归入鳃角类,又以其触角肘状,雄虫上颚发达,多呈似鹿角状而区别于其他各科。全世界已记载有近800种,我国约记有150种。锹甲在山东省常见的种类有褐黄前锹甲、黑扁锹甲等。绝大多数锹甲具有鲜艳的金属光泽,雄性发达的上颚或长而弯曲,  相似文献   

8.
单个蚁巢红火蚁对不同距离蚂蚁类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新定殖单个蚁巢红火蚁入侵荒草地后对距蚁巢不同距离蚂蚁类群的影响。【方法】采用陷阱法和诱饵诱集法调查距红火蚁蚁巢不同距离的蚂蚁类群种类及其数量变化,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群落多样性指数探讨新定殖红火蚁对距蚁巢不同距离蚂蚁类群数量动态变化及其多样性的影响。【结果】红火蚁入侵后与本地蚂蚁竞争激烈,红火蚁对距小蚁巢1 m、大蚁巢1和3 m处蚂蚁类群多样性的影响较大。在距红火蚁小蚁 巢1m处,红火蚁工蚁数量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少,在红火蚁占较大比例的6月(45.02%)及占较小比例的8月(16.01%),蚂蚁个体数和优势度指数增加,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下降。在距红火蚁大蚁巢1、3 m处,红火蚁工蚁数量随时间推移呈现先降而后逐渐上升趋势,在红火蚁占较小比例的6月(48.36%,1 m)、7月(34.06%,3 m)和红火蚁占较大比例的9月(89.94%,1 m;59.52%,3 m),蚂蚁优势度指数增加,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下降。主成分分析结果还揭示了引起荒草地单个蚁巢不同距离蚂蚁类群数量变动的主要蚂蚁种类及其变化情况。【结论】两种入侵荒草地的红火蚁种群对距其蚁巢较近距离蚂蚁类群多样性的影响较大。在小蚁巢和大蚁巢近距离处,红火蚁工蚁占比例较大,本地蚂蚁物种数、个体数、蚂蚁类群优势度指数增加,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下降。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四川省蚂蚁多样性规律,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王朗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的蚂蚁物种多样性.观察蚂蚁27 788头,经鉴定,隶属于5亚科、37属、77种.蚂蚁群落主要指标为:物种数1~30种(平均12.7种),个体密度0.2~1 332.4头·m~(-2)(平均316.3头·m~(-2)),多样性指数0.000 0~2.219 8(平均1.223 1),均匀度指数0.024 8~0.999 6(平均0.550 8),优势度指数0.139 2~1.000 0(平均0.383 6).不同海拔蚂蚁群落间相似性系数在0.000 0~0.552 6之间,处于极不相似至中等相似水平.总体来看蚂蚁群落的物种数目、个体密度、多样性指数呈现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趋势,同时存在多域效应现象.王朗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垂直带高差达2 920 m,栖息着丰富的蚂蚁资源.纬度和海拔共同影响蚂蚁物种的丰富度,气温决定植被的垂直分布,植被类型进一步影响蚂蚁物种的垂直分布,森林结构和人类干扰对蚂蚁群落有重要影响.除了自然保护区保护工作,应结合天然林保护工程,对自然保护区外的蚂蚁多样性进行保护,充分发挥蚂蚁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示四川省蚂蚁物种分布规律,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王朗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蚂蚁物种的分布格局,共发现蚂蚁5亚科37属77种。结论认为:气温和植被类型对蚂蚁物种的分布和丰富度起主要作用,低海拔植被类型食物资源丰富,栖息着更多的蚂蚁物种,林窗效应可以提高蚂蚁物种的丰富度。针阔混交林栖息的蚂蚁物种最多,多为土壤内筑巢,地表觅食。不同地方蚂蚁物种对筑巢场所的选择与气候因素有关。随着纬度降低,到达树冠上觅食的蚂蚁物种比例递增。因为对环境要求严苛,大部分蚂蚁物种分布范围较窄,生态适应能力弱,这些物种很容易因受到人类干扰而在局部地区陷入濒危境地。王朗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栖息着丰富的蚂蚁狭域物种,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研究比较了秦岭楼观台油松林地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 japonicus)、铺道蚁(Tetramo-riumcaespitum)及日本黑褐蚁(Formicajaponica)3种蚂蚁蚁巢内外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从3种蚂蚁蚁巢及无蚂蚁栖居的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到15种真菌,无蚂蚁栖居土壤中真菌种类是3种蚂蚁巢内真菌种类的2.0~3.5倍;日本弓背蚁巢内平均cfu.g-1最低,明显低于无蚂蚁栖居的土壤(P<0.05),另外2种蚂蚁巢内及其无蚂蚁栖居的土壤平均cfu.g-1差异不明显(P>0.05)。(2)3种蚂蚁蚁巢内的真菌多样性指数(H′)均显著低于无蚂蚁栖居的土壤(P<0.05),但在3种蚂蚁蚁巢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种蚂蚁及无蚂蚁栖居的土壤的真菌均匀度指数(E)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3种蚂蚁巢内真菌种类组成明显不同,形成各自特殊的真菌群落;蚁巢中分布的真菌种类几乎都可发现于无蚂蚁栖居的土壤,但其在蚁巢内的分布均大于无蚂蚁栖居的土壤。不同蚂蚁蚁巢内及无蚂蚁栖居的土壤中真菌组成及其多样性的差异与土壤微环境以及不同蚂蚁种群、筑巢习性及其对真菌的防卫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宁夏贺兰山蚂蚁及其生态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7~2008年对宁夏贺兰山蚂蚁的种类和生态分布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分布于宁夏贺兰山的蚂蚁目前共发现26种,分别隶属于2亚科,11属。各种生境所分布的蚁种与植被组成的丰富程度成正相关,与海拔高度成负相关,即海拔越高,植被种类减少,组成趋于简单,所分布的蚁种随之递减。荒漠草地、疏林草地和灌丛3种生境类型中蚂蚁种类最多,其次为典型草地、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人工植被、砾石荒滩,针叶林和高寒草甸则最少。根据蚂蚁生态分布特征,并结合植被、地形、地貌运用等级聚类将26种蚂蚁划分为4个生态种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全面揭示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蚂蚁物种的多样性。【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对该保护区的蚂蚁物种分布格局进行调查。【结果】8个垂直带的58块样地共采集蚂蚁10亚科61属209种。水平分布上,西坡的蚂蚁物种数高于东坡(171 vs 145),西坡特有种64种,东坡特有种38种,东、西坡共有种107种;垂直分布上,东、西坡的蚂蚁物种数均与海拔负相关(西坡R2=0.65,东坡R2=0.63);10类不同生境中,中低海拔的针阔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中栖息的蚂蚁物种较为丰富(分别为127和104种),高海拔的苔藓矮林中蚂蚁物种最贫乏(3种);觅食和筑巢分析中,土壤为蚂蚁最喜欢的觅食和筑巢场所,其次为地表,最后为植物上。【结论】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丰富,植被保护整体良好,孕育着丰富的蚂蚁物种。低海拔的人为干扰对蚂蚁物种有不利影响。多数(超过70%)蚂蚁物种的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和栖息生境都十分有限,生态位极其狭窄,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揭示藏东南地区蚂蚁群落的分布规律,采用样地调查法和搜索调查法研究了德姆拉山东坡及察隅河谷蚂蚁物种的分布格局。共采集到蚁科(Formicidae)昆虫5亚科,22属,47种,其中猛蚁亚科(Ponerinae)5属7种,伪切叶蚁亚科(Pseudomyrmecinae)1属1种,切叶蚁亚科(Myrmicinae)8属19种,臭蚁亚科(Dolichoderinae)2属2种,蚁亚科(Formicinae)6属18种。在德姆拉山东坡和察隅河谷垂直带上,分布上限超过4 200 m的宽生态幅物种只有6个:棒结红蚁(Myrmica bactriana Ruzsky)、莱曼蚁(Formica lemani Bondroit.)、吉市红蚁(Myrmica jessen-sis Forel)、光亮黑蚁(Formica candida Smith)、红蚁待定种2(Myrmica sp.2)和史密西红蚁(Myrmica smythiesii For-el),而众多的狭生态幅物种分布上限低于2 500 m。在垂直地带上,蚂蚁物种丰富度主要受气温因素制约,同时受到地形和植被因素的影响。原生地带性植被内栖息了更多的蚂蚁物种,而次生性植被内物种相对贫乏。另外,蚂蚁物种对栖息生境、觅食和筑巢场所等微生境表现出明显的选择分化。环境制约和蚂蚁物种选择分化的共同作用促成了区域内蚂蚁群落丰富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5.
河南洛阳地区蚂蚁种类和分布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蚂蚁是土壤中大型动物的优势类群,种群数量庞大,分布较广。通过调查获得洛阳地区蚂蚁包括5亚科,13属,31种。优势种为铺道蚁、粗面收获蚁、日本弓背蚁,且不同生境、不同地域内的蚂蚁种类和分布都有差异。根据调查资料分析了该地区6种生境中蚂蚁种群的结构及多样性特征,以及人为干扰和生境异质性对蚂蚁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生境中蚂蚁群落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等指标均不相同。人为干扰越强的生境,蚂蚁种群多样性指数越低;生境质量和异质性越高,蚂蚁种群多样性指数越高。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喜马拉雅山的蚂蚁分布规律,2016年在普兰段和吉隆段采用样地调查法,分析蚂蚁的多样性指标。结果表明:在普兰段和吉隆段观察到9 955头蚂蚁,经鉴定2个地段的蚂蚁隶属于3亚科,9属,15种,普兰段有5种,吉隆段有14种;蚂蚁群落的物种数目、个体密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总体呈现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基本规律,同时存在多域效应现象。气温和降雨制约着蚂蚁物种的垂直分布,植被类型和地貌特征影响着蚂蚁个体密度,坡向和海拔对蚂蚁群落分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蚂蚁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种类和数量最多的社会性昆虫,也是一类食用和药用资源昆虫.从分类研究文献、区系分布调查、生物学特征、生态学、细胞分子生物学、食用和药用价值以及蚂蚁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等方面论述中国蚂蚁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鄂东3个自然保护区蚂蚁种类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维  黄建华  周善义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131-3132,3170
通过对湖北东部天堂寨自然保护区、九宫山自然保护区和大洪山自然保护区调查,结果表明,3个自然保护区共有蚂蚁44种,隶属于4亚科,26属,其中有25种为湖北省分布新记录。在区系组成上,东洋界种类25种,占全部种类的56.8%;东洋界和古北界均有分布的种类19种,占全部种类的43.2%,这表明3个自然保护区的蚂蚁以东洋区为主。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揭示新疆天山东部与邻近地区的蚂蚁物种组成及其分布规律,采用样地法和搜索法调查研究了新疆天山东部及邻近地区的蚂蚁群落,共记录蚂蚁2亚科14属29种.结果表明,蚂蚁物种主要集中在土壤温润、树木高大的人工林内,仅见艾箭蚁在气温高、海拔最低的艾丁湖盐碱地分布;红林蚁水平分布范围最广,草地铺道蚁垂直分布范围最大;在9类栖息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揭示雅鲁藏布河谷上游和青藏高原西南坡蚂蚁种类及其分布规律,为青藏高原腹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积累科学数据。  方法  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雅鲁藏布河谷上游及青藏高原西南坡蚂蚁物种的分布格局。采用采获频次分析法对比研究蚂蚁物种的栖息环境、垂直分布、觅食和筑巢场所等分布格局特征。  结果  共采获蚂蚁2亚科8属19种,其中雅鲁藏布河谷上游2亚科8属13种,青藏高原西南坡2亚科8属15种。研究区域蚂蚁以耐寒种类为主,缺乏耐热物种。物种丰富度与乔木郁闭度和灌木盖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地被物厚度和海拔高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草本盖度和地被物盖度相关性不显著。蚂蚁对栖息生境的选择不尽相同,地表是主要的觅食场所,大部分蚂蚁以石下和土壤内作为筑巢场所。  结论  蚂蚁物种的分布主要受海拔和生境状况影响。食物资源、环境稳定性和热量获取是影响蚂蚁选择生境、觅食和筑巢场所的主要因素。表6参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