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访碧螺春     
我是爱茶的人。茶可消食,茶可解乏,茶可清心,茶可益思,茶的好处多得难以枚举。我喜欢茶的淡雅清香,尤其是它营造的清雅氛围,和它造就的闲适和愉悦的情调。我喝茶的历史,毫不夸张地讲,足有三十年,我几乎喝遍我国所产的名茶。这在于环境的熏陶,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广东省种植的黄麻,普遍于五月上中旬开始至收获期,首先由植株下部的老叶发生不正常的黄叶,继而逐渐上升至植株中部、梢部叶片。黄叶发生时,田间无发病中心,全田而起。而处于肥水容易流失的畦边,及长期积水的低畦地段和土壤沙质较重的麻田更容易发生。由于发病的中后期黄叶边缘呈金黄色,一般称为“黄麻金边叶”。严重时造成全田失收,威胁黄麻生产。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的原产地,并且最早发现茶的用途,最早饮茶,种茶。在古代,无论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儒、释、道各家,还是平民百姓,无不以茶为好。人们常说“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在中国,茶早已深入各阶层人民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安台茶业合作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安溪县是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之一。安溪与台湾地理位置相近 ,自然气候条件相似 ,语言文化习俗相同 ,有着密切的地缘、血缘、文缘和茶缘关系。台湾乌龙茶源自安溪。安溪台湾茶业合作 (以下简称“安台茶业合作”)具有良好的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自 1990年至2 0 0 0年 7月 ,已在安溪登记注册的台资茶叶企业共有 2 4家 ,投资总额 976万美元。安台茶业合作 ,对双方都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茶农观念的转变 ,制茶技术的革新 ,销售市场的开拓 ,茶叶生产的发展 ,台胞投资的丰厚回报等。安溪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安溪茶叶有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 ;台湾在茶叶技术 ,机械设备以及国际贸易等方面有着较强的优势。加强安台茶业合作 ,发挥各自的优势 ,取长补短 ,互惠互利 ,共同发展 ,前景美好  相似文献   

5.
种子产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 ,在高新技术条件下 ,种子产业又是一个朝阳产业 ,是农业发展的一面旗帜。有人说过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这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了种子在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下面我想对种子的质量管理和品牌创立发表几点看法。一、我国种子产业面临的形势首先 ,结构调整需要重视种子产业。结构调整是整个国民经济在转型过程中提出的重大战略。在结构调整中 ,种子首当其冲。比如南方的早稻 ,因其品质较差 ,农民增产不增收 ,因此 ,国家便不再按保护价收购早稻 ,使早稻真正走上市场调控机制。这无疑对我们原来的…  相似文献   

6.
我县位于长江中游以南,湘北洞庭湖冲积平原中部,地势低平,沟渠纵横,具有浓郁的湖区水乡特色。一、黄、红麻生产概况建国以前,我县未种植黄、红麻。1952年,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发展的需要,从浙江引进黄麻种子,当年试种4633亩,平均亩产276斤。1959年以来,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茶世界》2008,(5)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影响了整个中国,震撼了整个世界,波及范围之广,实为罕见。这次大地震,是四川松平大地震和唐山大地震32年以来,震级最强烈,伤害最惨重的一次,短短几分钟,竞吞噬了三万条以上的生命,广袤的重灾区瞬间夷为平地。事件一出,国人之心为之共震。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害,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在第一时间就抗震救灾作出部署。胡锦涛总书记指示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温家宝总理在当天即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8.
绿功夫     
绿色生活,科学饮茶。人在草木间,可听泉,可品茶、可悟禅……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绿茶是我国最早的茶类,也是迄今人们饮用最为广泛的茶类。可谓是历史悠久、品类繁多。现代生活离不开绿茶,  相似文献   

9.
《茶世界》2008,(3)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中华茶文化传承千年,源远流长。饮茶不仅是中国的民族习俗,而且在国际上也成为民族文化的一种象征符号。茶为国饮,理所当然。在奥运相约北京这一充满激情与梦想的2008——中国茶香,也当以她充满东方韵味的独特魅力展现在全世界面前。茶仙卢工《七碗茶》有云:茶至三碗搜桔肠,惟有文字五千卷。是以,国际茶城网以百年奥运·千年国饮为主题举办大型征文活动暨第四届石生茶叶杯茶诗茶文大赛,旨在弘扬国粹,以造茶文化之繁荣。石生茶叶杯已连续举办三届。每届收到投稿作品上万件,反响颇大,渐成品牌。此次征文大赛,再度发请天下爱茶之人,写茶之雅心,道茶之敬客,论茶之行道,淘尽壶中百味,拾掇天下文章。  相似文献   

10.
《中国麻业》1979,(1):16-18
苎麻在我省年收三季,需肥较多。施肥足,培育管理好的社队,苎麻亩产200—300斤以上。但大面积单产较低,一九七七年全省苎麻平均亩产不足100斤。施肥不足,有的施肥不适时,施肥方法不当,不能充分发挥肥料的增产效果,是造成低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