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本病主要发生于黄牛、乳牛、水牛。该病流行快、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但高产乳牛症状严重,常因治疗不当造成死亡,但一般都能治愈。共收治65个乳牛流行热病例,均为黑白花乳牛,轻症41例,全部治愈;重症24例,治愈20例,死亡4例。现将65个乳牛流行热病例分析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本病主要发生于黄牛、乳牛、水牛.该病流行快、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但高产乳牛症状严重,常因治疗不当造成死亡,但一般都能治愈.  相似文献   

3.
气肿疽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牛羊的一种急性、发热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木垒县流行较长,是危害乳牛、肉牛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发病牛死亡率很高,本病在未发生地区出现,发病率可达40%~50%,2006年木垒县鸡心梁村暴发此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镇江市某奶牛场位于丘陵地带,水位较低,乳牛饮用二个小池的死水,夏天池水很脏,时常发臭,牛房地面卫生条件很差。于1973年8月16日开始发生了一种以泻痢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由于本病流行迅速、  相似文献   

5.
乳牛产后瘫痪是乳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营养代谢性疾病,以体温下降、四肢麻痹、卧地不起、知觉丧失并伴有咽、舌及肠道麻痹为特征症状的代谢疾病。主要发生于高产乳牛,特别是在产奶量高的胎次(通常是在3~6胎次)时最易发生。本病多为散发,并且复发率高。1病因本病发生机  相似文献   

6.
牛流行热是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突然出现高热,表现严重的呼吸道炎和消化道炎症状,肌肉疼痛和跛行、麻痹。本病具严格的季节性,发病率高,病程多短暂,常呈良性经过。1流行情况本病常呈地方性流行。我省1954年发现此病,1988年仓山区大流行后于1993年、1997~1998年、2001年三次较大流行。本病主要侵害牛,以乳牛易感,黄牛次之,水牛极少感染。在仓山区4次流行中乳牛发病率:1988年为80%、1993年为65%,1997年为50%、1998年为15%、2001年为3…  相似文献   

7.
我们对本病进行调查,在不同地区的5个牧场检查360头乳牛,个别牧场对部分乳牛进行长期临床观察,现介绍如后: 一、流行特点1.各场基本条件及发病率:在已知发病牧场中。1场主要自繁自养,并向外输送部  相似文献   

8.
1986年10月中旬至1986年12月,我场乳牛群成年泌乳牛发生了一种以乳房皮肤出现红色丘疹、乳头出现水疱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本病传染性很强,成年泌乳牛发病率高达100%。部分挤奶工亦受感染。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症状,我们初步诊断为疑似乳牛牛痘。经应用九一四、蓖麻油合剂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有关本病发病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病症状 1986年10月中旬,我场乳牛群中少数成年挤奶牛首先发病。病初于  相似文献   

9.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头胎生产乳牛坏疽性乳房炎的发病率较高。本病例发病牛均为头胎生产乳牛,根据其发病临床症状,较易作出诊断,但由于本病发病比较急剧,病死率高,所以对本病的控制预防为关键。在对症治疗的同时,要对因治疗;及早确定病原菌可提高对本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牛流行热是由库蠓传播病毒引起的一种热性传染病,以高热、流泪、泡沫样流涎、鼻漏、后躯活动不灵活、跛行为特征的疾病。1989年8月,我县西南岗地区4个乡镇相继发生牛流行热,利用中草药防治该病,疗效显著。1流行特点本病多发于牛,以3~5岁壮年牛、黄牛、乳牛  相似文献   

11.
在安徽淮南地区曾发生乳牛流行热6次,总结如下。一、流行特点1.周期性:一般认为每隔几年或3—4年发生一次较大规模的流行,笔者所经历的第一次乳牛流行热是在1958年7月26日—8  相似文献   

12.
牛流行热是在夏秋季节极易流行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我国自1938年起就有该病流行,往往每隔几年就流行一次,给养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病有明显季节性,多发生于高温高湿和蚊蝇较多的季节,我国北方能常在7~10月,南方可提前发生。该病通过吸血昆虫叮咬而传播,主要发生于壮年的黄牛和乳牛,黄牛易感性较强,哺乳母牛症状较严重,犊牛及老牛很少发病。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针灸结合治疗牛流行性感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病因一般多发生于夏末至初秋,气候骤变、阴雨潮湿、白天与夜间的温差很大等外部环境因素以及因管理不当或重劳汗后毛窍开张、畜体因乏气虚弱之时,外受病毒侵袭导致本病发生流行。本病多发生于黄牛,乳牛次之,水牛较少发生。畜体强健者经治疗很容易恢复健康,很少死亡,但若治疗不及时或饲养  相似文献   

14.
1982年以来,在国内某些牧场的黑白花乳牛中,络续发现一种以肝病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临床诊断、病理学诊断、肝功能及动物感染试验,证明本病系一种尚未见有报道的乳牛传染性疾病。由于该病病变主要见于肝脏,其病理形态与人类病毒性肝炎十分近似,它与现今国内外文献中所报道的牛病完全相异。为此,  相似文献   

15.
国内有关无浆体病的报道偏重于流行病学的调查,有关无浆体病乳牛血液学变化较为少见。1987年9月南京市郊某丘陵地区乳牛首次暴发本病,该地区共有乳牛近百头(个体饲养),凡曾上山放牧的乳牛均发病,且牛体都带蜱。整个流行过程为40天。现将笔者收治的11头乳牛血液学变化报道如下。一、根据临床上出现明显贫血、黄染症状的快慢,将病牛分为急性型和亚急性型。急性型病牛5头,其Hb含量不足20g/L,R.  相似文献   

16.
乳牛缺磷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北京东郊奶牛二分场发生的以异食、跛行等为特征的乳牛疾病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研究了其日粮成分、临床表现、血清钙和无机磷含量及尾椎X线变化,并应用含氮磷添加剂进行治疗试验,就其病因、诊断和防治方面做了初步探讨。本病主要是由于日粮磷缺乏引起的原发性乳牛缺磷症,主要临床表现和尸体剖检所见骨关节解剖学变化与国外报道的放牧乳牛原发性缺磷症相似。日粮磷供给不足,钙过高,钙磷比例太宽是其主要病因,铁过高可促使本病的发生。病牛血清无机磷含量显著降低是本病的特征之一,可作为一个诊断指标。治疗组血清无机磷极显著升高,恢复正常水平。尾椎X线肉眼观片法和尾椎吸收法诊断本病,前法与临床符合率较高,可作为诊断依据之一,后法可作为诊断参考依据。三次尾椎x线检查未见尾椎吸收或矿化的动态变化。应用含氮磷添加剂配合骨粉治疗乳牛缺磷症疗效显著,但重症病牛骨关节解剖学变化不能恢复。建议有关部门重视并组织生产含氮磷添加剂。  相似文献   

17.
牛流行热(又名三日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本病病势迅猛,但多为良性经过,可引起大群牛发病,明显降低乳牛的产乳量. 1 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18.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乳牛、黄牛发生的急性、热性传染病,水牛较少发生[1]。因大部分患牛经2~3d就能恢复正常,呈良性经过,故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笔者近十年来采取中西兽医结合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1996年10月笔者所在的厦门市某新建国有乳牛场发生一次流行热大流行,全场358头乳牛有156头不同程度发病、死亡5头,发病率和病死率高达43.58%和3.21%。近几年,笔者所在区的各镇(街)、场  相似文献   

19.
乳牛真胃变位是指真胃的正常解剖位置发生改变的一种疾病。本病常突然发生,病情严重,病势发展迅速,尤其是右方变位,如不能准确诊断,及时采取手术措施常归于死亡。本病在牧区放牧的乳牛发病极少,而在农区舍饲的乳牛发病率较高,在2%~3%之间,近年来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给养牛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病毒的传播与呼吸道感染及生殖道感染有关.此外,结膜型IBR的爆发,亦不罕见.由于本病可以引起母牛流产和乳牛产奶量的大幅度下降,因此,它在养牛业中的经济意义是十分明显的.虽然我国至今尚无发生本病的报导,但是,它的流行已遍及欧、美、亚、非、澳各大洲的许多国家.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事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