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验证20%康宽(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甘蔗螟虫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20%康宽悬浮剂不同施药次数的处理,并以1.8%阿维菌素乳油和5%毒死蜱颗粒剂为对照药剂,进行甘蔗螟虫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使用20%康宽悬浮剂225 mL/hm2喷2次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最高可达93.59%,且药效期长,防效明显优于1.8%阿维菌素乳油等常用药剂。从使用成本与防治效果2个方面综合考虑,20%康宽悬浮剂可按225 mL/hm2施用1~2次,与其他农药交替使用防治甘蔗螟虫。  相似文献   

2.
研究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甘蔗螟虫的效果,结果表明:该药剂可有效提高甘蔗的有效株数、株高及产量,2个试验点平均增产27.0%,尤以225 mL/hm2的剂量在甘蔗苗期喷施,并以相同的剂量在药后14 d再次喷施,对螟虫的防效最好,因此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拌细沙撒施法,于2011年在广西农业科学院两个蔗区进行了几种杀虫剂对甘蔗螟虫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康宽悬浮剂225 mL/hm2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3.61%和79.11%,30%度锐悬浮剂600 mL/hm2的防效分别为97.34%和73.09%,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的防效分别为61.68%和74.95%,明显优于其他药剂的防效。说明20%康宽悬浮剂和30%度锐悬浮剂对甘蔗螟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研究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不同用药时间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一代二化螟初孵幼虫高峰期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25mL/hm2防治,15日后再防治一次防效较好。在越冬代蛾始峰期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25mL/hm2防治,15日后再防一次,防治二化螟保苗效果较差,防虫效果一般。  相似文献   

5.
30%度锐悬浮剂防治甘蔗螟虫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康宽悬浮剂、25%阿克泰悬浮剂和5%毒.辛颗粒剂为对照药剂,进行30%度锐(DURIVO)悬浮剂3种不同施用量对甘蔗螟虫田间防治效果试验。试验结果显示:30%度锐悬浮剂对甘蔗螟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45、60、75 d对甘蔗螟虫的防效均超过85%,可做为防治甘蔗螟虫的轮换用药。田间施用以450 mL/hm2为宜。  相似文献   

6.
选用20%哒嗪硫磷乳油、35%阿维·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等杀虫剂开展水稻螟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4%乙多·甲氧虫悬浮剂450 mL/hm~2防效最好;其次为50%二嗪硫乳油1 500 mL/hm~2;再次为35%阿维·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750 mL/hm~2;20%哒嗪硫磷乳油1 800 mL/hm~2和20%三唑磷乳油1 950 mL/hm~2触杀性较好,保苗效果达90%左右,但其持效期较短,不宜使用。  相似文献   

7.
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甘蔗螟虫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甘蔗螟虫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在使用量分别为30、45、60 g(ai)/hm2时,药后8、15、30 d总体防效在61.04%~89.30%,与对照相比,药效优异,持效期长。试验期间未发现该药剂在供试剂量下对甘蔗产生药害,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3%苦参碱水剂(捷击B)与进口农药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研究表明,3%苦参碱水剂(捷击B)、100 g/L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悬浮剂(稻腾)、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垄歌)、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康宽)、50%氟虫腈悬浮剂(锐劲特)、32%阿维菌素乳油(爱诺4号)均可在睢宁地区推广应用。其中3%苦参碱水剂(捷击B)建议用量为750 mL/hm2,100 g/L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悬浮剂(稻腾)建议用量为300 mL/hm2。  相似文献   

9.
选用4种杀虫剂进行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 mL/hm2和10%氯虫双·阿维悬浮剂450 mL/hm2对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的保苗、保叶效果达89.59%以上,对二化螟的杀虫效果达90.20%以上,对稻纵卷叶螟的杀虫效果达82.16%以上。2种虫害同时发生可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 mL/hm2或10%氯虫双·阿维悬浮剂450 mL/hm2进行兼治。  相似文献   

10.
进行不同药剂防治蔬菜斜纹夜蛾药效评估试验,结果表明: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美满)300 mL/hm2、24%甲基毒死蜱悬浮剂(雷通)300 mL/hm2、15%茚虫威悬浮剂180 mL/hm2、2%甲维盐可溶性粒剂450 mL/hm2、48%毒死蜱乳油975 mL/hm2对蔬菜斜纹夜蛾速效性好,且防治效果好,防治效果有一定稳定性。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mL/hm2防效次之,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600mL/hm2速效性一般,防效较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云南红皮果蔗在贵州蔗区的试种表现。[方法]2007年底,云南果蔗当家品种云南红皮果蔗被引入贵州,植于望谟县岜赖村。2008~2009年进行试种观察。[结果]云南红皮果蔗出苗率为45.9%,分蘖率为105.1%,株高为282 cm,茎径为3.2 cm,糖分锤度为19.1%,有效茎为75 037.5条/hm2,产量为143 769.75 kg/hm2;茎皮紫红,商品性好;蔗汁多,清甜蜜香,口感好,品质优良;宿根性好,适应性广,较抗旱抗寒,较抗病虫害;中早熟,糖分积累早,上市早,丰产稳产,效益好。[结论]云南红皮果蔗适宜贵州蔗区栽培,可以大力推广应用,促进贵州果蔗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2.
试验设置N 472.5 kg/hm2(N1)、N 236.3 kg/hm2 (N2)两个施氮水平和甘蔗单作、甘蔗/大豆间作压青、甘蔗/绿豆间作压青三种种植模式,研究减量施氮间作豆科绿肥压青对甘蔗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氮水平较高的条件下,减量施氮对甘蔗生长及产量没有影响,相反,氮肥减量处理甘蔗平均产量比常规施氮量处理增产13590 kg/hm2 。氮肥减量可提高甘蔗蔗糖分含量,氮肥减量处理平均蔗糖分含量比常规施氮量处理提高1.02个百分点。甘蔗间作绿豆压青可促进甘蔗生长,甘蔗产量比甘蔗单作增产10.27 %,而甘蔗间作大豆压青对甘蔗生长有一定影响,甘蔗产量比甘蔗单作甘蔗减产1.45 %。甘蔗间作豆科绿肥压青有利于甘蔗蔗糖分积累,间作绿豆压青比甘蔗单作蔗糖分含量提高0.89个百分点,间作大豆压青比甘蔗单作蔗糖分含量提高0.59个百分点。综合甘蔗农艺性状、产量、甘蔗蔗糖分含量、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本研究以甘蔗/绿豆-N2处理最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保水剂的吸水特性及不同用量保水剂对海南春植蔗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30.0、37.5、45.0kg/hm2能够提高甘蔗出苗率和分蘖率,促进甘蔗的生长,增加有效茎数;施用保水剂22.5 kg/hm2效果与不施用保水剂相似,差异不显著;施用保水剂37.5 kg/hm2效果和施用保水剂45.0 kg/hm2效果相似,从经济上考虑,施用保水剂37.5 kg/hm2对海南春植蔗的抗旱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水肥供应对宿根甘蔗叶片矿质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新台糖22号甘蔗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甘蔗伸长期不同配比供水量和施氮水平对甘蔗吸收矿质营养氮、磷、钾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伸长期每公顷施氮量360kg、每旬供水量40.0m^3(相当于每旬降雨量60mm)的高水中氮处理对甘蔗吸收氮素的效应最佳;每公顷施氮量540kg、每旬供水量40.0m^3(相当于每旬降雨量60mm)的高水高氮处理对磷素的吸收效应最佳;氮与钾1:1施用量配比的中氮处理对钾素的吸收效应最佳。  相似文献   

15.
99%绿颖乳油对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的控制效果试验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进行99%绿颖乳油单用及与常规化学农药减量混用后对水稻主要害虫的控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99%绿颖乳油与常规防治农药5%锐劲特悬浮剂减量混用后增效明显,每公顷5%锐劲特悬浮剂300mL 99%绿颖乳油1500mL药后对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有较好的控制效果,与5%锐劲特悬浮剂600mL药效无显著差异;99%绿颖乳油3000mL单剂处理,对稻飞虱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对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也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6.
甘蔗套种西瓜、大豆的效益(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甘蔗套种西瓜、大豆对作物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为蔗区推广甘蔗套种西瓜、大豆种植模式提供参考。设置4个施肥处理:CK_1(甘蔗单种,不施肥),CK_2(甘蔗单种,施化肥),T_1(甘蔗套种西瓜,施化肥+牛粪),T_2(甘蔗套种大豆,施化肥+牛粪)。结果表明,与CK_2相比,T_1处理的甘蔗增产2.5 t/hm~2,西瓜产量1.02 t/hm~2,总经济效益增加3 090元/hm~2;T_2处理的甘蔗减产7.61 t/hm~2(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大豆产量0.35 t/hm~2,总经济效益增加720元/hm~2;西瓜肉总塘含量为8.59%,大豆粗蛋白含量为36.15%,达到了同类农产品的品质指标。甘蔗+西瓜、大豆的套种模式与甘蔗单种模式相比,提高了经济效益,T_1处理增加的经济效益远高于T_2处理,适合于水肥条件好、劳动力充足的蔗区推广,T_2模式操作简单,适合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优良甘蔗新品种桂糖35号的施肥管理技术,优化施肥方案。[方法]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下种量、氮肥、磷肥及钾肥4个因素对桂糖35号产量的影响,建立数学模型,优化施肥方案。[结果]各栽培因子对桂糖35号甘蔗产量的影响顺序是磷肥氮肥钾肥下种量;只要满足下种量103 462.50~105 540.00芽/hm2,施尿素652.65~801.30 kg/hm2,施磷肥1 461.83~1 523.70 kg/hm2,施钾肥453.23~477.60 kg/hm2,即可获得87.92 t/hm2以上的甘蔗产量。[结论]该研究可为桂糖35号在不同生态区域研究制定高效栽培管理方案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2010—2011年在广州番禺进行5.5%二嗪磷·杀虫双颗粒剂防治甘蔗蛴螬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5%二嗪磷·杀虫双颗粒剂对甘蔗蛴螬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以每667 m2制剂用量1 272 g(有效成分1 049.4 g)的防治效果最佳,防效可达到80%,显著优于对照药剂3%杀虫双颗粒剂和10%二嗪磷颗粒剂,能够有效地控制甘蔗蛴螬的危害,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韦茂春 《农学学报》2015,5(8):40-43
摘 要:探讨甘蔗螟虫的化学防治,为筛选高效的防治药剂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蔗茎浸渍法测定了噻虫嗪、杀虫单及其混配对黄螟幼虫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噻虫嗪和杀虫单复配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噻虫嗪与杀虫单比值为1︰18时增效作用最显著,共毒系数为133.43。根据最佳配比配制成3.8%颗粒剂进行防治甘蔗蓟马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8%杀虫单? 噻虫嗪颗粒剂制剂用量55、70kg/hm2施药90d后的防效分别为80.1%、85.4%,可作为防治甘蔗螟虫替代农药。  相似文献   

20.
桂中蔗区甘蔗不同钾肥用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探讨桂中蔗区甘蔗钾肥施用效应,为当地甘蔗生产合理施用钾肥提供理论依据。2010—2011年在广西来宾市兴宾区进行了不同钾肥用量对该地区甘蔗生长与产量影响的肥效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施钾肥处理相比,施钾处理的甘蔗节茎长、茎径、产量平均值分别提高了1.29%、6.35%和11.81%。当钾肥施用量达到一定水平(K2O275 kg/hm2)时,单茎重随着钾肥继续增加而降低,施氯化钾675 kg/hm2处理甘蔗产量最大,相比不施钾肥处理增产20.09%。可见,在桂中蔗区甘蔗施氧化钾405 kg/hm2,既能确保甘蔗高产,又能保证肥料资源得到高效利用,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施肥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