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受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夏季上市的食用菌种类少,产量低,价格高。不同食用菌种类及品种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人为创造和提供适宜其夏季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是获得优质、高产食用菌产品的关键技术措施。目前,河南省夏季栽培的食用菌种类主要有香菇、灵芝等,其夏季栽培管理技术要点如下。1香菇河南省夏季栽培的香菇主要有反季节高温香菇(主要栽培品种是931、931-9、武香一号、南山一号等)及长菌龄越夏香菇(主要栽培品种是808、908、937、939等)两类品种。按栽培设施分,有林荫下塑料大棚上覆盖遮阳网(或草苫)、林荫下单层或双层遮阳网、普通日光温室覆盖麦草(或草苫)、大田内架设双层遮阳网等栽培设施。夏季温度高,光照强,日最高温度经常超过高温香菇的最高出菇温度(33℃以上),夏季香菇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产量和效益,为此,应针对不同情况,抓好以通风、降温、遮荫、适时注水、喷水为重点的夏季香菇管理工作。生产上,要根据不同的栽培形式及栽培设施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1.1反季节高温香菇1.1.1水分管理高温季节,要注意满足香菇菌棒。基础代谢所需要的水分。上茬菇结束后,要进行养菌,夏季养菌时间视市场价格而定,一般为1个月左右。养菌...  相似文献   

2.
陈耀武  李巨 《食用菌》2001,23(6):6-7
近年来 ,我国代料香菇生产发展迅速 ,为能帮助解决香菇生产上存在的菌筒出菇不畅问题 ,现将我们对香菇菌丝生理成熟特性一些认识及应用报道如下 ,供作参考。1 菌丝生理成熟的概念1.1 菌丝生理成熟与菌筒出菇的关系 所谓菌丝生理成熟 ,是指料袋接种后 ,在培菌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种生理特性。菌筒只有达到生理成熟后才能出菇 ,即生理成熟是菌筒出菇必备的内因条件 ,温差、光照、低温刺激和人工惊蕈等催菇措施则是外因条件 ,内因条件不具备 ,所有外因条件都不能发挥作用。因此 ,在生产管理中 ,判定菌筒能否催菇的唯一根据就是其生理成熟度。1.…  相似文献   

3.
廖竟球 《食用菌》1995,17(1):36-36
袋栽香菇成本低产量高,生产周期短,当年有收获,近年来在我县发展较快,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最主要的是易发生畸形菇。因此,如何预防畸形菇的发生,是菇农所关心的问题。笔者根据生产实践和有关资料,对常见畸形菇的形状、发生原因及其预防概述如下。 (一)大脚菇 菇柄短而粗,盖肥厚而不易张开。 形成原因:大叶品种或高温品种催菇蕾时,3天内日平均温度低于15℃,在生产过程中3天内日平均温度低于12℃,造成高温品种现蕾后在低温条件下生  相似文献   

4.
菌棒补水催蕾是香菇栽培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传统手工补水催蕾劳动强度大、标准化程度低,明显影响香菇生产效率,为解决这一问题,开发香菇菌棒补水催蕾机械装备,对香菇菌棒专用补水催蕾机和传统手工补水催蕾方式进行应用效果比较的试验结果:应用补水催蕾机的注水量和补水后的菌棒重量一致性好,现蕾速度快,现蕾菌棒率高,当潮菇(第二潮)生育时间缩短4天,菇的产量和品质有显著提高,烂棒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2017,(6)
试验从高温季节香菇工厂化控温出菇对当潮袋均商品菇产量、以后潮次袋均商品菇产量、5潮总商品菇袋均产量及菌棒耗损率等方面的影响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经过高温季节控温出菇的香菇菌棒5潮菇袋均商品菇总产量为715 g,生物转化率达81.8%;高温季节利用空调辅助降温催蕾出菇,对提高当潮商品菇的产量效果明显,对以后潮次的商品菇产量与菌棒的总耗损率没有明显影响;高温季节空调控温出菇,对部分菌棒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主要是因控温出菇期间相对较低的环境温度。  相似文献   

6.
野外卧式袋栽香菇,浸水催菇是整个管理过程的关键,是获得高产的根本措施。现把浸水期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叙述如下: 一、区别品种,适时浸水不同温型、不同生育期的品种,它们的出菇情况是不同的,各有其适宜出菇的温度范围。一般低温型在5-15℃,中温型在10~20℃,高温型在15-25℃。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们利用蔬菜中棚进行了周年生产鲜香菇的技术研究,主要思路是利用不同温型、不同菌龄的香菇菌种和不同的栽培设施,采用多种栽培方式,达到周年生产鲜香菇的目的。 一、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 1.香菇菌种 (1)短菌龄型菌种 ①cr—02(浙江引进) 特点是适宜于塑料中棚生产。菌龄80—90天,菇深褐色,出菇密,较小,中温偏低温型,出菇温度为8—22℃。②松香11号 适宜于塑料中棚袋栽。菌龄要求90—100天,菇色浅,出菇密,肉质松,产量较高,出菇温度为8—22℃。③农香一号 适宜于袋栽。菌龄要求90—100天,菇浅褐色,出菇密,菇质好,出菇温度在8—22℃。  相似文献   

8.
香菇越夏后,菌袋中的营养和水分有了较大消耗,菌丝较弱,且出菇时又已进入秋季,此时若出菇管理措施不当,容易出现减产乃至绝收,造成较大经济损失[1-4]。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总结了越夏香菇秋季出菇管理的技术要点,为广大香菇栽培户提供参考。1香菇出菇大棚主要构造和设施香菇出菇大棚长40 m,宽9 m,大棚上布置带有电动卷帘机的保温被(图1),用于调节棚内光照、温度,棚内设有间隔1 m的喷水管。管上每隔1 m设雾化喷头,用于降温增湿,由自动控制器控制喷水时间和次数。棚内放铁制层架(放置菌棒),层架共有5层。大棚后墙每隔0.5 m均匀开设边长0.2 m的正方形通风口。  相似文献   

9.
对现有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工厂化生产常用温度进行筛选,通过对工厂化生产杏鲍菇出菇管理期间进行全程跟踪,监测了不同温度下杏鲍菇不同培养阶段的特征,并记录了栽培瓶中最大的三个菇体的产量,得出菌丝恢复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温度对原基形成速度有显著影响,但对最大原基数目没有影响;17 ℃时子实体生长最快,16 ℃时产量最高,综合考虑,该品种子实体最适宜培养温度为16 ℃.  相似文献   

10.
李正飞 《食用菌》2005,27(1):52-52
春季气温逐渐回升,温湿度均适合香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此时菇蕾盛发,菇潮集中,是香菇长菇高潮期。但春季气温多变,时晴时雨,温度时高时低,如果管理不当,产量和品质会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会造成霉筒烂菇。因此,香菇在春季必须要加强管理,而且应要做好“六要六防”,才能使香菇达到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1.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棉籽壳、杂木屑、甘蔗渣、莲子壳4种原料不同配方对杏鲍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杏鲍菇栽培最佳配方(重量比)为棉籽壳20 kg、杂木屑30 kg、甘蔗渣20 kg、莲子壳10 kg、麦麸20 kg、玉米粉5kg、石膏粉1 kg、石灰1 kg,含水量65%,pH7;通过菌丝培养不同菌龄期对菇蕾发生时间、菇品质量、产量的影响的试验发现,杏鲍菇菌丝培养最佳菌龄期为28 d;通过修蕾方式、修蕾时间对菇品质量、产量的影响试验发现,杏鲍菇最佳修蕾方式为留2个主蕾,最佳修蕾时期是主蕾长度3.5 cm;通过催蕾期温度、湿度、通气量、光照4个环境因子对催蕾效果的试验发现,杏鲍菇催蕾期最适温度为15℃,空气相对湿度为90%,空气中CO2浓度为1 500 ppm,光照强度为100 lx;通过子实体生长期温度、湿度、气、光照4个环境因子对菇品质量、产量的影响发现,杏鲍菇子实体生长期最佳温度为16℃,最佳空气相对湿度为90%,空气中CO2浓度为1 200 ppm,最佳光照强度100 lx。  相似文献   

12.
以黑平8号平菇菌株为材料,采用工厂化瓶栽生产方法,设置不同出菇温度,通过测定原基形成时间、密集度、色泽,子实体颜色、朵形和菌盖光亮度,采收时间、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等指标,比较不同出菇温度对平菇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出菇温度越低,原基形成时间越长、颜色越深,子实体朵形越紧凑。随着出菇温度的升高,菌盖光亮度变差,子实体采收时间变短,产量和生物学效率下降;最终确定以16℃为黑平8号在工厂化瓶栽条件下的适宜出菇温度。  相似文献   

13.
以"庆科212"香菇为试材,采用高温季节香菇工厂化生产方法,研究了菌棒含水量、菇房内外温差和通风频度对香菇菌棒结露作用及香菇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结露作用影响最大的是菌棒含水量,其次是菇房内外温差,最后是通风频度,结露控制能够显著缩短出菇周期、提高产量、提升品质,这一结果为高温季节香菇工厂化出菇过程中综合调控结露作用因子,缩短生产周期,提高香菇产量、提升成品菇质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高山区菇木资源丰富,但道路不畅,菇木搬运不便,菇树只能就地砍伐,选场栽培。由于山高水源缺乏,不能采用低山区的香菇栽培管理方法,我们运用现代香菇栽培技术结合菇木老式砍花的管理方法,总结出了一套高山区香菇栽培方法,并在不用水催菇的情况下,以人工调控菇木干湿度来刺激出菇,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选好菇场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香菇一生对环境条件要求严格,给香菇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提高香菇单产的一个重要措施。据观察,向阳背风的阔叶林地带,是香菇生长的良好场所,不需人工搭建荫棚,点种好的菇木排放在稀密适度的阔叶林内,根据一年气候变化,人工变堆调节菇木干湿,利用树叶的长落调节养菌和出菇期菇木的光照,恰到好处地满足丁香菇生长要求。场内空气新鲜,极利于香菇出菇,又是良好的养菌场。 (二)竖堆保温促定植 由于高山区气温低,菇木一年中利用有效积温少,早期低温接种能有效的提高菇木一年中对有效积温的利用。但2月中旬至3月中  相似文献   

15.
《食用菌》2016,(6)
正在平菇栽培过程中,有的菌袋发满菌后不出菇或头潮菇采完后,迟迟见不到第2潮出菇。以上两种情况,只要发菌正常,菌种温型合适,采取以下催菇方法则可顺利出菇。1温差催菇白天升高菇棚温度,夜间通风降温,人为拉大温差可刺激出菇。2光照催菇菌丝长满袋后,每天卷起菇棚草帘,让日光照射一段时间(光强时不要直射)。日照不方便的地沟或菇房,可用电灯光照射。3搔菌催菇对于培养料中过多添加麸皮、米糠或尿素等  相似文献   

16.
<正>香菇代料栽培,很多新手一般都担心菌筒不出菇或出菇太少。但香菇出菇太多、太密,会导致养分过度分散、菇长不大,畸形菇多,同样会影响香菇的产量与品质,从而降低袋栽香菇的种植效益。那么,遇到袋栽香菇出菇过多该咋办呢?1对已出的香菇,要及时采收干制由于此类香菇鲜销市场价格较低,最好剪去菇脚后进烘干房内一次性烘干,制成干菇销售。2待一轮香菇采收结束后,及时采取措施一是保持恒温  相似文献   

17.
李正飞 《食用菌》2009,31(2):20-20
春季气温逐渐回升,温湿度均适合香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此时菇蕾盛发,菇潮集中,是香菇长菇高峰期。但春季气候多变,时阴时雨,温度时高时低,如果管理不当,产量和品质会受到很大影响,甚至造成霉菌烂菇。因此,春季香菇必须精心管理。  相似文献   

18.
在代料栽培香菇的过程中,有一个菌棒“转色”的问题。所谓转色,就是菌棒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即菌棒表面长出一层白色绒毛状菌丝,接着倒伏,形成一层薄菌膜,并分泌色素,始为白色略带粉红,后变为棕褐色,最后形成一层似树皮状的褐色菌膜。这是一个较复杂的生理过程。转色的好坏,直接影响香菇的产量和品质。影响香菇菌棒转色的主要因素及防止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1 品种。品种不同转色的生理表现也不同。一般来说,中高温型品种,自然转色较快,有的品种边转色边出菇,无需特殊的转色管理。中低温型品种,自然转色较慢,管理时技术要求较严格。低温型品种比中低温型品种转色还要慢,技术要求更严。 2 温度。在转色期间,小空间(如菇房或菇棚)的温  相似文献   

19.
日本栽培香菇的农户迅速增加,但是由于缺乏细心的管理,杂菌大量发生,出现原木消耗量多而产菇量不高的局面。香菇栽培的标准技术尚未确定,多数栽菇农户依靠老经验生产香菇。因此,研究香菇高产技术,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香菇菌丝在5~32℃下生长,22~26℃最适宜菌丝生长,35℃以上生长明显受抑。香菇可根据其出菇温度分为高温型(15~25℃出菇)、中温型(10~20℃出菇)、低温型(5~15℃出菇)三大类。确定栽培何种香菇品种很重要,但是准备好适宜菌丝生长的菇木,对提高香菇的产质量则更重要。  相似文献   

20.
郑为东  陈广健 《食用菌》1992,14(4):42-42
香菇营养丰富,味美香浓,是一种知名的营养食用菌,目前我国香菇产量居世界首位,在香菇加工过程中有约占整菇重35%的菇柄。如何综合利用菇柄,是一项很有开发价值的项目。据有关文献报道,香菇柄同样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糖类、矿物质和维生素等,经加工处理后可生产出与菇盖相同营养成分和风味的产品,如香菇肉松、香菇调味汤料、香菇饮料等。利用香菇柄和本色酱油经加工可生产出具有香菇成分和风味的酱油,不仅增添了酱油的新品种,而且为香菇柄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