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养蜂生产中,一般都用工蜂幼虫来生产王浆。据统计在技术熟练的情况下,生产1公斤王浆要移取幼虫6,000条左右,相当于损失未来的2框蜂,将一年生产王浆消耗的幼虫累积起来,数量是很可观的。如果让这些工蜂幼虫发育成蜂,对加速蜂群的发展,增加蜂产品产量都会起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采用雄蜂幼虫代替工蜂幼虫生产王浆,将是一项有意义的改革。我们知道,当蜂群繁殖到能够生产王浆的群势时,  相似文献   

2.
蜂王浆,为乳白或淡黄色的胶状液,是工蜂咽腺的分泌物,是蜂王和幼虫的饲料和蜜蜂特有的高级营养物质,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矿物质、人体必需的对多种氨基酸、丰富的维生素、酶等营养,早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食品、化工等工业上,能治人体多种疾病。通过生产王浆能稳定收入,提高养蜂的经济效益,达¥撤年有收入,丰年更高产。怎样生产王浆呢?笔者从总结经验入手,简述技术要点如下:(1)创条件。实践说明,生产王浆不影响繁殖和采蜜。王浆产量高,蜂群繁殖情况好,蜂密产量也较高。因此,蜂群进入增殖期或强群期,有过剩的青年…  相似文献   

3.
绛县化工蜂具厂供应优质蜂具蜂药添加剂我厂生产的蜂王催产剂,为中西结合,高营养型复合制剂,具有催产作用,可刺激蜂王产卵,并通过对蜂群的营养补给与生理调剂,提高子代蜂群的品质,加速蜂群繁殖,提高王浆产量。它是蜜蜂春繁及病、弱群康复的高效添加剂。王浆增产剂...  相似文献   

4.
生产王浆时,蜂群内若有大量的幼虫待哺,则会降低王浆产量。与不哺育幼虫的蜂群相比,产浆量差异显著,但王浆质量彼此差异不明显。流蜜期让蜂群泌蜡造脾,对王浆的产量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蜂群性比值对蜂群生产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意大利蜜蜂为材料,把定期割雄蜂蛹的蜂群作为试验组,不割雄蜂蛹的蜂群作为对照组,定期测定各组蜂群的王浆产量、蜂蜜产量及工蜂采粉的积极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两组蜂群的产浆量相差很小,差异不显著;但对照组的产蜜量比试验组高937~1404%;对照组的工蜂采粉积极性比试验组高238~265%。  相似文献   

6.
蜂王浆是养蜂生产的一种新产品,是工蜂咽腺分泌出来的,生产王浆主要是充分利用泌浆蜂饲养蜂王和幼虫后剩余食物,以便更好发挥幼龄泌浆蜂生产职能,所以只要正确处理好繁殖和产浆的关系,对蜂群的产蜜量是没有影响的。王浆营养价值和用途胜过蜂蜜,是一种贵重的医药原料和外贸出口的重要物资,同时,生产王浆是养蜂生产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能做到欠收年不欠  相似文献   

7.
16年来,崇庆县蜂王浆年产量常在300~500公斤徘徊,产量低的主要原因:1.我县蜂群常在县内越冬,冬末春初缺花粉,蜂群繁殖受影响,造成春季蜂群弱,王浆产量低。2.夏季蜂群常去宁夏采集老瓜头和枣花蜜源,花期长达2个月之久,这段对间蜜多花粉少,蜂群繁殖困难,更谈不上王浆生产。  相似文献   

8.
利用旧王浆台在早春生产王浆是一项增产的措施。早春,由于蜂群还不够壮,用新蜡碗生产王浆,往往接受率极低,大部分被工蜂咬毁,严重地影响了蜂王浆的产量。我经多年的试验,在早春利用旧王浆台生产王浆可增产20%左右。方法是:利用去年秋季生产王浆用过的旧王浆框,将不好的王台用小刀割去,留下  相似文献   

9.
生产蜂王浆是增加养蜂收入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如果管理不当,就会影响王浆的产量。现将我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介绍如下。强群是生产王浆的基础。在大流蜜期未到来一个半月前开始培育大批的适龄蜂,采用双王繁殖。大流蜜期到来时,一只蜂王取浆,另一只蜂王繁殖,为王浆生产提供幼虫。蜜源后期恢复双王群。选用优质新鲜的蜂蜡制作蜡碗,蜡碗的大小在不同蜜源期的要求不一样。蜜源初期和辅助蜜源期蜡碗的口径是9—11毫米,主要蜜源期蜡碗口径是11—12毫米,粘好在产浆框上,放入蜂群中让工蜂清扫。3—4小  相似文献   

10.
较长时间失王蜂群的诱王方法较长时间失王的蜂群多数会发生工蜂产卵,“浆蜂”更甚。生产王浆的失王群,工蜂不筑造王台,也不产卵。这样的蜂群,诱入蜂王的成功率极低。据观察,诱入时蜂王似被接受,但数小时之内几乎100%被围杀或驱逐出巢,且巢前不出现围王的迹象,...  相似文献   

11.
王浆是工蜂咽腺分泌的一种乳白色浆液,是营养品,又是医药原料。在养蜂生产上开展综合利用,积极生产王浆,可以在灾年增加收益,丰收年更丰收。在四川地区有的蜂场怕生产王浆影响蜂蜜产量,其实分泌王浆饲喂蜂王和幼虫是工蜂的一种本能行为,出房后7~14天的工蜂,不参加外勤工作,咽腺发达,泌浆量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进行王浆生产时,首先要满足蜂群繁殖的需要,“分其赢而已矣,不竭其力也。”(注:语出明初刘基《郁离子》)。如果一味强调多产浆,不管季节、蜜粉源和蜂群内部的情况,是不可取的。我认为在以下三种情况时应防止产浆。1.外界蜜粉源已很差,蜂群分泌的王浆,只能满足蜂群繁殖的需要。如还继续取王浆,王浆的产量很低,一个采浆框不到10克;而且含水量高,取出的浆不呈朵块状,容易起泡发酵,质量差。工蜂还会减少对幼虫的正常饲喂,或者拖弃部分幼虫。同时还会加快成年蜂的衰老,缩短寿命。2.在幽王断子后,也应停止产浆,使蜂群集中力量培育出一批幼虫,以加快群势的恢复。3.在晚秋培育越冬蜂时,由于气溢低,昼夜温差大,蜜蜂已毫无分蜂意念,如继续  相似文献   

13.
“浆蜂”的问世,是蜜蜂育种史上的一次飞跃。在此之前,任何蜂种的王浆产量都很低,养蜂者求王浆高产,都在生产技术上探索,但增产有限。有了“浆蜂”以后,在同样的条件和方法之下,王浆生产的接受率及产量,都有大幅度地提高。国外也有向我国引种“浆蜂”的。“浆蜂”不是单纯从西方蜜蜂某个亚种中选出来的,而是从我国饲养的一些混杂的西方蜜蜂群中选育的,这些蜂群体色混杂,以黄色为主,还有部分红色、灰黑色工蜂,也有一些中间体色的,性能差异、优劣区别较大。经群众性长期定向选育,选出了一些王浆产量较高的蜂群,为“浆蜂”的选…  相似文献   

14.
罗建能 《蜜蜂杂志》2009,29(7):12-12
蜂种的优劣直接影响养蜂经济效益的高低.蜂群的生产性能是通过蜂王和工蜂来共同体现的.蜂王的优良种性,能够通过繁殖直接在后代工蜂上得到体现,从而在整体上提高蜂群的繁殖能力、生产性能和抗病、抗螨能力,还能提高蜂产品质量,如蜂蜜成熟速度的加快、王浆中10-HDA含量的增加等.大量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在饲养管理和蜜粉源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选择优良蜂种并培育优质蜂王用于生产,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  相似文献   

15.
我场自1960年就开始生产蜂王浆,1977年全场共生产王浆512公斤,在王浆生产中我们有下面几点体会: 一、正确处理好生产蜂蜜和王浆的关系。过去我们总认为生产王浆会影响蜂蜜产量,随着科学养蜂技术的发展和多年来的生产实践,对生产蜂蜜、王浆的辩证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生产王浆是充分利用幼龄哺育蜂饲喂蜂王和幼虫的积极性,只要正确处理好繁殖和产浆的关系,对蜂群的产蜜量是没有影响的,相反在抓好繁殖多取蜂蜜的基础上,积极生产王浆,能提高全年的总产  相似文献   

16.
蜂群有蜂王、工蜂和雄蜂,只有控制雄蜂的平衡,才能合理有效的生产雄蜂蛹,并且不影响工蜂繁殖。据统计,一个10脾以上的蜂群中的雄蜂房是2000~3800个,繁殖盛期,自然产雄蜂卵1800个,封盖蛹2000个。由于人为调控与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浙农大1号”和5个黑蜂品种以二苯碳酸二肼作显色剂及5个黑蜂品种和Ea正反杂交组合工蜂咽下腺小囊数的解剖学研究,再次证实了工蜂咽下腺小囊数与蜂群的王浆产量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试验中还发现,以Ea为父本的杂交组合工蜂的咽下腺小囊数要以比Ea为母本的多,说明父本对F1代工蜂咽下腺小囊数的影响程度要超过母本。因此,在选育王浆高产蜂种时必须充分对父本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方法生产王浆.兰天的一个周期内第一天负荷严重不足,第二天略有上升。第三天才满负荷或超载工作。因而影响王浆产量。统筹法生产王浆,基本平衡了蜂群的工作量。一周期内蜜蜂基本每天满负荷工作。既不显工作量不足.又不致超负荷运行,有利于提高王浆产量。本试验表明:蜂王浆产量提高了39.6%。试验亦表明,统筹法取浆对蜂群的生态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生产王浆是增加养蜂收入的有效措施。在四川成都地区,由于早春群势较弱,影响了王浆产量的提高,应该根据存在的问题予以改进,现将笔者的几点体会简介如下: 1.强群是生产王浆的基础。蜂群在早春开始繁殖时,每只蜂王应带有3框以上足  相似文献   

20.
蜂王浆是5~15日龄的哺育工蜂的咽下腺(subpharyngeal gland)和上颚腺(mandibular gland)分泌的、用以饲喂蜂王和3日龄以内工蜂、雄蜂幼虫的浆状物质。人们利用蜂群的哺育蜂过剩时就会筑造自然王台培养蜂王的习性,人为地给予较多的人工台基,移入12~24小时的幼虫,待蜂王幼虫消耗较少、剩余王浆量最多的时侯,取出蜂王幼虫,收集台基内的王浆。由于工蜂和蜂王幼虫遗传上的一致性以及蜂群能够接受人工台基,这为大量生产蜂王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