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的一套茶具看唐代茶与茶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法门寺博物馆张高举,王竞香1987年4月,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的众多珍宝中,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发现了秘藏1100多年的一整套唐代宫廷茶具,这套文物,既有金银器具,也有瓷器、琉璃器具,是...  相似文献   

2.
法门寺唐代茶具与中国茶文化法门寺博物馆韩金科一1987年4月3日,沉睡了一千余年的法门寺唐代地宫重见天日。伴随着佛祖释迦牟尼指骨舍利出土的用以供奉佛骨的金银质系列茶具,每一件都凝聚着极为丰厚的历史文化沉积。这是近年来,有关茶文化考古研究中最重要,最重...  相似文献   

3.
法门寺因地宫出土了一套唐僖宗曾经御用后又用以供奉佛祖的系列金银、玻璃茶具,为研究茶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而受到海内外茶人的敬仰。法门寺唐代茶文化成为近年来我国茶文化界的一大学术热点,总结法门寺茶文化研究有益于促进我国茶文化研究的深入。1.饮茶形式首开法门寺茶文化研究的是考古队韩伟副队长。其《从饮茶风尚看法门寺等地出土的唐代金银茶具》和《法门寺地宫的茶具》(1)是关于法门寺茶具茶文化研究的最早研究介绍文章。他提出“中国茶具配套成熟于盐茶阶段,亦即唐宋时期。元明以后的散茶阶段,饮法与茶具均发生了…  相似文献   

4.
法门寺塔地宫出土茶具与《茶经·四之器》对比研究法门寺博物馆王仓西,田生华陆羽一部《茶经》,深刻地真实地总结了中国唐代茶道。对唐以后,特别是宋代茶道、日本茶道产生了深刻影响。《茶经》是研究唐代茶文化的“圣经”,陆羽本人也被称为“茶圣”。陆羽一生主要活动...  相似文献   

5.
试从饮茶历史发展看法门寺出土茶具的地位浙江省杭州市虎跑文管处张子华1987年4月,位于陕西省的法门寺,从唐代地宫中出土了一套唐僖宗御用以后又供奉佛祖舍利的鎏金金银茶器具和琉璃茶盏。这套世界罕见,历史久远又十分完整、珍贵的茶具,不仅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相似文献   

6.
梁子  谢莉 《农业考古》2005,(4):107-112
唐代茶器具的研究因法门寺地官的重新开启而迈上新的台阶,唐僖宗用以供奉指形佛舍利的一套御用金银玻璃茶器基本反映了唐代宫廷茶道程序,学人们依此套文物为考古参照,对唐代茶具、茶道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其有益的成果不仅活跃了学术研究,更为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逐渐兴起的大陆茶文化增加了浓重的科学和历史的底蕴,使其生机盎然。这些成果中有韩伟先生的《从饮茶风尚看法门寺等地出土的唐代金银茶具》、孙机《法门寺出土文物中的茶具》、廖宝秀先生(台)的《从考古出土饮器论唐代的饮茶文化》、暨远志《论唐代茶文化的阶段性》、布目潮沨先生(日)《法门寺地宫的茶器与日本茶道》、李斌城《唐人与茶》、朱自振《中国茶叶历史概略》、徐殿魁《试述唐代民间茶具》。这些成果为我们确切了解法门寺茶具和唐代茶器很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东西部地区文化与经济交流 ,加强唐代茶文化和茶经济状况的学术研究。 2月 2 7日至 3月 1日 ,陕西法门寺博物馆在杭州友好饭店召开“法门寺茶文化 (杭州 )座谈会”。来自北京、上海、重庆、江西、河南、陕西、浙江 ,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专家、学者 3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刘枫 ,副会长宋少祥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 ,程启坤副会长自始至终参加了学术交流活动。刘枫会长致辞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 ,刘枫会长说 ,法门寺发现的大量文物宝藏 ,一直引起世人和学术界的极大关注。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皇家使…  相似文献   

8.
1987年,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了佛祖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的数千件唐代供佛珍宝,轰动了国内外文化界.其中一套唐代宫廷金银茶具和秘色瓷、琉璃茶碗,尤其让茶文化界兴奋不已,20年来,一直成为茶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以它为主题的文章和著作数以百计,至今仍不时有佳作问世,这是少有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权飞 《农业考古》2016,(4):246-250
1987年,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香料一组,地宫同时出土《衣物账》碑记为:"乳头香山二枚,重三斤;檀香山二枚,重五斤二两;丁香山二枚,重一斤二两;沈香山二枚,重四斤二两。"本文认为,唐代香料的使用有礼仪制度、宗教祭祀、香身保健等多方面用途,这组香料代表了唐代熏香习俗的物质概况,反映了当时朝廷、佛教和社会生活的用香习俗。  相似文献   

10.
法门寺唐代茶文化──国际茶文化研究的新热点(代前言)法门寺博物馆韩金科,边江金秋时节,法门寺唐代茶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法门寺博物馆隆重召开。这是法门寺国际学科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可喜深入,也是国际茶文化研究的一大盛事。(一)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法门寺茶器具研究广泛,影响甚大,但在茶器具的断定上,存在着片面追求大而全的趋向,违背了文物本身的用途与内涵.本文试图通过地宫出土的《物帐碑》和新的材料,还原文物的本来面目,求证法门寺地宫文物中哪些才是唐僖宗供奉的真正的茶器具.  相似文献   

12.
法门寺博物馆收藏陈列着1987年在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的鎏金银龟盒。法门寺学界普遍认为是一件茶具,但也有极少不同观点,惜论述不全。本文以实物内部相关新发现为重要线索,以细节为依据,结合史料,分析推理,实验论证等多重论证方法对鎏金银龟盒进行详细考证,并在实际功能上证实它不是茶具而是香具中的龟香炉。从而达到让文物回归历史,还原用途的目的。并以此文纪念法门寺地宫考古发掘30周年。  相似文献   

13.
法门寺出土唐代宫廷茶具及唐代饮茶风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代是我国社会饮茶风尚兴盛时期。从僧俗平民到宫廷皇室靡不崇尚饮茶生活,因之专用烹茶与饮茶器具也趋齐备。但唐代距今一千多年了,人们只能从文字上看到一些记载。近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秘藏地宫中出土了一套唐代皇室宫廷使用的金银、琉璃、秘色瓷等烹、饮茶具实物,才见到“庐山真面目”。1988年四、五月间在北京历史博物馆举办“法门寺珍宝部分出土文物汇报展”中,笔者有幸见到这批唐代茶具稀有珍宝,真是金碧辉煌,蔚为大观,叹为观止,使我多次往观,留连忘返。这是我国首次发见唐代最全、最高级的一套专用茶具,也是我国乃至世界迄今为止仅见留存于世、唯一的一套唐代宫廷茶具实物,距今已有一千一百余年历史,而今重见天日,堪称无价之国宝。这套古茶具实物证实了我国唐代出现辉煌灿烂的饮茶文化史实。  相似文献   

14.
试论大唐茶文化法门寺博物馆韩金科一九八七年四月三日,陕西法门寺地宫面世,帝王供佛的数千件奇珍异宝轰动海内外。特别目睹那金碧辉煌的唐宫系列茶具,茶学家们就不仅仅是发思古之幽情了,自此掀开了大唐茶文化研究新的一页……对于“文化”的解释有数百种之多,本文择...  相似文献   

15.
在法门寺唐代茶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家扬各位中外专家学者们、女士们1、先生们:筹备多时,一直为海内外学术界和茶人所关注的中国法门寺唐代茶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今天在佛门圣地法门寺隆重开幕了,这是继今年昆明第三届国际茶文...  相似文献   

16.
法门寺唐代茶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开幕词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牟玲生各位代表、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在这“晴晖连凤岫”、“绿柳界秦川”“的金秋十月,法门寺唐代茶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拉开了帷幕。这次会议的召开,对于推动国际茶学界的学术交流,对于弘...  相似文献   

17.
法门寺唐代茶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闭幕式──感谢词法门寺博物馆馆长韩金科尊敬的各位师长,女士们,先生们!我们法门寺博物馆全体同志的心情非常激动。利用这个讲台,一方面对全体代表的光临,对这次会议取得的成果表示祝贺和感激,另一方面汇报一下我们下一步工作的打算...  相似文献   

18.
欢迎词     
欢迎词陕西省宝鸡市市长庞家钰各位代表、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最是一年秋色好,万叶秋声迎宾来。今天,大批海内外学者、专家、友人汇聚佛门圣地法门寺,进行唐代茶文化国际学术讨论,这是我们法门寺的一件喜事,是法门寺历史文化专题研究又一件大事,是以茶会友、...  相似文献   

19.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一整套唐人饮茶之器,其因为唐代皇帝专为佛祖所供而更显华贵精巧,独尊于世。这批茶器以它本身明确的錾文和出土《物账碑》之记载,成为我国茶文化考古上最齐全的一次茶器发现。《物账碑》载:“茶槽子碾于茶罗子匙于一副七事共八十两”。且从茶罗子、碾子、轴等本身錾文看,这些器物为咸通九年至十年制成。同时,鎏金  相似文献   

20.
1987年4月3日中国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护国真身塔内发现了大量的唐代宫廷茶器,这些宫廷茶器的出土向我们明示了唐代茶道的存在。近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复原唐代陆羽的茶道,现将利用法门寺宫廷茶器的复制品复原陆羽茶道的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