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硬化病:病症:发生于叶部和球根.在叶部,最初有小的褐色不规则斑点出现,这些斑点慢慢扩大,成为不规则的凹状病斑,病斑的中央部位,往往有空洞出现,而老病斑上面有小黑粒点成形成.在球根,有比叶部病斑稍大些的黑褐色不规则凹状点形成,病斑处慢慢腐败,最后球根成为木乃伊状的干腐状态,被害严重的球根,往往繁殖而不发芽,或者虽发芽但是生育不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半知菌壳针孢菌引起的黑麦叶枯病,在黑麦上,尤其是在湿度高、降雨量多的地区严重地流行.这种叶枯病在黑麦整个生长期都会侵染其叶片,开始是在叶面上出现小的斑点,而后这些小斑点在整个叶面,特别是沿着叶子的主脉扩展为长形的浅灰色至灰色的病斑.后期在病斑上出现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相似文献   

3.
<正> 水稻赤枯病是一种生理病害,各稻区均有发生。据了解,今年盘锦少数地区有发生。为此,有必要介绍一下该病的知识: 症状水稻赤枯病有三种类型,一是缺钾型:叶片发病初呈现锈色小斑点至暗褐色斑点,以后发展成红褐色、深褐色大小不等的病斑,或成不规则条纹状,发病  相似文献   

4.
2010~2015年,笔者在对中国木薯主栽区的病害调查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叶斑病。该病在云南、海南、广西、江西、福建等地区均有发生,生长中后期爆发流行,初步分析低温是该病成灾的关键因子。病原在叶片上形成黄褐色或黑褐色、近圆形、中央灰白色毛毡状的病斑,发病叶片大量脱落,严重影响木薯的长势和产量。对来自不同地区的病样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表明:病原在寄主组织上均形成有隔的孢囊梗,单生或丛生,其上着生数个圆形、黄色的孢子囊,表明其为寄生性头孢藻。  相似文献   

5.
茉莉炭疽病在茉莉产区普遍发生,福建、广西、安徽和湖南等省5~8月份发生较重,为害叶片引起病叶脱落,严重时导致秃枝。1症状该病主要为害茉莉中上部成熟叶片,嫩梢、枝干及花蕾有时也发生。叶片上病斑最初从叶尖或叶缘始发,形成褐色的"V"字或半圆形病斑,后期病斑上有许多小黑点,潮湿时产生粉红色的黏稠物(图1~图3)。枝干上病斑初为浅褐色,扩展后呈灰白色不规则形斑块,并包围枝干,病斑有时达4.0cm,枝上嫩梢、叶片枯萎死亡。2病原茉莉炭疽病由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引起的。茉莉炭疽菌的分生孢子盘圆形或椭圆形,刚毛黑褐色或无,分生孢子长椭圆形,大小15.1~19.8μm×4.  相似文献   

6.
为了准确诊断马铃薯生理性叶斑病,对该病害进行了室内鉴定和田间调查。结果表明:马铃薯生理性叶斑病是由于刮风,使叶片间互相摩擦、叶片与地面摩擦、叶片被大风吹翻转后雨滴的直接击打或雨滴溅起的泥沙击打,从而使叶肉组织受到坏死后形成的斑点;该病典型症状为病斑褐色,有时有光泽,圆形或不规则,1~5 mm大小,有时多个病斑愈合;病斑周围无晕圈,无霉层或菌脓菌胶等病征,且病斑多,分布较均匀。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我县水稻部分秧田发生了细菌性褐条病(经南京农大植保系鉴定),而且发生面积有扩大趋势。以前,这一病害在我县未曾发生过,我国北方稻区也未见报导.为此,我们对其进行了调查研究,现符该病症状特点、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简介如下:1症状特点该病主要发生于秧田稻苗3-4叶期。初期叶片或叶鞘上出现褐色小点,以后沿叶脉向上、下蔓延成水清状褐色窄长条病斑,上可达叶尖,下可至叶鞘基部,病班表面有黄褐菌脓。2发生规律该病原菌为PseudomonasPanici,喜高温高湿,除稻种可带菌外,是否有其它浸染源尚且不详,田间主要靠水传播。在…  相似文献   

8.
以新品种‘隆丰黑李’闽东种植示范基地核心区为调查点,观测该病害在果园的发生区位情况,记录发病症状,分析各栽培管理措施及自然环境变化对病害发生产生的影响,并室内筛选了对该病害病原菌具抑制作用的杀菌剂.结果表明:以叶片病斑数及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百分比为依据划分的病情指数等级较为合理;该病在黑李园4月中下旬开始发病,平均发病率为26.04%,平均病情指数为9.62,主要危害叶片,亦可危害枝梢和果实;该病的发生与果园方位、果园管理及气侯条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南面果园发病较重.在供测的5种杀菌剂中,6%春雷霉素和72%农用链霉素对该病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分别为1.085 5 mg/mL和1.7799 mg/mL;联合毒力测定结果表明,72%农用链霉素和6%春雷霉素以6∶1和3∶1混配具增效作用,1:1配比具相加作用,1∶3和1∶6配比具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9.
加拿利海枣褐斑病的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5~2007年间调查棕榈科植物病害的过程中.发现加拿利海枣(Phoenix canariensis)上发生一种严重的褐斑病.该病危害植株的叶片和叶柄.产生褐色、近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严重时植株病斑累累,直至干枯而死.按照柯赫法则对该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常规病组织分离获得柯氏帚梗柱孢霉(Cylindrocladium colhounii Peerallv),并以离体叶片法和盆栽苗接种法回接加拿利海枣,产生的症状与田间表现一致,并从接种病株上重新分离到相同的病原菌.结果表明.该病的病原菌为柯氏帚梗柱孢霉(Cylindrocladium colhounii Peerally).  相似文献   

10.
德化县1998年晚疫病大流行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前 言1998年,德化县由于受3月份雨水偏多、湿度大、气温适宜等影响,晚疫病在我县马铃薯田块大发生,发病面积2667hm2,占播种面积80%,平均667m2失收薯块420kg,最高667m2失收1200kg。全县累计损失块茎16800t。病害发生流行面积之广,损失之重是1990年以来所没有过的。该病多在马铃薯现蕾开花后开始发生。叶片发病多,从叶片的尖端和边缘处产生褐色的半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潮湿时,在叶片背面病斑处产生一层白霉层,严重时病斑扩展到叶脉、叶柄、叶茎,形成不规则褐色斑块,潮湿时表…  相似文献   

11.
2004年由于棉花苗蕾生长期间气温低、雨水多,土壤湿度大,造成棉田苗病、枯萎病较往年发病较重,但棉田发现一种新的病害,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危害初期在叶片上产生暗红色小斑点,后扩大成近圆形,边缘紫红色,中心灰白色,潮湿时产生白色霉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病叶易破裂。经查证该病是由尾孢霉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棉花尾孢霉叶斑病。1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病叶上越冬,第二年春天产生分生孢子,借昆虫及风雨传播,在棉花生长季节为害叶片,经分生孢子多次再侵染,病菌大量积累,遇有适宜条件即流行。多雨高湿有利于该病发生和流行,尤以秋季多雨、气候…  相似文献   

12.
译文文摘     
最近,在札幌市等地的采种田中发生了花梗顶端出现黑褐色湿润病斑、病因不明的病害。该病的特征是病组织上形成丝状、有光泽的分生孢子梗以及其顶端形成黑色球状分生孢子块。本文探讨了该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棉花早枯是在江苏沿海及里下河地区经常发生的现象 ,近两年有不断加重的趋势 ,2 0 0 2年发生尤其严重 ,建湖县棉田早枯面积约为 30 % ,一般发病田块产量损失 5 %~ 2 0 % ,最严重田块产量损失3成以上。1早枯病发生的特点早枯病发生在棉花生长后期 ,一般在 8月中旬以后 ,这阶段正是秋桃盖顶和棉铃充实的关键时期 ,也是棉花开始走向衰老的时期 ,早枯病的发生对棉花产量影响尤其严重。1 .1多样性。早枯病一般表现为老叶先枯萎 ,很快扩展到全株 ,最终叶片全部枯焦。叶片枯焦症状并不完全一致 ,有的表现为轮状病斑 ,一张叶片上有一个或多个病斑 ,…  相似文献   

14.
茶网饼病是由担子菌亚门网状外担菌(Exobasidium reticulatum Ito et Saweda)侵染所致.该病的发病条件与茶饼病很相似,每年春、秋季有两个发病盛期.各地发生时间的差异主要决定于气候,一般该病在低温高湿条件下发生较重.茶网饼病的生长温幅10~30℃,以20~25℃最适,担孢子形成的温幅在10~28℃间,最适温度为19~25℃,相对湿度需大于98%,最适相对湿度为100%.主要为害成叶、嫩叶,老叶也发病.近十年来,茶网饼病在我市茶园发生为害逐年严重,2002年发生面积达2240hm2,占总茶园面积的33.6%,发生区茶树平均病叶率3%~5%,严重的达20%以上,造成叶片大量脱落,影响树势.究其原因主要是不科学的化学防治,用药品种不当,长期以来我市茶农对茶网饼病病原和发生特点认识不清,而且在使用农药的品种上不能对症下药.有关该病有效的药剂防治报道甚少.为了控制其发生为害,笔者于2002年开展了不同药剂防治茶网饼病药效试验,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现将主要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稻瘟病是水稻生育期间的主要病害之一 ,分布全国各稻作区 ,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主要危害叶片、茎杆、穗部。因危害时期、部位不同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1 危害症状  苗瘟发生在三叶期前 ,由种子带菌所致。病苗基部灰黑 ,上部变褐 ,卷缩而死。叶瘟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 ,由于气候条件和品种抗病性不同 ,病斑分为四种类型 :慢性型病斑 开始在叶上产生暗绿色小斑 ,渐扩大为梭形斑 ,常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 ,边缘褐色 ,外有淡黄色晕圈。叶背有灰色霉层 ,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 ,这种病斑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甜菜维管束根病在黑龙江、吉林等省发生较普遍,为害较重,一般可使产量损失10-20%,含糖率降低0.5—3度,有时造成绝产。该病主要症状为块根主、侧根根端产生褐色病变,中心维管束或维管束环呈褐—浅渴—深褐色,主根居多而早,侧根较少且晚,主根维管束褐变长度可达根长之一半以上,后期根组织木栓质化或木质化,甚至腐烂;地上部症状不十分明显,病株生育不良或叶片黄绿,有时表现叶丛矮小等。该病在黑、吉两省的正常年份于7月中旬始见病株,7月下旬至8月上旬发生普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省西番莲种植面积较大,但茎基腐病也日趋严重.本文就西番莲茎基腐病的世界研究概况作个综述.1、病原问题,目前各国对该病病原的鉴定结果不一,已报导的病原菌有6种之多.2、描述有关病原所对应的病征,并对其症状进行比较.3、简介该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并就我省西番莲茎基腐病的病原及防治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白星病ElSinoeleucosPilα(SPhαclomα theαe)本病在日本静冈县牧之原茶区曾经有过大发生、大为害的记录,最近,分布虽较广但实害不多。主要是第一轮茶的病害,多雨的年分第二轮茶也有发生。被害芽叶伸育不良,叶片不再增大,变黄脱落。此病为害叶和新梢,初期产生褐色小斑点,后形成白色小病斑。混有病叶的原料制成干茶品质差。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三年来(1988~90年)对福建省西番莲茎基腐病的研究状况,通过对该病在福建省各产区发生及危害的调查,采集病害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测定,确认福建省西番莲茎基腐病致病菌为Fusarium solani,主要由伤口侵入危害植株,最适发病条件是高温、高湿,病原菌以厚垣孢子形态存活于土壤或病残体越冬,作为侵染来源.调查后认为,高温、高湿季节.加上不良立地环境条件、不适的栽培管理措施及种植感病品种是病害发生的主要因子.本文还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史明武  邢卫锋  钱省  段瑞华  陈云 《玉米科学》2005,13(Z1):144-144
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2004年该病在江苏省东海县大发生,该病发生面积大,发生程度重,发病品种多,防治困难。针对该病的发生特点,提出了以治虫控病为主,结合选用抗(耐)病品种,适时调整播期,合理间苗以及清除田边杂草等农业措施,可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