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杨泽新  蔡维湘 《草业科学》1995,12(2):17-21,24
通过对放牧山羊的牧草适口性,嗜食性和采食率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表明山羊放牧对灌丛草地的植物适口性、嗜食性比率和采食率均以灌木嫩枝叶,中禾草和苔草属植物较优。季节性规律为:春季山羊喜哺食灌木嫩枝叶,灌木嗜食性比率较高,采食率也较高,夏季山羊喜草本植物,草本植物的嗜食性比率高于灌木,秋季山羊较喜啃食灌木枝叶,嗜食性比率灌木高于草本植物,采食率低于春季,灌木采食率高于草本植物。  相似文献   

2.
1消化器官特点 嘴尖、唇薄、齿利,上唇有一纵沟,采食能力强,尤以山羊更甚。绵羊喜食杂草,包括非禾本科草和一些草本植物,可以作为控制草地杂草,如大戟、艾菊、带斑的黑矢车菊、高的燕草属植物等的除草剂;山羊喜欢灌木的嫩枝叶包括叶、茎和嫩枝。  相似文献   

3.
尤氏袋鼠(Malropus Eagenll)原产地澳大利亚,在袋鼠家族中体型较小,一般坐高35~50 cm,体重3~5 kg,成小群生活,听觉灵敏,善于跳跃,喜欢与人接近,在当地常被当成宠物饲养,主要以灌木嫩枝叶、青草和柔软植物喂食.  相似文献   

4.
<正> 苏联乌兹别克畜牧研究所已开始在卡拉库姆沙漠近2500公顷的荒漠和草地上推广一项多层次牧草种植法,这项方法是将整个草地分条带种三层饲料作物:最高的是盐木林,它的嫩枝叶是绵羊的上等饲料;中  相似文献   

5.
灌木柳为杨柳科多年生落叶灌木 ,其分布较广 ,以黄河流域为中心 ,遍布于华北、东北、西北、华东诸省 (区 ) ,北界可至北纬 4 5°,南至淮河流域 ,均适灌木柳的生长发育。灌木柳耐旱、耐水淹、耐脊薄土壤 ,又抗热、抗寒 ,其适应性较强 ,是开发河流沿岸滩涂等地的优良树种。该树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 ,既是很好的编织材料 ,又可保持水土 ,同时其嫩枝叶皮又是用来饲喂家畜的一种优质饲料。据资料介绍 ,其枝叶中含粗蛋白 11% ,粗脂肪 2 11% ,无氮浸出物 5 4 13% ,钙 0 5 7% ,磷0 0 8%。主要营养成分指标均高于一般牧草。章丘市灌木柳资源丰厚 ,…  相似文献   

6.
试论灌木是干旱、半干旱区草地恢复中重要的生物资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北干旱、半干旱荒漠区是我国典型的荒漠生态系统.灌木是荒漠植被的主要组分,它在维持荒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功能及其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0世纪下半叶,人口和经济快速增长导致的高强度人类活动,深刻地改变了荒漠生态系统的结构及水分和能量循环过程,致使灌木植物严重退化.为了保育灌木资源,提高人们对灌木在草地恢复中重要作用的认识,从改良土壤、物种多样性、防风固沙等方面论述了灌木在草地恢复过程中的特殊作用.建议在草业方面开展深入研究,以便使灌木在草地恢复中发挥更大的效能.  相似文献   

7.
华北驼绒藜枝叶繁茂,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及钙,为羊、马、骆驼等家畜所喜食.其茎叶在冷季保存良好,并具有抗旱、抗寒、耐瘠薄的特性,是干旱地区的优等半灌木饲草,也是建植灌草结合旱作草地的重要草种之一.概述了华北驼绒藜的开发利用、形态特征、生态型与细胞学研究、生长发育、适应性和生境条件、建植技术与草地管理、营养价值,并介绍了华北驼绒藜的同属植物,以期为更好地推广种植和合理开发利用华北驼绒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1消化器官特点嘴尖、唇薄、齿利,上唇有一纵沟,采食能力强,尤以山羊更甚。绵羊喜食杂草,包括非禾本科草和一些草本植物,可以作为控制草地杂草,如大戟、艾菊、带斑的黑矢车菊、高的燕草属植物等的除草剂;山羊喜欢灌木的嫩枝叶包括叶、茎和嫩枝。羊有四个胃,内中寄居着大量的细菌、纤毛原虫和厌氧性真菌,与动物本身保持着密切的共生关系。瘤胃23.4升,占胃总容积的79%;网胃2升,占胃总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饲用灌木资源丰富,据统计,常见的有7科,27属,60种.该类群植物中,主要豆科饲用灌木就有17属47种.大多适口性好,抗逆性强,营养价值高,有些品种营养成分含量可与野生的优良牧草相媲美.灌木为云南省草地畜牧业可靠的物质基础之一,根据植物与环境的统一关系,应开发优质饲用灌木,建立长期人工灌草丛草地,加快云南草地的保护和建设.  相似文献   

10.
银合欢是豆科银合欢属植物,是一种多年生、耐干旱、枝叶繁茂、四季常绿的灌木或乔木,它的适口性好并且蛋白质含量丰富,还富含胡萝卜素和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及微量元素,是一种速生高产豆科木本饲料,它的嫩茎叶粗蛋白含量占干物质的22%~30%;种子含有合欢氨基酸  相似文献   

11.
新疆野生木本饲用植物评价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疆野生木本饲用植物资源丰富。据统计,共有15科,54属,210种。该类群植物,适口性好,抗逆性强,鲜叶及嫩枝产量同,粗蛋白质,总能,有机质消化率和总消化养分可与野生的优良牧草相媲美。  相似文献   

12.
桑树杂交组合桂桑优12的育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遗传互补和杂种优势原理 ,育成桑树新品种 (杂交组合 )桂桑优 12。其F1群体整齐、发条数多、枝高节密、叶大叶厚、耐剪伐、再生能力强、发芽较早、收造较晚、产叶量较高、叶质较优、繁育较易 ,适宜常规栽培以及加速生丰产和省力化养蚕栽培。与对照沙 2×伦 10 9相比 ,每公顷桑叶产量增产 11 36 % ,桑叶养蚕万头蚕产茧层量增加 4 4 2 % ,10 0kg桑叶产茧量增产 3 18% ,每公顷桑园产茧量增产 19 6 3%。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5龄蚕进行不同比例的嫩叶饲养试验,结果表明:与5龄全龄期全部用成熟叶饲蚕相比,用不同比例的嫩叶饲蚕,对饲蚕成绩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趋势是随嫩叶比例的提高,不良影响的程度越大。当嫩叶比例达到50%时,对茧质,收茧量,生命力等的影响非常明显,但嫩叶比例为20%时,影响极小。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补饲对放养牦牛产肉能力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12头在海北州天然放养的牦牛,随机分为2组,即无补饲处理组(对照组)和补饲处理组(补饲组),屠宰后测定2组牦牛8个分割部位的肉重量以及辣椒条、眼肉、外脊3个部位的肉品质指标.结果发现,补饲处理显著增加了牦牛优质部位里脊和眼肉的产肉量(P< 0.05),增产幅度分别达到了80%和100%.辣椒条、眼肉和外脊的加工性能会受到补饲处理的影响,持水能力有所下降,而嫩度却显著改善(P< 0.05).肉色不会受到补饲处理的显著影响(P >0.05).补饲处理不会显著影响辣椒条、眼肉、外脊的蛋白质含量(P >0.05),但却可显著提高辣椒条的脂肪含量(P< 0.05),并显著降低其水分含量(P< 0.05).结果表明,补饲可增加牦牛优质部位肉产量,并改善牦牛肉嫩度.  相似文献   

15.
施氮和刈割对辽西北退化草地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氮和刈割是天然草地有效管理方式。为探究退化草地高效利用方式,以辽宁省西北部农牧交错区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设置氮肥添加(0、10 g N·m-2·a-1)和刈割处理(留茬高度3、6、12 cm、不刈割),通过连续两年测定牧草产量和22项牧草品质指标,分析施氮和刈割对辽西北退化草地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氮显著提高了2018和2019年产草量、粗蛋白和2019年牧草产奶净能、维持净能、增重净能、总可消化养分、奶吨指数,极显著降低了2019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对退化草地牧草产量、净能以及养分含量的提升均有促进作用。2)刈割显著影响了2018和2019年牧草中性洗涤纤维、钙元素、磷元素含量、体外干物质消化率和相对饲喂价值,2018年粗灰分、镁元素含量以及2019年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维持净能、增重净能、总可消化养分和相对饲草品质,在对退化草地进行适度利用的同时牧草品质也有较大提升。3)施氮和刈割交互作用对退化草地牧草粗蛋白、粗灰分、产奶净能以及奶吨指数有显著影响。4)牧草粗灰分、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可消化中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镁元素、产奶净能、维持净能、增重净能、奶吨指数、总可消化养分以及相对饲喂价值共12项营养品质指标与粗蛋白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研究表明,施氮和刈割作为退化草地的有效管理和利用方式,单独作用或交互作用均对牧草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有不同程度的正向反馈,其中以施氮结合留茬3 cm刈割处理下牧草产量和品质最高,可为退化草地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都兰县天然草地资源调查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白生立 《青海草业》2005,14(3):51-55
利用现场取样的方法,对都兰县天然草地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表明,全县现有天然草地212.66×104hm2,有荒漠草原、山地草原、高寒草原、草原化荒漠、山地草甸、高寒沼泽、灌丛草甸、疏林类草场等共十二大类。各类草地在全县的分布、面积和生产力各不相同。其中,高寒草原类面积最大,为75.25×104hm2,山地草甸类面积最小,仅0.03×104hm2。高寒沼泽类年生物量最高,平均产可食鲜草5335kg/hm2。全县可利用草地155.42×104hm2,可载畜140.94万羊单位。草地生产力的限制因子主要是水分不足和鼠害,草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夏、秋草场分配不合理,有的放牧过度,有的利用不足。提出解决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苎麻(Boehmeria nivea)嫩茎叶收获状况下,不同种质苎麻叶中绿原酸的产量及其产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各种质苎麻叶中绿原酸产量差异较明显,其中产量较高的是湘潭青皮麻和四川洪县园麻,产量分别达19.809和6.714 kg·hm-2,较低的是长宁青脚麻、安仁黄家麻、绥宁青麻、沅江青麻、安仁黄水麻等几个种质材料,产量在1.268~2.192 kg。绿原酸产量的最大影响因素是苎麻叶干物质产量,其次是苎麻叶中绿原酸的含量,同时苎麻各种质的农艺性状对绿原酸的最终产量也产生着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完善草地畜牧研究与生产,系统论述了草地畜牧理论及实践体系。草地生态系统过程决定草地生态系统功能及其属性,其资源属性决定生产草食牲畜的利用途径,发展形成草地畜牧业。基于草地营养循环,草地畜牧过程由草地放牧亚系统及储料饲喂亚系统构成基本封闭的循环系统;基于能量流动和生产实践,草地畜牧过程由草地资源生产及草地资源利用、产品输出构成一个开放的线性系统,二者统一于放牧场内发生,放牧场是草地畜牧管理的基本单元。草地畜牧学是草地畜牧业的理论基础,研究草地资源生产、草地营养供给与牲畜营养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学科。草地畜牧学的基本研究内容为草地土壤培肥、草地资源生产、草地资源利用。割草与放牧饲养为草地资源利用的基本方式,产量与有效营养浓度乘积的最大值或累积最大值是草地割草或放牧利用关键,放牧能是草地放牧所特有的能量消耗组分。草地放牧饲养需要有计划、有规定、有处方,形成计划放牧;草地储料饲养需要有目标、有预案、有设计,形成设计饲养;最终提高饲草转化率及饲养效益,实现放牧场管理的某一特定目标。草食牲畜饲养经历了零散饲养、连续放牧饲养、划区轮牧饲养及集约大规模饲养的发展阶段。草地畜牧为粮食节约型肉品生产途径,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及肉品供给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并具有积极的生态意义和富民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由政策制度失配造成草原大面积退化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探讨了政策制度失配造成草原退化的问题。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时期在不同政策制度作用下,草原整体退化的概况,重点从草畜双承包政策体制失配的层面上,讨论了草原大面积退化的问题,提出了今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我国草原承包责任制和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邓文  叶楚华 《北方蚕业》2011,32(3):7-10
桑叶作为饲料具有产量高、营养物质丰富的优点。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将桑叶用作饲料,在养鸡、养牛、养羊、养猪业中的研究情况,以及加工调制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