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海含 《湖南农业科学》2006,(3):122-122,128
建立适应甘薯产业化发展要求的多元品种体系,改变甘薯传统的生产方式,按最终加工产品建立不同类型的甘薯专业生产带,整合甘薯加工企业,开拓甘薯深加工和建立有机甘薯生产基地,是娄底市甘薯走向国内外市场、实现甘薯生产产业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几种新型甘薯食品的加工□杜连起甘薯营养丰富,过去甘薯的食用方法比较简单,主要是蒸、煮、烤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科技的不断发展,研制开发了一些甘薯食品,如甘薯糖水罐头、甘薯脯、油炸甘薯片、软糖等。近来,又开发出了一些新型甘薯食品。其加工技术如...  相似文献   

3.
深入分析消费者甘薯购买意愿和甘薯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为促进甘薯消费,优化甘薯市场布局提供参考。采用多元线性回归、逐步回归分析技术,对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的244份统计数据进行直接效应、中介效应。结果表明:第一,影响南宁市区居民购买甘薯意愿的关键因素是主观规范和行为控制;第二,行为控制和购买甘薯意愿都对南宁市城镇居民购买甘薯行为产生显著影响;第三,行为控制通过消费者购买甘薯的意愿对其购买甘薯的行为产生影响。应进一步提高甘薯质量,提升消费者的主观规范影响,拓宽购买途径,增强行为控制以及加大对甘薯的宣传力度,逐步提高消费者对甘薯的认知。  相似文献   

4.
在甘薯表层,常寄生甘薯黑斑病真菌,使病薯局部干硬,上有黄褐色或黑色斑块,味苦。黑斑病甘薯已发现有甘薯酮、甘薯醇、甘薯宁、4-薯醇等多种毒素,这些毒素耐高温.甘薯经煮蒸烤和制酒发酵等处理,都不易破坏毒素。牛吃了这种甘薯后,常发生中毒。该病多发生在10月至次年5月。尤以2—3月发生较多。  相似文献   

5.
甘薯是蔓生性一年生草本作物,旋花科甘薯属。甘薯具有栽培成活率高、适应性广、生长旺盛、繁殖力强、高产稳产、营养丰富等特点。甘薯全身都是宝,不仅可食用,亦可饲用、轻工业等原料。甘薯还有“土人参”之称,具有健身和防病之功效。甘薯茎叶是公认的绿色无污染蔬菜,在国外被誉为“太空保健食品”。因此充分挖掘甘薯生产潜力,特别在半干旱和土壤贫瘠地区栽培甘薯,对振兴农业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甘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一、脱毒甘薯的特点   1抗病性特别是抗病毒性病害能力增加   应用生物技术脱去苗中的甘薯病毒,即甘薯脱毒对甘薯真菌、线虫病抗性增强,减少或避免了甘薯病毒病的发生。   2脱毒甘薯增产效益显著   甘薯经茎尖组织培养脱除病毒后生理代谢旺盛,可充分发挥品种原有的增产潜力。脱毒甘薯春夏种植均表现缓苗快、长势旺、块根膨大早、膨大快,比未脱毒甘薯增产 20%~ 50%,有的甚至成倍增产。   3脱毒甘薯产量性状好、品质优   脱毒甘薯单株块根数增多,茎节上产生不定根少,且易膨大形成 100克以上的薯块,须根、柴根很…  相似文献   

7.
随着甘薯种植规模化发展、甘薯种苗跨区域运输,甘薯病虫害日益严重,对甘薯产业造成严重威胁。本文作者详见介绍了北方薯区甘薯病虫害发生特点,并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为北方薯区甘薯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江贤南 《福建农业》2008,(10):20-20
甘薯是我镇重要粮食作物。科学防治甘薯瘟病,不断提高甘薯产量、质量,是发展甘薯生产,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甘薯是南安市最主要的薯类作物,常年种植面积6666.7hm^2,长期种植新种花、湘薯75-55、金山57、台薯系列等老品种,加上农户留种自繁和沿用传统的栽培方式,导致出现品种混杂、种性退化、抗性差、产量低、品质下降等不适于甘薯食品加工的问题。为了促进南安市甘薯生产,南安市农技站在引进脱毒甘薯品种的前提下,积极探索脱毒甘薯高产栽培技术,1999年从龙岩市农科所引进脱毒甘薯品种(苗)试种,经南安市多点试验示范表明,脱毒甘薯的增产幅度达10%~25%,且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脱毒甘薯品种,目前全市推广面积已达2666.7hm^2,占全市甘薯种植面积的43.5%。推广脱毒甘薯栽培技术对提高甘薯产量、品质和效益起到重要的作用。现将脱毒甘薯的高产栽培技术及经济效益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发展专用甘薯的战略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现阶段湖南甘薯生产和加工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在湖南发展专用甘薯的巨大经济潜力,提出湖南发展专用甘薯应采取建立薯类科研和开发基地,区别甘薯用途、多种甘薯并举开发,重点扶持龙头甘薯企业,创立国际品牌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甘薯小象甲又名甘薯小象鼻虫、甘薯蚁象等,属昆虫纲鞘翅目象虫科,主要为害甘薯,也能取食月光花、牵牛花、蕹菜等旋花科植物,偶而取食马铃薯.是我市甘薯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常年给我市甘薯产量造成较大损失.一般损失2—3成.严重田块高达4成以上。结合本地实际.根据甘薯小象甲的发生特点,应采取综合措施科学防治。  相似文献   

12.
用甘薯青枯菌液及其粗毒素在温室内测定甘薯幼苗的抗病性,结果表明青枯菌菌株侵染甘薯幼苗的病情指数与其粗毒素的致萎度之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458(n=88),达极显著水平;用5个不同致病力(强、中、弱)甘薯青枯菌株及其粗毒素分别接种抗、中、感甘薯品种华北48、广薯15、惠红早,结果表明甘薯品种对不同致病力青枯病菌菌株及其粗毒素的抗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9992-1.0000之间;以不同致病力甘薯青枯菌混合菌株及其粗毒素接种抗、中、感甘薯品种97-10、广薯15、惠红早,结果表明不同抗性甘薯品种病情指数与致萎度之间也存在极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257-0.9651。说明在室内用粗毒素检测甘薯幼苗的致萎度,能够反映甘薯对甘薯瘟病的抗病或感病水平。  相似文献   

13.
郑州市甘薯常年种植面积50万亩,由于甘薯病毒病危害,鲜薯亩产仅1400kg左右,严重地块甚至丧失结薯能力。目前,在既无高抗病毒病的实用型甘薯品种,又无防病毒病的高效药剂的情况下,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毒甘薯是防治甘薯病毒病、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的首选方...  相似文献   

14.
甘薯病毒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综述了近30a来国内外关于甘薯羽状斑驳病毒、甘薯潜隐病毒、甘薯脉花叶病毒、甘薯轻斑驳病毒、甘薯黄矮病毒、甘薯凹脉病毒,甘薯裉绿缩病毒、甘薯叶斑病毒、甘薯裉绿斑病毒、甘薯类花椰菜叶病毒等13种甘薯病毒病原在侵染症状、粒体形态、传播、理化性状等方面的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甘薯是我省主要栽培作物,选用良种是保证甘薯生产稳产、增产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解决抗病、提高品质的有效手段。因此,选育抗病、优质、丰产的甘薯新品种,乃是甘薯生产的重要任务。甘薯为无性繁殖作物,通过正确地选择亲本,应用有性杂交,可获得优良基因重组的、实现抗、优、丰综合性能良好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世界甘薯生产现状和发展预测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甘薯是重要的薯类作物,其兼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特点,并具有产量高、稳产性好、用途广等优点。近年来国际上对甘薯的营养保健作用倍加重视,以至在不少发达国家范围内形成了食用甘薯热。因地制宜稳定甘薯栽培面积,提高甘薯生产水平,大力开发高附加值的综合加工产品,有助于提高世界粮食产量,促进畜牧业和轻化工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甘薯的生产与消费现状1.世界甘薯的生产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世界上共有111个国家栽培甘薯,栽培面积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的发展中国家,其次为拉丁美洲,欧洲面积极少。二…  相似文献   

17.
王森  田俊  刘曼 《江苏农业学报》2023,(5):1256-1264
甘薯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fimbriata Ellis&Halsted)是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危害严重的食品腐败真菌,尤其会在甘薯采后贮藏过程中造成极大经济损失。此外,在甘薯长喙壳菌侵染过程中可诱导甘薯产生植物抗毒素呋喃萜类毒素,该毒素具有严重的肝毒性和肺毒性,会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因此,控制甘薯长喙壳菌及其造成的甘薯采后贮藏损失刻不容缓。本文主要综述了甘薯长喙壳菌的生物学特性、侵染途径、发病条件、致病机制、呋喃萜类毒素的合成途径及其防控方法,以期为高效防控甘薯长喙壳菌、提升甘薯的贮藏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出口甘薯生产、加工一体化综合开发技术高士友,侯茂华(费县费城镇农技站273400)甘薯是费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经过加工的副食品,如油炸甘薯块、清蒸甘薯片、甘薯枣、甘薯脯等食品中含有较多的淀粉、蛋白质、可溶性糖,还含有丰富的VB1、VC、胡萝卜素,是...  相似文献   

19.
脱毒甘薯主要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病毒病是影响甘薯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甘薯感染病毒后种性严重退化、品质变劣、产量下降,一般减产20%以上.重者减产50%采用甘薯脱毒技术是防冶病毒病,恢复品种种性,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的有效途径。泉州市1998年开始从龙岩市农科所和福建农林大学引进脱毒甘薯种薯(苗)进行试种,增产幅度在10%-30%。近几年来推广面积逐年扩大,2005年我市脱毒甘薯种植面积203万亩,占全市甘薯种植面积的25.4%,平均亩产鲜薯2047公斤,  相似文献   

20.
甘薯生产和科研现状及“九五”育种目标戴起伟,邱瑞镰,朱崇文,马代夫(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所南京210014)(江苏徐州甘薯中心)一、国外甘薯生产、科研现状及发展趋势(一)甘薯生产的地位和利用价值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988年的统计资料,全世界甘薯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