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夏顺翔  张魁  贾秉晟  杨启银  薛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2780-2782,2792
[目的]对红色素生产菌RZ21菌株的原生质体进行紫外诱变育种,以提高其红色素的产量。[方法]以粘质沙雷氏菌为供试菌种,研究其原生质的制备、再生的条件和该菌的原生质紫外诱变对红色素产量的影响。[结果]RZ21菌株以溶菌酶8 mg/ml,37℃作用30 min后,再加0.01 mol/L(终浓度)的EDTA作用20 min,原生质体形成率达81.9%,再生率达31.5%。该菌原生质体经紫外诱变原生质体处理及抗性平板、摇瓶两步筛选后,得到1株高产株RZ21-3,灵菌红素产量达到了0.813 g/L,比原始菌株提高了24.9%。[结论]溶菌酶8 mg/ml,37℃作用30 min后,再加0.01 mol/L(终浓度)的EDTA作用20 min为该菌原生体制备的最佳工作条件。  相似文献   

2.
任健  童应凯  王俊斌  黄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1939-1940,2066
[目的]对卑霉素产生菌Tü-57进行诱变的育种。[方法]先对4种诱变方式的致死剂量进行筛选,再采用复合诱变的方法,用紫外线和微波2种诱变剂与链霉素和氯化锂2个底物标记物,两两结合作用于原始菌,得到诱变株,并测定其卑霉素产量。[结果]获得了一株卑霉素高产菌株ul36,其作用条件为紫外350 s,链霉素0.8μg/ml,与原始菌相比,ul36卑霉素产量提高2.58倍。诱变株经多次发酵测效价结果稳定。[结论]为将卑霉素应用于实际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丁邦琴  邱鑫  周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1673-1675,1680
[目的]采用紫外诱变的方法选育谷氨酰胺合成酶高产菌株,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方法]以紫外诱变选育谷氨酰胺合成酶产生菌Arthrobacter globiformis A0014,通过测定其谷氨酰胺合成酶酶活力,获得高产突变株,之后进一步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获得高产突变株Y3。该菌株经多次传代,遗传性状稳定,其谷氨酰胺合成酶摇瓶发酵单位是出发株的2.81倍。突变株谷氨酰胺合成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pH值为6.5。[结论]所获得的突变株酶活的提高以及最适反应温度的下降有利于酶法合成谷氨酰胺,在工业生产中将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复合诱变,提高生防菌-海洋真菌TS67抑菌活性和稳定性。[方法]以海洋真菌TS67菌株为出发菌株,以玉蜀黍平脐蠕孢菌为指示菌,采用超声波-硫酸二乙酯(DES)对其孢子悬液进行复合诱变,考察了超声波以低超声功率长时间单因子诱变、2%DES单因子诱变及两者结合的复合因子处理海洋真菌TS67的诱变效果。[结果]通过2%DES和超声波(200 W,22 kHz,15 min)复合因子诱变,获得1株高产菌株UD-77。试验表明,UD-77的抑菌活性比原始菌株提高了37.5%。经6代传代试验,UD-77高效突变株抑菌圈直径稳定在22 mm以上。[结论]采用超声波结合DES的复合诱变强度和诱变效果均好于任一种单因子诱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壳低聚糖高产菌诱变选育的方法。[方法]以壳低聚糖产生菌蓝色犁头霉ZH08为出发菌株,经紫外诱变和亚硝酸诱变处理,以对硝基乙酰苯胺为指示剂,利用双层平板颜色反应法,挑取菌落黄色比较深的脱乙酰酶高活性突变株,再经摇瓶发酵复筛,以获得壳低聚糖产量较高的菌株。[结果]通过对出发菌株ZH08进行理化诱变,获得突变株共7株(XH01~07),经过反复传代和筛选,这几株突变株的壳低聚糖含量均高于出发菌株,其中XH05菌株的壳低聚糖含量最高,其产量稳定在1.07 g/L,比出发菌株提高72.6%。[结论]利用对硝基乙酰苯胺作为筛选具较高甲壳素脱乙酰酶酶活的跟踪试剂,用于筛选壳低聚糖高产菌株,是一种快速、有效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了解黏质沙雷氏菌的抑菌机理及温度对其产生色素的影响。[方法]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1株产红色素细菌,对该菌进行生理生化和16S rDNA鉴定,同时对该菌产生的红色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该菌为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在28℃条件下培养红色素产量最高,37℃下仍能产生色素,说明该菌株是耐高温红色素产生菌。紫外全波长扫描分析和薄板层析结果表明,其红色色素有可能是灵菌红素。[结论]该菌对霉状杆菌和镰刀菌等病原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具有丙烯醇抗性的富马酸高产米根霉菌株。[方法]以溴甲酚绿与丙烯醇平板作为双初筛标准,建立代谢调控选育米根霉富马酸高产菌株的方法。[结果]利用紫外诱变对米根霉孢子的最佳诱变条件分别为紫外灯30 W,垂直照射距离30 cm,诱变时间1 min;化学诱变剂亚硝酸浓度0.1 mol/L,诱变时间10 min。优化条件下,通过紫外和化学的复合诱变获得了1株产量高、稳定性好的米根霉丙烯醇抗性突变株ME-F12,富马酸产量达到50.39 g/L,与原始菌株相比提高23%,连续传代5次后,产量无明显降低,具有较高稳定性,副产物乙醇浓度只有1.87 g/L,明显低于原始菌株。[结论]为微生物发酵法生产富马酸的工业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朱琪  王维  兰时乐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796-7799
[目的]对脂肪酶产生菌黑曲霉ZW-1进行复合诱变育种研究。[方法]以脂肪酶产生菌黑曲霉ZW-1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微波及硫酸二乙酯进行复合诱变得到变异株,对筛选出的变异株产生的脂肪酶活力进行测定。[结果]试验选育到1株脂肪酶产量较高的变异株8632;在适宜条件下,该菌株产生的脂肪酶活力达104.62 IU/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25.86%;遗传稳定性试验表明该突变株具有良好的传代稳定性。[结论]该研究为满足脂肪酶在工业生产中的需求提供了科技支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诱变育种提高假丝酵母油脂的含量。[方法]以假丝酵母为出发菌种,利用紫外诱变、微波诱变及紫外和微波复合诱变分别对出发菌株进行诱变,筛选出生物量和吸光度均较大的菌株。[结果]酵母菌经紫外和微波诱变其生物量均比对照提高。在酵母产脂高产菌株的筛选中,微波与紫外线复合诱变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获得一高产酵母菌株Candida Yeast-1,其生物量比出发菌株提高率为43.3%,菌体油脂的吸光度比出发菌株提高率为32.1%。用索氏提取法测定其脂肪含量,脂肪含量提高了17.2%。[结论]对假丝酵母进行紫外、微波及复合诱变均能有效地提高其产脂率。  相似文献   

10.
周小楠  董群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4):1576-1577
[目的]选育高产胆固醇氧化酶菌株。[方法]从环链拟青霉、斜链拟青霉、中国拟青霉和蛹拟青霉中筛选出发菌株,对筛选出的酶活力高的突变株进行紫外诱变,选育出高产胆固醇氧化酶突变株,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测定其酶活。[结果]选择环链拟青霉为诱变选育的出发菌株,紫外诱变环链拟青霉获得了一株高产胆固醇氧化酶突变株CM3,确定了紫外诱变的最佳时间是80S。通过优化其发酵条件,得出CM3发酵产酶最优条件为30℃,pH值6.0,接种量为10%。其最高酶活力为1.3360U/ml,比出发菌株(0.3369U/m1)提高了296.6%。[结论]通过紫外诱变能选育出有较高胆固醇氧化酶活力的菌株。  相似文献   

11.
[目的]获取高产的腈水合酶产生菌。[方法]以腈水合酶产生菌诺卡氏菌(Nocardia sp.)为出发菌株,采用加热、紫外线(UV)照射、硫酸二乙酯(DES)处理三重复合诱变,研究不同诱变剂量对致死率和正突变率的影响,选育腈水合酶高产菌株,并研究底物类似物乙腈对该菌株腈水合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从中筛选出1株稳定、高活力的腈水合酶生产菌,所产腈水合酶最高活性提高到1 238万U。在一定浓度下,随着底物类似物乙腈浓度的增大,菌株正突变率和所产腈水合酶最高酶活增大,但超过一定浓度后正突变率和最高酶活反而下降。[结论]获得了1株稳定的腈水合酶高产菌株,所产腈水合酶活性高达1 238万U。底物类似物乙腈对该菌株的正突变率和所产腈水合酶最高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复合诱变选育高产纤维素酶黑曲霉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育高产纤维素酶生产菌。[方法]以1株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F1)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亚硝基胍、硫酸二乙酯诱变处理,选育出1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生产菌。[结果]在适宜条件下,选育得到的菌株D3产CMC活力为出发菌株的145.5%。[结论]NTG、DES和紫外线作用机理不同,但都能对微生物细胞中的DNA造成突变,使其具有新的特性。  相似文献   

13.
原生质体诱变技术选育糙皮侧耳秸秆分解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更有效地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秸秆。[方法]以糙皮侧耳为出发菌株,采用酶解法制备原生质体,进行紫外线诱变处理,经初筛、复筛选育高效分解秸秆的菌株。[结果]随着照射时间延长,原生质体再生率下降。原生质体半致死照射剂量约为25 s。原生质体紫外诱变处理后,获得菌株08P217,其各种木质素酶酶活和纤维素酶酶活都远远高于出发菌株,木质素降解率与漆酶酶活呈明显的正相关,与木素过氧化物酶酶活和锰过氧化物酶酶活无相关性。菌株08P217的木质素和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为出发菌株的1.75、1.71倍。[结论]菌株08P217的木质素酶酶活和纤维素酶酶活高于出发菌株,木质素和纤维素的降解能力优于出发菌株,可以作为秸秆开发利用的潜在应用菌株。  相似文献   

14.
蛋白酶高产菌株的紫外诱变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宏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10-1111,1130
[目的]提高地衣芽孢杆菌B7的产蛋白酶能力。[方法]采用福林酚法测定酶活力,通过诱变育种试验和遗传稳定性试验选育出遗传性能稳定的蛋白酶高产菌株。[结果]紫外线照射时间为2 min,菌落的总致死率为62.47%。371株菌株的HC值变化小于5%,53株菌株的HC值正变大于5%,76株菌株的HC值负变大于5%。正变大于10%的12株菌株的HC值是出发菌株的1.18-1.34倍。所有变异株的蛋白酶活力均显著高于出发菌株,其中菌株B720和B749的蛋白酶活力达50 U/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40%以上。经过复筛得到菌株B7 49,诱变前后其最高酶活分别为33.97和50.29 U/ml。遗传稳定性试验中菌株B749的蛋白酶活力变化小于10%。[结论]该试验成功选育出的遗传性能稳定的蛋白酶高产菌株B749可用于发酵法制备大豆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苹果皮中果胶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超声波辐射萃取法从苹果皮中提取了果胶,并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不同萃取剂、溶剂、超声时间、超声波辐射功率、料液比、乙醇浓度及提取液pH值对果胶提取率的影响。[结果]确立了超声波条件下提取果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用盐酸调pH值为1.8,用水作为溶剂,料液比为1∶20,超声波功率为600W,超声波辐射时间为40 min,乙醇浓度为60%。该工艺条件下,果胶提取率可达12.9%。[结论]为综合利用资源及利用超声波提取苹果皮中果胶提供了一条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黑葡萄穗霉菌(Starchybotrys chartarum)生防细菌LY424产天然红色素的特性。[方法]培养菌株、提取色素,测定吸收峰和色素色价,探讨不同条件对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红色素的最大紫外吸收值在波长524 nm处;色素色价为66.93;易溶于极性溶剂;酸碱度和温度对色素影响较小;易被强氧化剂氧化;金属离子对色素的影响不明显;保存该色素的条件为密封避光。[结论]该红色素产量和稳定性较高,可以作为一种天然色素资源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7.
岳贤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006-11007
[目的]研究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香蕉皮中果胶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超声波辐射萃取法从香蕉皮中提取果胶,并研究了不同萃取剂、溶剂、超声时间、超声波辐射功率、料液比、乙醇浓度及提取液pH对果胶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了进行了正交试验。[结果]确立了超声波条件下提取果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用盐酸调pH为2.0,用水作为溶剂,料液比为1:15,超声功率为500W.作用时间为50min,乙醇浓度为60%,在此条件下提取率可达20.5%。各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为:pH〉料液比〉超声功率〉超声时间〉乙醇浓度。[结论]为综合利用资源及利用超声波提取香蕉皮中果胶提供了一条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18.
化学诱变选育高产纤维素酶菌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化学诱变剂对高产纤维素酶生产菌的选育。[方法]以1株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F1)为出发菌株,经过亚硝基胍、硫酸二乙酯和氯化锂诱变处理,选育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生产菌。[结果]经LiCl诱变后,得到1株产酶活力较高的菌株L6,相对酶活较出发菌株提高了35.7%。[结论]化学诱变是诱变微生物、筛选优良菌株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