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邯6172是由河北省邯郸市农科院育成的冬小麦新品种。1998~2003六年先后参加完成河北、山东、山西及国家黄淮南、北两片区试,表现突出。目前已经通过冀、晋、鲁三省审定和黄淮南片、北片两次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3013、国审麦2003036)。2001年列入国家科技部首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02年列入国家重点示范推广品种,2003年获得国家新品种后补助,2004、2005年连续两年列为国家重点推广的十大主导品种,2006年列为冀、鲁、豫、苏四省的粮补品种。1特征特性邯6172属半冬性中熟品种。生育期235d左右,幼苗半匍匐,根系发达,苗期生…  相似文献   

2.
<正>安阳市位于河南省的最北部,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汇处,是一个农业大市,被誉为"豫北粮仓",是国家规划的小麦、玉米、棉花、油料等农产品优势区域,以及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是河南省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粮食生产先进市。近年来,安阳市把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完善和提升基础设施、科技支撑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把"农业立市"作为安阳市经济发展的基础,以提高粮食产量为前提,以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为中心,  相似文献   

3.
黄淮海平原粮食生产特点及增产能力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黄淮海平原包括京、津、冀、鲁、豫、苏、皖等7省(市)的337个县(市),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1995年粮食作物面积和粮食总产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21.2%和247%。其中小麦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397%和527%;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分……  相似文献   

4.
全国小麦攻关协作组198l~1984年连续3年在北方冬麦区冀、鲁、晋、豫、苏、皖、甘、陕、辽、京、津11省、市进行冬小麦良种区域试验现从145个参试品种中选出10个表现突出的品种加以介绍,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是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大省,提高河南省玉米产量对我国的粮食生产和储备具有重要意义。泛玉298为河南省审定玉米新品种,审定编号:豫审玉2015006,具有高产、耐密、抗倒、抗病等特性。研究讨论了泛玉298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发挥其高产潜力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冀棉1号(邢台6871)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邢台农科所用徐州1818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棉花品种。应用范围遍及晋、冀、鲁、豫、苏、鄂、浙等省,为我国棉花生产做出了贡献。近几年被全国许多农业科研单位采用,相继育成了一大批新品种、新品系和杂优组合,成为我国棉花育种利用最  相似文献   

7.
以京、冀、鲁、豫地区几个推广优良玉米单交种为材料,进行二年多重复试验,应用偏回归平方和与通径系数,度量各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贡献;以多元回归分析研究各主要农艺性状组合对产量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8.
玉米粗缩病又称“坐坡”,在晋、冀、鲁、豫、皖等北方地区发病率高,且这几年,玉米粗缩病发生率较往年呈上升趋势。因此,研究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对减轻病害发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鸡鸣一声三省听的冠县,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冠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春秋系晋国冠氏邑,元升冠州,明改冠县.清末农民起义领袖宋景诗和行乞办义学的千古奇丐武训都诞生在这块土地上.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晋冀鲁豫根据地的重要组织部分,被誉为"鲁西北的小延安",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培养锻炼出一大批干部.  相似文献   

10.
豫宝杂369(GKz54)棉花杂交品种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棉花多抗育种研究室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的基因品种杂交选育而成。2002年做杂交生产F1子.2003年进行单比试验,筛选出由G0269(鲁21系1作母本、G0203(豫棉668选系1作父本的杂交组合。2004年进行了产比及多点试验,选育成功豫宝杂369(保杂3691杂交棉。  相似文献   

11.
贵州禾是贵州省特有的一种原生态水稻(Oryza sativa L.),目前对其历史形成过程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选择了121份贵州禾资源和其他地区194份水稻品种,利用120个KASP标记对其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进行了研究。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禾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具有较多的多态性位点数和观测等位基因数。遗传距离结果表明贵州禾与贵州地方粳稻遗传距离最小为0.0197,遗传一致度最高为0.9805;贵州禾与江苏地方粳稻遗传距离和遗传一致度分别为0.0276,0.9727次之。群体结构分析表明当K=3时,90%的贵州禾群体单独聚为一类,而且绝大多数属于粳稻,主要与江苏地方粳稻和贵州地方粳稻聚为一大类。本研究表明贵州禾区别于其他地方粳稻,具有独特的遗传结构,与贵州及江苏地方粳稻的亲缘关系更为密切。本研究结果对了解贵州禾的群体结构及与其他地区水稻品种的亲缘关系,以及探讨贵州禾起源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北三省粮食生产的态势、优势、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2004年东北三省农业总体概况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东北地区黑、吉、辽三个省1980—2004年间粮食生产态势、粮食生产的比较优势等问题的研究,找出影响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积极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以河南工业大学粮食工程系的专业必修课"小麦加工工艺与设备"为例,结合粮食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论述了课程目标与特色、课程建设及应用,并结合课程特色提出了相应的改革策略和规划,以期为促进"小麦加工工艺与设备"课程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水旱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与粮食产量关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气象灾害呈明显上升趋势,极端灾害事件频繁发生,给粮食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水旱灾害是对粮食生产产生最直接、最经常性影响的农业灾害类型,与粮食产量关系的研究可以为粮食生产和防灾减灾提供基础的科学依据。以中国中部河南省为例,根据1988-2007年河南省水旱灾害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以及粮食单产等数据,分析了河南省水旱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粮食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省的水旱灾害具有明显的年际波动性和地区差异性,1994年旱灾最严重,频发区为三门峡、洛阳两市,2003年水灾最严重,频发区为驻马店市;粮食单产波动系数和水旱灾受灾系数的相关性在不同时段具有较大差异,洛阳、三门峡和郑州受旱灾的影响较大,开封、商丘、驻马店受水灾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河南是我国第一农业大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既可以有效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又可以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食品工业的发展。分析和讨论河南省农产品深加工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河南农产品深加工中新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钾营养对冬小麦养分吸收分配、产量形成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于振文  张炜 《作物学报》1996,22(4):442-447
供钾充足可促进冬小麦植株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和氨基酸的合成与积累;提高物质生产能力,增加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促进开花后营养器官贮存的光合产物向生殖器官的再分配;促进植株开花后对氮素的吸收,改善^15N同化物的运转分配状况,使其以较高的比例转运至籽粒,提高籽粒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增加产量,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17.
水稻分期播种是研究温光条件对水稻生长和产量影响,确定最佳播期的便捷途径。本试验以宣城地区水稻品种‘两优6326’、‘南粳44’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播期试验下水稻生长情况和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水稻的生育进程也相应顺延,2 种水稻全生育期均缩短。‘两优6326’各阶段籽粒灌浆速率随着播期延迟而逐渐上升,‘南粳44’全生育期灌浆速率在D2 播期最高,其他阶段籽粒灌浆速率随播期延迟反应不一;‘两优6326’的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随播期延迟均呈递减趋势,‘南粳44’理论产量以D3 播期最高,D2 播期最低。此外,通过不同阶段积温、日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与各阶段灌浆速度、产量及产量构成的相关分析,得出不同温光条件下的影响结论。  相似文献   

18.
19.
氮肥水平对强筋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强筋小麦产量与效率相协同的最优施氮量,试验选用‘济麦20’和‘洲元9369’ 2个优质强筋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0、120、180、240、300 kg N/hm 2等5个施氮水平,用烘干法和凯氏定氮法分别测定小麦成熟期干物质量积累和含氮量,用以计算小麦氮素积累及氮素利用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随氮肥投入量的增加,小麦产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济麦20’在N180和N240下达最高产量7.28 t/hm 2和7.26 t/hm 2,其较高的产量主要源于相对平衡的产量构成因素以及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平均18.54 t/hm 2);‘洲元9369’在N180下产量最高达7.75 t/hm 2,其较高的产量主要源于较高的单位面积穗数(970.65万/hm 2)、穗粒数(30.83粒)、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20.77 t/hm 2)和收获指数(37.33%)。虽然氮肥偏生产力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逐渐下降,但两品种的氮肥回收效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生理利用效率均可在N180条件下达到最高值,其中,‘济麦20’最高值分别为62.67%、5.71 kg/kg、9.11 kg/kg,‘洲元9369’的最高值分别为63.65%、7.33 kg/kg、11.55 kg/kg。综合产量水平和氮素利用相关指标,本区域强筋小麦生产中产量与氮素利用效率相协同的施氮量为180 kg/hm 2。  相似文献   

20.
利用2.2kW的轴流风机组与7.5kW的离心风机组,对两个浅圆仓进行通风降温,经对比试验,在储粮数量、储粮品种、入仓时间、入仓质量、粮情状况等基本相同的浅圆仓中,当降温效果基本相同时,2.2kW的轴流风机组通风时间较长,7.5kW离心风机组降温效果较快,但水损较多,2.2kW的轴流风机组通风耗能较低,吨粮降温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