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采用静态试验法,将鲫鱼暴露于4、16、64 mg·L-1洛克沙胂中48、96、144 h后,检测了鱼鳃、.肾脏和肝的Na+-K+-ATP酶活性.结果表明,在同一组织中,随着处理浓度的提高.洛克沙胂对鲫鱼各组织Na+-K+-ATP酶活性抑制作用增强.对于不同组织.同一处理浓度的洛克沙胂对鲫鱼鳃中Na+-K+-ATP酶活性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其次是肝和肾(P<0.01).在同一浓度下,洛克沙胂对鲫鱼各组织Na+-K+-ATP酶活性抑制率呈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暴露时间越长,抑制率越高(P<0.01).此外,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SCGE)结果表明,鲫鱼暴露于0.5、1、2 mg·L-1洛克沙胂中72 h能引起鲫鱼肾细胞明显的DNA损伤,并在设定剂量范围内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同时,鲫鱼肾细胞于体外暴露于1、10、100、500、1 000mg·L-1洛克沙胂3、6、12 h后,可引起严重的DNA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洛克沙胂的水生生态安全评价、畜禽粪便管理以及HSP70在斑马鱼应激状态下的保护作用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斑马鱼为试验生物,进行洛克沙胂暴露对斑马鱼96 h的急性毒性试验,并对洛克沙胂暴露下斑马鱼组织(鳃、肝脏、性腺)中HSP70的表达定位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初步研究。[结果]洛克沙胂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较低,96 hLC50为249.80 mg/L;在浓度100mg/L洛克沙胂暴露下,HSP70在斑马鱼的鳃、肝脏、性腺3种组织中有特异性表达,主要定位在鳃小片的基底膜、鳃弓和鳃丝上皮细胞及红细胞的胞质中,性腺的基质细胞中,肝脏的静脉血管四周和红细胞胞质中。[结论]洛克沙胂对于斑马鱼的毒性属于低毒范围。  相似文献   

3.
洛克沙胂对蚯蚓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试验用4种方法研究了兽药洛克沙胂对安德爱胜蚓(Eisenia andrei)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用滤纸接触法测得洛克沙胂对蚯蚓的LC50为5.5g/kg;人工土壤法、人造土壤法和自然土壤法测得洛克沙胂对蚯蚓的LC50分别为:3.23、2.99、3.45g/kg土壤。洛克沙胂对蚯蚓的毒性较低。  相似文献   

4.
畜禽养殖中大量使用洛克沙胂作为促生长剂,洛克沙胂在畜禽粪便中有较多的残留,随着有机肥的施用进入土壤,可能对环境有影响。通过研究洛克沙胂对土壤呼吸作用、硝化作用、氨化作用及几种酶活性的影响,评价洛克沙胂残留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洛克沙胂处理后的4~6 d对土壤呼吸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差异不明显(P>0.05);不同浓度洛克沙胂残留对土壤硝化作用均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20、50mg/kg组在培养后期(12~18 d)对土壤硝化作用有显著性抑制,80、150 mg/kg组在整个试验期均有显著性抑制(P<0.05);80、150 mg/kg浓度洛克沙胂对土壤氨化作用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20、50 mg/kg在培养2d后对氨化作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洛克沙胂残留对土壤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有较明显的刺激作用;低水平残留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蛋白酶活性表现出先抑制后促进作用;在一定时间内对土壤脲酶的活性有轻微的加强作用。总体看畜禽粪便中洛克沙胂残留对土壤主要生化过程有影响,可明显抑制土壤的氮循环,对几种土壤酶活性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三种兽药对蚯蚓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滤纸接触法、人工土壤法和自然土壤法3种方法研究了洛克沙胂、氯霉素和磺胺二甲嘧啶3种兽药对安德爱胜蚓(EiseniaAndrei)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用滤纸接触法测得的3种兽药对蚯蚓的LC50分别为:洛克沙胂5.50g·kg-1、氯霉素5.40g·kg-1、磺胺二甲嘧啶13.32g·kg-1;用人工土壤法测得的3种兽药对蚯蚓的LC50分别为:洛克沙胂3.23g·kg-1土壤、氯霉素1.67g·kg-1土壤、磺胺二甲嘧啶4.68g·kg-1土壤;用自然土壤法测得的三种兽药对蚯蚓的LC50分别为:洛克沙胂3.45g·kg-1土壤、氯霉素2.44g·kg-1土壤、磺胺二甲嘧啶5.33g·kg-1土壤。3种兽药对蚯蚓的急性毒性都较低。  相似文献   

6.
为评估有机胂添加剂对水环境的影响,以蛋白核小球藻、大型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洛克沙胂、阿散酸对蛋白核小球藻和大型蚤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洛克沙胂、阿散酸对蛋白核小球藻的24、48、72、96 h的半数有效抑制浓度(EC50)分别为:190.55、263.03、346.74、389.05 mg·L-1;239.88、308.18、418.12、410.40 mg·L-1(以原型药物计);均大于100 mg·L-1,在水环境中为低毒级化合物(急性Ⅲ化学物质以下).对大型蚤24 h-EC50分别是49.77、83.70 mg·L-1;48 h-EC50分别是39.00、57.48 mg·L-1,48 h-LC50分别是44.19、61.97 mg·L-1(均以原型药物计);依据蚤类急性活动抑制毒性分级标准,它们属于中毒级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恩诺沙星对鲫鱼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恩诺沙星对鲫鱼鳃、肝脏、肾脏组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急性毒性测定表明,恩诺沙星对鲫鱼的96 h LC50为21.38 mg/L。较低浓度的恩诺沙星会使各组织CAT活性受到一定诱导,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较高浓度恩诺沙星会使各组织CAT活性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结果表明,恩诺沙星暴露所引起的酶活性变化与暴露浓度和暴露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洛克沙胂对鸡的急性及亚慢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洛克沙胂对试验动物的急性及亚慢性毒性研究,按寇氏法测得LD5o为138.04 mg/kg体重,LD50的标准误差为0.026.LD50的95%可信限为123.03~158.49 mg/kg体重.亚慢性毒性试验以每天分别用170、110、50 mg/kg体重的剂量加入饲料中,供鸡自由采食42d,通过对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和抗氧化酶SOD的分析,研究抗氧化功能在鸡体内的变化,为研究洛克沙肿对机体的毒性机制提供依据.洛克沙胂诱导鸡肝组织HSP70基因表达的变化,为洛克沙胂环境污染早期监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洛克沙胂对鸡的LD50值相对较高,可能与鸡的耐药性相关.洛克沙肿能够影响SOD的活性和MDA的含量,能敏感地诱导HSP70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2种农药联合染毒对鲫鱼肌肉、肾脏和肝胰脏CAT活性的影响,将鲫鱼(Carassius auratus)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的阿特拉津与氯氰菊酯的混合溶液中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阿特拉津(5.3 mg/L)与氯氰菊酯联合染毒对鲫鱼肝胰脏CAT活性的诱导作用随染毒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染毒第5~8天对鲫鱼肾脏CAT活性有抑制作用;高浓度阿特拉津(10.6 mg/L)与氯氰菊酯联合染毒第8~15天对鲫鱼肾脏CAT活性有诱导作用;阿特拉津与氯氰菊酯联合染毒对鲫鱼肌肉CAT活性表现为先诱导、后抑制.表明,鲫鱼组织CAT活性变化与阿特拉津和氯氰菊酯联合染毒存在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敌敌畏对云南小狭口蛙蝌蚪的急性毒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杀虫剂敌敌畏(DDVP)对云南小狭口蛙蝌蚪的急性毒性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温21~22℃条件下,DDVP对云南小狭口蛙蝌蚪的24,48,72,96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14.82,102.33,81.28,51.29 mg/L,并呈线性关系,安全浓度(SC)为5.13 mg/L;敌敌畏对云南小狭口蛙蝌蚪的行为有显著影响,但蝌蚪异常行为的出现与敌敌畏浓度没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南平  燕帅国  王君  常重杰 《贵州农业科学》2012,40(1):117-118,121
为8-羟基喹啉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了8-羟基喹啉对草鱼的急性毒性和生理毒性试验。结果表明:8-羟基喹啉对草鱼24h、48h和72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2.3mg/L、26.93mg/L和20.95mg/L,表现出较强的急性毒性;8-羟基喹啉能降低草鱼肝组织中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的活性,并表现出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旨在研究氨氮对异育银鲫‘中科3号’的毒理作用,为生产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采用水生生物毒性方法,在室内静水条件下,开展氨氮对异育银鲫‘中科3号’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并检测各组幼鱼肝脏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丙二醛(MDA)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异育银鲫‘中科3号’幼鱼经氨氮胁迫后,其24、48、96 h的总氨氮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76.51 mg/L、190.62 mg/L和148.62 mg/L,非离子氨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52 mg/L、1.74 mg/L、和1.36 mg/L;总氨氮安全浓度为14.87 mg/L,非离子氨安全浓度为0.14 mg/L。在氨氮胁迫下肝脏组织中MDA含量上升,比对照组提高了26.20%、18.68%和17.08%;而CAT和T-SOD活性则均显现先激活后抑制的趋势,高浓度、长时间氨氮胁迫对幼鱼肝脏抗氧化酶活性影响较大,导致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减弱。研究结果表明,异育银鲫‘中科3号’对氨氮的耐受性高于青鱼、草鱼、鲢鱼和鲤鱼等其他常见大宗鱼类,但是氨氮急性胁迫破坏了幼鱼肝脏抗氧化系统,长期处于氨氮胁迫下将不利于幼鱼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3.
以黄河鲤鱼为试验动物,进行不同浓度水平的菊酯类农药对黄河鲤鱼的急性毒性试验和肝胰脏MDA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黄河鲤鱼对菊酯类农药比较敏感,其96 h的LC50为0.327μg/L,其安全质量浓度为0.0327μg/L。菊酯类农药对黄河鲤鱼肝胰脏影响较大,给药12和24 h后,给药组MDA含量高于对照组,给药12 h后0.02μg/L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给药12和24 h后0.03μg/L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给药36 h后,给药组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给药24 h之前黄河鲤鱼肝胰脏MDA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全氟辛烷磺酸(PFOS)对鱼类的毒性效应,参考PFOS对斑马鱼(Danio rerio)的96 h-LC50值,设置了0、1、5和10 mg/L 4个浓度组,采用静水式实验测定了PFOS对斑马鱼头部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内脏团中AL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肌肉中ALP、SOD、MDA含量。结果表明:斑马鱼头部ALP和AchE活力会在实验初期短时间内受到抑制,之后逐渐恢复;中低浓度PFOS(1 mg/L和5mg/L)胁迫会使得头部LDH活力显著升高。内脏团中ALP活力受到显著诱导,并与PFOS浓度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SOD和CAT活性则在0.5~1 h受到显著诱导,之后有所下降,但并未受到显著抑制;MDA含量在PFOS胁迫下显著升高。肌肉中的ALP活力受到显著抑制(P0.05),SOD活力及MDA含量受PFOS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百毒杀(BESTAQUAM-s)对鲤鱼、鲫鱼的急性毒性和抑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鲤鱼、鲫鱼进行了百毒杀 (BESTAQUAM s)的急性毒性试验 ;同时用试管稀释法进行了百毒杀对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hydrophila)、荧光假单胞菌 (Pseudomonasfluorescens)两种鱼类常见致病菌的抑菌试验。结果表明百毒杀对鲤鱼 2 4h和 48h的半数致死浓度 (LC50 )分别为 7 13mg/L和 6 87mg/L ,安全浓度为 0 6 9mg/L ;鲫鱼 2 4h和 48h的半数致死浓度 (LC50 )分别为 :13 72mg/L和 13 2 2mg/L ,安全浓度 1 32mg/L ;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和荧光假单胞菌 (Pseudomonasfluorescens)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均为 0 0 1mg/L ,最低杀菌浓度 (MRC)为 0 1mg/L ;通过对中毒死亡鱼的病理组织学观察表明 :百毒杀主要是对鱼类的鳃、肠、肝和肾造成较大的损害 ,特别是对鳃的损害与鱼的死亡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有机污染物对海洋生物的毒性影响,选择海洋环境中典型的异戊二烯作为暴露污染物,研究其对体质量为(5.23±0.96)g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急性毒性及其体腔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的影响,并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静水式生物毒性试验法开展了急性毒性试验,以及96 h亚致死效应的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异戊二烯对刺参的24、48、72、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83.00、78.09、72.93、69.77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6.98 mg/L;亚致死试验中,CAT活性受到的影响最大,表现为受到抑制作用,存在良好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正相关性;96 h时,中、低浓度异戊二烯对SOD活性具有显著的诱导作用(P0.05),而高浓度异戊二烯对SOD活性具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ACP和AKP活性受到的影响较小,但48 h时两种酶均受到极显著的诱导作用(P0.01),96 h时AKP活性受到显著的诱导作用(P0.05);随着异戊二烯质量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刺参体腔液中4种酶活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异戊二烯胁迫对刺参体内产生自由基导致氧化胁迫效应,以及对消化、能量代谢系统的影响可能是其重要的致毒原因,刺参体腔液中4种酶的变化体现了异戊二烯的致毒机制。本研究结果可为异戊二烯对海洋生物的生态毒理学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铬暴露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氧化损伤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草鱼暴露于不同浓度梯度(0、7.23、14.47和28.94mg/L)的重铬酸钾水体中,于96h测定肝胰脏中丙二醛(MDA)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的活性。[结果]在试验梯度范围内,随着六价铬(Cr6+)浓度的增加,草鱼肝胰脏的MDA含量呈上升趋势;T-AOC水平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规律性变化,表现为低和中浓度(7.23和14.47mg/L)下被诱导,而高浓度(28.94mg/L)下则诱导减弱,其中14.47mg/L组的T-AO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ST活性除低浓度组(7.23mg/L)有轻微诱导外,其余各组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高浓度组(28.94mg/L)的GS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价铬可以引起草鱼肝胰脏组织发生更大的氧化损伤而使其出现中毒现象,可能进一步损伤其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8.
郭婷  马园园  田鹏  刘燕  袁伦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832-13834
[目的]研究铬暴露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氧化损伤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草鱼暴露于不同浓度梯度(0、7.23、14.47和28.94 mg/L)的重铬酸钾水体中,于96 h测定肝胰脏中丙二醛(MDA)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的活性。[结果]在试验梯度范围内,随着六价铬(Cr6+)浓度的增加,草鱼肝胰脏的MDA含量呈上升趋势;T-AOC水平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规律性变化,表现为低和中浓度(7.23和14.47 mg/L)下被诱导,而高浓度(28.94 mg/L)下则诱导减弱,其中14.47mg/L组的T-AO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ST活性除低浓度组(7.23 mg/L)有轻微诱导外,其余各组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高浓度组(28.94 mg/L)的GS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价铬可以引起草鱼肝胰脏组织发生更大的氧化损伤而使其出现中毒现象,可能进一步损伤其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为比较草鱼和赤眼鳟正交(草鱼(♀)×赤眼鳟(♂))的子一代F1(下文中简称"正交F1")与同龄草鱼、赤眼鳟的肌肉营养特性,评价正交F1肌肉的营养价值,选取18月龄的健康正交F_1、草鱼及赤眼鳟各12尾,采用生化方法分析3种鱼背肌中水分、粗脂肪、粗蛋白和粗灰分的含量以及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并进行氨基酸营养价值评价。结果显示:正交F_1肌肉中的水分含量显著低于草鱼的(P0.05),显著高于赤眼鳟的(P0.05);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草鱼的(P0.05),显著低于赤眼鳟的(P0.05);正交F_1肌肉中的总氨基酸(AA)含量、必需氨基酸(EAA)含量和鲜味氨基酸(DAA)含量分别为156.45、62.81、61.32 mg/g,其中AA含量和DAA含量均显著高于草鱼的(P0.05),且低于赤眼鳟的(P0.05);对试验结果进行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分析,发现赖氨酸为3种试验鱼共有的评分最高的氨基酸;正交F1不饱和脂肪酸(UFA)占总脂肪酸的67.67%,显著高于赤眼鳟的(P0.05),显著低于草鱼的(P0.05),其ω6族多不饱和脂肪酸与ω3族多不饱和脂肪酸族的比值为5.88。结果表明,正交F_1较草鱼具有更好的肌肉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