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根艺品的命名无外乎“具象命名”和“意境命名”两个范畴。所谓“具象命名”,主要是根据作品的外部具体形状来起名,象什么就叫什么,简单明了,直观形象,但未免流俗肤浅,观赏者没有多少思索、  相似文献   

2.
古人云:“如根无爪形,便成插树,故不取。”这里所说的“根”,是指土表之根。一盆树桩盆景必须有好的根,才能使作品更具完整性和审美意义。根的形象塑造是桩景造型的重要一环,而有许多作者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因而所作出的桩景有气却无力,有形却无韵,便成上面所说的“插树”。  相似文献   

3.
品评,包括两层含义:品,即欣赏;评,即评价。根艺的品评,就是欣赏并鉴别根艺品之美丑优劣。通过对根艺的品评,既能提高观者的欣赏水平,也能促进作者的艺术创作。欣赏和评价是相辅相承的,不懂得欣赏,就不懂得评价,或说评价就失去了可赖的依据。那么如何去欣赏和评价一件根艺品呢?笔者认为,大致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立意:根艺创作巧借天然,因形赋意,一件作品立意的新陈、深浅、广狭,便成了欣赏和评价的主要因素。从作品的立意,可以体察到作者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4.
《老子》是一件局部雕刻的根艺品,刊于《中国花卉盆景》1987年第7期的彩页上。看了任凤山先生这件作品之后,感到有两句题外话要说。作品的用材是一块柞树根。这在不喜欢雕琢作者的眼里,只是不成器的废料。但在任先生的眼下,则是一块再现“老子”形象的可用  相似文献   

5.
根的造型艺术作品(下简称根艺品)与根雕作品虽然在加工制作过程中有着部分的相同之处和都是由根为主体材料制作而成的。但是在制作时选用根材和型态制作上有严格的区别。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其原因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根艺品的选用根材,受着根的原型风貌的限制,决不是所有的根都能制作成根艺品。作者只能  相似文献   

6.
根材的选择     
根材的选择是根艺创作的关键环节和基础工程。根材外表形体的优劣,内涵意蕴的多少,是决定作品规格的基本因素。选材虽然与各人的审美情趣,发现美的能力,有密切关系,但一般应着眼于如下几个方面: 1.着眼于自然根的总体形象这根的总体形象是艺术创作的形体依据。一块自然根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先天形成或基本形成的总体形象。外表形象发现易,深层意象发现难。有的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反复观察、分析、思考,使直接感受与想象意会不断进行撞击,新的创作意象才能逐步地浮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艺术贵在神似。根艺品尤贵神似。与木雕、石塑、铜铸相比,根艺品的创作,更受客观条件(根的原始形态)的制约。因此,要想作品成功,须在神似上面下功夫,不能一味追求作品的形似。据我的实践经验,不妨采取“突  相似文献   

8.
制作根艺品,不仅注重形似,而且要注重神似。一件人物或动物根艺品的神似,主要表现在面部,特别是眼睛上。然而此类根艺品天然生成的眼睛虽然有,但不多,而有不少作品有面无眼,使人看了,缺乏一种“活”的感觉。因此,运用“画龙点睛”的方法,人为地“画”上眼睛,是增强作品神似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根艺品与其他艺术品有许多不同之处,最重要的是在于它保持了树根的“根味”。根艺品的“根味”,是指具备树根的基本特性。这种特性从树种及其木质、纹理、皮色和枝节等方面反映出来。一件根艺品经过加工制作,若能保持以上特征的全部或一大部分,那就是具有“根味”的上乘佳作了。可是,有些根艺品制作者往往忽视这一点。他们的作品缺乏“根味”,人们看了不知它是根艺还是木雕。笔者于去年十月初,参观《南昌首届根雕盆景展览》,就  相似文献   

10.
最近,许多作者来信询问明年本刊的编辑组稿设想。现将1988年2月至6月的编辑选题计划刊出,供各地作者参考。 1988年第2期以介绍迎春、春兰、非洲菊、茶花、珠兰、水仙、金莲花、荷包花、四季桂、梅花、马蹄莲、阔叶十大功劳等初春花卉为主,着重家庭养花实用技术、小经验。第3期拟出版我刊创刊以来的第一本“树根造型艺术特辑”,除保留原有花卉盆景重点栏目外,将以较大篇幅介绍根艺的制作技艺。主要栏目有:“根艺品的制作”“根艺品佳作评介”(配图片)“关于中国树根造型艺术理论的探讨”“根艺品种分类及其特点”“根艺与人”(专访)“树根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来稿请配照片或插图。于12月1日前寄至编辑部,我们将在中心彩页及内文中向读者介绍优秀根艺作品。明年的第4期将首次创办“花卉盆景的无土栽培技术专栏”。根据育种与栽培、家庭养花、你问我答等主要栏目的特点,向各地读者推广和介绍有关材料的来源和使用方法及其它实用  相似文献   

11.
根艺品的命名,既有依形直呼其名的命名,也有意在形外的命名,是否贴切,直接关系到根艺品的艺术价值。由于每个作者的阅历、知识水平、文艺素养的差异,对同一件根艺品的形象、动作、神态的看法及其内涵的理解不同,所命的名也不一样。依形直呼其名,虽有一目了然的  相似文献   

12.
山水盆景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它移山缩地,小中见大,在小小盆中能创作出“咫尺之内而看万里之远”的意境,给人以“盆中有景,景中有画”的艺术感染。艺术是相通的。您想制作有情趣的作品吗?如能经常面对自然山水画作品,认真钻研画理,吸取画家丰富的创作经验,那会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3.
制作树根艺术品,它和作画写诗一样,是很讲究命题的。一件有意境、有丰富内涵的根艺品,往往借助于巧妙的命题。如《群飞》这件作品,也可以命题为《鹤》。但后者平平,缺乏意境。前者则富有诗情画意:旭日东升,霞光满天,一只只白  相似文献   

14.
根艺,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所赏识,每次展览,模禽拟兽的根艺品济济一堂。但单纯追求“像什么”的作品很多,表现物象“做什么”的较少,有哲理、有深邃意蕴的作品就更不多了。故有“千人一面”之感,使人乏味。根艺面临一个“创新”课题。而“根艺组合”则是一条很好的创新途径。如果把动物与动物,静物与静物,动物与挣物,以及根艺品与盆景等组合起来,根艺的形式就更新颖多样,内容也更丰富多采了。下面是笔者对“根艺组合”创新的部分创作实践: (一)动物与动物的组合图(1)《伺机》,是以“鹤”和“小鸟”组合在一起,以树洞作为“阵地”使两者处于冲突之中。鹤  相似文献   

15.
如何使根艺作品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能把观赏者提高到一个新的审美层次,段志安先生提出了很好的意见(见《中国花卉盆景》九三年第四期)。但他说:“根艺与二维空间的绘画和三维空间的雕塑艺术不同,后二者是艰苦的专业修习的结果。它的创作特点是立意在先……,根艺则是因物赋形的发现艺术,构思与立意在后。”我以为,就一件具体根艺品  相似文献   

16.
根艺品的创作,颇受材料的制约。如何在有限的范围内,发挥无穷的想象,达到鬼斧神工,足见作者的美学修养和艺术根底。陶明贤先生的根艺品,总能从最佳角度,发现素材的传神之处,加以展示。从《严阵以待》这作品,我们可以看出,枯桩老根化成了生命源流,牛体筋骨隆起,沉稳矫健,  相似文献   

17.
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树根艺术品贵在发现。发现什么?首先,根艺作者要善于发现“先天”条件好的材料,这是好的根艺品的物质基础。一件根艺品的艺术价值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根料“先天”条件的优劣。因为根艺有别于人工巧作的木雕,它是以自然造化之美、天然巧成之趣而见长。所以根料的“基调”要美、雏形要  相似文献   

18.
对根艺品的加工,我一直主张应保持树根原材料的自然美。然而,纯自然的作品是没有的。因为“作品”二字本身,就包含着人的因素。正象美人也需要装饰打扮,根艺品少不了艺术加工。这包括艺术剪裁、细部刻划、整体修整三个环节。所谓艺术剪裁,就是适当取舍,去繁就简,将有碍于主题表现的树枝根须,毫不可惜地截去,使用“减法”,减到不能再减的地步,以达到艺术要求上的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19.
贵刊去年和今年的第一期上,都刊登了孙晨西同志的文章,内容几乎完全一样。(这是本刊的失误——编者)他一再地说经拼接的根艺品“终究是失去了根的特有的魅力”,“就完全失去了根艺的特征”。可谓用心良苦。且不论他的说法是否正确,我想在这里为“拼接”鸣声不平。将开挖或创作时不慎弄断的某些主要根块,精心地粘合在一起;将一些主体恰当地加上配景和底座;将几个有密切联系的根料巧妙地组成一个富有情趣的统一体;将个别需要点缀的地方,顺其自然地添上关  相似文献   

20.
盆景的形象美与意象美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前者是以盆景外表仪态的美感去满足人们感官上的审美需要;而后者则是通过作品的意蕴内涵去叩击人们的心扉,使人们赏后能获得启迪和教益。两者之间既有所区别又互相依存。换言之:形象美是意象美的载体,而意象美则是形象美的灵魂。这里介绍两件意境颇佳的盆艺作品与读者共赏。请看这件题为《曲与直》的榕树盆景:在蟠曲苍老的枝干上,一条条茁壮刚直的气根坠地而生,犹如一架古老的竖琴,和着蝉弦蛙鼓,奏响一曲古朴情纯的天籁之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