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花生含有丰富的白藜芦醇,具有很好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白藜芦醇合酶(STS)是白藜芦醇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本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花生基因组数据中鉴定出了50个STS基因,17个编码查尔酮合成酶CHS基因;两者同属聚酮化合物合成酶家族。对所鉴定基因组家族成员的染色体定位、系统发育、外显子-内含子结构、基因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大量STS基因在根、种皮、果皮、果针中高量表达,45个STS和8个CHS基因均应答紫外胁迫。本研究结果为花生STS/CHS基因家族成员的功能鉴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为花生的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与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2.
花生白藜芦醇合成酶基因家族序列克隆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花生H2007为材料,从花生基因组中扩增出约500bp的白藜芦醇合成酶基因(Resveratrol synthase,RS)的保守序列,该序列与已发表的来源于花生的RS推导的蛋白序列相似性为91%。根据获得序列设计巢式基因特异性引物,以紫外辐射后花生叶片总RNA反转录成的cDNA作为模板,通过3’-RACE (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获得15个不同RS基因的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扩增得到的15个白藜芦醇合成酶基因片段与已报道的基因的序列相似性为86%-98%。RS的部分编码区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这15个序列遗传距离在0.05之内(图5)。15个RS基因的3’-UTR碱基长度不等,最短的有69bp,最长的有244bp,两两比较相似性为23%~100%。四组RS基因的部分编码区聚类分析结果与3’-UTR 区相同。  相似文献   

3.
利用花生白藜芦醇合酶基因特异片段,体外合成带地高辛标记的正、反义RNA探针;并与花生根的组织切片进行RNA原位杂交。结果表明,该基因的转录表达在根的韧皮部,其他组织中未见表达;酵母浸提液处理可使该基因的转录表达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4.
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GolS)是棉子糖系列寡糖(RFOs)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为探究大豆GmGolS基因的高温胁迫调控机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mGolS在高温胁迫下的表达量,通过PCR从大豆基因组DNA中扩增GmGolS基因启动子序列,将其连接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上并转化烟草,通过GUS组织化学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mGolS启动子的高温诱导启动活性。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可以强烈诱导GmGolS的表达。1 739 bp的GmGolS启动子序列中含1个生长素响应元件、1个干旱诱导的MYB转录因子结合位点、2个厌氧诱导元件、1个防御和胁迫响应元件、1个脱落酸响应元件、1个茉莉酸响应元件和1个缺氧诱导元件。成功获得3棵GmGolSP转基因烟草植株。GmGolS启动子的活性可以被高温胁迫诱导。  相似文献   

5.
花生壳中木犀草素含量较高,是木犀草素的理想来源之一,开发利用花生壳中的木犀草素,可以提高花生的综合利用价值。本文阐述了木犀草素的理化特性及生物活性,并简述了木犀草素等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体内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人工合成方法,为进一步开展花生及其他植物木犀草素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干旱胁迫下的脯氨酸积累在许多植物中都存在,人们普遍认为脯氨酸含量的提高促进了植物对干旱胁迫的抵抗能力。拟南芥中研究发现,△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基因P5CS1是一种限速酶用来催化脯氨酸生物合成,对脯氨酸非常重要。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及荧光定量PCR对大豆中的P5CS1同源基因Glyma01g24530进行了初步的功能分析和表达模式验证。结果发现:Glyma01g24530具有保守的N端乙酰谷氨酸合成酶激酶结构域和N端乙酰谷氨酸合成酶激酶结构域,系统进化树显示与各植物中P5CS家族成员相似性很高,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存在逆境胁迫、光反应等元件。表达模式分析显示Glyma01g24530可以被干旱、盐诱导表达,并在多数组织中表达。  相似文献   

7.
花生中白藜芦醇含量较低,但逆境可诱导大量白藜芦醇的积累。通过3种激素[水杨酸(SA)、乙烯利(ETH)、茉莉酸甲酯(Me JA)]和3种非生物胁迫[UV-C、H2O2、百草枯(PQ)]的方式在不同条件下进行诱导。结果表明:避光放置有利于UV-C处理后的花生叶片中白藜芦醇及其代谢产物的合成,4种芪化物(Res、PS、ε-viniferin、δ-viniferin)总含量为38.17μg/gFW;不避光(光照和黑暗交替16/8h)放置有利于H2O2、PQ、SA、ETH和Me JA处理后白藜芦醇及其代谢产物的合成,这5种处理芪化物总含量分别为32.76、32.21、0.49、2.42和1.42μg/gFW。在适当的剂量范围内,花生叶片中白藜芦醇及其代谢产物的积累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最佳的处理剂量分别为2.0h UV-C,1mmol/L PQ、1%H2O2、10mmol/L SA、50mmol/L ETH和50mmol/L Me JA;4种芪化物中以Res含量增加较为显著,而代谢产物的含量较低。研究表明,激素或非生物胁迫可诱导花生叶片中白藜芦醇及其代谢产物的积累,花生可作为一种获取白藜芦醇及其代谢产物的植物源。  相似文献   

8.
在制浆造纸过程中,将木材原料中木质素与纤维素分离,不仅能耗高,成本高,而且废弃物还污染环境。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调控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可以降低木质素含量或者改变木质素组成成分,从而开发新型植物资源,从源头降低成本,减少污染。介绍了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及其基因调控的研究进展, 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低温、高盐和干旱胁迫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产量。本研究以花生品种花育33号为实验材料,根据cDNA文库中已知的蔗糖合成酶基因AhSuSy全长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克隆到该基因。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了该基因在花生各组织中的表达及在低温、高盐等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结果显示,该基因为组成型表达基因,在叶片和根中表达量较高,在花中表达量最低;AhSuSy基因在花生的叶片和根中对低温均没有明显响应,但在花生根中受高盐胁迫和干旱胁迫明显诱导,说明该基因可能参与了花生对高盐和干旱胁迫的适应性调控;AhSuSy在花生根中受ABA的明显诱导,说明该基因对花生非生物胁迫的调控可能是以依赖ABA的方式进行的。  相似文献   

10.
咖啡碱是茶叶、咖啡等饮料的主要品质成分及功能成分之一。在植物体内咖啡碱生物合成的核心途径为:黄嘌呤核苷→7-甲基黄嘌呤核苷→7-甲基黄嘌呤→可可碱→咖啡碱,其中包括3步由N-甲基转移酶催化的转甲基化反应和1步由核糖核苷水解酶催化的脱核苷反应。N-甲基转移酶是参与咖啡碱生物合成的关键酶类。介绍了植物中咖啡碱的基本情况及其生物合成途径,重点综述了咖啡碱合成N-甲基转移酶的酶学特性、NMTs的克隆、基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基因表达调控研究等方面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重点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利用“中花10×ICG 12625”衍生的RIL群体共140个家系及其亲本为材料,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各家系在2014年及2015年收获的花生种子中的白藜芦醇含量。结果表明,RIL群体白藜芦醇含量变异范围为38.27~352.08 μg/ kg。通过两年重复检测,获得稳定高白藜芦醇含量材料4份(QT0339、QT0369、QT0450和QT0454),含量为143.90~215.60 μg/ kg,在2014年环境中,这四份材料白藜芦醇含量分别超过高值亲本32.31 %、5.80 %、86.46 %和79.52 %,在2015年环境中白藜芦醇含量分别超过高值亲本106.04 %、49.78 %、7.90%和52.87%。利用前期通过该群体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应用WinQTLCart 2.5软件定位到花生种子白藜芦醇含量相关QTL13个,贡献率在2.2 %~7.4 %之间,其中qRB8.1a以及qRB8.1b为两年环境中重复检测到的QTL。本文研究结果为培育白藜芦醇含量高的花生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白藜芦醇属蒽醌萜类化合物,是一种植物体内产生的天然二苯乙烯类活性多酚物质.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从提取方法、生理活性和生物合成3个方面对白藜芦醇制备技术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白藜芦醇的制备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The plant polyphenol trans-resveratrol (3, 5, 4'-trihydroxystilbene) mainly found in grape, peanut and other few plants, displays a wide range of biological effects. Numerous in vitro studies have described various biological effects of resveratrol. In order to provide more information regarding absorption, metabolism, and bioavailability of resveratrol, various research approaches have been performed, including in vitro, ex vivo, and in vivo models. In recent years, the induction of resveratrol synthesis in plants which normally do not accumulate such polyphenol, has been successfully achieved by molecular engineering. In this context, the ectopic production of resveratrol has been reported to have positive effects both on plant resistance to biotic stress and the enhancement of the nutritional value of several widely consumed fruits and vegetables. The metabolic engineering of plants offers the opportunity to change the content of specific phytonutrients in plant - derived foods.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latest findings regarding on resveratrol bioproduction and its effects on the prevention of the major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in man.  相似文献   

14.
茶树无色花色素还原酶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采用EST测序技术和3′RACE技术,获得了茶树儿茶素代谢途径中的一个重要酶—无色花色素还原酶的全长基因,在GenBank的登录号为EF205148,序列全长1 301 bp,其中开放阅读框长1 029 bp,编码342个氨基酸,3′端有一个明显的多聚腺苷酸加尾信号,推测的蛋白分子量约为37.5 kD,理论等电点为5.81。将该基因重组到表达载体pET-32a(+)中进行原核表达,经IPTG诱导、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茶树无色花色素还原酶基因能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电泳检测到一条大约60 kD的外源蛋白,与预测的融合蛋白分子量相符。同源性分析表明茶树无色花色素还原酶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植物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例如与亚洲棉、草莓和葡萄的相似性分别为70%、68%、71%。利用半定量PCR技术检测总儿茶素含量不同的4个茶树品种中与类黄酮合成相关的黄酮醇合成酶(FLS)、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无色花色素还原酶(LAR)、花色素合成酶(ANS)等7个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DFR和LAR基因的表达量与茶树中总儿茶素含量呈一定的相关性,而其他基因则与其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15.
花青素是一类重要的多酚类物质,也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调节血脂、抗癌、降压等作用。紫芽茶叶中花青素含量较丰富,因此相关特异品种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本文基于国内外学者对花青素的研究现状,主要综述了茶树花青素的种类、生物合成、生理功能以及影响茶树花青素生物合成的其他内外因素等,以期为茶树花青素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根据已公布的白藜芦醇合酶基因(RS)序列,利用RT-PCR方法从川鄂爬山虎总RNA中获得完整的RS cDNA序列;根据已公布的草莓果实特异性启动子RJ39序列,利用PCR方法从草莓基因组DNA中获得该启动子序列;构建特异性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0-RJ39-RS-Tnos;在根癌农杆菌介导下,利用叶盘法转化草莓,通过PPT筛选和PCR检测,获得18个转基因株系,对其中7个株系进行Southern印迹杂交鉴定,均杂交出条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