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张文渊 《蔬菜》2001,(5):18-18
随着大棚温室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许多新技术、新设施被广泛地应用到大棚温室生产中,为生产者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软管滴灌是专为大棚温室生产而开发的节水增产灌溉技术,属于局部灌溉,使地面局部湿润、无积水且水汽蒸发较少。它利用双上孔滴灌带,直接铺设在作物畦面上灌水,能为棚内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为了配合该项技术的发展,现将大棚温室双上软管滴灌新技术介绍如下: 一、灌水方法 滴灌是通过安装在毛管上的滴头把水一滴滴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植物根区附近的土壤中,借助于土壤毛细管力的作用,使水分在土壤中入…  相似文献   

2.
韦公远 《蔬菜》1999,(12):32-33
滴灌是通过安装在给水系统上的滴带或滴头将水滴均匀而缓慢地滴入作物根部附近土壤中的灌水形式。棚菜生产采用滴灌,对于节约水利资源、改善蔬菜生产环境、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蔬菜生产需要大量的水,棚菜生产中多采用沟灌、畦灌,水的利用率仅为50%左右,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而且造成棚内泥泞,土壤板结,湿度增大,温度降低,不利于作物的生长。发展滴水灌溉,不仅是缓解当前灌溉水紧缺的有效途径,也可提高棚菜牛产的综合效益,节本增收,利国利民。一、满灌优点1.用水少通过滴管使水滴允分湿润作物根部的土壤…  相似文献   

3.
大棚蔬菜垄下根部自动灌水追肥新技术112000辽宁省铁岭县蔬菜局高忠贤灌水是大棚蔬菜高产的基本条件。但人们有史以来灌水就是喷灌和地面流水灌及滴灌等方法。这些灌法虽然也起到湿润土壤、供给作物生长发育所需水分,但它有着使土壤板结、减少通透性、特别是增加大...  相似文献   

4.
吴建忠 《蔬菜》2006,(11):20-21
温度和水分是制约大棚蔬菜生长发育,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微灌技术就是根据蔬菜生长发育的需要,由水泵通过压力管道有计划地将水输送并分配到蔬菜根部,满足蔬菜生长发育的需要,有效改善土壤中水分、养分、通气、温度等状况,保证蔬菜的正常生长发育,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经久耐用,灌水均匀,节约用水,不破坏土壤结构,不降低地温,不造成棚膜揭露的灌溉方法。微灌技术的主要特点是以低压小流量出流将灌溉水供应到作物根区土壤,以实现局部灌溉。主要有2种方式,以断续滴出的形式供水时称为滴灌,以喷洒的方式出流时称为微喷灌。  相似文献   

5.
由于温室和大棚的特殊环境,以及种植的蔬菜、花卉、苗木等作物对环境水分条件的要求与大田作物、露地蔬菜和果树等完全不同,因此与其相适应采用的灌溉技术也有差别。但是,无论选用何种灌溉技术,都必须以为温室、大棚植物创造良好的水分状况为重要依据。 1 温室、大棚节水灌溉技术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 为了有效地调节和控制温室、大棚内的水分环境,温室、大棚采用的灌溉技术必须满足下述基本要求: (1)保证温室和大棚种植的植物需水要求,遵循灌溉制度,按计划灌水定额实施灌水。 (2)田间水有效利用率高,一般不应低于0.90;灌溉  相似文献   

6.
《西北园艺》2005,(3):56-56
滴灌是目前最为节水的一种灌水技术,但由于滴灌系统过于复杂、专业化,而且成本太高,不容易被农民接受。而利用重力对温室蔬菜进行滴灌,成本则大大降低,在温室大棚灌溉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棚室渗灌技术及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水方法按湿润土壤方式不同分为地上灌(喷灌、滴灌)、地面灌(畦灌、沟灌)和地下灌(渗灌),目前发达国家以喷灌、滴灌为主,我国以地面灌为主.渗灌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节水灌溉方法.渗灌是在低压条件下,通过埋于作物根系活动层的微孔渗灌管,依作物的生长需水量定时定量地向土壤中渗水供给作物,尤其适用于目前刚刚兴起的设施农业,例如塑料大棚种植草莓、黄瓜、茄子、西红柿等蔬菜的灌溉.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外保护地蔬菜生产节水灌溉多采用滴灌的方法,就是利用低压管道系统和灌水器把水或溶有化肥的溶液均匀而缓慢地滴入蔬菜根部附近的土壤。1滴灌设备的种类我区保护地蔬菜生产中常用的滴灌灌水器有两种:滴灌管和滴灌带。1.1今年我区安装使用的滴灌管是由中国...  相似文献   

9.
滴灌也叫滴水灌溉,是近年来在国外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机械化,自动化的先进灌水技术。滴灌是将有一定压力的水,通过一系列的管道和滴头,把水一滴一滴的灌入作物根区的土壤中,使土壤经常保持最适于作物生长的湿润状态,从而使作物获得丰收。滴灌技术最早是在四十年代末英国用于温室栽培,到1964年以色列才将滴灌用于沙漠地大面积果园获得成功。以后很快在美国、澳大利亚、墨西哥、意大利、新西兰、突尼斯等十多个国家发展滴灌。到1974年世界滴灌面积已发展到85万亩,大多数都首先使  相似文献   

10.
氨基酸叶面肥肥效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军 《上海蔬菜》2004,(3):58-59
叶面施肥是补充作物营养,调节作物生长的重要手段之一。氨基酸叶面肥是一种含有氨基酸、锌、硼、锰、钼、铜、铁等多种作物必需营养成分的新肥料,可调节作物生长发育,改善作物生理机能。我们期望通过本试验对其在大棚茄果类蔬菜上的肥效进行验证。本试验设在海门市三厂镇镇西村蔬菜大棚内,前茬作物为草莓。试验地土壤为沙夹黄,肥力均匀,质地适中,灌排水方便。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蔬菜生长及根系发育的特点,提出合理的水氮平衡管理原则。根据确定蔬菜作物根系环境的最低养分需求、作物生长过程中养分的损失和吸收等过程来实现氮素的合理调控;根据滴灌施肥的特殊性,通过分析蔬菜作物生长期间的养分需求,结合作物反应、土壤和植株的快速分析技术及相关的养分测试临界水平(CNR)指标,对氮素营养调控进行反馈调节,直至得到产量、经济收入和持续发展等方面比较满意的综合推荐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中国瓜菜》2020,(2):53-56
为大力推广应用微喷节水灌溉技术,使大兴地区春大棚蔬菜达到节水节肥、增产增收的目的,应用微喷节水灌溉技术,拟定3种不同微喷灌溉量,对茄子的长势、产量及水分生产率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筛选出适宜春大棚茄子的最佳灌溉量。结果表明,各处理灌水量在灌水前3 d和灌水后3 d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中,处理2(667 m~2单期灌溉23 m~3),土壤相对含水量处于80%~90%,土壤水分表现充足,且植株在长势方面表现为枝条健壮、茎杆粗壮,处理1(667 m~2单期灌水18 m~3)、处理3(667 m~2单期灌水28 m~3),土壤相对含水量评价为水量过低和过多,含水量过低使植株生长受阻,过多容易导致植株徒长,且造成水资源浪费;从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来看,处理2的667 m~2产量最高,为7 351 kg,比处理1和处理3分别提高18%和4.3%。因此,综上所述,667 m~2单期灌溉23 m~3处理可增强植株长势,提高作物产量,从而达到节本增收的目的,是本试验春大棚茄子微喷灌溉的最佳灌水量。  相似文献   

13.
大棚蔬菜节水灌溉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棚温室蔬菜灌水使用大水漫灌,存在着用水量大、病害严重、降低室温、影响蔬菜品质等弊端,随着人们要求食用更安全、有营养的高品质蔬菜,微水灌溉新技术已被越来越多菜农所采用。  相似文献   

14.
蔬菜保护地栽培渗灌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溉是保护地栽培的关键技术之一,科学合理地灌溉是保护地生产的重要内容。传统的灌水方法普遍存在灌水量大,灌水均匀性差,土壤理化性质变坏,易诱发病虫害等缺点,已不适合保护地生产的要求,因此生产中纷纷推广应用新型的节水灌溉方法,渗灌便是其中比较先进的一种灌水方法,在保护地蔬菜生产中应用,效果更突出。1 渗灌效果1.l 水分利用率高,节水量大 渗灌是通过埋在地表下的渗灌管给作物根系直接供水,能稳定均匀地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求,水分的损耗少;灌水后土壤表面仍保持干燥,土壤蒸发量少,水分利用率高。灌水量可以根据…  相似文献   

15.
大棚蔬菜受冻的补救措施大棚蔬菜栽培,常常因为异常的天气变化而导致大棚蔬菜出现不同程度的冻害。大棚蔬菜受冻后,除冻害严重的要进行补种外,受冻害较轻的可采用以下措施进行补救:一、灌水缓解降温大棚蔬菜受冻后及时灌水,可增加大棚土壤的热容量,防止地温继续下降...  相似文献   

16.
以茄子为试材,采用温室膜下滴灌方法对茄子最适宜生长的温度、水分胁迫指数和干物质转化因子等3个作物生长模型参数进行了率定,研究了温室膜下滴灌茄子的经济灌溉制度及其灌水下限值。结果表明:采用经济灌溉制度比实际灌水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益,每公顷产量和效益分别增加4.22t和1.367万元,节约灌溉水量8.235%;茄子经济灌水下限值为0.239,占田间持水率的85.3%(以0~60cm土层平均含水率表示),变异系数为0.245%。按照该灌水下限值灌水,可使单位面积的灌溉效益最大。  相似文献   

17.
《中国瓜菜》2015,(5):54-55
<正>目前,我国设施园艺生产面积已经超过350万hm2,但是温室生产装备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1]。尤其是灌溉设备,如国产的很多滴灌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堵塞或者漏水,严重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所以灌溉在温室技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温室内作物灌溉方式有漫灌、滴灌、喷灌和潮汐灌溉等,良好的灌溉装备对植物生长非常重要。潮汐灌溉作为一种灌水新技术,原理是利用专用设备,将作物浸泡于一定深度的营养液一定时间  相似文献   

18.
邱雪文 《蔬菜》2002,(1):21-22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大片的稻田、麦田改成菜田,由于长期栽培习惯不同,形成了粮田特有的土壤理化性状,很不适合蔬菜作物的生长。因此要在粮田上种好蔬菜,首先要对土壤理化性状进行改良:调节土壤pH值,增加土壤通透性,配比土壤营养元素,消灭病虫草害。 一、调节土壤pH值 经过长期水旱轮作,土壤pH值呈酸性,尤其水稻田pH值更小,稻田经长期灌溉干湿交替,形成了不同于旱生的土壤性状。因种稻期间灌水,耕作层为水分所饱和,呈还原状态;在排水、晒田和冬干期间,耕作层呈氧化状态,这种周期性的干湿交替过程,形成了稻田…  相似文献   

19.
《蔬菜》2008,(3):44
北京市房山区窦店镇河口村的250个大棚采用了智能灌溉控制系统,实现了土壤水分、计算机技术、变频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有机融合,改交了传统灌溉模式。利用计算机通过高性能多路传感器采集与作物生长有直接关系的温度、湿度、土壤等数据,科学准确的计算出作物的最佳灌溉时间与灌溉量,达到了节水灌溉、增加大棚产值、节省人力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滴灌在保护地蔬菜中的推广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滴灌技术对保护地蔬菜生产的影响,研究灌水方式滴灌灌水与漫灌灌水对蔬菜生长的影响及节肥效果,制定适应鲁北地区保护地蔬菜生产的滴灌施肥方案.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滴灌灌水比漫灌灌水对地温影响小,不同层次的旬平均地温均明显高于漫灌,5 cm地温平均高1℃,10cm地温平均高0.6℃,20 cm地温平均高0.6℃;采用滴灌灌水方式能有效地预防病害,降低病害危害程度;在作物产量相近或相同的情况下,滴灌施肥与漫灌施肥相比,节省化肥25%~40%,节约肥料投资1 950~3 750元/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