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蛋氨酸微量元素螯合物作为饲料添加剂饲喂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s),对其生长、免疫力和鱼体组成进行分析。实验分为蛋氨酸微量元素螯合物添加剂组和无机微量元素添加剂组,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Cu^2 2mg、Fe^2 150mg、Zn^2 30mg、Mn^2 12mg、Co^2 2mg;每种饲料设4个重复,采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在25℃下喂养,通过60d的饲养实验表明,有机微量元素使鱼对微量元素的消化率有所提高,而对鱼体的增重、免疫力没有明显的提高;蛋氨酸螯合物组鱼血液中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低于无机盐组,鱼体肝脏、肌肉、血液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比无机盐组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鱼类对微量元素的需要研究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前鱼类的必需微量元素及其需要并未完全清楚,但普遍认为其它动物需要的全部或绝大部分微量元素鱼类都需要。除Ca和P外,已知鱼尚需要Mg、Fe、I、Se、Zn、Cu和Mb动物需要的其它矿物元素。包括Na、K、d、Cr似乎鱼体也都需要,如果含硫的氨基酸和含钴的维生素B12满足后,鱼体似乎对无机硫和钴无特别需要。1 鱼类必需微量元素Mg是鱼类必需的微量元素。斑点叉尾鱼回日粮缺镁,引起生长不良、厌食、嗜睡、肌肉松软,死亡率高,骨骼中Mg的水平降低。鲤鱼日粮中缺镁导致生长不良,不爱游动、痉挛。当鲤鱼饲养在含…  相似文献   

3.
不同无机盐预混料含量对鲈鱼生长和钙磷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初始体质量(5.50±1.63)g的鲈鱼为研究对象,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无机盐预混料对鲈鱼生长、鱼体成分及鱼体和脊椎骨钙和磷含量的影响。基础饲料中分别加入0%、1%、2%和4%的无机盐预混料制成4种等氮等能(蛋白质42%,总能20 kJ/g)的试验饲料,进行10周的摄食生长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无机盐预混料对鲈鱼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随着饲料中无机盐预混料含量的升高,鲈鱼的饲料效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呈上升趋势,并且当饲料中添加4%无机盐预混料时,鲈鱼的饲料效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添加量为0%、1%和2%组(P<0.05)。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无机盐预混料对鲈鱼鱼体的水分含量无显著影响,但饲料中添加2%和4%的无机盐预混料时,鲈鱼鱼体的蛋白质和灰分含量均显著高于0%和1%添加量组(P<0.05),而脂肪含量显著低于0%和1%添加量组(P<0.05)。鱼体中钙和磷的变化趋势与鱼体灰分的变化趋势一致,均随着饲料中无机盐预混料含量的升高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当饲料中添加4%无机盐预混料时鱼体钙和磷的含量显著高于添加量为0%组(P<0.05)。鱼体脊椎骨钙和磷的变化趋势与脊椎骨灰分的变化趋势一致,均随着饲料中无机盐预混料含量的升高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并且当饲料中添加4%无机盐预混料时脊椎骨钙和磷的含量显著低于添加量为0%组(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鲈鱼配合饲料中无机盐预混料的推荐添加量为4%。  相似文献   

4.
矿物质的营养作用及其在鱼饲料中的添加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宏  杨良玖 《内陆水产》1999,24(3):10-11
矿物质又称为无机盐类。是饲料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它们是构成鱼体的必需成分。同时对于维持鱼体的正常内在环境,保持物质代谢的正常进行,以及保证各种组织和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也是不可少的。鱼类营养方面需要量和营养作用较大的矿物质主要有钙、磷、镁等。此外,还...  相似文献   

5.
(四)饲料 80:20池塘养鱼技术中,80%的鱼产量是来源于摄食人工颗粒饲料的主养鱼。因此,合理使用颗粒饲料是达到鱼产量和经济效益指标的关键。 1、饲料的营养成份 饲料的主要营养成份为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维生素等。 ①蛋白质: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鱼体组织中蛋白质含量占其有机物质干重70%左右,蛋白质不但是生物体重要组成部分,而且  相似文献   

6.
糖类即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是对虾需求的一类营养素。矿物质即无机盐(Minerals)也是对虾需求的另一类营养素,在考虑其营养作用时,还包括微量元素,尽管所需量极微,但又不可缺。这些营养素如同蛋白质、脂肪、维生素一样,是作为对虾虾体组织细胞生长、发育、修补和维持各器官功能所必需的原材料。在对虾的营养代谢过程中,起着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但有关这方面的  相似文献   

7.
鱼类对饲料中钙磷的需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汉平 《水产科学》1988,7(1):28-32
近年来,有关鱼类对无机盐需要的研究已大有进展,业已证明,在无机盐中,钙磷是维持鱼类正常生长和骨骼发育的最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因此,本文就有关鱼类对钙磷需要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鲈饵料中的适宜含磷量为确定护饵料中的适宜含磷量,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水产系的研究人负对平均体重2.7ig的杂交护,投喂添加有效磷0.34~1.04%的饵料进行试验。随着试验的进展,投喂不添加KH。PO。饵料的鱼经常出现痉挛,鱼体增重和骨骼、肌肉中的无机盐...  相似文献   

9.
文昌鱼类弹性蛋白的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用组织化学的方法对文昌鱼鱼体各段连续切片进行检测,发现其口须支持骨骼及鳃弓骨骼中存在VIH染色阳性物质。再用弹性蛋白酶对文昌鱼咽部组织切片及新鲜解剖的鳃组织进行消化,镜检后发现VIH阳性物质已被消化掉。从而提示文昌鱼鳃弓骨骼中的VIH阳性物质可能是一种类弹性蛋白。  相似文献   

10.
1 溃疡病 [症状] 病鱼皮肤出现红斑,紧接脱鳞,肌肉腐烂,严重时露出骨骼,病灶圆形。以成鱼为主要危害对象,若继发水霉病,死亡率很高。 [防治] 避免鱼体受伤。注射组织疫苗:取病鱼肝、脾、肾及无污染的病灶组织,以1:10加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11.
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禁食对体质量为(100+1)g的1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生长和肝脏中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I)mRNA表达丰度的影响.在为期6周的实验期间,对照组每天表观饱食投喂2次;禁食组禁食3周后恢复投喂3周.实验期间对照组鱼体质量和体长逐渐增加.6周后,对照组鱼体增重率为10.99%,体长增加率为3.07%.禁食组禁食3周期间,鱼体质量下降了5.08%、体长减少了1.79%.同时肝组织IGF-I mRNA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禁食结束时仪为对照组的29.93%.恢复投喂2周后肝组织IGF-I mRNA的表达量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鱼体质量为实验初始水平的98.54%,体长为实验初始水平的99.03%;恢复投喂3周后,禁食组鱼体质量、体长恢复到实验初始时水平(P>0.05),但仍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肝组织IGF-I mRNA的表达丰度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显示,禁食使大口黑鲈体质量、体长下降,同时肝组织IGF-I mRNA表达丰度也随之降低;而恢复投饲后,其生长、肝脏IGF-I mRNA的表达丰度也逐渐恢复.研究表明,鱼类的营养状况、生长和与IGF-I mRNA的表达之间存有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3种■(白缘■Liobagrus marginatus、拟缘■Liobagrus marginatoides、黑尾■Liobagrus nigricauda)肝、肾、肌肉和尾鳍4种组织中铬、锰、铁、铜和锌的含量,并将其与鲫(Carassius auratu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鱼体5种微量元素总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白缘■、黑尾■、拟缘■、鲫、黄颡鱼;肌肉中5种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拟缘、黄颡鱼、鲫、黑尾■、白缘■;白缘■对铬和锌的富集作用比较突出,在上述几种组织中肝脏的富集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3.
梁洪  钱云霞 《水产科学》2007,26(9):521-524
目前,养殖鱼类的重要问题之一是鱼体沉积大量的脂肪组织。鱼类的脂类一般以脂肪(甘油三酯)的形式累积于腹腔(内脏周围)、头盖腔、皮下、腹侧等脂肪组织[1-2],也可存在于肝脏、红肌等其他器官组织中。脂肪除为鱼体储存大量能量外,还供给鱼体所需要的必需脂肪酸,作为某些维生素和  相似文献   

14.
2003~2006年,先后调查了内蒙古自治区153个渔业水体的氟含量,并根据其浓度梯度选择了5个试验水体和1个对照水体,分析了其水化学特征及其主要经济鱼类各组织器官的氟含量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内蒙古渔业水体高氟情况普遍;5个试验水体均属于碱性水体,HCO3-和C l-含量均较高;在这些水体中,鱼体肌肉氟含量的顺序为:雅罗鱼>鲢>鲫>鲤;水氟含量越高,则鱼体肌氟含量越高;鱼体各组织器官中,鳍条、骨骼、鳞及鳃的氟含量很高,而肌肉及内脏的氟含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5.
十五、锚头蚤病(针虫病、铁锚头病) (一)病状: 初期病鱼呈现急躁不安,食欲不振,继而鱼体逐渐瘦弱。细检鱼体上有一根根半透明的针状虫体,一头插入肌肉组织,其四周发炎红肿,有因溢血而出现的红斑,继则鱼体组织环死。严重时病鱼死亡。  相似文献   

16.
猪对磷利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佳  解鹏  吴东波 《畜禽业》2006,(11):19-21
磷元素是动物体内含量较多的矿物元素之一,其需要量仅次于钙,在动物生长发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占总磷的85%~88%的磷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与钙一起维持骨骼和牙齿的正常硬度,其余在细胞外液和细胞中分布,参与动物体内几乎所有的分解和合成代谢;在能量储存、释放和转换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保证动物骨骼正常生长发育、最优繁殖性能和最佳生长效率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磷是自然界中有限的非再生资源(Abelson,1999),动植物只能利用以无机盐形式存在的磷,作为动物必需的矿物元素,磷已经成为目前动物饲粮中仅次于能量和蛋白质的第三种最昂贵…  相似文献   

17.
利用组织切片及超薄切片电镜技术对患内脏白点病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的肝脏、脾脏和肾脏3种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探讨该病的致病机理。结果显示,大黄鱼的临床症状为体表无明显病症,脾、肾、肝等内脏有大量白色结节;组织病理显示,肝、肾和脾是感染损伤的主要靶器官,出现组织变性坏死,空泡化严重,炎性细胞浸润;病变组织均出现病理性结节。超微病理显示,病鱼肝、肾、脾细胞超微结构受损严重,尤以线粒体和细胞核损伤明显。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消失,空泡化;细胞核核膜破裂,染色质浓缩边集;肾脏和脾脏均发现大量菌聚集成团的病原。研究表明,大黄鱼内脏白点病的组织细胞病理变化特征显示了病原菌的入侵和危害,造成鱼体生理代谢紊乱,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鱼体终因无法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饲料LNA/LA比对鲤幼鱼生长性能和LC-PUFA合成代谢的影响,本研究以鱼油和混合植物油(花生油和紫苏籽油)为脂肪源配制5组等氮等脂饲料。对照组(D1)以鱼油为唯一脂肪源,其他5组实验饲料以花生油和紫苏籽油为脂肪源,且LNA/LA比分别为0.02(D2)、0.46(D3)、1.09(D4)和1.53(D5)。8周养殖实验后,分析各处理组鱼体的生长性能指标、肝脏脂肪酸组成,肝脏Δ6 fad-a/b和elovl5-a/b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植物油饲料对鱼体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系数(FCR)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影响了鱼体肝脏LC-PUFA水平,提高了肝脏Δ6 fad-a和elovl5-a mRNA表达水平。在各植物油组之间,饲料LNA/LA比显著影响了鱼体WGR和SGR指标,其中D2和D4组鱼体生长表现较好;随着饲料中LNA/LA比的升高,鱼体肝脏LC-PUFA水平,以及Δ6 fad-a和elovl5-a mRNA表达水平也随之增加,其中D4组鱼体肝脏Δ6 fad-a和elovl5-a mRNA表达量最高,且其LC-PUFA含量显著高于D2和D3组。由此可见,植物油饲料尽管不影响鲤正常生长,但影响了鱼体肝组织LC-PUFA含量。然而,饲料中添加适宜的LNA/LA比(1.09∶1)可促进鲤肝脏Δ6 fad-a和elovl5-a mRNA的表达,最大限度地提高鱼体内源LC-PUFA合成量,从而有效地降低植物油饲料对鱼体组织LC-PUFA含量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疾病是在致病因素作用于鱼体后,扰乱了正常生命活动的一种异常状态。一切干扰鱼体的因素,包括病原生物、养殖水环境因子(物理的、化学的)、鱼体自身的生理失调(物质代谢紊乱,免疫力下降)等都可能引起疾病。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新疆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 dybowskii)初孵仔鱼寄生虫患病鱼体不同浓度盐水浸泡梯度试验,研究新疆裸重唇鱼寄生虫病的致病机理和防治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致病寄生虫有鲤斜管虫(Chilodonella cyprinid Moroff)、显著车轮虫(Trichodina nobillis Chen)和东方车轮虫(trichodina orientalis Chen et Hsieh)3种,其致病方式是通过粘连鱼体鳃部、鼻孔、体表等部位,引起鱼体组织发炎,无法游动或摄食,进而死亡。该寄生虫病防治方法为盐水浸泡,浓度为1.25%,在该浓度盐水中,即可以杀死致病虫体,又可以最小程度造成对鱼体生理组织的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