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0 毫秒
1.
2.
3.
从哥伦比亚生态型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Columbia 0)中克隆 SnRK2·6[SNF1(su-crose non-fermenting-1)-related protein kinase 2·6]的完整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构建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将其转化 BL21(DE3),经表达纯化得到 SnRK2·6蛋白。激酶活性分析发现,原核表达纯化的 SnRK2·6有自磷酸化和磷酸化 MBP(myelin basin protein)的活性,为后续试验分析 SnRK2·6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热激转录因子(HSF)基因是植物热胁迫响应的重要转录调节基因,在植物胁迫应答和其他抗逆反应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为研究大蒜热激反应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基于大蒜转录组数据,以徐蒜6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同源克隆方法获得编码HSF的AsHSFB1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AsHSFB1含有882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93个氨基酸,其蛋白质含有热激转录因子的特征结构域。在进化关系上,AsHSFB1与拟南芥AT4G11660(AtHSFB2B)同源性最高。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AsHSFB1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上。本研究采用同源重组技术成功构建pCAMBIA1305-AsHSFB1过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该转录因子基因的功能,培育耐热大蒜品种奠定基础。RT-PCR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大蒜品种中,AsHSFB1基因在叶片中相对表达水平均最高,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38℃高温胁迫处理下,徐蒜6号中的AsHSFB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在24 h时明显上调;4℃低温胁迫下,徐蒜815和徐蒜6号中AsHSFB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的变化趋势相似,均先上升后下降,在处理4 h时相对表达水平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拟南芥中Fibdllarin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纯化,并探索其与ak6蛋白的相互作用。[方法]利用pGEX-6P-1与Fibrilla—r流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运用同样方法构建PET-28a—ak6原核表达质粒,获得His—ak6融合蛋白,并运用体外pulldown技术验证二者的相互作用。f结果l在温度为37℃、诱导时间为16~20h、IPTG浓度为0.5mmol/L时,fibrillarin蛋白的纯化浓度最高。试验成功获得了符合标准的RNA,并获得了与预期片段大小相符的清晰的目的条带;pull—down试验结果表明,拟南芥中fibrillarin蛋白与ak6蛋白具有相互作用。[结论]拟南芥ak6突变体植株可能由于ak6的缺失影响了rRNA前体的加工,从而抑制核糖体的合成,进而阻碍拟南芥茎的生长,使植株表现明显的矮小症状。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拟南芥中Fibrillarin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纯化,并探索其与ak6蛋白的相互作用。[方法]利用pGEX-6P-1与Fibrillarin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运用同样方法构建PET-28a-ak6原核表达质粒,获得His-ak6融合蛋白,并运用体外pull down技术验证二者的相互作用。[结果]在温度为37℃、诱导时间为16~20 h、IPTG浓度为0.5mmol/L时,fibrillarin蛋白的纯化浓度最高。试验成功获得了符合标准的RNA,并获得了与预期片段大小相符的清晰的目的条带;pulldown试验结果表明,拟南芥中fibrillarin蛋白与ak6蛋白具有相互作用。[结论]拟南芥ak6突变体植株可能由于ak6的缺失影响了rRNA前体的加工,从而抑制核糖体的合成,进而阻碍拟南芥茎的生长,使植株表现明显的矮小症状。  相似文献   

8.
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和热激转录因子(heat shock factors,HSFs)在植物热胁迫信号转导和耐热性的产生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从花生转录组文库中筛选到HSP70、HSF的c DNA片段,通过序列比对在花生全基因组序列中获得这两个基因的基因组序列,根据序列信息设计引物,以花生叶片c DNA为模板扩增全长ORF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Ah HSP70基因的ORF全长为1 962 bp,编码653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71.45 k D,理论等电点p I为4.93;Ah HSF基因的ORF全长为1 212 bp,编码403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46.03 k D,理论等电点p I为4.85。Ah HSP70与Ah HSF均不具有信号肽,为可溶性蛋白,二级结构中有大量无规则卷曲。利用这两个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与来源于其他物种HSP70、HSF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比对,并构建进化树进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Ah HSP70与大豆Gm HSP70亲缘关系较近,与番茄Sl HSP70亲缘关系比较远;Ah HSF与菜豆Pa HSF亲缘关系较近,而与蒺藜苜蓿Mt HSF的亲缘关系较远。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Ah HSP70和Ah HSF在热胁迫情况下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两个基因在42℃高温条件下表达量显著升高,Ah HSP70在高温胁迫3 h后表达明显升高,热处理24 h和48 h后,表达量为对照的50倍和135倍;转录因子Ah HSF在高温胁迫3 h后表达明显升高,高温处理6 h后达到最高,随后下降。本研究初步验证了花生热激蛋白和热激因子基因在花生响应高温胁迫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鸡贫血病毒衣壳蛋白基因的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淑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8):3460-3462
[目的]为VP1蛋白的免疫学研究和鸡贫血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将1个新克隆的鸡贫血病毒vpl基因(AF448446)在大肠杆菌DE3中进行表达,并对该蛋白进行纯化。[结果]结果表明:已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pET30(b^+)-vp1;VP1蛋白已成功诱导表达并得以纯化;获得的VP1蛋白序列与已发表的VPl蛋白序列存在差异。[结论]试验克隆的vp1基因大小为1347bp,编码449个氨基酸的蛋白。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拟南芥热激因子AtHsfA1a对低温胁迫下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简称PCD)中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ase,简称Caspase)活性的影响,进一步确定拟南芥热激因子AtHsfA1a与低温胁迫中PCD的关系。以热激因子AtHsfA1a不同基因型(野生型、基因沉默型)的拟南芥为材料,首先获得单细胞,于4℃处理1 h后,测定热激因子AtHsfA1a的表达量,发现基因沉默型中AtHsfA1a的表达量低于野生型。接着用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简称DAPI)进行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后野生型未出现凋亡小体,基因沉默型的细胞出现了细胞凋亡小体。最后根据荧光底物Ac-DEVD-p NA的断裂程度测定Caspase-3活性,结果发现,低温处理后的拟南芥Caspase-3活性明显增强,而AtHsfA1a基因沉默型拟南芥Caspase-3活性比野生型拟南芥的高,说明低温胁迫下拟南芥AtHsfA1a能够抑制Caspase-3蛋白酶的活性。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在低温胁迫下拟南芥热激因子AtHsfA1a可以通过抑制Caspase-3蛋白酶的活性而对细胞程序性死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对于揭示植物耐逆境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拟南芥热激因子HSF1的表达与纯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M15(pQE32/His6-HSF1,pREP4)和大肠杆菌E.coli TG1(PQE30空载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拟南芥生长的最适宜pH值。[方法]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材料,用人工控制pH值的方法,研究了不同pH值对拟南芥种子萌发及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当pH值为6.5时,拟南芥种子萌发速度最快,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株高最高,分别为53.04spad和24.5 cm;当pH值为5.5时,拟南芥主根相对伸长量最大,为6.2 cm。[结论]拟南芥生长的最适宜pH值为6.5,pH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拟南芥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林坤  周生波  王超  侍福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629-7630,7734
[目的]探讨微管结合蛋白MAP18在ABA调控拟南芥花粉生长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植物的极性发育模式提供线索。[方法]以拟南芥野生型(生态型Columbia,Col-0)及相关突变体花粉为试验材料,进行遗传学和药理学分析,研究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调控因子。[结果]内源和外源ABA均显著抑制拟南芥花粉的萌发,但内源ABA对萌发的花粉管有促进伸长的作用。遗传学证据表明,微管结合蛋白MAP18过表达植株的花粉对ABA表现超敏感,而RNAi沉默株的花粉对ABA则表现出脱敏感现象,显示MAP18蛋白参与了ABA对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调控过程。[结论]该试验结果为研究花粉萌发与花粉管生长调控模式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茉莉酸诱导的钙动员通往IP3敏感的钙离子通透性通道的作用。[方法]以低温导入法将钙离子荧光探针Fluo-3/AM导入拟南芥叶片细胞中,利用LASAF(Leica Application Suite-Advanced Fluorescence)软件记录肝素对茉莉酸(JA)诱导的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的变化。[结果]经不同浓度的肝素预处理后,拟南芥叶细胞中胞内钙离子的荧光强度降低,再用100μmol/LJA处理时,其荧光强度升高,但仅与未经肝素处理的荧光强度相当。[结论]肝素预处理可抑制JA诱导的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  相似文献   

15.
一种适宜拟南芥PCR检测的DNA提取方法(摘要)(英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介绍一种适于拟南芥PCR检测的DNA快速提取方法。[方法]通过对常规DNA提取方法的改进(省去液氮研磨和苯酚提取的步骤),获得可以快速大批量地提取拟南芥DNA样品的方法。于1.5ml Eppendorf管内加入400μl DNA提取液[内含200 mmol/LTri(pH值7.5),25 mmol/LEDTA(pH值8.0),250 mmol/LNaCl,0.5% SDS(W/V)],剪取拟南芥叶片材料少许(1片以下)加入400μl DNA提取液,用微型研磨棒将叶片捣碎至溶液成绿色,放置3 ~5 min;加入400μl氯仿/异戊醇(体积比24:1),混合均匀,12 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至另一1.5 ml Eppendorf管内,加入300μl异丙醇,颠倒混合均匀,室温下放置5 min,12 000 r/min离心5 min;弃去上清液,以70%乙醇漂洗,放置晾干,加入100μl灭菌超纯水溶解,4℃放置备用。以随机抽取的拟南芥转基因株系和突变株系为样品进行验证。[结果]经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及紫外吸收检测,DNA样品完整且污染少,PCR扩增目的片段结果良好,适于作为PCR反应的模板。经过对随机抽取的拟南芥转基因株系和突变株系的PCR检测,阳性植株目的基因扩增条带清晰,无假阳性,试验结果理想。[结论]该方法适用于拟南芥DNA样品的快速提取、PCR检测及拟南芥突变体筛选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影响拟南芥早期胚胎发育分裂模式的基因。[方法]从拟南芥T-DNA插入的突变体库中分离到2个T-DNA插入突变体,通过表型观察胚胎发育情况。[结果]PCR-WALKING表明T-DNA插入位点分别位于基因At4g20360的5'非编码区和启动子区,基因编码的GTPase RABE1b蛋白为Rab蛋白家族的成员,将这2个突变体分别命名为Atrabe1 b-1和Atrabe1b-2。透明分析发现此突变体在胚胎发育早期球形胚时期分裂模式出现异常,RT-PCR分析发现此基因在拟南芥中以组成型表达。[结论]基因At4g20360影响拟南芥早期胚胎发育的分裂模式,推测其编码的蛋白GTPaseRABE1b可能对控制拟南芥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分裂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冀芦沙  贺立龙  王洪霞  郭尚敬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071-15073,15075
[目的]研究高等真核生物细胞核中的高迁移率族蛋白B(HMGB)在植物胁迫反应的转录调控中的作用方式。[方法]克隆了拟南芥中编码HMGB蛋白的基因At2G33450,将其转化拟南芥并筛选出超表达的转基因植株,检测干旱、高盐等非生物胁迫对转基因拟南芥的影响。[结果]在盐或干旱胁迫下,过度表达At2G33450的转基因拟南芥与野生型相比,出现萌发及生长迟缓现象。[结论]HMGB蛋白家族中的At2G33450蛋白对各种胁迫条件下拟南芥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夏绍嫘  杨红玉  吴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008-16008,16155
[目的]比较灰霉菌孢子悬浮液和灰霉菌分泌毒素对拟南芥的致病性差异。[方法]分别用灰霉菌孢子悬浮液和灰霉菌分泌毒素接种拟南芥叶片,然后观察二者对拟南芥叶片的发病情况。[结果]灰霉菌毒素对拟南芥有一定的致病力,且与孢子侵染有相似之处。灰霉菌在对拟南芥侵染的过程中分泌大量毒素,毒素能降解细胞壁,有利于菌丝的扩大生长。菌丝的扩大生长能分泌更多的毒素,因此两者相互配合杀死植物细胞。[结论]为灰霉菌毒素的分离、提纯、鉴定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UV-C辐射对拟南芥基因组完整性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UV-C辐射对基因组完整性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CTAB法提取拟南芥基因组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基因组DNA的完整性。用TCA/丙酮法提取叶片总蛋白,通过SDS-PAGE凝胶检测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拟南芥基因组DNA随UV-C辐射时间的延长断裂明显增强、并诱导产生1条分子量约为66 kDa的蛋白条带。[结论]UV-C辐射可以引起拟南芥基因组DNA的断裂,对蛋白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不同生态型拟南芥FLC基因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拟南芥春化作用相关基因FLC的序列分析。[方法]先期经过对拟南芥自然群体的春化反应的QTL分析,发现拟南芥5号染色体上有一个与开花有关的QTL,本实验就是运用序列分析确定它与FLC基因是否具有同源性。[结果]意大利拟南芥与瑞典拟南芥在第27位、第461位、第501位、第638位、第738位、第884位碱基上不同。虽然这些碱基有所不同,但是密码子编码出来的第9个氨基酸、第167个氨基酸、第246个氨基酸,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编码的蛋白质均相同。[结论]拟南芥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FLC基因序列长度高度保守、碱基变异位点丰富密码子的简并性它们均编码同一种氨基酸对拟南芥生长没有影响。这表明拟南芥的基因序列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