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维菌素与吡虫啉、三唑磷对泽蛙蝌蚪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半静态法测定了阿维菌素、吡虫啉、三唑磷及其混配组合对泽蛙(Rana limnocharis)蝌蚪的急性毒性,并用联合作用系数法评价阿维菌素与吡虫啉、三唑磷混配的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吡虫啉、三唑磷96 h对泽蛙蝌蚪的96 h致死中浓度分别为0.0275、88.6229、10.8760 mg/L,急性毒性大小为阿维菌素>三唑磷>吡虫啉。联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阿维菌素与吡虫啉按1∶17的体积比混配后48 h、72 h、96 h对泽蛙蝌蚪的毒性属增效作用;阿维菌素与三唑磷按1∶99的体积比混配后24 h、48 h对泽蛙蝌蚪的毒性属增效作用,72 h、96 h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重金属Cd2+、Hg2+和Pb2+对膨胀肾形虫(Colpoda inflata)的毒性效应。在3种重金属离子作用下,膨胀肾形虫的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对膨胀肾形虫的毒性从大到小依次为Hg2+、Pb2+、Cd2+。联合毒性实验结果表明,3种重金属离子的不同配比下,联合作用类型和强度有一定的差异。Cd2+-Pb2+在浓度比1∶1和毒性比1∶1时均为拮抗作用;Pb2+-Hg2+在浓度比1∶1时为协调作用,毒性比1∶1时先表现为拮抗作用后表现为协同作用;Hg2+-Cd2+在浓度比1∶1时为协同作用,毒性比1∶1时为拮抗作用;Cd2+-Pb2+-Hg2+在浓度比1∶1∶1时均为协同作用,毒性比1∶1∶1时由拮抗作用逐渐转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重金属Cd2+、Hg2+和Pb2+对膨胀肾形虫(Colpoda inflata)的毒性效应.在3种重金属离子作用下,膨胀肾形虫的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对膨胀肾形虫的毒性从大到小依次为Hg2+、Pb2+、Cd2+.联合毒性实验结果表明,3种重金属离子的不同配比下,联合作用类型和强度有一定的差异.Cd2+-Pb2+在浓度比1∶1和毒性比1∶1时均为拮抗作用;Pb2+-Hg2+在浓度比1∶1时为协调作用,毒性比1∶1时先表现为拮抗作用后表现为协同作用;Hg2+-Cd2+在浓度比1∶1时为协同作用,毒性比1∶1时为拮抗作用;Cd2+-Pb2+-Hg2+在浓度比1∶1∶1时均为协同作用,毒性比1∶1∶1时由拮抗作用逐渐转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两种除草剂复合污染对蚯蚓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赤子爱胜蚓为研究对象,采用滤纸急性毒性实验,研究了农药绿麦隆与阿特拉津对蚯蚓的单一和复合毒性效应,2种农药对蚯蚓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力的影响以及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病理染色切片观察了染毒蚯蚓的细胞形态。单一毒性实验表明,阿特拉津对蚯蚓的毒性大于绿麦隆,绿麦隆和阿特拉津48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89.64和43.33 mg.L-1。复合毒性实验表明,绿麦隆分别与30和40 mg.L-1阿特拉津复合,其48 h的半致死量分别为116.03和48.14 mg.L-1。绿麦隆和阿特拉津的复合污染对蚯蚓的毒性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而这种协同作用与污染物的浓度有关。通过观察单一和复合体系中毒蚯蚓SOD酶活力可以看出,无论是单一还是复合体系,随着2种农药浓度的增加,蚯蚓体内SOD酶活性增强。病理HE切片表明,随着绿麦隆浓度的增加,蚯蚓表皮和肠道受损越来越严重,而阿特拉津单体系和绿麦隆与阿特拉津复合体系中毒蚯蚓的消化道破损比较严重,说明绿麦隆和阿特拉津进入蚯蚓体内后作用的部位不同。  相似文献   

5.
三种兽药在不同暴露系统对蚯蚓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人工土壤法和滤纸法对不同浓度的阿维菌素、安普霉素、磺胺二甲基嘧啶3种常用兽药对蚯蚓的急性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土壤法和滤纸法测定的阿维菌素对蚯蚓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7.06mg·kg-1和4.63×10-3mg·cm-2,阿维菌素对蚯蚓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其皮肤接触毒性比土壤食入毒性更大。用滤纸法测定的安普霉素、磺胺二甲基嘧啶对蚯蚓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大于10mg·cm-2和15mg·cm-2;用土壤法测定安普霉素、磺胺二甲基嘧啶对蚯蚓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均大于5000mg·kg-1,表明安普霉素、磺胺二甲基嘧啶对蚯蚓的毒性较低。  相似文献   

6.
邹丽敏  王超  林志评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4736-4737
研究了对硫磷和敌百虫对发光菌的单一毒性及以毒性单位1∶1、1∶44、∶1配比的二元混合物的联合毒性,并且对联合毒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采用毒性单位法(TU)、相加指数法(AI)、相似性参数(λ)得出二元混合物的联合作用均为拮抗作用,混合毒性指数法(MTI)与前3种方法的评价结果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7.
以土壤纤毛虫中的膨胀肾形虫作为实验材料,研究了Ni 2+、Cu2+和Zn2+三种金属离子对土壤纤毛虫的毒性效应。单一离子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的重金属作用下,膨胀肾形虫的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三种重金属离子对膨胀肾形虫的毒性大小顺序为Ni 2+﹥Cu2+﹥Zn2+,且三种重金属的LC50值大致是随着时间延长而变小的。联合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配比下,联合作用类型和强度有一定的差异;同一配比下,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联合作用结果也存在差异。总体来说,Ni 2+-Cu2+在浓度1∶1时,为拮抗作用,毒性1∶1时,先协同后拮抗;Cu2+-Zn2+在浓度1∶1时,为拮抗作用,毒性1∶1时,先协同再拮抗;Ni 2+-Zn2+在浓度1∶1时,均为拮抗作用,毒性1∶1时,先协同后拮抗;Zn2+-Ni 2+-Cu2+在浓度1∶1和毒性1∶1时,均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8.
克百威、镉和铜对费氏弧菌的联合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通过费氏弧菌急性毒性实验,研究克百威、镉(Cd)和铜(Cu)三种受试样本及其混合样本(克百威-Cd和克百威-Cu的等毒性单位比为1∶1、1∶2、2∶1,克百威-Cd-Cu的等毒性单位比为1∶1∶1、1∶1∶2、1∶2∶1、2∶1∶1)对费氏弧菌15 min和30 min的急性毒性效应,计算克百威、Cd和Cu的单一和混合样本的半数效应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50)。克百威、Cd和Cu暴露15 min的EC50值分别为101.29、13.11、47.06 mg·L~(-1),暴露30 min的EC50值分别为107.88、11.17、39.73 mg·L~(-1)。利用毒性单位(Toxicity unit,TU)法、相加指数(Additive index,AI)法和混合毒性指数(Mixtures toxicity index,MTI)法对混合样本进行了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克百威与Cu和Cd两种重金属二元和三元复合作用后主要表现为部分相加和协同作用,说明二元和三元复合毒性较单一毒性增强,且不同混合比例下,联合毒性效应具有差异。TU法与MTI法的评价结果一致,而AI法的结果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Cu Cr(Ⅵ)复合污染对蚯蚓急性毒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为研究对象,采用滤纸急性毒性试验法研究了重金属Cr(Ⅵ)、Cu对蚯蚓单一与复合污染的毒性效应。单一毒性试验结果表明,Cr(Ⅵ)、Cu对蚯蚓都具毒性,Cr(Ⅵ)的毒性大于Cu的毒性;Cr(Ⅵ)、Cu48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94.04mg.kg^-1、176.12mg.kg^-1。复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的Cu与Cr(Ⅵ)复合,Cu对Cr(Ⅵ)毒性没有产生明显影响,Cr(Ⅵ)对蚯蚓48h的半致死浓度为94.605mg.kg^-1;中浓度的Cu与Cr(Ⅵ)复合,Cu的存在增强了Cr(Ⅵ)的毒性,且随Cr(Ⅵ)浓度的升高而增强,Cr(Ⅵ)对蚯蚓48h的半致死浓度为76.608mg.kg^-1;高浓度的Cc与Cr(Ⅵ)复合,Cr(Ⅵ)对蚯蚓的毒性也明显增强,但随Cr(Ⅵ)浓度的升高而趋平缓。可见,重金属Cr(Ⅵ)、Cu的复合污染对蚯蚓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而这种协同作用与各污染物的不同浓度组合有关。  相似文献   

10.
杀螟丹、螺虫乙酯和铜镉二元复合污染的联合毒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农业活动中广泛使用的杀螟丹、螺虫乙酯和常见重金属污染物铜、镉,以费氏弧菌为受试生物研究污染物并存状态下的联合毒性。通过研究在不同暴露时间下二元复合污染对费氏弧菌的急性毒性效应,计算半数效应浓度EC_(50),并采用混合毒性指数法评价联合毒性。研究表明,铜、镉、杀螟丹、螺虫乙酯单一暴露于费氏弧菌15 min的EC_(50)分别为0.53、0.74、79.06 mg·L~(-1)和116.67 mg·L~(-1)。杀螟丹和重金属的混合体系对费氏弧菌的联合毒性主要表现为相加作用,当螺虫乙酯在混合体系中占比较低时,也表现为部分相加作用。杀螟丹和螺虫乙酯能够减缓金属离子进入细胞的速率,因此费氏弧菌急性毒性实验研究联合毒性时,暴露时间应延长至45 min以上。  相似文献   

11.
二元农药混合物对发光细菌的联合毒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二次二因子回归通用旋转组合实验设计,以明亮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T,3变种作为毒性测试物种,研究了多菌灵 氟硅唑、甲氨基阿维菌素 阿维菌素和二氯喹啉酸 莎稗磷等二元农药混合物的联合毒性和主因子作用,建立了3个相应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多菌灵、氟硅唑、甲氨基阿维菌素、阿维菌素、二氯喹啉酸和莎稗磷等农药对明亮发光杆菌的毒性有显著的正效应.3个二元农药混合物的联合毒性作用不同,总体上,多菌灵与氟硅唑以拮抗作用为主,而甲氨基阿维菌素与阿维菌素以相加作用为主,二氯喹啉酸与莎稗磷以协同作用为主.从单因子作用效应的角度看,对相对发光强度的影响:多菌灵大于氟硅唑、阿维菌素大于甲氨基阿维菌素,莎稗磷大于二氯喹啉酸.发光细菌法作为一种快速、操作方便、成本低廉的生物监测方法,将在农产品污染物毒性评价和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铜、镉单一及复合污染对蚯蚓的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为对象,采用滤纸急性毒性试验法研究了铜、镉单一及复合污染对蚯蚓的急性毒性效应。单一试验结果表明,铜和镉对蚯蚓作用24 h的LC50分别为147.3,244.3 mg.L-1,作用48h的LC50分别为72.1,192.1 mg.L-1。复合试验结果表明,铜、镉复合污染24 h对蚯蚓的急性毒性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复合污染48 h时,低浓度的Cu与Cd具有协同作用,高浓度的Cu与Cd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杀螟丹和Cr6+复合污染对赤子爱胜蚓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考察土壤中重金属与农药复合体系下的联合毒性效应,以赤子爱胜蚓为受试生物,采用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Cr6+和杀螟丹的单一及复合污染对蚯蚓的影响。结果表明,杀螟丹对赤子爱胜蚓单一毒性大于Cr6+,杀螟丹和Cr6+联合毒性效应作用类型以拮抗作用为主。在不同污染物暴露下,蚯蚓的生理生化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杀螟丹单一作用时,赤子爱胜蚓体内蛋白含量随染毒时间和浓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短时间内,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存在诱导作用;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含量在染毒初期被促进,随时间延长两者含量大幅度降低。Cr6+单一作用时,赤子爱胜蚓体内蛋白含量、CAT活力随Cr6+浓度升高先升高后降低; SOD活力在后期受到抑制,MDA含量持续升高。杀螟丹和Cr6+联合作用初期对赤子爱胜蚓体内蛋白含量有增加作用; SOD活力前期、中期促进,后期抑制;随染毒时间的延长,CAT活力升高,MDA含量则降低。研究表明,SOD活力、MDA含量均可作为蚯蚓在应对氧化胁迫时,机体受氧化损伤程度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铜与乙草胺对浮萍的联合毒性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以体数、鲜重和叶绿素为测试指标的浮萍生长抑制试验(ISO20079),评价了Cu和乙草胺单一和复合污染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Cu和乙草胺单一污染对浮萍上述指标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Cu的毒性大于乙草胺.Cu和乙草胺对浮萍的联合毒性作用与浓度组合及暴露时间密切相关:当采用浓度1:1进行试验时,暴露时间为24 h的相加指数(AI)为0.057,联合毒性为相加作用;暴露时间为48、96、168 h的AI分别为0.193、0.509、0.783,为协同作用.而当采用毒性1:1进行试验时,暴露时间为24 h的AI为-0.163,为拮抗作用;48 h的AI为0.029,为相加作用;96、168 h的AI分别为0.471、0.585,为协同作用.总的来说,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联合毒性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江苏省常熟农业生态试验站土壤,均匀混入农药后,调节适当的土壤水分,在人工气候箱内保持温度为20℃、湿度为80%的条件下,分别在第2、4、7、10、15d观察蚯蚓(赤子爱胜蚓Eiseniafoetida)的急性中毒状态及死亡情况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蚯蚓在含有单一杀虫双和呋喃丹的土壤中,分别表现出不同的中毒状态和毒性效应,呋喃丹大于杀虫双对蚯蚓的毒性。在10d时杀虫双及呋喃丹的LC50分别为227.57mg·kg-1和28.28mg·kg-1。当土壤中杀虫双和呋喃丹2种农药复合存在时,蚯蚓主要表现为呋喃丹的中毒状态,2种农药复合后对蚯蚓的致死毒性有显著的影响。本文还研究了p'p-DDT作为背景时,2种农药分别对蚯蚓的复合毒性。结果发现,当土壤中p'p-DDT的含量为10mg·kg-1时,无论是单一还是复合对蚯蚓的毒性基本上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铜和镉对金鱼藻的毒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志慧  赵世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688-3689,3693
[目的]研究铜和镉及其复合污染对金鱼藻的毒性影响。[方法]选择生长良好的金鱼藻为试材,以1/4Hoagland溶液为培养液,在预试验确定铜和镉试验浓度的基础上展开为期7 d的正式试验,研究不同浓度铜和镉以及二者共同胁迫对金鱼藻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在铜和镉单独胁迫下,低浓度(〈0.2 mg/L)铜和镉对金鱼藻POD活性和叶绿素含量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0.2 mg/L)铜和镉对金鱼藻POD活性和叶绿素含量均产生抑制作用。铜对金鱼藻POD和叶绿素的毒性小于镉。铜和镉对金鱼藻叶绿素含量的IC50分别是1.54和1.43 mg/L,铜与镉联合作用时对金鱼藻有拮抗作用。[结论]该研究为重金属复合污染对水生植物毒害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氧化锌纳米颗粒(ZnO NPs)和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O_2 NPs)为研究对象,考察了ZnO NPs和TiO_2 NPs对两种淡水绿藻(斜生栅藻和蛋白核小球藻)的单一及联合毒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暴露时间下,ZnO NPs对淡水绿藻的生长抑制毒性均明显高于TiO_2 NPs,且溶解释放的Zn~(2+)在ZnO NPs对斜生栅藻毒性效应中的贡献高于其在ZnO NPs对蛋白核小球藻毒性效应中的贡献。ZnO NPs和TiO_2 NPs对斜生栅藻的联合毒性大于其对蛋白核小球藻的联合毒性,且ZnO NPs的毒性在二元混合物毒性中占主要贡献。ZnO NPs与TiO_2 NPs对斜生栅藻的联合毒性作用方式在混合暴露浓度小于1 mg·L~(-1)时表现为加和,而在混合暴露浓度大于1mg·L~(-1)时表现为拮抗;二元混合物对蛋白核小球藻在24 h的联合毒性作用方式表现为协同,而在48 h和72 h的联合毒性作用方式表现为拮抗。不同的暴露时间下独立作用模型对二元混合物毒性的预测能力均强于浓度加和模型,另外ZnO NPs和TiO_2 NPs对淡水绿藻的联合毒性机制与纳米颗粒诱导活性氧物种生成,引起藻细胞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8.
重金属是一种重要的土壤环境污染物,严重危害着土壤动物的生存。蚯蚓是最重要的土壤动物之一,被称为土壤生态工程师,对土壤污染物非常敏感。当前,关于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动物蚯蚓急性毒性效应的研究已经很多,但关于重金属对蚯蚓行为变化方面的研究还非常缺乏。本研究以赤子爱胜蚓为实验对象,采用滤纸急性毒性试验法研究铅单一及铅镉复合污染对蚯蚓的急性毒性效应,并采用2D装置评价蚯蚓的掘穴行为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滤纸接触法,铅单一污染下赤子爱胜蚓的半致死浓度48 h(LC50)为439.33 mg/L;铅镉复合污染时赤子爱胜蚓的48 h LC50为Cd2+ 84.20 mg/L和 Pb2+ 239.55 mg/L,且两者联合毒性效应为拮抗作用。2)随着铅单一、铅镉复合处理浓度的增加,蚯蚓洞穴总长度和每日最大深度与对照相比显著下降,处理第7 d,150 mg/kg Pb胁迫下蚯蚓洞穴总长度和每日最大深度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85.63%与59.65%,144 mg/kg Pb+35 mg/kg Cd复合胁迫下蚯蚓洞穴总长度和每日最大深度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95.28%与61.63%;相关分析表明,洞穴长度与暴露时间、铅处理浓度、暴露时间×铅处理浓度、铅镉处理浓度、铅镉处理浓度×时间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洞穴每日最大深度与暴露时间、铅处理浓度、铅镉处理浓度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本研究建立剂量-效应关系研究重金属对蚯蚓的直接毒性与潜在风险评估,为蚯蚓掘穴行为的洞穴长度与深度作为潜在且有前途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了理论支持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重金属是一种重要的土壤环境污染物,严重危害着土壤动物的生存。蚯蚓是最重要的土壤动物之一,被称为"土壤生态工程师",对土壤污染物非常敏感。当前,关于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动物蚯蚓急性毒性效应的研究已经很多,但关于重金属对蚯蚓行为变化方面的研究还非常缺乏。本研究以赤子爱胜蚓为实验对象,采用滤纸急性毒性试验法研究铅单一及铅镉复合污染对蚯蚓的急性毒性效应,并采用2D装置评价蚯蚓的掘穴行为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滤纸接触法,铅单一污染下赤子爱胜蚓的半致死浓度48 h(LC_(50))为439.33 mg/L;铅镉复合污染时赤子爱胜蚓的48 h LC_(50)为Cd~(2+) 84.20 mg/L和 Pb~(2+) 239.55 mg/L,且两者联合毒性效应为拮抗作用。2)随着铅单一、铅镉复合处理浓度的增加,蚯蚓洞穴总长度和每日最大深度与对照相比显著下降,处理第7 d,150 mg/kg Pb胁迫下蚯蚓洞穴总长度和每日最大深度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85.63%与59.65%,144 mg/kg Pb+35 mg/kg Cd复合胁迫下蚯蚓洞穴总长度和每日最大深度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95.28%与61.63%;相关分析表明,洞穴长度与暴露时间、铅处理浓度、暴露时间×铅处理浓度、铅镉处理浓度、铅镉处理浓度×时间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洞穴每日最大深度与暴露时间、铅处理浓度、铅镉处理浓度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本研究建立剂量-效应关系研究重金属对蚯蚓的直接毒性与潜在风险评估,为蚯蚓掘穴行为的洞穴长度与深度作为潜在且有前途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了理论支持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蚯蚓粪复合基质对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穴盘育苗.9个处理的园土∶草炭∶蚯蚓粪比例分别为1∶1∶1、1∶1∶2、1∶1∶3、1∶2∶1、1∶2∶2、1∶2∶3、1∶3∶1、1∶3∶2、1∶3∶3,CK为园土.[结果]复合基质对一串红出苗率及其幼苗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其中园土、草炭、蚓粪以体积比1∶3∶2配制为一串红育苗最佳基质,该基质可有效提高一串红幼苗出芽率,促进壮苗形成.[结论]适当比例的蚯蚓粪对一串红的出苗及幼苗生长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