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由于小麦播种基础、冬前管理水平的不同,形成了不同长势的麦田。按小麦苗情可分为壮苗、中等苗、弱苗、旺苗和黄苗五类。针对不同长势的麦田,要因地制宜,分类管理。1壮苗1.1苗情特点。麦苗生长正常,葱绿茁壮,播量  相似文献   

2.
为及时掌握和了解本年度小麦苗情,有针对性的提出冬前及越冬期管理技术意见,确保小麦安全越冬,11月18~20日县农业局组织技术人员对阜平县平阳、大台、王林口等地的小麦苗情进行了田间调查。现针对今年小麦苗情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冬前、越冬期管理技术意见。  相似文献   

3.
杜建伟 《现代农业科技》2010,(17):99-99,102
加强小麦冬前管理,注重培育越冬壮苗,是小麦奠定丰产的基础。阐述了小麦冬前壮苗标准及冬前苗情诊断方法,总结了小麦冬前看苗管理要点及培育壮苗关键措施,以期为小麦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及时掌握小麦冬前苗情生长发育状况,科学指导冬春田间管理,给冬小麦生长监测提供科学依据,2010年12月8日~10日,笔者带领技术人员对红古区冬小麦苗情进行了实地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豫西南地区小麦在天气较为有利的条件下,于10月下旬大面积播种结束,属于适时偏早播种。小麦即将进入越冬期,为切实做好冬前麦田管理工作,确保小麦实现大面积壮苗安全越冬,为争取明年夏粮丰收奠定良好基础,特提出以下管理技术意见。1麦田苗情1.1今年小麦在适期偏早播种,墒情充足条件下,加之入冬以来天气较暖,麦田苗情总体生长偏旺。按经验分析,冻前麦田苗情会出现以下情况:一是明显偏  相似文献   

6.
综合分析了2014年固安县冬小麦播种后的气候条件、秋种麦的管理措施,以及冬前、早春苗情状况,制定了2015年麦田春季管理技术意见及病虫害防治对策,为小麦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小麦播种后苗期可能出现的苗情长势查找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和补救措施,结合兰陵县实际给出了针对本县小麦冬前苗情管理的技术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2011年小麦播种情况及气候特点,通过田间调查,科学分析了小麦种植特点、苗情长势、土壤墒情,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小麦冬前田间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9.
做好小麦冬前管理和培育壮苗对促进小麦生长和提高产量十分重要。经过多年小麦种植实践证明,只有培育壮苗越冬才能确保在各种气候条件下小麦高产稳产。从冬前苗情诊断方法、冬前壮苗判断标准以及冬前壮苗培育技术3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提高冬季小麦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邳州市常年小麦种植面积在90万亩以上。每年9月底、10月初播种,翌年6月上旬收获。其生育期长达8个多月.其间易遭受暖冬、春寒等多种不良气候因素影响。造成冬前旺长、早春冻害、冬后倒伏等诸多问题,导致严重减产,特别是近几年,暖冬气候造成小麦冬前徒长的麦田面积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宁晋县耕地面积6.6万hm^2,小麦播种面积5.22万hm^2,冬前调查情况:个体发育良好,群体偏大,整体苗情较好,全县98%以上麦田趁墒播种,播后镇压面积3.67万hm^2,小麦越冬期无有效降水;春节过后的2月4~5日对全县麦田进行了土壤墒情、旱情、苗情的全面调查,针对调查结果,提出小麦早春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 小麦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提高小麦产量对夺取全年农业丰收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小麦冬前管理,培育冬前壮苗,使麦苗稳健越冬,又是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环节。现针对我省情况,提出些具体管理意见。一、针对苗情巧管理由于各地土、肥、水、气等自然条件及种植基础的不同,小麦的苗情也是很不一致的。因此,对小麦的冬前管理也不能千篇一律,要因地、因苗制宜、分类巧管。 1,冬发壮苗。适播小麦,出苗后15天左右,三叶一心时长蘖出根,苗相为四叶一蘖两条根,而后五叶两蘖四条根,根色白,带土粒,形似“蜜蜂脚”,主茎叶耳间距1—1.5厘米,麦苗墩实老健。这类苗主要管理措施是多锄细锄麦地,保墒通气增温,促根蹲苗,把冬前亩蘖数控制在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全面了解滨州市小麦的生长情况,从基本苗情、影响因素、管理措施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滨州市小麦的冬前苗情,并且提出了下一步的管理意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麦田中的杂草与小麦争夺空间、养分、水分,对小麦的生长发育不利,因而要重视其防除工作。本文分析了冬前麦田杂草防除的优势,并从药剂选择、施药时间及施药方法的把握等方面总结了冬前麦田杂草的化学防除措施,以期更好地防除麦田杂草,实现小麦丰产、稳产。  相似文献   

15.
冬前防治麦田杂草的优势及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麦田冬前除草优势多,冬前麦田杂草已基本出土,抗药性弱,药剂能充分发挥药效,冬前用药安全间隔期长,对下茬作物安全,用药量少,成本低。科学选用除草剂,掌握用药方法,保证除草效果,是小麦冬前管理的重要技术环节,可为提高小麦产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济宁地区小麦冬前苗情评估体系及其适宜指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科学快速评估小麦冬前苗情及准确制定冬春管理技术对策,通过查阅历年技术档案、播期播量试验、地块跟踪调查和高产攻关田等方法,对济宁地区小麦冬前苗情评估体系及其适宜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冬前公顷总苗量、三叶以上大蘖、主茎叶龄、最长叶片长度、最长叶鞘长度、单蘖次生根、主茎幼穗分化期是冬前苗情快速评估的7个理想可靠指标,构成了冬前苗情评估的指标体系。适宜冬前公顷总苗量是750~1 050万,三叶以上大蘖是525~600万,主茎叶龄是5叶1心~6叶1心,最长叶片长度是15~20 cm,最长叶鞘长度5~6 cm,单蘖次生根是1.0~1.5条,主茎幼穗分化期是单棱期~二棱初期。  相似文献   

17.
<正>为做好小麦冬春季田间管理,省小麦专家顾问组和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小麦产业创新团队专家,在前期分区域考察的基础上,于11月28日至30日对保定市定兴县和徐水区、沧州市献县和肃宁县、衡水市景县、邢台市南和县、邯郸市临漳县和成安县、石家庄市藁城区的小麦苗情进行了考察。在认真分析小麦苗情基础上,提出了冬春麦田管理技术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2月,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发布《西南地区小麦冬春管理技术意见》指出:当前,西南地区冬小麦进入拔节期,正是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总的看,土壤墒情适宜,病虫草害发生较轻,一、二类苗比例85%以上,苗情长势好于2016年。但受播种以来气温偏高、日照偏少、降雨分布不均等影响,苗情长势不平衡,旺长麦田与偏弱麦田并存,渍害麦田与受旱麦田并存,增加了田间管理难度。为促进小麦苗情转  相似文献   

19.
为确保南阳市小麦安全越冬,针对2019年麦播特点和苗情,从查苗补种,确保苗全;中耕镇压,提温保墒;因苗制宜,分类管理;注意监测,科学防治病虫草害;适时冬灌,保苗安全越冬;做好预案,预防低温冻害等方面介绍了南阳市小麦冬前管理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0.
小麦要高产,播种和冬前管理是基础,春季管理是关键。原则是依据冬前状况,因苗分类管理。 1冬前基础 2008年秋季,河北省大部分地区降雨充沛,墒情充足,小麦播种集中。冬前个体发育良好,但群体偏大,总体苗情长势均衡。气侯条件是,小麦播种后光照充足,气温较高,入冬后平均气温与常年持平,麦田无明显冻害,降水稀少,旱情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