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农村》2012,(7):48
永兴坞村位于浙江省江山市贺村镇西南部,全村221户,人口927人,土地面积2654亩。2011年村人均收入10795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5万元。近年来,永兴坞村紧紧围绕"党建领村、文化兴村、生态美村、产业强村"的特色建村理念,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先后获得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特色文化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庄绿化示范村、文明村、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好"村党支部、远程教育学用示范点,衢州市十大魅力乡村、生态示范村,江山市"中国幸福乡村"精品村等60多项荣誉称号。党建领村近年来,村党支部坚持以"争先创优"为引领,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党风促民风、党建领村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对陕西“一村一品”发展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陕西"一村一品"发展现状的分析,明确了陕西在推进"一村一品"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和存在的新问题。提出要进一步树立"一村一品"发展的大思路和大目标、进一步总结和把握"一村一品"发展基本规律、进一步认识"一村一品"的重要发展地位、进一步发挥"一村一品"对拓展农业多功能的重要作用。同时,还要在"一村一品"实施中培养新主体、树立新理念、寻找新突破、创造新环境、创立新机制、搭建新平台、破解新难题。  相似文献   

3.
曾月娇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4):12-13,122
通过"一村一品发展的调查发现,赣州市在发展"一村一品"中存在工作机制不顺,投入不足、加工服务薄弱、品牌建设滞后、农户素质不高,宣传运作不够等问题。提出发展"一村一品"工作中应加强人员技能培训及通过媒介宣传发展"一村一品"的先进人物、典型事例和好的经验,通过招商引资开发"一村一品"发展项目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村一品"须具备四个要素:特色优势、高市场占有率、好的经济效益、质量品牌效应。发展"一村一品"是榆次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性工程,依托榆太同城化、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诸多机遇,按照"粮食集约化、蔬菜设施化、养殖园区化、加工龙头化"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一村一品"。实施进程中,要科学谋划,高标准绘制"一村一品"发展蓝图,整合要素,多方位探索"一村一品"发展路径,多措并举,全力务求"一村一品"发展实效。  相似文献   

5.
自2006年以来,江西省金溪县秀谷镇徐坊村多次被评为省、市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荣膺省、市"文明村"、"生态村"等称号。在"江西省百佳优美村庄"评选活动中,徐坊村更是位居榜首。然而,6年前这里却是全镇乃至全县有名的穷乱村、落后村。  相似文献   

6.
"空巢村"现象的产生是我国市场化、城镇化、工业化的一个"副产品",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其客观必然性。2020年我国全面脱贫目标的实现,"空巢村"的治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但是每个地方的"空巢村"形成的原因及现状都有所不同,既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采用同样的政策。从多角度分析"空巢村"治理的政策走向,并提出治理"空巢村"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发展"一村一品",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近几年,湖北省"一村一品"发展较快,极大的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文章分析了湖北省"一村一品"的基本情况,认为发展"一村一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指出,要抓规范管理,进一步更新观念,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加快湖北省"一村一品"的发展。文章提出了推进湖北省"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为稳步推进农牧村"三变"改革,积极探索农牧村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稳定增加农牧民财产性收入,肃南县在条件成熟的村农牧村"三变"改革,使农牧村闲置资源活起来、分散资金聚起来、增收产业强起来、群众日子好起来。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肃南县立足农牧村实际,以清产核资为切入点,以制度建设为着力点,以规范"委托代理"服务为落脚点,全面构建农牧村集体"三资"管理新格局,促进了农牧村经济社会和谐稳定与健康发展。1农牧村集体"三资"管理情况2003年,全县7个乡镇101个村委会实行了村级集体财务"委托代理、四权不变、规范核算、强化民主监督"的规范化管理体制。2012年,通过农牧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工作,建立了农牧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对农牧村集体  相似文献   

10.
"一村一品"是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传统文化、生态、区位优势,积极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通过现状调查,对西平县"一村一品"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进而,对当地"一村一品"的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并研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一村一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一村一品"是伴随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起来的.它是以村为基本单元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专业化、规模化、基地化发展模式的一种表述."一村一品"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为总结"一村一品"典型经验,推进"一村一品"发展,我们赴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围绕"一村一品"经济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农村"三资")是农村集体经济的基础。创新农村"三资"管理机制,建立乡镇"村集体会计委托代理中心"、"招投标委托中心"、"村集体资产资源监管中心"(简称"三个中心"),推行村集体会计委托代理制度、招投标委托制度、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制度(简称"三项制度")。从实践情况看,农民比较满意,成效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一乡一业"和"一村一品"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为充分发挥高山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快"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步伐,做大做强做响屏山乡主导产业-茶产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通过对大田县屏山乡发展"一乡一业"和"一村一品"的资源优势、市场前景、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进行深入调查分析,为今后如何规范发展"一乡一业"和"一村一品",如何坚持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生态建村和人才强村,如何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示范带动,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3):239-241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各地不断上演着"撤村建居"工程。"撤村建居"后的效果如何,居民的生活变化是最直接的体现。通过对撤村建居后居民生活变化的研究,以"撤村建居"后居民就业、消费、交往等方面为切入点,深入探究村民转为居民过程中生活变化,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推动从村民到居民身份的顺利转变,推动"撤村建居"工程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系统分析"一村一品"发展的制约因素,研究建立"一村一品"供应链可持续发展体系;探索我国"一村一品"发展的各种途径及发展模式;提出促进"一村一品"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建立健全"一村一品"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震泽,这个美丽的江南古镇,素有"中国蚕丝被之乡"的美称。在它的西北郊,有一个被誉为"让村民生活在花园中"的村庄。它先后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苏省卫生村等一系列荣誉称号。让我们走近它,探究它背后的奇迹。龙降桥村是由原来的龙降桥村、勤联村、南港村  相似文献   

17.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问题,始终是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强化"三资"监管,从源头预防腐败,遏制集体"三资"变相流失现象,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就当前龙岩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初浅分析探讨。一、现状与成效1.创新了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体系。全市各乡镇均已成立了乡镇村集体"三资"监管办公室,并设立村集体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村集体资产监管中心、村级集体资产招投标委托代理中心"三个中心"。全市1829个村与乡镇"三资"监管办签订"三资"委托代理协议,将村集体"三资"委托监管办代管;乡镇"三资"监管办以村  相似文献   

18.
国家级贫困村贵州省桐梓县杉坪村,2013年实施"整村推进整体脱贫同步小康创建"工程,把脱贫致富、小康创建与乡村旅游统一起来。一年时间衫坪村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村集体经济迅速壮大,农民生产生活发生重大改变,致富产业得到培植壮大,村民收入翻番。衫坪村从贫困村一跃嬗变成小康村和"黔北第一村",创造了贵州农村脱贫致富和新农村建设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9):132-135
发展"一村一品"现代农业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是推进强村富民的重大举措。通过SWOT分析法对高安市"一村一品"发展现状、优势劣势、机遇威胁进行系统分析,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提出高安市"一村一品"发展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正>8月29日,全国"一村一品"产业扶贫经验交流暨村企对接活动在以软儿梨著称的皋兰县长坡村举行,该县40个"一村一品"主导产业村与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建立有效对接,年发展订单农业13万亩以上,全县农产品外销量达到40万吨以上,占全县农产品的83%。近年来,甘肃省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以产业发展推动精准扶贫,取得了良好成效。今年7月,农业部公布了第七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甘肃省有9个村(乡、镇)入选示范村镇,其中皋兰软儿梨、敦煌李广杏、天水花牛苹果、陇西黄芪、瓜州蜜瓜、永昌胡萝卜等均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