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文记述云南特产的大头金线鲃的营养成份,共测出氨基酸17种,组成全面且含量高,特别是人体必须氨基酸测出7种,微量元素测出9种,除Ca、P、Fe含量丰富外,Mg、Zn、Se也有一定含量,与牛蛙等比较,结果证明两种金线为营养价值很高的优质特产鱼类。  相似文献   

2.
中国金钱Ba资源调查及保护利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系作对中国特产名贵鱼类金线Ba的研究总结。本从中国金线B a的研究历史;中国金线Ba的属种检索;中国金线Ba的地理分布;中国金线Ba起源与分化;金线Ba对环境的适应;金线Ba的小生态系统;金线Ba的营养成分;金线Ba的食性;金线Ba的繁殖与生长和中国金线Ba资源 的保护与利用问题等十个方面作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3.
中国金线Ba鱼类的体鳞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对分布于滇桂黔三省区的18种金线Ba的体鳞覆盖程度、侧线鳞(孔)数、体鳞大小、侧线鳞与体鳞比较、体鳞辐射沟数和辐射沟的分布等七个性状作了比较研究,证明体鳞特征可作为金线肥鱼类属种间分类的重要依据,中对金线Ba鱼类体鳞进化趋势作了初步探讨,证明作将侧线鳞与体鳞一致的金线Ba并入近金线Ba属是合理的。此外,由鳞片结构证明无眼金线Ba鱼与麦田河金线Ba亲缘上较相近,可能由共同祖先分化而成。  相似文献   

4.
中国金线鲃资源调查及保护利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作者对中国特产名贵鱼类金线鲃的研究总结。本文从中国金线鲃的研究历史;中国金线鲃的属种检索;中国金线鲃的地理分布;中国金线鲃起源与分化;金线鲃对环境的适应;金线鲃的小生态系统;全线鲃的营养成分;金线鲃的食性;金线鲃的繁殖与生长和中国金线鲃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问题等十个方面作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5.
云南金线鲃属SINOCYCLOCHEILUS鱼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作者在历年工作基础上又经过三年多的专题研究总结,查明云南现有金线17种(其中金线属16种、近金线属1种),分布于东径102°10'-104°30'。北纬23°15'-26°30'间的7地州20余市县,包括金沙江、南盘江、红河三条水系,以南盘江水系最多共16种(金线 属15种,近金线 属1种),文中对云南金线 的伴生鱼类,地理分布,物种分化和起源以及金线 对环境的适应等作了初步探讨。本项目研究中发现金线 新种5个,已先期发表3个,审定待刊1个。发现伴生鱼类云南鳅新种3个,分写成两篇论文已审定待刊。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分布于滇桂黔三省区的18种金线的体鳞覆盖程度、侧线鳞(孔)数、体鳞大小、侧线鳞与体鳞比较、体鳞辐射沟数和辐射沟的分布等七个性状作了比较研究,证明体鳞特征可作为金线肥鱼类属种间分类的重要依据,文中对金线鱼类体鳞进化趋势作了补步探讨,证明作者将侧线鳞与体鳞一致的金线并入近金线属是合理的。此外,由鳞片结构证明无眼金线鱼与麦田河金线亲缘上较相近,可能由共同祖先分化而成。  相似文献   

7.
白鱼属鱼类一新种及其营养成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路南金线白鱼新种作了详细描记,新种体背体侧上方有3条金色带可与该属所有种相区别。文中对其营养成分作了分析,结果表明路南金线白鱼是营养价值很高的优质鱼种,现该物种已处于濒临灭绝状态,应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8.
南四湖宽体金线蛭生物学观察及人工繁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成胜 《齐鲁渔业》2007,24(7):53-54
初步观察和了解了宽体金线蛭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繁殖特性,并进行了人工繁殖试验。在10m^2的面积内,放养种蛭100条,产卵茧200余枚,繁殖幼蛭5000余条。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了解宽体金线蛭的食性偏好,在室内养殖条件下,分别用螺(环棱螺)、鸭血、菲牛蛭配合饲料等3种饲料投喂宽体金线蛭,并对其生长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室内养殖的水温、pH、溶解氧近似的条件下,经过129 d养殖,投喂螺组宽体金线蛭的体质量呈上升趋势,平均体质量增长率为247.12%,平均日增长0.04 g/d;投喂鸭血组和配合饲料组宽体金线蛭的体质量均呈下降趋势,平均体质量增长率分别为-50.71%和-41.71%。试验表明,3种饲料中,螺较适合作为宽体金线蛭的饲料,鸭血和菲牛蛭配合饲料则不适合作为其饲料。  相似文献   

10.
廖燕平 《内陆水产》2002,27(1):26-27
水蛭又名蚂蟥,种类很多。但目前人工养殖的多为宽体金线蛭。水蛭是传统的中药材,在医学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已成为特种水产养殖中的一个新的热点。1宽体金线蛭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宽体金线蛭体长而扁平,呈纺锤形。体重一般15克左右,最大体重可达50克。背面大多为暗绿色,纵向有5条由黄黑斑点组成的“金线”,背中一条最为明显。腹部为淡黄色,杂有许多不规则的茶绿色斑点。宽体金线蛭性情温顺,不吸食人畜血液,以活体螺蚌的软体部分为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于11月份进入冬眠期,次年的3月下旬结束冬眠。出土后大多…  相似文献   

11.
金线鲃为中国特产的鲤科鱼类,过去记载仅分布于云南,以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著称,被誉为云南四大名鱼之首。现知该属鱼分布区已扩大到滇、桂、黔3省区,种类已增至几十种,但仍以云南种类最多,分布最广。金线喜巴中有许多种独具特色,形态特别,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可作为珍稀淡水观赏土著鱼资源开发利用。本文简要介绍5种云南珍稀观赏金线鲃。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人工养殖医用水蛭主要品种是宽体金线水蛭。本文浅述宽体金线蛭鉴别、人工养殖技术及捕捞与加工。  相似文献   

13.
池养鳗鲡血液生化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池养条件下仔鳗、幼鳗和成鳗血清中血清蛋白、血糖、血脂的含量,以及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3种规格鳗鲡血清蛋白含量相近,血糖及血清甘油三酯的含量为成鳗>幼鳗>仔鳗。17种游离氨基酸(色氨酸未测出)的总量和单个含量也呈现相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宽体金线蛭4个繁殖性状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随机选取的500条宽体金线蛭为样本,运用SPSS 13.0软件包中的双变量相关性分析(Bivari-ate)程序对宽体金线蛭种蛭体重、产卵茧量、卵茧重、出苗量等4个繁殖指标作统计分析。在对宽体金线蛭种蛭体重与产卵茧量、卵茧重、出苗量的两两相关性分析中得出:宽体金线蛭种蛭体重与产卵茧量、卵茧重、出苗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8697、0.9351、0.6972,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产卵茧量与卵茧重相关系数为-0.563,呈极显著负相关;卵茧重与出苗量、产卵茧量与出苗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72、0.4873,均呈正相关。20~30 g种蛭平均产卵茧量、平均卵茧重、平均出苗量分别为2.78个、2.24 g、32.48条,为最适种蛭。  相似文献   

15.
刺网网目尺寸对南海区金线鱼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线鱼刺网是南海区的主要渔具之一。根据近年来世界上刺网选择性研究常用的最大似然法原理,应用Normal、Gamma和Lognormal3种常用的刺网选择性曲线模型,对1992年在南海区进行的45、50、55和60mm网目尺寸金线鱼刺网捕鱼比较试验的渔获资料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海区金线鱼刺网的选择性最适合用Log normal模型曲线公式描述。  相似文献   

16.
滇池金线鲃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2006年对滇池金线鲃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初步揭示了滇池金线鲃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滇池周围的涌泉、溶洞和溪流有滇池金线鲃分布,在滇池中绝迹.有滇池金线鲃生活的水体中均有镰刀藓.滇池金线鲃以昆虫和小鱼为主要食物,每年1月下旬至2月下旬为其繁殖时间.  相似文献   

17.
2004~2006年对滇池金线鲤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初步揭示了滇池金线鲤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滇池周围的涌泉、溶洞和溪流有滇池金线鲤分布,在滇池中绝迹。有滇池金线鲤生活的水体中均有镰刀藓。滇池金线鲤以昆虫和小鱼为主要食物,每年1月下旬至2月下旬为其繁殖时间。  相似文献   

18.
研究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的游动特征——趋触性(贴近边界前行),为人工养殖、繁育和物种保护提供理论支持。试验用金线鲃均为成鱼,8种51尾,其中盲眼种2种、小眼种和正常眼种各3种。试验在安静、黑暗的环境进行,刺激条件分别为无干扰、静止障碍物和振动吸引,使用软件追踪分析试验鱼位置(距离和方向)、时间以及相对于试验缸壁的游动速度,运用线性模型分析金线鲃趋触行为差异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趋触前行时间占比盲眼种为73.06%、小眼种为72.65%、正常眼种为54.62%;趋触距离盲眼种(197±18)SBL、小眼种(158±14)SBL、正常眼种(139±15) SBL;趋触游动速度盲眼种(0.53±0.19)cm/(s·SBL)、正常眼种(0.37±0.18)cm/(s·SBL)、小眼种(0.46±0.22)cm/(s·SBL)。金线鲃趋触前行的行为与游泳特性如游泳速度和时间高度相关,趋触行为可能作为一种自我保护作用和觅食策略,甚至作为一种防御策略。实践中可以依据金线鲃眼部形态和行为上的趋触性偏好分类培育饲养,同时增加缓沉型鱼食以及增添静止设施。  相似文献   

19.
根据传统形态度量学和框架结构形态学法测量了15月龄的杂交F1代(滇池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grahami♀×西畴金线鲃S.xichouensis♂)以及滇池金线鲃(S.grahami)和西畴金线鲃(S.xichouensis)的10项传统可量性状数据和24项框架结构数据以及鳍条、侧线鳞和脊椎骨等可数性状数据。并用方差分析和多元统计分析法(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三者的传统可量性状和框架结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三者的可数性状差别不大,杂交F1代体表花纹与双亲相比发生一定变化。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杂交F1代的形态与母本滇池金线鲃形态较为相似。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3种鱼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较高(90%,90%,100%)。主成分分析结果及主成分散点图显示:三者均有重叠区域不容易从形态上清楚分开,但杂交F1代明显更接近母本滇池金线鲃。结合方差分析和主成份分析发现杂交F1代与双亲不同的性状主要集中在头部和尾部。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膨胀蛭石对宽体金线蛭卵孵化的影响,在(25±1)℃的恒温条件下,分别用膨胀蛭石和土壤(对照组)作为孵化基质孵化宽体金线蛭卵,并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组和对照组各设5个重复,测量并计算不同基质条件下宽体金线蛭卵的平均孵化期、平均孵化率和孵出幼体的平均体质量。结果显示:膨胀蛭石组中宽体金线蛭卵的平均孵化期、平均孵化率和孵出幼体的平均体质量分别为11.16、11.40、11.08、11.52和11.32 d,98.04%、100%、94.12%、96.08%和96.08%,0.025 6、0.025 9、0.025 4、0.025 2和0.025 7g;土壤组中宽体金线蛭卵的平均孵化期、平均孵化率和孵出幼体的平均体质量分别为12.12、12.26、12.16、12.28和11.94 d,88.24%、92.16%、90.20%、94.12%和90.20%,0.025 1、0.024 8、0.024 5、0.024 7和0.025 0 g。各组对应数据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结果表明:以膨胀蛭石作孵化基质,对宽体金线蛭卵的孵化期、孵化率和孵出幼体的体质量有显著影响,膨胀蛭石适宜作为宽体金线蛭卵的加温孵化基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