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甲申岁尾,中央电视台<今日农村>栏目报道了湖北孝感农民走出国门"销"种子"卖"技术富有传奇色彩的事迹,受到业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农民走出国门不是去卖劳力,而是去当"专家",指导当地农民种植杂交水稻和传授栽培技术.这一举措对中国杂交水稻种子走出国门很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种业融入世界种业有机遇也有挑战.机遇是潜在的,挑战是现实的.一部分人主张,坚决把跨国种业公司拒之于国门之外,留下时间和空间,创建种业"航空母舰",再与跨国种业公司竞争;另一部分人认为,全球化是一个方向,外企外资进入中国种业,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一本万利的好买卖,可以加速种业体制改革和促进技术创新,适应国际种业市场竞争的新形势.中国种业,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3.
跨国种子公司的发展对中国种业未来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4个主要跨国育种公司发展历史的介绍,对中国种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目前中国种业面临的问题是育种、繁殖以及推广相脱节以及公司规模较小,难以形成国际竞争力,并指出未来中国种业只有形成以科技为支撑,育种、繁殖以及推广为一体的大型育种公司,并逐步走出国门,才能成长为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的跨国种子公司,才能使得中国种业不受国外种业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正>粮安天下,种铸基石。农作物种业是农业的"芯片",谁掌握了种业,谁就掌握了农业的命脉。当前我国种业进入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国际种业大鳄纷纷抢滩中国、抢夺市场,国内民族种业竞相奋起发力、激烈"抢位",种子市场步入白热化竞争的"红海战略"时代。面临新一轮"大洗牌",湖北种业能否站稳脚跟、做大做强,如何实现"楚种突围"、守住湖北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命线",是摆在湖北种业人面前一道不容忽视、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跨国种业巨头来势凶猛,蚕食中国种子市场的蛋糕我国是人口最多的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  相似文献   

5.
张磊 《中国种业》2020,(2):10-12
现代种业是农业发展的先导和基础产业,是涵盖着农作物、畜禽、水产等全产业链的"大种业",也是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和高资本投入的高科技产业。因此,高质量建设现代种业对于保障粮食安全稳定,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意义。客观归纳总结了近年来盐城市现代种业发展现状,深入分析了制约现代种业发展的共性问题,并结合种业发展大环境和盐城市产业基础状况,针对性地提出了打造百亿元级现代种业的总体思路,加快推进种业大市向种业强市转型,以期为现代种业发展提供"盐城经验"。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百年来饱受西方列强凌辱,在观察与世界交往关系中,看老外总有一种嫉妒心和自卑心,首先想到的是外国人从中国掠夺去了什么,而不是中国人从世界获得了什么.最近一个时期,报刊上发表打造种业"航母"抵御外资"入侵"的文章多起来了.中国种业诞生只有短暂的十年历史,突然间要用金钱打造一只种业"航空母舰",与发展近百年的跨国公司抗衡,可能吗?事实上,中国种业"航空母舰"的搭建还需要一段较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7.
<正>我省是农业大省,也是种业大省。为全省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良种做出了重要贡献。2011年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后,激发了现代种业发展活力。但同时,部分地区套牌侵权、制售假劣种子、未审先推问题屡禁不止,由此引发的种子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严重损害了农民和品种权人权益,阻碍了现代种业可持续发展。究其根本原因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种子管理和市场执法过程中,对种子真实性鉴定能力的缺失。传统的田间种植  相似文献   

8.
正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发展现代种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路径。现代种业的使命在于: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让中国人的饭碗主装中国粮;二是推动我国种业"走出去",提高国际竞争力。如何实现这两大使命?关键在于将创新融入种业链,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让创新者进,创新者强,创新者得利。1品种保护战略是我国种业腾飞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9.
正山东寿光是我国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源地,年产蔬菜450万吨,是我国重要的菜篮子之一。这几年,寿光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成为"先遣队",通过科技创新、绿色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变革,不仅蔬菜质量好,菜农收入高,菜农还走出国门当上了"菜师傅"。  相似文献   

10.
正种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命线",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十二五"期间,广东省种业围绕"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核心,深化种业体制改革,大力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强化引导扶持、市场监管和体系建设,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取得较好较快的进展,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1.
种业连线     
<正>政策法规余欣荣:深化体制改革加快现代种业发展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现代种业发展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2014年是种业改革年,要深化种业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创新主体错位问题、创新资源流动问题、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问题和良种联合攻关问题。使种业在发展上"强起来",在创新服务上"活起来",在国际地位上"立起来",推动种业大国向种业强国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12.
"十三五"期间,海南农作物种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新形势下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依然不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南繁硅谷建设国家战略的实施,赋予了海南种业发展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迈入"十四五",海南省种业系统应"立足海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前瞻布局海南农作物种业工作,努力发展热带特色现代种业,为打好种业"翻身仗"作出海南贡献。  相似文献   

13.
任智 《中国种业》2015,(12):19-21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各行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面对全球化的市场和巨大的潜在利润,各个企业通过互联网纷纷加入电商平台。种业也应该和互联网相结合,以推动传统农作物种子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特别是在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后,我国种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形势下我国种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探讨我国种业发展的3种新模式:"互联网+种子营销"的种业销售模式;"互联网+种业金融"的种业融资模式";互联网+政府"的种业服务模式。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打造我国的"种业航母",进一步推动我国种业向育、繁、推一体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常常讲"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其所蕴含的意义是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的命脉所在。只有"春种一粒粟",才有"秋收万颗子",有种才能有粮,有好种才能多打粮、打好粮,所以,种业是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发展稳定的重要基础性行业。在同其他国家的竞争中,强大的种业是国家强大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既意味着一个国家在种业方面强大的科研能力和制种能力,更意味着一个国家牢牢地把粮食安全的主动权握在了自己的  相似文献   

15.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科技兴农,良种先行,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的精神,透出了我国政府对种子行业的政策支持和重视程度空前提升,国内种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种子法》颁布的10多年时间里,我国种业从计划经济下的种子体系发展到今天的较为规范的市场化种业体系,在这过程中种业取得了较大、较快的发展,市场意识已经深入人心。但种子企业"弱、多、小"和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比较低的状况,导致部分种业人对行业没有信心、做事没有目标性、不知行业发展的方向和自身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种业人自身树立正确的职业心态,不仅关系着自身的发展,也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关系着我国粮食安全和菜篮子工程的进程。1塑造良好职业心态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孟山都是全球最大的种业公司,构建的基于农资一体化的"种子+农药"双核种业发展模式,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国种业发展需要借鉴的地方。企业并购、种业整合,注重构建"农资一体化"、"农机一体化"种业企业,通过并购整合,加强育种研发,加强种子认证制度建设与知识产权保护是我国种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正>当前,行业内普遍看法是:将来种植苗木赚钱更难了。除了苗圃租地、人工费用较高外,苗木需求质量提高,交易难度增加也是重要因素之一。苗木产业何去何从,已到了行业发展的转折点。笔者赞同这样一句话:"苗木流量的年代已经过去,提高苗木质量才是发展的未来。"经营百年苗圃长盛不衰,在国内也许不可思议。但有幸走出国门的苗木人,看到国外苗圃的发展后,对经营百年以上的苗圃感到震惊。  相似文献   

18.
《种子科技》2015,(1):11
<正>当前,我国种业发展已跨入换档升级的关键期,为了摸清我国种业的"家底",准确把握发展形势,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首次发布了《2014中国种业发展报告》(2013年度),为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正2019年以来,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组织开展了"十四五"现代种业发展规划专题研究工作。春节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给专题研究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使研究团队快速提升种业规划编制认识水平研究能力、准确掌握种业发展总体态势具体问题,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与承担规划组织工作的国科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研究院,精心开办了"种业夜校",组织种业科研、产业和政府管理多方面的专家线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国玉米种业面对玉米种植面积下降和国际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如何从严冬中走出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振兴民族种业,成为种业人关注的课题。从科技、管理、人才3个方面分析了创新对种业发展的作用,以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