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2 毫秒
1.
通过高枝压接继代培养和扦插苗继代培养等方式对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langbianensis)进行了无性繁殖试验,结果表明:对不同母树年龄的思茅松枝条进行高枝压接均能生根,而且生根后定植亦能成活生长,经断顶获得的穗条扦插亦获得了成功。此外扦插苗继代培养成活率较实生苗继代培养扦插成活率低,二者扦插成活率分别为54.2%和80.6%。  相似文献   

2.
用高度木质化的巨桉×尾叶桉(E·grandis×E·urophylla,)组织培养继代苗,在有菌条件下进行扦插生根获得成功。丛状绿苗扦插成活率为81-89.3%,单株绿苗扦插成活率为95%。较大地提高了成苗率,简化了组培育苗程序,降低了成本,有利于组培工厂化育苗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采用黄土、河沙的两种基质5个处理、1个对照、重复3次,进行油茶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100%河沙为扦插基质的扦插成活率为100%、生根率为82.22%,分别高出100%黄土(对照)15.38%、76.17%;其次是75%河沙+25%黄土,成活率、生根率分别为95.6%、82.22%,高出100%黄土(对照)的10.50%、76.17%。从扦插成活生根情况分析:100%河沙、75%河沙+25%黄土和50%河沙+50%黄土这三种处理的扦插苗根系的平均根长分别为4.41cm、3.42cm、3.97 cm ,明显优于对照。5个处理的扦插平均成活率、平均生根率、平均根系的生长长度木与对照相比均有显著和极显著差异。在油茶扦插育苗过程中,若空气、基质湿度大,基质透气好,扦插成活率高,从本次试验已进一步证明:河沙的基质疏松,扦插成活率高,苗木生根快,且根系发达;纯黄土的基质土质板结,透气性差,不利于扦插成活与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讨论了石蜡封顶、激素(NAA、BA等)“蘸根”抑上促下技术对三倍体毛白杨扦插成活率、生根及生长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石蜡封顶可明显提高三倍体扦插成活率及扦插苗质量,处理较对照扦插成活率提高了29.4%,苗高提高了18.4%,胸径提高了17.4%。生长索可促进皮部生根,但对愈伤组织生根作用不明显。生长素中低比例的细胞分裂素可明显促进愈伤组织根的形成,含量高则起反作用。本文通过流水浸条、石蜡封顶、激素(NAA BA(2:1)(浓度250~750mg/kg))蘸根相结合的措施,将三倍体扦插成活率提高到65.4%的平均水平,最高达82.3%。  相似文献   

5.
以苗龄为40 d的红叶石楠组培继代芽苗为瓶外生根试验材料,采用多因素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栽培基质、不同激素、不同激素浓度处理及处理时间对红叶石楠继代芽苗瓶外生根诱导的影响,继代芽苗扦插前的不同炼苗方式及扦插后施肥方式对芽苗瓶外生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A3B1C3D2组合(珍珠岩、生根粉ABT 200 mg.L-1浸泡处理30 min)获得59%瓶外生根率,而A3B1C1D2(珍珠岩、ABT 50 mg.L-1浸泡处理30 min)为最理想的组合;芽苗在自然散射光下炼苗15~20 d,生根率可提高到81%;栽后适时追施营养液有利于芽苗的高生长。继代芽苗瓶外生根技术的应用减少组培苗培养工序,促进红叶石楠的组培快繁效率,降低组培苗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6.
丽江云杉扦插促根剂配方筛选和插条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丽江云杉5年生母树为采穗母株,研究了丽江云杉扦插促根剂配方的最佳组合和不同插穗条件对生根的响应,结果表明:扦插后10天愈伤组织开始形成,40天时根尖开始出现,50~70天是生根的高峰期和根系发育期。在进行丽江云杉插穗处理时,应选择300 mg/L IBA处理2 h,生根率可达到90%以上,插穗类型对生根影响不显著,顶轮、一级和二级侧枝做插穗都能获得较高质量的扦插苗,8~12 cm长的插穗是适宜的插穗长度。硬枝和嫩枝扦插生根效应明显,硬枝的扦插成活率高,成活苗根系发达、健壮。  相似文献   

7.
在宁洱县对高产脂思茅松进行采穗母株促萌及不同采穗母株年龄、不同扦插时间对穗条生根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采穗母株最佳促萌效果是修剪时在母株上留枝长度2 cm;根外施尿精30 g/株,采穗母株穗条产量最高;随着采穗母株年龄增加,穗条生根率下降,1年生母株穗条扦插成活率最高,可达73.04%,4年生母株穗条扦插成活率仅24.13%;每年最适宜的扦插时间为10、11、12月,穗条生根率高达71.5%以上.  相似文献   

8.
光皮桦无性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光皮桦天然林分优树,进行嫁接和扦插繁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嫁接方法适宜采用芽接,接活率可达89.5%;髓心形成层对接宜在秋季或春季进行为好,秋季接活率平均值77%;劈接接活率低,仅23%。扦插繁殖技术中ABT生根粉对插穗生根的促进作用明显,扦插基质对扦插成活率影响显著,最优组合为:ABT生根粉 500 mg/kg 12 cm穗条长度 (黄土 细河砂)混合基质;硬枝扦插成活率明显高于嫩枝和半木质化枝条;扦插时间以春插和秋插为好。  相似文献   

9.
香坡垒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2002年5月利用引自原产地泰国和越南的香坡垒(Hopea odorata Roxb.)种质资源,开展了以扦插为主要方法的无性繁殖试验,包括采穗母株的培育、插穗的选择、生根促进剂的筛选和使用、扦插苗的管理等。试验结果表明:扦插时间选择在夏季最好,平均成活率可以达到97.4%;其次是在春季,成活率可达90.1%。生根促进剂和穗条的木质化程度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白榆嫩枝扦插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三年试验,利用全光喷雾扦插育苗技术和ABT生根粉促根处理,成功地解决了白榆嫩枝扦插生根和移栽成活问题,使白榆无性繁殖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扦插生根率达到95%以上,移栽成活率达到90%以上、当年生扦插移栽苗高度达1.0米以上,翌年6月达到2.0米的成苗标准,比播种育苗缩短1/3的育苗周期。  相似文献   

11.
几种措施对思茅松插穗生根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以1年生和2年生思茅松实生苗的主梢及侧枝作插穗进行扦插基质,插穗预处理方式,激素处理插穗的种类及激素浓度的4因素,每因素设3个水平的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处理对思茅松插穗生根的影响。研究表明,影响1年生苗木插穗生根率的主导因素是扦插基质,其次是预处理方式;影响2年生苗木插穗生根率的主导因素是预处理方式,其次是激素处理。在预处理方式中以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条的效果最好;扦插基质宜选用比例为3?2的蛭石?泥炭和河沙?泥炭;激素种类以吲哚乙酸的效果最佳。试验还表明,从1年生和2年生苗木上采集的思茅松插穗,其生根率差异显著,以1年生苗木上的插穗生根率最高,达98%;且以用主干上萌发的枝条作插穗为好。  相似文献   

12.
思茅松人工幼林留阔抚育方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景谷县文朗试验林场的思茅松人工幼林内,进行了3种保留林分中阔叶树抚育方式的试验。通过与常规抚育方式作比较,研究了不同留阔抚育方式,对林地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对思茅松幼林的生长和抗松梢螟虫害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思茅松人工幼林的留阔抚育方式对幼林期思茅松的高、径、冠幅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影响不大;在3年生前不会引起林地土壤养分下降,并能使林分保留较多的物种,保障思茅松人工林中的生物多样性,有效阻止松梢螟对思茅松幼林的入侵,减少林内松梢螟的数量。因此,思茅松幼林期的留阔抚育方式可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在宁洱县对高产脂思茅松进行采穗母株促萌及不同采穗母株年龄、不同扦插时间对穗条生根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采穗母株最佳促萌效果是修剪时在母株上留枝长度2 cm;根外施尿精30 g/株,采穗母株穗条产量最高;随着采穗母株年龄增加,穗条生根率下降,1年生母株穗条扦插成活率最高,可达73.04%,4年生母株穗条扦插成活率仅24.13%;每年最适宜的扦插时间为10、11、12月,穗条生根率高达71.5%以上。  相似文献   

14.
采用广东台山红岭湿地松种源材料,以思茅松为对照,对湿地松在云南省双江县的育苗和苗木生长情况以及造林和造林后苗木生长情况进行了初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 a生湿地松苗木高生长和粗生长均比同龄思茅松要快,而2 a生及3 a生湿地松苗木高生长和粗生长均比同龄思茅松慢;二者在造林成活率上没有差异,造林保存率上湿地松较思茅松要高.  相似文献   

15.
思茅松梢斑螟为思茅松新记录害虫,是一种具有严重危害性的森林枝梢害虫.2007~2009年,在云南省普洱市通过对思茅松梢斑螟的地理分布、危害情况进行调查,并在室内对思茅松梢斑螟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思茅松梢斑螟在普洱市分布范围广,主要分布于海拔700~1 800 m;思茅松的被害株率为31.90%~98.82%,枝梢被害率为25.49%~32.33%.成虫寿命9.3天,每次产卵1~3粒,1年发生3代,世代重叠现象严重;2月上旬到11月中旬为幼虫主要危害期.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活力不同的种子在“吸水-干燥”过程中保水能力不同的种子生理理论;利用思茅松种子失水率与发芽率的对应关系,建立了y=143-5.1χ线性回归方程.可在短时间内(1天)估测出思茅松种子的发芽率,其误差不超过GB2772-1999的容许差距.  相似文献   

17.
应用思茅松人工林解析木所获的基础数据,建立了其林木胸径断面积生长量的Logistic曲线回归方程:y=202.134/(1 45.92 e-0.5101 t),依据此回归方程的几何特征,对思茅松人工林取样林分的林木胸径断面积生长量、断面积连年生长量的变化特点作了分析。进而确立并论述了以林木胸径断面积连年生长量确定思茅松人工林初始抚育间伐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松实小卷蛾在云南生活史及其对思茅松的危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松实小卷蛾Retinia cristata Walsingham在云南危害思茅松是个新发现。2001-2003年对其生活史进行了观察。松实小卷蛾在思茅地区1a发生3代,以幼虫在受害梢中越冬。该虫主要危害2~3a生幼林,同一株树以向阳面受害最重,受害枝梢的直径范围为4.7~13.0mm。  相似文献   

19.
高、低产脂思茅松树脂道的解剖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比观察高、低产脂思茅松枝干、针叶树脂道直径、外鞘细胞和分泌细胞个数及树脂道的数目,结果显示高产脂枝干中的树脂道个数和分泌细胞个数明显高于低产脂;并且产脂力系数越大,其树脂道数目和分泌细胞个数也最多,反之亦然。这说明树脂道的数目和分泌细胞数目,尤其是树脂道的数量决定了产脂力的大小,而树脂道的大小和外鞘细胞数目对其产脂力影响并不大。因此,以树脂道数量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衡量产脂力,对于高产脂类型思茅松的早期选育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