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D奇宝优1号、D奇宝优527和D奇宝优5号等D奇宝优系列组合,系由福建省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和福建省种子总站及福建东方种业有限公司合作,采用自选穗大、异交率高、丰产性好新不育系D奇宝A为母本,配制育成的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D奇宝优1号于200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3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D奇宝优527于200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2.
陈斌 《种子科技》2009,27(8):35-36
D奇宝A系福建省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育成的穗大、异交率高、丰产性好的三系籼型不育系.该不育系是利用复交改良龙特甫B、珍汕97B、红突31B、D297B保持系聚合杂交形成育种用的基础群体,然后用来源于西非栽培稻Dis-siD52/37可恢性好的D汕A作母本进行转育而成的新不育系.  相似文献   

3.
张荣枝 《种子科技》2006,24(5):60-60
D奇宝优527是福建省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和福建省种子总站合作,以D奇宝A不育系为母本、蜀恢527为父本配组选育的综合性突出的高产优新组合,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05020)。中稻高产栽培的关键措施是:利用旱育秧优势,提早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畦厢式栽培;做好肥料运筹,科学管理,及时烤田;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4.
陈银潮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9):304-307
在冬前麦田化学除草过程中,除草剂药害经常发生,以世玛等除草剂产生的药害较多,研究其缓解技术十分必要。针对世玛除草剂药害麦田,通过叶面喷施海洋寡糖生物制剂奇善宝,研究其对受害小麦恢复效应;受除草剂药害小麦叶面喷施奇善宝后7天,小麦植株开始有别于对照,25天后处理株高、绿叶数量、次生根显著高于对照,处理产量增加了549.30 kg/hm2,增产9.7%。同时喷施奇善宝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籽粒品质,稳定时间增加15.7%,吸水率较对照降低1.4%,硬度、沉降值、出粉率和拉伸参数差异不显著;奇善宝可显著缓解除草剂对小麦的危害程度,有显著的增产效应,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籽粒品质。  相似文献   

5.
研究光照、温度、吸胀温度、萌发基质、激素(萘乙酸、美国奇宝)等条件对巴天酸模种子的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巴天酸模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光照、吸胀温度、萌发基质对巴天酸模种子萌发没有明显影响,两种激素处理均可提高种子的萌芽势和萌发率,而以200mg/L的美国奇宝(浸泡9 h)处理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6.
余毓君 《作物学报》1991,17(4):248-254
本试验将抗性组分分析法与单体分析法相结合,进行了小麦抗性基因染色体定位和抗性评价。结果表明,平湖剑子麦是抗性较稳定的中抗至抗病品种,其抗性基因涉及6D、7A、3B、5B和6B 等染色体。洪湖大太宝抗性基因和感病基因并存,是一个中抗偏感或中感品种。崇阳红麦属感病品种。延岗坊主的抗性基因位于染色体3A 上,感病基因位于5D 上,是一个中抗品种.万年2号麦穗前期抗病基因位于4D 和5A 上,是中抗品种。两种方法结合研究多基因控制的赤霉病抗性,能获得比较准确的结果和较多的遗传信息。  相似文献   

7.
籼型红米雄性不育系红宝石的选育及其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廖金花  朱建清  刘柱  杨志荣 《种子》2004,23(3):14-16
为了对红米红宝石实现三系配套,回交转育了红宝石A,并对红宝石A进行了以下分析:不同细胞质来源的野败型不育系珍汕97A、印尼水田谷型不育系Ⅱ-32A、D型不育系D62A、G型不育系G46A、红宝石A(来源于D62A)育性基因具有等位性.而Bg1639、R527、R881、250(CDR22/Bg403)具有的恢复这几个不育系的恢复基因等位.通过考种分析,发现在每产量上红宝石A的F1杂种显著大于常规稻红宝石,最大每公顷能增产2 392.5kg,证明了红宝石A具有强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具有生产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7个籼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异交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7个籼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D62A、D63A、D64A、D23A、G46A、金23A珍汕97A为材料,视珍汕97A为对照,在海南对它们的异交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颖花开花率从高到低依次为D23A、D63A、D62A、D64A、珍汕97A、金23A、G46A;D62A等6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率均高于对照珍汕97A;除G46A、金23A外,其余4个的午前花率均比对照珍汕97A高;D62A、D63A、D64A等3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平均张颖时间均比对照珍汕97A长,其余三个短于对照珍汕97A.柱头生活力系数大小依次是:对照珍汕97A、D62A、G46A、D63A、D23A、D64A、金23A.异交结实率从高到低的顺序是D62A、D63A、D23A、金23A、D64A、G46A、珍汕97A.  相似文献   

9.
稳定性参数法在饲草高粱区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稳定性参数法对2003年参加国家饲草高粱杂交种区域试验的7个杂交种进行了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的鉴定分析.结果表明健宝的丰产性、稳产性较好,适应性广;苏波丹、辽草1号、晋草1号和皖草2号等4个品种的丰产性较好,但稳定性较差,对环境反应较敏感;润宝1号、润宝2号的丰产性较差.  相似文献   

10.
4份水稻早熟不育系配合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种生育期是水稻最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通过遗传育种方法改变品种的生育期,特别是缩短生育期,对水稻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4份早熟不育系材料:D64A、乐香101A、乐香202A、早显A所配组的F1代产量构成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分析表明:乐香101A早显AD64A乐香202A;早熟性利用配组分析表明:乐香202A早显AD64A乐香101A。由此可见,乐香202A/B具备部分显性早熟主效基因,乐香101A/B、早显A/B、D64A/B具较高产量性状配合力,通过基因克隆、转基因等手段可有效将目前杂交早稻所存在的早熟性与丰产性之间的矛盾协调一致,最终培育出两者兼备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早熟籼型不育系D 64 A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 64 A是由保持系D 62 B的一个无色早熟突变株自交3代后获得的早熟株系用D 62 A回交育成的早熟不育系.该不育系播抽期比珍汕97 A早8~10 d,具有配合力高、可恢性强、米质优等特点;不育株率100%,花粉不育度100%,颖花开花率85.1%,柱头外露率44.9%,开花率和柱头外露率均高于珍汕97 A.2003年8月通过四川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用 D 64 A已育成早熟杂交水稻新品种D优368,配制的3个早熟高产组合正在参加四川省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12.
不同小菜蛾性诱剂诱芯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性诱剂能有效诱杀小菜蛾的成虫,减轻其发生为害,并降低农药用量。通过大田实验,对6种小菜蛾性诱剂品种的诱捕效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30d内,诱芯A、B、F的日平均诱蛾量相近,极显著高于诱芯C、E、D,它们在诱蛾灵敏度和最高单日诱捕量方面的差异亦然。但在不同时段内,其诱捕性能表现各异。在1-10d内,诱芯A显著高于B、F,诱芯E、C 显著高于诱芯D;11-20d内,诱芯A和诱芯B的诱捕量相近,诱芯F的诱捕量较低,诱芯E高于C、D;21-30d内,诱芯A、B、F的诱捕量相似,但是以诱芯B的略高于A、F。  相似文献   

13.
以PH12TB×通D1279、PHB1M×通D1279、通A6×通D1279、826F×通D1279 4份杂交材料诱导单倍体自然加倍自交结实的DH系第一代种子为研究对象,对其出苗时间进行连续52d的调查,应用主基因+多基因DH群体遗传模型及混合分布方法,对种子休眠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都能够出苗的这一区段,种子休眠性强弱是由4对主基因决定,具有加性和上位性效应,主基因遗传力为99.12%~99.50%。  相似文献   

14.
王鹏  张天真 《作物学报》2012,38(6):947-953
光合作用是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基础, 而光合色素在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海陆棉种间连续回交和标记辅助选择培育的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群体, 对棉花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进行了QTL定位研究。通过软件QTLIciMapping 3.0, 检测到LOD>3.0的影响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a/b值和叶绿素总含量等5个性状的44个QTL, 其中15个在2年中都被检测到。44个QTL主要分布在A1(chr.1)、A8(chr.8)、A9(chr.9)、A11(chr.11)、A13(chr.13)、D1(chr.15)、D3(chr.17)、D5(chr.19)、D6(chr.25)、D7(chr.16)、D8(chr.24)、D9(chr.23)、D10(chr.20)、D11(chr.21)和D12(chr.26)等15条染色体上, 可解释1.25%~5.59%的表型变异。发现SSR标记NAU3714(chr.D1)的染色体区段上存在提高叶绿素a和b含量、叶绿素总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等4性状的QTL, 结合修饰回交育种技术开展棉花的高光效育种可能带来棉花产量育种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阿勃”小麦稳定自交结实缺体系统的创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薛秀庄  吉万全 《作物学报》1991,17(6):417-423
通过大群体“阿勃”单体自交后代,选择缺体植株,并连续多代大量镜检选株自交,获得了18个(1A、1B、1D、2A、2D、3A、3B、3D、4A、4D、5A、5B、5D、6A、6B、6D、7A和7B)“阿勃”小麦稳定自交结实缺体系。这些缺体系经过3-7代自交,平均结实率31.24%,用“中国春”双端体系分别进行测交证明均为正确系;试验结果还表明:“阿勃”缺体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小麦种子根结构及胚芽鞘长度的遗传基础,以小麦DH群体(旱选10号×鲁麦14)的150个株系为材料,利用凝胶室培养幼苗,测定种子根的数目和最大根长、胚芽鞘长度、根苗干重比等性状,并通过扫描仪测定幼苗种子根的总长度、根直径及角度。利用已经构建的DH群体遗传连锁图谱,采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分析上述性状的QTL。在1A、1B、2B、2D、3B、4A、4D、5A、5B、6A、7A和7B共12条染色体上检测到12个加性效应QTL和7对加性×加性互作效应QTL。QTL的加性效应值在0.02~8.45之间,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5.64%~12.37%。7对加性×加性互作效应QTL分布在1A–2B(2)、1A–6A、1B–2D、5B–6A、6A–7A和6A–7B等6对染色体之间,其互作效应值为0.20~7.45,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8.70%~15.90%。在染色体3B和7A上各检测到1个种子根结构相关性状的QTL簇。  相似文献   

17.
宝杂油5号是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用自育不育系154A为母本、恢复系2010C为父本杂交选育的甘蓝型双低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油菜品种,2018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该品种长势强、抗倒伏、抗冻性强、丰产,适宜在陕西省关中平原及川塬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明太子参根际促生菌组合对间作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25析因试验设计,通过恒温萌发试验,研究了5个根际促生菌株不同组合对太子参间作玉米种子活力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组合A1B1C2D2E2、A2B1C1D2E1(或A2B2C1D1E1)、A1B1C1D1E1、A1B2C2D2E2、A1B1C2D2E2、A1B2C2D2E1、A2B2C2D1E1、A1B1C2D1E2、A1B2C2D2E2分别对种子发芽势、发芽率、脱氢酶活性、幼苗长、胚根长、下胚轴长、须根数、幼苗干重和根干重的影响作用最明显。根际促生菌对玉米幼苗长、胚根长、下胚轴长、须根数、幼苗干重、根干重的作用存在交互作用,其中菌株组合A1B1C1D2E1明显增加玉米幼苗干重、根干重及促进幼苗生长,有望用于太子参微生物肥料的研制中。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探讨了不同浓度膨大剂处理对新疆吐鲁番地区无核白鸡心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经不同浓度膨大剂的处理后测量了葡萄果穗重、果粒重及纵横径,并测定了果实的糖、酸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赤霉素(GA3)40 mg/L+奇宝50 mg/L处理对促进无核白鸡心葡萄果实膨大及保证果实内在品质等方面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利用“永久F2”群体进行小麦幼苗根系性状QTL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研究小麦苗期根系性状的遗传,以小麦品种花培3号和豫麦57的杂交DH群体组配了一套含168个杂交组合的“永久F2”群体。利用WinRHIZO根系分析系统测定四叶一心期小麦水培幼苗根系总长度、直径、表面积、体积、根尖数、最大根长、茎叶干重、根干重及根茎干重比9个性状。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分析幼苗根系8个性状的QTL,定位了7个加性效应QTL和12对上位性互作QTL,包括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加加互作、加显互作和显显互作,分布在1A、1D、2A、2B、2D、3A、3B、5D、6D和7D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0.01%~11.91%的遗传变异。在染色体2D上XWMC41至XBARC349.2区间检测到同时控制总根长和根干重的一个QTL。上位性对苗期根系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试验结果表明,苗期根系性状的遗传机制较复杂, 因此在育种中要综合考虑根系各性状之间的关系,保证根系协调统一、发达健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