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系统观察了隆线潘夏卵的胚胎发育。根据胚胎外部形态学特征,将其胚胎发育分为卵期、长胚期、双复眼期和单复眼期四个主要时期,并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和分析了隆线涵夏卵胚胎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实验得知,可溶性蛋白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与隆线涵夏卵胚胎发育的特征密切相关,卵期可溶性蛋白和氨基酸含量呈下降趋势,而长胚期略有上升,但从双复眼期至胚胎准备孵化期间又持续下降。随着隆线潘夏卵胚胎的发育,可溶性蛋白的组成由大分子量的蛋白向小分子量的蛋白转化;在所有的氨基酸中谷氨酸的含量最高,必需氨基酸中亮氨酸的含量最高。结果表明,蛋白质和氨基酸是隆线涵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主要营养物质,不仅用于胚胎发育组织和器官的构建,而且为胚胎发育提供能量。  相似文献   

2.
<正> 对鱼类早期发育进行研究,了解其受精率、成活率,为有计划地培育亲鱼和生产苗种均属重要。姜言伟对红鳍东方鲀鱼卵和仔鱼作了细致的观察,但对稚鱼和形态、分类特征尚未报导;柳学周对假睛东方鲀的胚胎仔稚鱼早期发育作过观察,但过于简单。在此基础上,笔者对红鳍东方鲀的早期发育作了较系统的观察。 1 材料与方法试验材料取自1991年5月22~24日人工授精卵。授精结束,从开始洗卵时起作为胚胎发育的开始时间。将洗干净的卵取少量(约500  相似文献   

3.
系统观察了隆线夏卵的胚胎发育。根据胚胎外部形态学特征,将其胚胎发育分为卵期、长胚期、双复眼期和单复眼期四个主要时期,并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和分析了隆线夏卵胚胎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实验得知,可溶性蛋白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与隆线夏卵胚胎发育的特征密切相关,卵期可溶性蛋白和氨基酸含量呈下降趋势,而长胚期略有上升,但从双复眼期至胚胎准备孵化期间又持续下降。随着隆线夏卵胚胎的发育,可溶性蛋白的组成由大分子量的蛋白向小分子量的蛋白转化;在所有的氨基酸中谷氨酸的含量最高,必需氨基酸中亮氨酸的含量最高。结果表明,蛋白质和氨基酸是隆线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主要营养物质,不仅用于胚胎发育组织和器官的构建,而且为胚胎发育提供能量。  相似文献   

4.
斑马鱼(Danio rerio)早期胚胎发育囊胚时期是胚胎发育过程的关键时期,利用i TRAQ蛋白质质谱分析技术,检测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囊胚sphere时期的蛋白质表达情况,并分析该时期表达的蛋白质的相应功能和参与调控的生物过程。以野生型斑马鱼发育至sphere时期即4 hpf的胚胎为样本,利用i TRAQ标记与LC-MS/MS串联质谱技术,结合数据库比对,对该时期表达的蛋白质进行定性和定量的鉴定分析。检测结果共鉴定到的总蛋白数为1 178个,利用生物信息学进行功能分析,发现这些蛋白广泛参与了细胞信号传递、细胞运动和细胞骨架构建、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物质合成与代谢等各项重要的生命活动过程。研究表明,利用i TRAQ标记的方法可以对4hpf时期的斑马鱼胚胎中的蛋白质进行有效的分离和鉴定,并初步建立了斑马鱼早期发育关键阶段sphere时期的蛋白质组表达图谱,以期为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蛋白质组学和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金鱼胚胎发育过程中磷酸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金鱼胚胎为研究对象,在金鱼受精后24 h,每间隔24 h取健康鱼卵,测定胚胎不同发育时期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显示,胚胎受精24 h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较低,伴随着胚胎发育,酶活性均呈现增强的趋势,在144 h达到最高.金鱼胚胎发育中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随发育时间呈现上升趋势,以此满足胚胎发育中细胞增殖、信号传导和物质代谢等对磷酸酶不断增长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1、鲑鳟鱼类对蛋白质与氨基酸的营养需求鲑鳟鱼类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需求与温水性鱼类相比,一是需要较高的蛋白质,一般为30%—55%,且动物性蛋白质占总量蛋白质的35%—70%;二是需要10种必需氨基酸,但对限制性氨基酸(蛋氨酸、赖氨酸和色氨酸)的需要量比温水性鱼类高0.6—2.5倍,而且要求氨基酸平衡性(即氨基酸的种类、含量及氨基酸之间比率)较好;当限制性氨基酸缺乏时,鲑鳟鱼类极易出现营养性疾病,导致免疫力和应激能力的降低。这就要求饲料中所提供给鲑鳟鱼类的蛋白质应为“理想蛋白质”,且易消化和吸收。表1鲑鳟鱼类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量鱼类…  相似文献   

7.
水温对鲢鱼、草鱼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关于水温对鱼类胚胎发育的影响研究,国内外学者曾作了不少工作,如T.A.和A.C.(1954)等在鲟鱼卵上,A.Thomopoulu(1954)在玉筋鱼(Ammodytes)鱼卵上,U.Lieder(1953)在鲤鱼卵上;F.R.Hayes(1953)在鲑鱼卵上都作过大量工作。我国庞诗宜(1961)在金鱼卵上,钟鳞(1965)在鲢鱼卵上,林华英在鲤鱼卵上都进行过研究。因实验材料不一,看法各异。针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曾于964~1966年,先后研究了水温对鲢鱼、草鱼胚胎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重金属污染水体对渔业的危害很大,这种危害不仅表现在幼鱼及成鱼的急、慢性中毒,而且对鱼类的胚胎发育也有一定影响。在鱼类的生殖季节,如果水域中含有较多的重金属毒物,就会影响鱼卵、鱼苗的正常发育,导致鱼苗畸形或死亡,从而损害渔业资源。为了保护渔业资源,制定渔业水质指标,需做重金属对鱼类胚胎的致毒试验。同时,水污染对鱼类胚胎发育的影响也是评价环境污染状况的一种有效方法。我们于1978年5-6月做了汞、镉、铅、铜、锌5种重金属对白鲢和草鱼胚胎发育影响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草鱼卵球成熟程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研究鱼类卵球不同成熟程度的受精与胚胎发育对于鱼类人工繁殖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对指导生产实践有着重要意义。关于鱼类卵球成熟问题已有不少报道,朱冼等在金鱼(1936),鲤鱼、鳊鱼(1960),江希明等(1963)在白鲢上,Т.И,Приволънек等(1940)在鲑鱼上,但论述角度多半偏重于从卵球成熟程度与胚胎发育关系上得出结果,而关于鱼类卵球成熟程度与卵质量的研究还很少。1963年我们就对草鱼卵球不同成熟程度的发育能力进行初步观察,后来此项  相似文献   

10.
黄伟  曹亮  窦硕增 《水产学报》2016,40(8):1272-1288
鱼类早期生活阶段对外界环境极为敏感,即使低浓度的污染物暴露也可能对其胚胎发育、仔鱼生长存活造成损害,导致种群数量和质量的降低。研究污染物对鱼类早期生活阶段的毒理效应和机制是揭示污染物对生物种群和水生生态系统潜在风险的有效途径。重金属对鱼类的影响在精、卵发生时即可显现。例如,抑制卵(精)母细胞成熟和精子活力降低,使受精率降低;影响受精卵吸水膨胀过程,改变胚胎发育速率、引起胚胎畸形、影响胚胎心率、改变孵化时间、降低孵化率;影响初孵仔鱼体长、造成仔鱼畸形、影响卵黄囊吸收和胚后仔鱼发育生长、摄食行为等。重金属对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的毒性效应主要取决于金属种类、暴露浓度和受试鱼种及其发育阶段。此外,外界环境条件等因素也会对重金属的毒性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综合分析国内外关于重金属污染物对鱼类精卵、胚胎、仔鱼等早期发育过程生态毒理效应的研究进展,并结合相关报道阐述了其毒性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