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透皮剂是指在皮肤表面给药,使药物以一定的速度通过皮肤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的一种新型制剂.经皮给药系统(TTS)的药物与其他经消化系统或经静脉循环系统吸收的药物不同,具有其特殊优势:药物吸收不受消化道内的PH值、食物和药物在肠道移动时间等复杂因素影响;避免药物在肝脏的首过效应;可持续控制给药速度;用药部位在体表,方便中断给药.  相似文献   

2.
中药透皮吸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皮给药系统,又称经皮治疗系统,系指皮肤贴敷方式用药,药物以一定的速率通过皮肤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产生药效的一种给药方式。作者对经皮给药系统的发展历史、吸收机制、影响因素,透皮吸收的作用途径、促进方法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药物的体内过程就是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药物在体内的量或浓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了解药物的体内过程,对认识药物的作用及其特点、合理用药有重要实际意义。一般而言,药物经不同途径吸收快慢的顺序为气雾吸入〉注射(腹腔、肌肉或皮下注射)〉内服〉皮肤给药。  相似文献   

4.
<正>药物的给药途经有多种,不同药物、不同疾病,需选择不同的给药途径。羊常用的给药方法如下。1口服法口服给药是使药物经口服进入消化道,在消化道内发挥作用,或经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发挥全身治疗作用。这种给药方法操作简单,适合治疗全身性或消化道疾病,也适用于驱除体内寄生虫药物的使用。其缺点是药物受胃肠内容物和胃酸、胃酶的影响较大,吸收不规则,显效较慢,剂量较难准确掌握。口服给药可分为如下两种。  相似文献   

5.
一、口服给药(一)口服给药的优缺点 口服给药时,药物经胃肠道吸收后作用于全身或停留在胃肠道发挥局部作用。  相似文献   

6.
透皮给药系统是指通过在皮肤表面给药,使药物以恒定速度(或接近恒定速度)通过皮肤各层,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的一种给药方式,采用这种给药方式的剂型均为透皮剂,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中药透皮给药治疗疾病的传统,传统的中药剂型为洗剂、搽剂、糊剂、油膏剂。但由于中药多为复方药,药味较多,成分复杂,各种成分含量较低,选择性及专一性较差,大部分透皮制剂属于局部用药,并不具有全身用药的药理作用,而且制备中指控要求低,药物吸收较差,与现代透皮给药系统有一定的差距,后经逐步改进剂型硬膏剂、软膏剂、霜剂、巴布剂。而当今在兽医临床上最常用的透皮剂型为浇泼剂、擦剂等新剂型。  相似文献   

7.
透皮溶液(Pour—onSolution,PS)是指使药物透过皮肤由毛细血管进人全身血液循环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并在各组织或病变部位起治疗或预防疾病作用的外用溶液剂型。透皮给药系统fTransdermalTherapeuticSystem,yrs)是指经皮肤给药而起全身治疗作用的控释制剂。  相似文献   

8.
<正>喷雾给药是利用机械或化学方法,将药物雾化成微滴或微粒,通过家禽呼吸道吸入的给药方法。该方法吸收快、作用迅速,适用于既能局部作用又能经肺部吸收、出现全身作用并对呼吸道刺激不大,能溶于其分泌物的给药方式,如气雾免疫、气雾消毒等。1药物喷雾技术1.1药物剂量尽管封闭节水系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和利用,但要通过饮水获得有效的治疗会增加劳动成本。呼吸道疾病的喷雾给药逐渐被普遍应用。这种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9.
给药方法     
《农业新技术》2005,(2):26-26
(1)内服给药。多数药物可经内服给药吸收,主要吸收部位是小肠。  相似文献   

10.
透皮给药系统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药物吸收不受消化道复杂环境的影响。透皮贴剂作为透皮给药的主要剂型,它还具有药物释放持久、可随时终止给药,有效减少过量给药和过敏反应的发生。尤其随着伴侣动物和马产业的发展,兽药透皮贴剂逐渐成为现代兽药制剂的研究热点之一。论文阐述国内外兽用贴剂的发展现状以及透皮贴剂的给药优势,从透皮贴剂中药物分子穿过皮肤角质层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影响药物分子透过皮肤进入机体的因素以及相对应的促进吸收方法等方面对透皮贴剂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低频率超声可以提高药许多药物的透皮传输,其机制有多种解释,但最被普遍认可的是超声的空化作用,多数研究人员认为超声是通过改变皮肤角质层角化细胞的排列结构来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低频超声透皮给药在离体和动物活体实验研究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不论是小分子药物的透皮吸收还是大分子药物的透皮吸收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然而临床上应用低频超声介导药物进行治疗的相关报道不多。若低频超声给药的安全性得到证实,低频超声透皮给药必将成为一种安全、快速、可控、有效、经济的新型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给药方法     
《农业新技术》2008,(2):55-55
1.内服给药 多数药物可经内服给药吸收,主要吸收部位是小肠。 2.注射给药 常用的注射给药主要有静脉、肌肉和皮下注射。其他还包括关节内、结膜下腔和硬膜外注射等。快速静注可立即产生药效,并且可以控制用药剂量;静脉滴注是达到和维持稳态浓度的最佳技术,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还取决于药物的消除速率。药物从肌肉、皮下注射部位吸收一般30min内达峰值,吸收速率取决于注射部位的血管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13.
给药方法     
1.内服给药 多数药物可经内服给药吸收,主要吸收部位是小肠。 2.注射给药 常用的注射给药主要有静脉、肌肉和皮下注射。其他还包括关节内、结膜下腔和硬膜外注射等。快速静注可立即产生药效,并且可以控制用药剂量;静脉滴注是达到和维持稳态浓度的最佳技术,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还取决于药物的消除速率。药物从肌肉、皮下注射部位吸收一般30min内达峰值,吸收速率取决于注射部位的血管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14.
不同的给药途径能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因而也影响药物作用的快慢。个别药物也因给药途径不同,甚至影响药物作用的大小。鸡由于个体小,大都集约化饲养,其给药方法不同于其他动物,因此,要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一、常用的给药方法1经口给药:此法适用于小群鸡,在病重时不食不饮,必须逐只经口投药,此法是用注射器接上导尿管或合适的胶管直接注入嗉囊。虽然操作费工费时,但剂量准确,效果确实可靠。2注射给药:药物通过皮下、肌肉和静脉注射进入体内,其优点是剂量准确,效果可靠,常用于紧急治疗。3吸入给药…  相似文献   

15.
透皮给药系统是指通过在皮肤表面给药,使药物以恒定速度(或接近恒定速度)通过皮肤各层,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的一种给药方式,采用这种给药方式的剂型均为透皮剂,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中药透皮给药治疗疾病的传统,传统的中药剂型为洗剂、搽剂、糊剂、油膏剂.  相似文献   

16.
透皮溶液(Pour-on Solution,PS)是指使药物透过皮肤由毛细血管进入全身血液循环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并在各组织或病变部位起治疗或预防疾病作用的外用溶液剂型。透皮给药系统( 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 TTS)是指经皮肤给药而起全身治疗作用的控释制剂。国内《兽药质量标准》二〇〇三年版已有阿维菌素透皮溶液的质量标准,但近年来该剂型尚未得到有效地研制开发和推广,目前氯氰碘柳胺钠虽用途很广销量很大但制剂单一,牛羊用抗寄生虫病药物氯氰碘柳胺钠透皮溶液研制成功,与常规制剂相比降低了药物分解率,避免药物吸收过程的峰谷现象,降低了药物或剂量等因素引起的毒副作用,延长有效作用时间,改变给药面积,并有效调节给药剂量、减少个体间差异,具有使用简单、方便、快捷的特点,较其它剂型更适于牧区抗寄生虫的防治。为了提高氯氰碘柳胺钠透皮溶液的稳定性和用药安全性,作者研制了氯氰碘柳胺钠透皮溶液并建立了有效成分氯氰碘柳胺钠含量的HPLC 检测方法,此法能够快速检测结果准确方便易行,且稳定性和重现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正动物给药后,药物在动物体内会经过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吸收"是从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分布"是药物吸收后从血液向各组织和细胞转运的过程。这两个过程主要影响药物在动物体内各组织中的存留。"代谢"是动物体通过一定的机制,改变药物结构或活性的过程。"排泄"是药物原  相似文献   

18.
正1)内服给药。口服给药对于量较少又没有特殊气味的药物,可拌入少量适口的饲料中,让病兔采食;对于易溶于水又没有苦味的药物,可直接放入饮水中饮用。2)胃管给药。对于有异味、毒性较大的药物,或拒食的病兔,可采用胃管给药。3)直肠给药。对于便秘的病兔,可用一根适当粗细的橡皮管涂上凡士林,缓缓插入病兔肛门内7~8 cm,再把吸有药液的注射器,接在橡皮管上,把药液注入直肠。4)外用给药。适用于外伤、体表寄生虫病、皮炎、皮癣等。1洗涤法:将药物制成适宜浓度的溶液清洗局部皮肤或鼻、眼、口及创伤部位等。2涂搽法:将药物制成软膏或适宜剂型,涂搽于皮肤或黏膜  相似文献   

19.
以阿维菌素配伍免疫调节剂,按药剂学方法配制成透皮吸收新制剂经皮肤给药,与阿维菌素注射剂经肌肉注射给药进行对比试验,观察其对猪疥螨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透皮制剂的治愈率为90%,注射剂的治愈率为80%,经t检验,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0.
<正> 实际工作中,了解到农村不少养鸡户在鸡病用药中存在不少误区。为使养殖户减少不应有的损失,提高疾病治愈率,减少鸡蛋中的药物残留,现总结几点,供大家参考。1 用药方法不当给药方法一般有三种:饮水给药,拌料给药,注射给药。一些养鸡户往往图省事,用药都采用饮水给药或拌料给药,常出现药物无效或药物中毒的现象。如:青霉素水溶液稳定性差,在进入鸡腺胃内被胃酸破坏,只能肌肉注射;庆大霉素等肠道不宜吸收的药物,采用饮水给药无疗效,鸡发生腹泻时肠道机能紊乱,吸收能力减弱,药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缩短,药效难以发挥,所以腹泻时应注射给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