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不同种类抗蒸腾叶面肥对山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抗蒸腾叶面肥对苗木水分利用效率的调节作用,可为提高苗木成活率提供参考.采用盆栽法试验,在充分供水的条件下,用不同叶面肥对山杏进行处理,对山杏苗木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等水分生理指标及其相应的环境因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叶面肥处理下,山杏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日变化都呈双峰曲线,且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存在光合午休现象.山杏的水分利用效率在8:00左右达到最大值,10:00 16:00出现一个低谷,期间基本保持稳定,16:00后逐渐增大.自制叶面肥A处理过的山杏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清水对照的山杏水分利用效率最低.自制叶面肥A对提高山杏水分利用效率效果最明显,在干旱地区,为了提高苗木水分利用效率,提高苗木栽植的成活率,可以选择喷施自制A种的抗蒸腾叶面肥.喷施抗蒸腾叶面肥不仅能提供植物生长所需养分,而且还能抑制植物蒸腾作用,提高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植物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2.
水土保持耕作及施肥对盛花期大豆光合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陕西安塞田间试验,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在自然条件下对黄土丘陵区旱作农田传统翻耕化肥(CF)、翻耕有机肥(CM)、翻耕无肥(CN)、免耕化肥(NF)、免耕有机肥(NM)、免耕无肥(NN)等处理下盛花期大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及影响因子日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种不同处理的大豆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为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在11:30、16:00出现.NM、NF处理对提高大豆净光合速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以有机肥(NM)最为显著.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之间达极显著正相关(P<0.01,r=0.999 4).气孔导度日变化也为双峰,峰值分别出现在11:30、16:00.不同处理下,大豆的水分利用效率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0:00,低谷出现在13:00以后.其中,NF、NM处理能显著提高大豆盛花期的水分利用效率.相关分析表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叶温、光合有效辐射及基于叶温的蒸汽压亏缺是大豆光合作用的促进因子,而胞间CO2浓度、空气CO2浓度、空气相对湿度则为主要的限制因子.CF、NF处理在8:30~10:20和13:00,CM、NN处理在8:30、11:30~13:00、17:30,CN、NM处理则在8:30、13:30各影响因子与净光合速率相关程度较高,相关系数一般在±0.9以上.在黄土丘陵区旱作农田大豆最适宜的管理方式为NM、NF.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研究了赤松光合特征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赤松幼苗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等生理指标及其日变化均产生明显影响;中度水分胁迫时赤松幼苗的光合午休比对照提前1h且午休时间长,其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下降平行进行,而且,日平均水分利用效率的下降幅度比日平均净光合速率的下降幅度小。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肥处理对香梨膨果期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田间条件下,利用CIRAS-2型光合仪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库尔勒香梨膨果期光合特性日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香梨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表现为双峰曲线,峰型较弱或不明显,具有光合“午休”现象.气孔导度和气孔限制值的日变化与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基本保持一致,呈双峰型,气孔导度峰型明显而气孔限制值峰型较弱.胞间CO2浓度日变化与净光合速率相反,呈双谷型.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则呈单谷型.施肥对香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和光合特性都有显著影响.不同施肥处理下,香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施肥效应均表现为:N>P>K.光合特性施肥效应各不相同,净光合速率与水分利用效率表现为:K>P>N,蒸腾速率表现为:P>N>K,气孔导度表现为:K>N>P.  相似文献   

5.
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采用LI-1600稳态气孔仪和LI-62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盆栽核桃的生理指标进行了观测,研究土壤含水量对核桃蒸腾速率与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核桃蒸腾速率、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具有显著的差异.当土壤体积含水量在5%以下时,核桃气孔导度很低,蒸腾速率日变化也不明显;当体积含水量为10%和15%时,蒸腾速率、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而升高,而且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土壤含水量越低,核桃叶片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和光合速率的相关性越差.通过对比得出,核桃光合作用适宜土壤体积含水量为10%~15%;土壤体积含水量控制在15%时核桃的水分利用效率达到较好状态.  相似文献   

6.
毛乌素沙地樟子松和油松人工林光合生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i-6400便携式气体分析系统,在自然条件下对毛乌素沙地腹地樟子松和油松人工林生长季叶片气体交换、水分利用效率及相关环境因子进行测定,同时探讨了影响樟子松、油松光合速率的内外因素。结果表明:生长季内毛乌素地区油松和樟子松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都表现出一定的日变化规律,都呈单峰型变化曲线;6月、7月、8月针叶树水分利用效率曲线呈下降趋势,上午时段的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下午时段的水分利用效率。5月和9月针叶树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呈"W"型曲线,樟子松水分利用效率生长季均值为3.63μmolCO2/mmolH2O,油松水分利用效率生长季均值为3.22μmolCO2/mmolH2O,樟子松的水分利用效率始终高于油松。樟子松的净光合速率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影响,限制油松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是光合有效辐射PAR和气孔导度。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林木生长适宜土壤水分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采用 L I- 62 0 0型植物光合测定系统、L I- 160 0型稳态气孔计和 L NW- 5 0 A型中子水分测定仪 ,对不同土壤水分胁迫下刺槐、侧柏林木和苹果树及其盆栽苗木生长的生理、生态特征进行实地观测 ,研究了叶片净光合速率( Pn)、蒸腾速率 ( Tr)、羧化效率 ( CE)、叶片水分利用效率 ( WUEL)以及气孔导度 ( Cs)和气孔阻力 ( Rs)对土壤含水量 ( SWC)变化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 :刺槐、侧柏和苹果净光合速率最高时的 SWC分别为 17.13 % ,15 .90 %和 16.11% ;维持其最高净光合速率 70 %以上的土壤含水量 (即气孔导度的土壤水分响应曲线转折点对应的土壤含水量 )临界值分别为 10 .5 0 % ,9.5 0 %和 9.75 % ;其蒸腾速率最高时的 SWC分别为 18.82 % ,19.70 %和16.3 3 % ;其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时的 SWC依次为 13 .2 3 % ,10 .66%和 12 .3 8% ;其羧化效率最高时的 SWC依次为 15 .70 % ,15 .5 0 %和 15 .83 %。根据半干旱地区林业建设以提高林木水分利用效率为核心的土壤水分管理思想 ,分别选取维持最高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土壤含水量临界值和维持较高光合速率 (最大光合速率的 70 %以上 )的土壤含水量临界值作为林木生长适宜土壤水分环境的上、下限标准。这一标准概化为 :刺槐 10 .5 %~ 13 .5 % ,侧柏 9.5 %~ 10 .5 %  相似文献   

8.
地表覆盖及生理生态因子对苹果树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9年生长枝富士苹果树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监测不同地表覆盖模式下盛果期苹果树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日变化,并对与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相关的环境因子及生理子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清耕和生草处理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为双峰型,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砂石覆盖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进程为单峰型;蒸腾速率(Tr)日变化均为单峰型.净光合速率(Pn)与光合有效辐射(PAR)、气温(Ta)、叶温(Tl)均呈二次曲线关系;与大气相对湿度(RH)、气孔导度(Gs)呈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Ci)呈显著负相关.蒸腾速率(Tr)与光合有效辐射(PAR)为幂指数关系;与大气相对湿度(RH)呈二次曲线关系;与气温(Ta)、叶温(Tl)、气孔导度(Gs)呈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Gi)显著负相关.砂石覆盖和秸秆覆盖的净光合速率最大,不同覆盖模式下蒸腾速率日均值差异不显著,不同覆盖模式下苹果树的光合特性与各项环境因子和生理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以重庆缙云山为试验站点,于2018年1—12月,采用LI-6400 XT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了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毛竹林3种典型林分耗水动态特征,定量分析了不同林分蒸腾、蒸发水分利用效率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缙云山不同林分土壤蒸发量呈"几"字形变化规律,在7—8月达到最大,4—6月呈急剧增加趋势;9月以后不同林分土壤蒸发量有所降低,相同月份土壤蒸发基本表现为针阔混交林毛竹林常绿阔叶林。缙云山不同林分蒸腾速率呈单峰型曲线,1—6月属于缓慢增加趋势,在7—8月达到最大,8月以后急剧降低,11—12月基于平稳趋势,相同月份蒸腾速率基本表现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毛竹林。不同林分蒸腾速率日变化规律呈单峰型曲线,从早上6:00开始,不同林分叶片蒸腾速率随着一天内光合有效辐射强度的增加、气孔开放而急剧增加,在8:00达到最大值,随后蒸腾速率缓慢降低,相同时间蒸腾速率基本表现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毛竹林。缙云山不同林分水分利用效率与蒸腾速率变化趋势相一致,二者呈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不同林分水分利用效率生理生态因子的相关系数高于蒸腾速率与各生理生态因子的相关系数,其中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与气孔导度(Gs)、光合有效辐射强度(PAR)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空气相对湿度(RH)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Gs和PAR对不同林分的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贡献最大。回归分析表明,不同林分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与生理生态因子间有线性关系,影响不同林分的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主导因素包括Gs和PAR。  相似文献   

10.
不同土壤水分下侧柏苗木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黄土半干旱区,采用人工控制土壤水分的方法,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侧柏苗木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及其相应的环境因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侧柏苗木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均有不同程度的“午休”现象,且上午的光合速率明显高于下午;气孔导度受水分和光热胁迫的影响,日变化曲线呈凹型;胞间CO2浓度受空气CO2浓度和气孔导度的双重影响,呈现出早晚高,正午低的日变化进程;水分利用效最高值出现在上午较早的时分,且上午的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下午;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升高,而水分利用效率降低。根据Farquhar和Sharkey的观点,造成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既有气孔限制又有非气孔限制因素,上午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是由气孔限制因素造成的,午间和下午光合速率的降低则主要归因于叶肉细胞羧化效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11.
采用Li-6400型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苏打盐碱化草地羊草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进行测定,并对影响羊草光合和蒸腾速率的诸因子间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羊草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在苏打盐碱胁迫下,“双峰”出现时间提前。羊草光合速率日变化与蒸腾速率日变化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9323,P〈0.01),水分利用效率在1d中基本保持不变。影响羊草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诸因子间都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但水分利用效率与气温、叶温的相关性不显著。羊草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并且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这是羊草适应松嫩平原干旱气候和土壤苏打盐碱化胁迫的重要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太行山低山丘陵区7种典型植物水分利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准确评价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以太行山低山丘陵区的7种典型植物为对象,通过测定植物蒸腾速率、光合速率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研究不同植物的水分利用特征。结果表明:1)在所研究的7种植物中,火炬树、侧柏、刺槐、荆条和酸枣5种植物的蒸腾速率日变化都属于单峰型;栓皮栎和黄连木为双峰型,双峰型主要与植物的"午休"现象有关,是植物对高温、干旱环境胁迫的主动适应;2)植物之间的水分利用效率有较大的差异,刺槐具有最高的水分利用效率;水分利用效率日均值排序为刺槐>酸枣>栓皮栎>黄连木>荆条>火炬树>侧柏,蒸腾耗水量排序为栓皮栎>火炬树>侧柏>黄连木>刺槐>荆条>酸枣;3)根据蒸腾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测试植物可以分为3种类型,栓皮栎和酸枣属于高蒸腾耗水量和高水分利用效率类型,侧柏属于低蒸腾耗水量和低水分利用效率类型,刺槐则属于低蒸腾耗水量和高水分利用效率类型,具有最大的水分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3.
外源水杨酸对UV-B增强下花生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模拟试验,设置自然光(CK)和UV-B辐射增强(E,增加量相当于当地4-5月UV-B辐射量的20%)两个大区,在每个大区内又分2个小区,从花针期(7月25日)开始,分别用蒸馏水(S0处理)和水杨酸水溶液(SA处理)连续3d在固定时段喷施花生植株的所有叶片后,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观测和计算指定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日变化过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施水杨酸条件下(S0),UV-B增强处理的花生叶片Pn、Tr、Gs和WUE的日均值比自然光(CK)处理分别下降35.7%、25.0%、25.0%、10.0%;而喷施水杨酸条件下(SA)则分别下降30.4%、17.9%、33.3%、19.4%,说明UV-B增强可降低花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而喷施水杨酸可缓解UV-B增强对花生净光合速率的抑制作用,但并不能缓解UV-B增强对花生蒸腾作用、气孔导度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抑制。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大田模拟试验,研究UV-B增强下施硅对大麦抽穗期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变化的影响。UV-B辐射设2个水平即自然光(对照,A,1.5kJ·m-2)和UV-B增强(E,增强20%,1.8kJ·m-2),施硅量设2个水平即Si0(不施硅)和Si1(150kg·hm-2SiO2)。结果表明,不施硅情况下(Si0),UV-B增强处理的Pn、Tr、Gs和WUE的日平均值比自然光(A)处理分别下降23.13%、7.66%、1.07%和16.38%,而施硅情况下(Si1)则分别下降10.52%、5.71%、3.77%和12.15%,说明UV-B增强可降低大麦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而施硅可缓解UV-B增强对大麦净光合速率的抑制作用,但并不能缓解UV-B增强对大麦蒸腾作用以及气孔导度的抑制。研究结果对进一步研究UV-B增强下施硅对大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钾对苹果树水分利用效率及有关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2年生盆栽新红星/平邑甜茶苹果树为试材,初步探讨了土壤不同水分状况下钾对水分利用效率(WUE)及有关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充足供水时,施钾肥植株的气孔导度(Gs)增大,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同时被提高,但Tr的提高幅度更大,导致了WUE的降低;土壤干旱时,钾可明显提高植株的WUE,不同处理的WUE大小顺序为:高K〉中K〉低K〉CK,植株施钾肥后,Gs增大,Pn被提高,但Tr却下降,说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高塬沟壑区坡面表层土壤水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黄土高寒区,通过人工控制土壤水分的方法,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银水牛果和沙棘苗木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因子的光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种灌木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随着光强的增大而增强,而随着光强进一步增大,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却出现下降的趋势,蒸腾速率仍继续增大。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2种灌木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逐渐增大,水分利用效率先上升,在轻度水分胁迫下达到最大值后下降。在相同土壤含水量下,银水牛果光补偿点明显小于沙棘,光饱和点大于沙棘,光能利用率高于沙棘;银水牛果的表观量子效率大于沙棘,在低光强下的光合能力较高。在水分胁迫下,2种灌木相比,沙棘比银水牛果更易受强光胁迫;银水牛果对弱光的利用能力高于沙棘,水分利用效率高于沙棘,耐旱生产力较高。  相似文献   

17.
桃光合性能杂种优势的秋季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桃品种“吊枝白”和“霞晖5 号”及其杂交F1 代种苗为试验材料, 研究了桃在秋季的光合性能杂种优势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净光合速率(Pn)午间表现正向杂种优势, 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全天基本表现负向杂种优势, 而水分利用效率(WUE)则全天基本表现正向杂种优势。相关性分析表明, 杂交F1 代种苗的PnTrPnGsTrGs 均呈正相关, 其中PnTr 之间相关性达显著水平(P<0.05); 亲本的Pn 与Tr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 GsPnWUE 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 影响PnTrWUE 杂种优势率的主要因素均为大气CO2 浓度(Ca)。  相似文献   

18.
在灌水和不灌水(整个生长期不灌溉)两种水分条件下,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3个主要生育期(拔节期、抽雄期和灌浆期选择典型日)夏玉米(郑单958)第一个功能叶片的气孔导度(Gs)、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指标,据此计算叶片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测定时设定了5种比例的红蓝光组合(即B/(R+B)分别为0、25%、50%、75%和100%),以对比分析不同红蓝光比对玉米叶片气孔行为的瞬时影响。结果表明:与不灌水相比,灌水处理的叶片平均Gs、Pn和Tr在抽雄期明显较高,但在拔节期和灌浆期差异不显著。不论何种水分处理,光合有效辐射为500μmol·m-2·s-1时,叶片Gs、Pn和Tr均表现为单色红光照射时最大,随着蓝光所占比例的增加,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从节水角度来看,高红光比例的光质有利于提高玉米叶片WUE。  相似文献   

19.
刘永宏    段玉玺  白育英 《水土保持研究》2013,20(5):69-72,76
在大青山南麓浅山地带的阳坡造林地,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不同土壤水分处理下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苗木的光合生理参数进行了测定。为了确定适宜油松生长的土壤水分范围,研究了叶片净光合速率(Pn)、羧化效率(Ce)、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对土壤含水量(SWC)的响应过程,并探讨了在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叶片光合作用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维持油松最佳Pn的SWC为17.9%;维持最佳WUE的SWC为14.66%;维持最佳Ce的SWC为16.43%;油松的土壤水合补偿点为3.74%,Tr最大时的SWC为18.7%。根据大青山南麓阳坡造林地的立地条件,选取维持最佳WUE的SWC临界值和维持最佳Pn 70%相应的SWC作为油松生长的适宜土壤水分环境上下限,这一指标可量化为10.85%~14.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